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37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赵嬷嬷好,小子杨镇见过赵嬷嬷。”

赵嬷嬷笑:“哥儿也好,我家太太着我来请哥儿去莫家读书呢。家里几个小爷都在学里,还有几个亲戚家的孩子。莫家的先生,身上有举人功名,哥儿去了,一起做学问,总比在家一个人闷头苦学的好。我家太太说了,哥儿就住在莫家,笔墨纸砚什么的,杨太太不必操心。”

杨镇朝赵嬷嬷鞠了个躬,“多谢莫大人莫太□□德,多谢赵嬷嬷记挂,大恩大德,杨镇必不敢忘。”

杨镇说完看向母亲,“阿娘,咱家的差事,不若给了阿叔吧。”

陈氏瞪大了眼睛。

杨镇苦笑:“儿子不像父亲一样威武,哪里做得了捕快。况且,这差事也不能一直悬着,衙门里总要有人补上去,阿叔也是咱自家人,给了他,阿奶和弟弟妹妹们日子有了着落,也不用再四处打饥荒。阿娘放心,儿子定好好读书,不会让阿娘失望。”

陈氏看向儿子,心里有了新的慰藉,“我儿心胸宽广,阿娘不及你。阿娘听我儿的,阿娘信你,不过是个捕快的差事,阿娘也不想让你再去刀头舔血了。就给你阿叔吧,也算替你阿爹还你阿爷的养育之恩。只一样,你阿叔每月要给咱们家1两银子,直到我儿成亲为止。”

赵嬷嬷心里赞叹,杨家小子果真有魄力,寻常人家争破头的差事,说给人就给人了。

待赵嬷嬷走后,黄氏和杨老二顿时喜出望外,给1两银子就1两银子吧。黄氏再也不挑拣陈氏了,只顾着夸奖陈氏母子:“老大媳妇,还是你会养孩子,镇哥儿让你养的又大气又上进。虽老大不在了,有镇哥儿,你还愁什么呢,你老了的日子定然要比我强百倍呀。”

陈氏勉强扯了个笑容,“阿娘过奖了。”

杨老二喜得围着杨镇打转,“镇哥儿,你真将差事给了我了。哎哟,镇哥儿,阿叔以后就托你的福了,再不用四处给人帮闲了。”

杨镇点点头,又嘱咐杨老二,“阿叔就算顶了阿爹的差事,捕头肯定是不要想了,捕快我看阿叔也是做不了的。衙门里定有别的安排,阿叔莫要挑剔,不管什么差事,好好当差,养活阿奶、婶子和弟弟妹妹们,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

杨老二搓搓手,“还是镇哥儿你有见识,我白比你长个辈分,以后阿叔就听你的。”

黄氏见儿子这个样子,心里叹气,若不是老二没出息,她又何苦来这里遭人白眼,被人戳脊梁骨骂。

第二日,衙门里就来人把杨老二领走了。大理寺见他不像杨捕头一样勇武,勉强认得几个字,做过帮闲和中人,就给他安排了个普通衙役的差事,跟着各处大人们外出办事。

黄氏立时就带着行李走了,她知道,陈氏早就嫌弃她嫌弃的要死,碍于名分,不好直接赶她走。儿子既得了差事,大房又傍上了莫家,大房的家私什么的,她想都不敢想。

杨老二的差事办妥了,莫家来人接走了杨镇。因莫家与杨家隔了大半个城,走路得颠簸两个时辰,杨镇就住到莫家去了,半个月回一次。

杨镇走前,陈氏带着杨镇,携着礼品,去莫家道谢。莫太太亲自接待了她,并安抚她好生过日子,杨镇到莫家进学,不用陈氏操心,家里有什么困难,只管来莫家。

陈氏千恩万谢后回来了,又带着杨芙娘点灯熬油给儿子做了几身好衣裳,不能太花哨,毕竟还在守孝,也不能太素净,被人瞧不起。肖氏知道后,让豆娘也给杨镇做了几双鞋袜,还有一身天青色的袍子。陈氏一并给儿子带去了,还给儿子荷包里塞了些银子。

杨镇走后,陈氏母女深居简出,除了日常买米买菜,并不出门。肖氏时常带着李承业兄妹过来,帮忙干些力气活,有些要男人家出面的事情,让李承祖去,他惯常与外头人打交道。赵世简有一回来李家,也一并跟着过来了,还帮杨家把新买的柴劈好,码的整整齐齐。

李承业原要自己干,赵世简劈手夺过柴刀,“我整日跟我阿爹习武,力气大着呢,还是让我来吧。”

陈氏觉得赵家二郎不错,她不知赵李两家的瓜葛,但隐约知道这是李家为李姝相看的二郎,家里还是官身,并不敢有别的心思。

杨镇去了莫家后,从不多行一步,也不多说一句。

莫正卿亲自接待了他,考了考他的功课,见他是个上进的好孩子,嘱咐莫二爷亲自送他去学堂,配齐了笔墨纸砚,另外送他一名使唤小厮,吃穿用度包括月例银子,都按照家里小爷们的份例,安排了个只有四间房的小院子给他住。

