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穿梭 第18章

作者:心有期待 标签: 快穿 女强 系统 穿越重生

方立安只好跟她妈解释,下铺虽然方便,但是好多人会图方便坐来坐去,容易脏。住上铺挺好的,不仅干净,私密性也挺好。她很喜欢。

小闺女爱干净许巧梅是知道的,从小为了不去公共厕所能嚎到她怀疑人生。至于什么私密不私密的,她听不懂,孩子她爸也不吱声,随她去吧……反正儿大不由娘……

第23章

有许巧梅和方立平在,方立安的床铺很快就收拾好了。只不过方立安心里暗搓搓地想着,等他们都走了,要偷偷换一个铺垫,这毕竟是在火车上用过的,有轻微洁癖的她内心忍不住有点嫌弃。

这边收拾好,一行人接着就去了三楼。方立平的宿舍同样空无一人,她也是来的最早的那个。方大姐进屋后二话没说选了和方立安同样的床和柜子,虽然她也没听懂小妹的意思,但在她心里,小妹是最聪明的,跟她学准没错儿。

许巧梅已经懒得发表意见了,两个女儿一个比一个有主意,她还能说啥。有了一次经验,这次收拾得更快,方立安帮方三山一起把宿舍打扫了一下。

方立新的宿舍在三号楼207,等他们找到那里时,方立新正埋头扫地。方立安四处看了看,发现这里跟她和大姐住的九号楼没什么区别。

可能是因为装铺垫的包在他们手里,方立新的大包袱只是被打开放在桌子上,被子什么的都还没动,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比如衣服、袜子之类的,被放在了一个上头的柜子里,柜门还敞开着。

巧的是,他们兄妹三人选柜子的位置都一样,方立新解释说自己个子高,这样可以给那些矮个子的同学提供便利。

方立安内心吐槽:这可真是国民好室友!

方立平也不问他想睡哪张床,把铺垫往老位置一丢,蹭蹭蹭就爬了上去。熟能生巧,三下两下就帮他把床铺好了,也没要许巧梅搭手。

几人出校门时,天快黑了,便在学校旁边找了个招待所,开了两个标间。许巧梅和两个女儿一间房,方三山和方立新一间房,一共花了两块钱。

付钱时,许巧梅颇为心疼,还把三个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给服务员看,问能不能给点优惠,结果自然是被严肃地拒绝了。把方立安给乐得,憋笑憋得辛苦极了。

许巧梅看她那副蔫坏的样子,气得直拍她,都是这个糟心闺女,说什么明早要带他们去天安门看升旗,硬是不愿意住宿舍,让她多花了一块钱,气死了!

当然,她这当妈的也是嘴硬心软,一下子离了三个孩子,只怕会不习惯得很。

方立安其实并不清楚七十年代有没有升旗仪式,不管有没有,反正不妨碍去看看。

本来在火车上就没睡好,明天还要早起去看升旗,大家随便对付着吃点晚饭,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一家子已经在天安门广场缩着脖子瑟瑟发抖了。还好不只他们几个人在等,总的数来,估计有十七八个。

方立安觉得有一首歌很适合当前这个场景描述——《北风那个吹》。

冬天天亮的晚,大约六点半左右,有两名战士扛着国旗来了,一人引路,一人扛旗。方立安眼尖地发现,经过长安街时,两位身着橄榄绿的战士还给机动车让行了。

这时候国旗杆周围都是封闭的,升降国旗时,战士们需要跳进跳出,既不方便又不雅观。升旗的场面远不如后世庄严壮观,但也足够让在场的爱国人士心潮澎湃。

历史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M主席亲自按下了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一九五零底,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由首都公安纠察总队负责。由于电力技术保障是升旗关键,而旗杆下的电机归首都供电局负责,于是十一后,升旗任务交给了供电局。那时候并不是每天都升旗,只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时,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晚上降下。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二十六年间,由首都供电局的胡其俊负责按动升旗按钮,他是任命时间最长的升旗手。

一九七七年底至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由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担负升国旗任务。所以说方立安一家人几乎是看到了最早的人工升旗的场面。

看完升旗,一家人的精神风貌仿佛接受了洗礼,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到了招待所。方三山和许巧梅瞬间变身忙碌又操碎心的家长,要带三个孩子去学校报到,结果再一次遭到了孩子们的无情拒绝。

方立新连忙道:“昨天看到几个同学都是一个人从家里赶过来的,我这么大年纪还要父母送,同学们知道了要笑死,你们去送大妹和小妹吧!”

