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19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李姝又拉下李承业,李承业一会儿道:“这也不是舍妹算出来的,是在外偶尔听一位说书的老先生说的。不知是否正确?”

杜姓少年点点头,“正是一千零四十九。”

庞敬渊见他也承认答案正确,心下大喜,立刻哈哈大笑,“怎么样,姓杜的,答案有了吧。姑父都说了,劳心者治于人,这种小事儿,哪里需要自己算,找会算的人不就行了。”

杜姓少年被噎了一口,庞敬渊的姑父是当今皇帝,谁敢说他说的不是。

杜姓少年也是读书人,没有和他继续争论下去,很有涵养地拱了拱手,“也罢,今儿这场算我输了。这玉佩归你,你那荷包,也该归这位小娘子了吧。”

庞敬渊拿起他的玉佩,掂了掂,见果真是好玉,揣进怀里。又吩咐侍从,把荷包给李家兄妹,看着姓杜的出门走了很远才起身。

走前,他又很豪迈地跟李家兄妹说道:“今儿你们替我挣了面子,荷包是谢礼。近日若有人找你们麻烦,尽管去勇国公府找三公子庞敬渊。富贵,着人送这位小公子和小娘子回家。”说罢,昂首挺胸地走了。

见富贵的侍从留下两名小厮,让他们送李家兄妹回家。

李承业呆呆地拿着荷包,以他13年的人生经历,也不知道这荷包该不该要。

李姝拉了他一下,提醒他道:“哥,咱们回家,请阿爹拿主意。”

其中一名小厮也说道:“这位小公子,今儿上元节,到处都是关扑,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一样。关扑起来,有输有赢,哪能因为身份高贵,输了就耍赖的。那玉佩是贵妃娘娘之物,不能给你们,这个荷包,算是我家公子的酬谢。二位就莫要再担忧了。我二人奉公子命送你们回家,小公子不用担心,这京城里,还没有几个敢明目张胆欺负勇国公府的。”

李承业一行人带着两位勇国公府的小厮回了家,开门的肖氏见两名穿着得体的小厮,吓了一跳。听儿子说了,赶紧迎进来。

李穆川也在家,立即拿出衙门里招待同僚的态度招待这二位豪门奴仆。

两名小厮见这家主是个小吏,并未轻视,也未过于亲热,礼节性地喝了口茶,就要走。李穆川立即拿出两块散碎银子,一人手里塞了一块,请两人吃些酒水。

肖氏又要张罗叫车,两名小厮忙推辞,“李老爷李太太请留步,我二人送过府上公子小姐回来,回去看看花灯也便宜。今儿路上人多,车也不方便。多谢了,我二人先回去复命了。”

二位小厮走后,张氏拆开了荷包。

大伙儿一看,呵,里面东西可不少呢。有两个金元宝,几片金叶子,还有几个金豆子,另有几张面额为十两、五两、二两的银票,外加一些散碎银子。零零总总加起来,总值个三四百两银子。

肖氏看到这么多金银,担忧地看向丈夫道:“官人,这钱......”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向家人说道:“庞公子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侄儿,杜公子是贵妃娘娘的外甥。两边遇上了,又是上元节关扑,出手大些也正常。就那块玉佩,估摸着能买好几套咱们家这样宅子呢,这些金银,与厐公子而言,不过小事。你们不必多担忧,收下便是,全当家里哥儿姐儿关扑迎来的。”

张氏让肖氏收起金银,并叮嘱家里孩子,不许在外面多说一句。若有人问,就说是别家的孩子说出的答案。

李穆川不好跟家里人说太多,皇后和贵妃二人争锋相对,皇后家世代军功,贵妃家门生故吏遍天下,两边打打闹闹就没停歇过。况且,太子和四皇子都已成年,党争日渐激烈。两边人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吵起来,今儿这事儿,说浅了就是两个孩子关扑,说深了,就是李家兄妹帮庞家找回了场子。否则,庞三公子若输的毫无体面回了家,皇后的脸面又往哪里搁。

