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 第231章

作者:楚寒衣青 标签: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宁王的名声又不是今天才传出来的,徐善瑞之所以提早上折子,便是想着能不能借着这次的机会露上那么一露,借机走入下一任当权者的心里——当然依着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举动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假设宁王为了素来自己的名声,想要毫无瑕疵的登位,而这个折子恰好在这当口撞入他眼睛里,他为了自己的名声,又要树立威望,很难说会不会抓个典型大加折腾。

要真走到这一步,对于徐善瑞来说就十分得不偿失,归根到底,他后台硬,就是毫无作为的慢慢熬,熬得也比这满朝大多数人快得多了,何苦在这风口浪尖冒出头去,叫人一浪把他给打下去?

“折子都是小事。”徐善瑞再摆了摆手,“这份这折子是要过李大人的目的。李大人截了下来,跟我说这番话,大方向上就是对我示好;但除了大方向之外,他的态度有些……”

“蹊跷?”中年书生将那形容词给补全了。

“没错。”徐善瑞轻轻点头,“若说是示好,为何语气这般糟糕?若说不是示好,那为何特意将这件事点破了叫我知晓?”

中年书生思索说:“李大人所表达的,未必全是他自己的态度。”

徐善瑞示意继续。

中年书生又解释说:“李大人年龄到了,又并无强硬后台,此时只虚应故事,熬过了最后一两年的功夫,安安生生退下去也就罢了。这样子的人是不会轻易掺合入漩涡之中的,对于他而言,不管是东主这里出事,又或者上面出事,都不是他所乐于看见的,他唯独求个安安稳稳……”

徐善瑞这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李大人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上头对我不甚满意?他一面提醒我,一面也迎合上边的意思?”

中年书生肯定点点头:“学生是如此想的。不过究竟是哪一方出了问题,还须东主再做探查。”

徐善瑞点头不语。

对于天子座下高官云集的京城上来,上边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若要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这其中只怕一双手加一双脚的指头都数不完全。

但如果再结合邵劲最近的举动,那么这二十开外的人选一下子就可以缩短到一掌之中。

邵劲这些日子拜访了不少人。

但他真正在意的只有三个。

一个是昭誉帝身旁的冯德胜冯公公,一个是黄烙身旁的张少元张公公。

这两人是他早就见过的一等一的大珰,很多时候都可以直接代表昭誉帝与黄烙。

但有关徐善瑞的事情,他当然不会在他们面前说。

徐善然又不是要直接拔起徐善瑞对上湛国公府,只给一个教训而已,就这样还巴巴地告诉他们的话,那简直是连“杀鸡用牛刀”都无法形容了,蠢到不能直视。

这一次事件中,真正关键的人物在于宫中司礼监的一位秉笔太监杨见江。

司礼监乃是宦官之中最有权力的一个地方,其中设有掌印太监一人,秉笔与随堂七八人。在冯德胜时期,一共有三个秉笔太监,其中两个与冯德胜是拧成一股绳子的,而剩下的最后一个,好巧不巧,就是杨见江。

所以在那一夜宫变之前,杨见江这位秉笔太监有时候混得连司礼监中的随堂都不如,别说作威作福了,日常里在冯德胜与另两位秉笔的夹击之下,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怕什么时候被人拿住了自己的错处。

但世事可谓瞬息万变,一夜宫变,冯德胜与昭誉帝被软禁西宫,那两位秉笔也在混乱之中不幸身亡,偌大的司礼监中,他的地位竟一朝变作了最高的那个!

这有朝一日权在手,要杀尽天下负我人还是早了一些的。

十多岁进攻,起起伏伏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杨见江看得明白,皇爷被困,宁王马上就要变作太子,再接着就是登基,连朝廷中最中流砥柱的谢阁老谢老大人也仿佛是默认了……大家都以为大局底定——可大局终究还是没有底定的。

宁王还没有真成了太子,太子也还没有继位当皇帝。

这局势还是有变化的可能的。

只是皇爷那边有冯德胜在,并且哪怕直到此刻,冯德胜也紧紧跟在皇爷身边,而自己与冯德胜不对付,就算再投了过去花尽了功夫,也得不到好,不过是跟以往一样夹着尾巴过日子;若是不投过去他们事成呢?那就轮到他和之前那两个秉笔太监一起,再次在宫变的混乱之中‘不幸’身亡了。

唯独只有一条路了。

紧紧跟着宁王走,紧紧依靠着宁王,卖力气帮宁王铲除异己,扶着帮着宁王登上太子与皇帝之位,再送那冯德胜上路,这才是真正的,万事大吉。

而做成这件事之后,那掌印太监一职他不与张少元争,可提督太监一职,怎么也该轮到了自己吧?

当然这些也都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他要怎么接触宁王,才能为自己挣得尽可能多的筹码。

宁王现在最在意什么呢?

昭誉帝。

他知道许多过去的有关昭誉帝的事情。

而现在的,昭誉帝的那些事情,知道的就只有冯德胜,以及那个还能进出西宫的——怀恩伯家的庶子。

既然不是真刀实枪的干仗,那当然要留个名号,好叫那被提醒的人知道这提醒到底是来自哪一方的。

徐善瑞自分析出问题之后便着手调查,并未花太多的功夫与时间,他就找到了那自上面伸下来的手。

司礼监秉笔太监杨公公。

徐善瑞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不过一介四品官,这个官位在地方虽是封疆大吏,但在京中,却连参加朝会的资格都没有,他就是想得罪杨公公,又从哪里去得罪?

再换个角度说,他背后立着湛国公府,并不是什么寒门小户出来的文官,宫中的太监就是想伸手想拿住他,也要想想湛国公府的反应,要什么事没有对方偏过来撩拨,这岂不是吃饱了撑的嫌自己活得太久?能做到秉笔太监位置的宦官,又岂会这样没有成算?

这样的疑惑一直持续到这天的晚间。

杨氏一边伺候着徐善瑞更衣,一边与丈夫说些细琐的小事,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友民布庄上头。她先是将那出现在仙客来的以太监为首的几个人略提了提,接着又提到友民布庄幕后接手的也是这太监背后的人,这就将两者归做一类,而后她才委婉说:“老爷,这涉及到杨公公那边去,我父亲和弟弟只怕不好说话,那布庄要大不大,要小也不小,杨公公一下子全拿了,许多关节上只怕也搞不是很明白,您如果可能,就向杨公公提提,说杨公公刚正不阿,我父十分欣赏,我娘家愿意直接让出三成利来……”

“杨公公?”一直跑神的徐善瑞这才怔了下。

“是,怎么了?”杨氏忙问。

“他掺合入了你和徐善然的事情?他怎么会——”本来激动的徐善瑞突然闭口不言,事情到了这一刻,前前后后都串了起来,他就恰如醍醐灌顶一般,什么都明白了!

而这一想通,他顿时脸色铁青,话都说不出来了!

“老爷?”杨氏察言观色,见丈夫脸上青青白白,似乎气得狠了,连忙上前抚着对方的背脊,“你这是想到了什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