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恶嫂手册 第33章

作者:石上清泉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婚姻大事虽说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小叔的心意却不能不顾,他武艺高强,本事颇佳,又得了京中贵人的赏识,想必也瞧不上小门小户的姑娘,不如再等一段时日,他若有喜欢的,自己便该着急了……”

卓琏想得明明白白,她来到这陌生的大周朝,不是为了跟女主作对,而是希望能平平安安活下去,照顾好骨血至亲,不让她们像话本中描述的那样,落得凄惨死去的结局。

但桓慎却不在她照顾的范围内。

此人能耐非凡,除了桓母与桓芸外,谁都不在乎,自己若是上赶着给他挑选亲事,少不得会遭人嫌厌,她那小叔早晚是要成为镇国公的,这等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卓琏可不敢沾手。

桓母思索了会,也觉得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并没有再说什么。

*

樊竹君来到桓家,只是想要看看桓慎,见他一切都好,并没有被无知妇人所妨害,心里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了下去,交谈几句,便跟卓玉锦离开了。

坐上马车后,她看着表妹涨红的双颊,主动提议:“玉锦,咱们去酒坊走一趟吧。”

闻得此言,卓玉锦仿佛被人捉住痛脚,面色登时一变,但她心思颇深,深深吸了口气,情绪便平复下来,颇有些可怜地发问:

“表姐是不信我,还是不信爹爹?卓家几代人都在酿酒,能酿制出清风啸这等美名远播的清酒,又怎会做出自毁长城的蠢事?”

大抵是太过激动,细白指尖都在轻轻发颤,显然是气得狠了。

见她露出这副模样,樊竹君也不好多说什么,刚想改口,便听卓玉锦柔声道:“罢了,都是卓琏存心挑拨,表姐才会对我们生出疑心,若没有亲眼看见,怕是会永远记挂着。”

说着,她掀开帘子,冲着车夫吩咐一声,马儿立时掉了头,往另一条街走去。

过了两刻钟不到,便行至酒坊门前。

与老旧破烂的桓家不同,此地修缮的很是讲究,刚刚迈过门槛,便有一股酒香扑面而来,让人生出几分醺意。

来往做活儿的长工看到二人,急忙躬身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

“带我们去炮制逢春露的仓房。”卓玉锦面色淡淡道。

酒坊的仓房一般不容外人进入,但二小姐自幼跟在老爷身边,制曲配酒都是一把好手,长工们自是不敢阻拦,沉默地在前引路。

“炮制逢春露的药材都在这间屋子里,最基本的草药表姐还是认得的,应该也不必请大夫前来。”

樊竹君抿唇颔首,她略通医理,即便比不上常年治病救人的医者经验丰富,但辨识草药的眼力却是不错的。若非如此,上回被刺客追杀时,她跟那人哪有活命的机会?

抬手推开门板,她并没有打扰那些奴仆,反倒贴着墙根儿往里走。

所有的草药全都放在中间的木盆中,樊竹君仔细查看,并没有发现附子的踪影。

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她就知道卓家不会做出那等谋财害命的恶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桓卓氏在陷害而已,亏她还对自己的亲人产生怀疑,委实不该。

离开仓房后,瞥见表妹微微泛红的眼角,樊竹君心有愧意,拉着她的手道歉,“都是我不好,听信歹人的话,这才误会了玉锦,要打要罚,都受着便是。”

卓玉锦破涕为笑,撇了撇嘴:“我能如何罚你?都是一家人,竟轻而易举地让卓琏挑唆,可不能再有下回了!”

“是是是,玉锦莫要气了。”

听出樊竹君言辞中的讨好,卓玉锦眼底划过一丝得意。

面前的仓房是用来配制逢春露不假,但仅是其中一道工序,处理过后才会加入附子,浸泡七七四十九日,方能拿到店里售卖。

卓玉锦性情肖似其父,如狡兔一般,不会轻易让旁人抓住自己的把柄,先前之所以做出伤心的情状,不过是为了让樊竹君生出愧意而已。

再过不久,她就要前往京城,到时候住在将军府,母亲只是庶出的姑奶奶,与家主的关系并不算亲厚,若是不牢牢把握住樊竹君,那些惯会捧高踩低的奴才怎会精心伺候?

更何况身处天子脚下,要想寻一个不错的夫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女眷们举办的宴会,樊竹君出身不凡,有她带着自己,也能让旁人高看一眼。

心里的算盘拨得啪啪响,卓玉锦心情大好,带着人直接回到卓府,刚一进门,樊竹君便冲着丫鬟问了一嘴:

“俞先生呢?”

“晌午时出了门子,如今还未回来。”丫鬟恭声答道。

此时此刻,她们口中的俞先生脸色煞白,像没头苍蝇一般在昏暗小巷中乱逛。

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方才那小厮还跟在他身边,哪曾想一转眼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俞先生头回来到汴州,人生地不熟,这巷中的院落十分相似,寻了半天都找不着路,脚踝处又传来阵阵痛意,当真难熬的紧。

☆、31.第31章

抬眼望着黑压压的天色, 估摸着再过不久便会落雪, 俞先生说不出的心焦,扶着墙壁不住叹气, 早知道出来一趟会如此不顺,他肯定会安生呆在卓府, 也好过被寒冷与剧痛折磨。

要是不能在天黑前找到医馆,躺在火炕上针灸, 他这双腿怕是就要废了。

瞿氏手里提着木桶, 将炉渣灰铺在门前,免得积雪压实太过光滑, 来往有人走动, 一个不察便会摔在地上。

听到动静,妇人往前扫了一眼,发现不远处站着一名老者,分明是数九寒天,他额间却不住渗出热汗, 每隔片刻便用袖口擦拭一下,即使如此,眉眼处仍凝结出层层寒霜, 配上踉跄的步伐, 看着尤为可怜。

瞿氏是个心善的, 否则当初也不会将孤苦无依的瞿易带回家中。

“老爷子, 您这是怎么了?”

俞先生见有人主动询问, 眼底涌起浓浓欣喜, 他佝偻着身子往前走,颤巍巍道,“敢问附近可有医馆,俞某在此处逗留太久,痹症又犯了。”

“这倒是有些麻烦了,离着近的医馆这个时辰都已经关门了,剩下的便都在城东,从这赶过去少说要半个时辰,不如让我儿去雇辆马车,将您送过去,不如先进屋坐坐吧。”

俞先生都快被冻昏了,自然不会拒绝,他拢了拢襟口,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屋中,等坐在热乎的暖炕上时,才舒服地喟叹一声。

以往瞿氏住在小河村中,村里上了年岁的老人,许多都得了痹症,发作时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骨肉里穿刺,疼得人坐立难安。明明下午时天气还不错,谁能想到太阳刚落山便要落雪,当真不巧得很。

瞿易正在厨房里烧水,走进屋时,发现义母将一个陌生老者带到家中,浓眉不由皱起。

母子相依为命近十年,瞿氏对义子的性格非常了解,赶在他开口前解释:“老爷子痹症犯了,易儿去雇辆车,把他送到城东的医馆。”

即使屋内灯火昏暗,瞿易也能看清老头儿面色煞白的模样,他想起自己犯病时的情形,也没拒绝,边往外走边道:“您给他倒碗神仙酒,儿子去隔壁叫陈生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