李穆川这种小吏,没有人会关注,几百两银子于庞家杜家而言,不过小事一桩。

他暗自惊心,以后在衙门要更加小心,不能被卷入斗争,他若有不测,这一家老老小小的,日子可就没有着落了。

第13章 学本领姐妹出门

过完上元节,年基本算是过完了。李家人收起浮躁的心思,开始正经过平常日子。

李姝想起自己猜花灯时的蠢样子,再也不想再当文盲了,央求肖氏,让李承业每日教她识字。

肖氏与丈夫商议后,夫妻二人都同意。且夫妻二人一致认为,一头羊是赶、三头羊也是赶,干脆姐妹三个一起学。并叮嘱李承业,不能因教姐妹识字,就停下课业。

李承业教过丽娘,有经验。

李姝和豆娘,一个不想再藏拙装傻,一个想尽快识字,都拿出认真的劲头。

头一日,李承业教姐姐妹妹读千字文。

李姝看着上面的繁体字,根据上辈子的印象,一一对应,很快就能通读。豆娘虽慢些,但她像她亲娘,灵巧聪慧,也识得极快。反是丽娘,对这些不大感兴趣,勉强学一些,只为再多认得几个字。

李承业发现两位姐妹与读书上倒是有些天分,更是拿出冯先生负责的态度教她们。

他白日去学堂,黄昏时归家。回来后先检查姐妹们的课业,再讲解新知识,布置第二天的课业。忙完这些,他才去温习自己的功课。

认字背书对李姝来说难度不大,轮到写字,她就有些抓瞎。她只练过硬币,对软笔控制力不好。不是这个点粗了,就是那条杠歪了。在李承业的指导下,她花了十来天的功夫,总算能勉强写几个端正的字。

好在家里才得了笔意外之财,肖氏也很大方地给女儿们备齐了文房四宝。只是纸张的质量比李承业的差一些,毛笔也是普通的。姐妹三人知道家里情况,有这些就已经很满足了。

有前世的文化打底,李姝学的极快,通读、背诵、理解,她很快把已经学过一段时间的丽娘甩在身后。豆娘不知情。以为这个小妹妹在读书识字上比她有天赋,并不争抢,按部就班地跟着李承业的步骤来。

李姝在完成李承业的任务的同时,自己也有自己的路子。她一边跟随李承业打基础,一边零散学习一些算数、历史类的。

李承业主要精力在经书上,算数平平,很快被李姝超越。

这一世没有阿拉伯数字,李姝强迫自己熟悉这种汉字表达数学的方式,运用后事所学的一些公式理论,解决一些基本数学问题,如房间的面积测算、水缸的容量、屋脊的角度测算以及家庭财务支出报表等。

与此同时,在认完了常用字之后,李姝开始了解一些浅显的史书和地理。李承业刚开始觉得妹妹一个小女娘,没必要学习这些。但李姝认为,既然决定融入这个世界,就要了解一些现在的具体情况,不能以后出门连方向都辨不明白。

肖氏掌管家里的财务支出,她不会记账,心里大概有个流水账,月底时心里大致算一下,让丽娘记个总数,年度再汇总,有个大概就行,差个三两五两的,也没人会在意。

李姝给肖氏做了张表格,把日常支出分为米粮、菜蔬、布匹、人情及家里孩子们的教育支出几大类,每日记账,月底汇总,分毫不差。

张氏第一次听李姝汇报家庭支出月度汇总时,笑道:“可了不得了,咱们家的姝娘,我原以为是个懒丫头,没想到这么能干,朝廷不让女人考试,要是女人能能科举,说不得你也能考个状元!”

众人都笑。

大景朝的女性,光识字是不够的,大户人家的女性尚且要会给家里人做两件衣裳,别说李姝这样的小门小户家的女儿了。

除了继续纺线,李姝又开始学裁衣做鞋。

裁衣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李姝是新手,肖氏不敢让她直接裁剪新布料。她找出一些旧衣服,让她练手感。两只袖子不能裁得一大一小,□□不能裁的太高,穿不进去,太低了也难看。

李姝天天剪旧衣服和草纸,练了十来天,勉强才有个样子,先给三郎剪出双对称的两只袜子来。

裁只是第一步,还要缝。穿针引线只是基础,走线直不直、针脚密实不密实,这都是硬功夫。

李姝做鞋的第一步是剪鞋样子,按肖氏的说法,如果闭着眼睛都能剪出家里人的鞋样子,才能合格。

上一篇:快穿之宠爱

下一篇:娱乐圈小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