方立平当即道:“我一个人能行,要不你们去帮帮小妹,她年龄小,同学们知道了也不会说啥。”

方立安:“好吧……那我们中午十二点前在招待所集合。”说完,转身带着父母走了。

许巧梅一边走一边感叹:“还是小安好,那两个就是讨债鬼托生的,半点不听话!就会气我!”惹得方立安跟她爸相视一笑,说起别的转移话题。

今天是录取通知书上说的报到第一天,学校里来往的人明显增多,方立安按照专业划分去找负责报到事物的老师。

老师给她办理了各项入学手续,发了这学期要用的课本,又具体和她讲了生活补助和助学金的事,叮嘱她十八号上午八点半在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开会,不要迟到。

事情结束,方立安让父母在这里等她一下,她把书本抱回宿舍。许巧梅还想帮她来着,结果方立安抱着书跑的飞快,一溜烟就不见了。

宿舍还是昨天的样子,舍友们都还没来,她直接把书收进空间,只留一本在手上,打算有空看看。

从宿舍出来时,方立安把她的搪瓷茶缸也带上了,方三山和许巧梅没带杯子,回去路上要两三天,没杯子不方便,便把自己那个给他们,反正她空间里的杯子多的是。跟父母会和后,三人一起回了招待所。

没一会儿,方立新和方立平也回来了,几人在一起碰碰,发现学校给每个人发的生活补助都是十八块五毛,还有五块钱的助学金,一个月发一次。没有学费、书本费、住宿费。

这些完全够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按照现在的物价,一毛两毛就可以吃一顿饭了,像女同学饭量小的,一个月都吃不了十块钱。

这下方三山和许巧梅就彻底放心了,让他们三个在学校好好吃饭,不要省钱,不要担心家里,各自把钱收好了,别弄丢了。

五人找了个国营小饭店一起好好吃一顿,方三山和许巧梅就乘当天下午的火车回去了。

第24章

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很快过去,方立安的室友也陆续到了学校,大多数人都选择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报到,也有三个同学在最后一天下午才姗姗来迟。

其中一个是从海南来的,据说她拿到通知书后马不停蹄地就往北京赶,就这样也才堪堪赶上最后一天。她从家里出来赶的驴车,然后乘船过海,接着换汽车,最后再坐火车,光路上的时间就花了近大半个月。

最糟心的是,他们那里常年炎热,身上的衣服都是夏天穿的,特别薄,活了快二十年都不知道还有棉袄这种东西。坐了北上的火车后就越来越冷,简直被冻到怀疑人生,身上的棉袄是后来跟别人换的,不然哪里还能活着到首都……

另外两个同学是首都当地人,可能家离学校很近,所以并不急着报到,只带了被褥和日常用的东西,衣服鞋子什么的几乎没带,需要换了回家去拿就行。

一个宿舍十一个室友,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程度的家乡普通话,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长着不同的面孔,学着不同的专业,方立安觉得光是认人就要头大。

好不容易把宿舍的妹子们认全了,十八号上午系里开会又是乌泱泱一大群人。方立安在心里笑笑,励志从今天起,争取做个脸盲。

同一个宿舍跟她一起来开会的只有那个海南的妹子和一个江苏妹子,宿舍里只有她们仨是物理系的,其他人都是数学系的。

他们仨的专业也不完全一样,方立安学的应用物理,另外两人学的理论物理,所以跟她并不同班。

值得庆幸的是,她并不是班级里唯一的女生,这个年代数理化和哲学都是十分受欢迎的专业,报理工科专业的女生并不少。

当她得知还有四个同班女同学住在隔壁宿舍时,着实让她送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