杨镇道谢后都接受了,他知道,这是阿爹拿命换来的。

去了小院,小厮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见杨镇进来,忙跪下磕头。

杨镇哪里见过这场面,忙拉起他,问他叫什么名字。

旁边的莫二爷道:“按规矩,镇哥儿要给他赐命呢。”

杨镇入乡随俗,想了想道:“那你就叫墨竹吧。”小厮忙道谢。

莫二爷吩咐墨竹好生伺候少爷,并把墨竹的身契给了杨镇,告诉他:“缺了什么,或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尽管找我。”

杨镇躬身:“谢过莫二爷。”

莫二爷笑道:“这样叫就外道了,叫莫二叔罢。贤侄不知道,家里下人多,总有个把势利眼,贤侄不嫌弃,叫我声二叔,也省的那起子势力小人看轻贤侄。”

杨镇立刻拱手鞠躬,“侄儿谢过莫二叔。”

莫二爷走后,杨镇问墨竹:“你原先在哪里当差的?”

墨竹道:“小的原是外头庄子里的,父母都还在庄子上。近日太太着人从庄子里抽了一批小厮,拢共二十来个呢,才学好了规矩,小的就被分到哥儿这里来了。”

莫二爷特意给杨镇寻了个没有府内背景的小厮,这样更忠心一些。

杨镇带着墨竹把院子巡视了一圈,正房坐北朝南,只两间屋,一间卧房,一间做厅堂。东西两边各只有一间屋。院子小的很,几步见方,但地处不是很偏僻,也能保证隐私。杨镇预备把东厢房给墨竹住,西厢房做书房。

杨镇见墨竹比他还小呢,就要伺候人,也不苛待他。有什么吃的玩的,都分他一份。人前二人讲规矩,人后杨镇并不拿规矩压他。主仆二人关起院门,随意的很。

墨竹原来在庄子里,吃的住的都一般。到了莫家,先被管事拿规矩狠狠教训了一两个月,只以为小爷们面前错不得半点规矩。没想到分到杨小爷身边,待他如亲兄弟一般,他无以为报,只有更加用心伺候杨镇起居。

莫家几个小爷听说杨镇是阿爷救命恩人的儿子,还是莫二爷亲自送来的,也不敢轻视他。亲戚家的孩子都是附学,也说不上瞧不起杨镇。先生见这少年郎勤学上进,也非常喜欢他。

莫家长辈得了什么好东西,凡有莫家小爷们的,必定有杨镇的。杨镇每回归家,莫太太还让赵嬷嬷给他带上些吃食和布匹,拿回家给陈氏和芙娘使。陈氏母女每月有杨老二供应的1两银子,再加莫家给的东西,尽够过普通日子了。一时间,莫家知恩图报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京城。

故此,杨镇虽是个小小捕头的儿子,因莫家长辈看护,并未在莫家受委屈。陈氏听说后,越发感念莫家恩德。虽说是杨捕头拿命换来的,但身为捕头,遇到叛军要杀上官,挺身而出原就是本分,人家就是不念你的恩情,你又能到哪里说理去呢。

日子一天天过,很快到了李承祖成亲的日子。

第24章 论差事大郎成亲

九月二十这一天,李家张灯结彩、锣鼓欢天。

天还没亮,李承祖就起来了,郑氏给他收拾好了,换上新郎官要穿的大红喜服,还未到接亲时间,帽子和大红花什么的都没戴。

李家族人都来了,把个小院子挤的满满当当。再加上郑氏、张氏的娘家人,还有街坊邻居,家里坐不下,就在门口搭了长棚,请了酒楼里的厨子上门掌勺。

自李穆川升官后,张氏拍板决定,家里请了两个帮佣的婆子。肖氏身为从七品官太太,总不能还亲自做粗活。自帮佣刘婆子和闵婆子来家后,扫地、洗衣、洗碗、洗菜、烧火和倒泔水这些粗活,被她们全包了,肖氏妯娌只用炒个菜就行了。出门采买,李家人只管着钱就可以,提东西自有帮佣帮忙。李姝三姐妹,每天照常纺线、学裁衣服做鞋,厨房里,只偶尔去练练手艺,来客人时帮帮忙,也显得李家女娘贤惠能干。

李承祖是长房长孙,他成亲,李泗诚亲自过来主持。

李家族人有些头一天就来帮忙了,这也是族里的规矩,谁家有事,各家的汉子和媳妇们,都要帮好几天忙。李穆川家里虽说又请了几个临时短工,但有些事情,还是要族里人出力才行。

上一篇:快穿之宠爱

下一篇:娱乐圈小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