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 第309章

作者:希行 标签: 穿越重生

李三老爷的意见很快就被大家接受,谁能不接受呢,他说的的确合情合理。

“明玉还小啊,他要在山南协助平叛,又要去麟州觐见,兵马不能不跟着多一些吧?皇帝哪里更需要兵马!”

“明玉不在,剑南道不能没有人啊,让项大人来,不仅能增援兵马,还能稳定人心。”

“我能怎么办?我无能啊,我大哥死的早,哥哥啊你死的早,留下这一双儿女一家老小,又偏逢乱世!”

“我不管,你们也不用跟我说这些大道理,这次黔中平叛事关紧要,项云必须在场我才安心。”

李奉景捶胸顿足忽喜忽悲伤让在场的文官武将也跟着心神纷乱,最终也叹息一声,这件事让项云来做也的确安心。

就算不用兵马,让项云来领兵也可以,于是各退一步。

陇右按级别来说与剑南道相同,所以不能命令,由李奉景以自己的身份向他请兵援助。

李奉景的身份当然不用亲自做这件事,待文武官员散去,他也自去休息,道衙的厅堂里一如既往点亮灯火。

李敏坐在桌案前认真端详一盒胭脂,另一边坐着的文吏握着笔有些苦恼。

“你知道试胭脂可不能用手背,脸上和手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李敏说道,用手沾着胭脂一点在眼角轻轻一抹,晕染浅红。

文吏哪里知道这个,也不知道这个信怎么写。

“敏爷这信该怎么写啊?难道真像三老爷那样哭?”他说道,有失体面啊。

“齐山给我们的信,你按着抄一下就行了。”李敏视线都没动,对着桌案抬了抬下巴,“前因后果利弊他写的清清楚楚,文采飞扬感天动地,我都看哭了,让项大人也感动一下。”

------------

第一百一十七章 义不容辞

项云看到这封信之后没有哭,立刻将信传给陇右道衙的文官武将们看。

文官武将中倒是有几个红了眼。

“大都督不在了,四周宵小可恶。”他们恨恨说道。

四周临近的州府以往都从剑南道受益,与李奉安称兄道弟,更有不少表明愿受其驱使,现在这些州府反叛后竟然想要对剑南道动手。

“皇恩尚且能负,图谋剑南道又算什么。”项云说道,“更何况多数都是利益之交,能有今日也不奇怪。”

“大都督刚不在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心思诡异了,有些货物的欠款不想给呢。”

“后来看到小公子承继了节度使,这才老实了。”

有些官将们点头议论,但也有些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项云让大家停下议论。

“这些人狼心狗肺大都督不会在意,泉下有知也不会伤心,大家不用为这种事悲愤。”他说道。

李奉安是什么人,自然知道人走茶凉,知道利益浅薄人心难测,知道他死了很多事很多人都会变。

悲春伤秋从来不是李奉安的作为,所以他在仅剩一口气之际利索的安排了子女以及剑南道诸事托付。

接下来也一切都很顺利,剑南道安稳,李家也没有生事,李明玉更是承继了节度使,只是没想到安康山叛乱,皇帝突然驾崩,朝廷仓皇离京,鲁王在外登基.....

世道都乱了,剑南道也难免风浪颠簸,这就不是人算能算到,只能是天算。

项云摆手结束对这件事的商议,道:“除了留守的,其他兵马全部调集,形势紧急,我们立刻出发。”

一声令下,陇右兵马齐动。

作为陇右节度使,又是战乱期间,项云除了安排兵马还有很多事要处置,一直忙到夜色深深才回到住所。

项云的住所很简单,妻子女都在太原府,只有几个老仆粗妇日常伺候,这些老仆都是跟着他几十年在外求学任职,虽然夜深,室内灯火暖暖,干净整洁的家常衣衫摆放在衣架上,铜盆里的水不烫不凉温温恰好。

项云洗了手脸,换了衣衫,接过老仆端来的一碗热汤茶,喝一口驱散了眉间的疲惫。

但一天的忙碌还没有结束,一个文官走进来:“大人。”

这是道衙的行军司马蒋友,是项云刚从幕僚中提拔委任的。

蒋友是陇右置道的时候应聘来的文士,李奉安过世项云在剑南道的期间,他将陇右管理的安稳,从一众幕僚中脱颖而出,项云受伤离开剑南道回到陇右之后,便提拔他为行军司马。

这个职位可以在节度使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足见项云的看重,蒋友更是尽心竭力。

“都督,关于出兵黔中的事,我还有一些想法。”蒋友说道。

项云便喊老仆:“去准备一些夜宵和暖酒来。”

这是要彻夜长谈了,老仆应声是退了出去,屋子里没有其他人伺候,项云的贴身仆从死在刺客手下之后,新的贴身仆从这些日子又常常来回奔走太原府和陇右,一个月没几天在这里。

屋门拉上,四下无人侵扰。

“大人,我不太赞同您出兵。”蒋友说道。

项云看他一眼:“我方才没看出来你不赞同。”

先前在大堂上商议时,蒋友可没有说话。

“在那种场合说,不合适。”蒋友道。

陇右一直在剑南道掌控下,这里的官府兵马先前都是李奉安任命的,请置节度使后才交给项云,项云也并没有增添多少新人,所以这里的官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跟剑南道一体的。

就算剑南道情况不危急,一声令来他们也不会推辞,在那种场合下反对,蒋友会成为众矢之的。

项云笑了:“那你是觉得现在我再说就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