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学霸的古代研究日常 第69章

作者:弓青瀚 标签: 穿越重生

褚藩良坐在一旁,闻言怒道:“那是老子找来的替身,你小子又为什么要造谣生事?!平白无故的挑起事端?!”

听到褚藩良的话,刘余升的脸色慌乱了一瞬:“那、那她又要如何证明自己就是雁溪先生?我、我因为雁溪先生制作的东西才捡回一条命,所以平日里也喜欢研究……”

他从怀里慌乱的掏出来一样东西,两个略微粗糙的圆木筒,还有不知打哪里捡来其上有裂痕的瓘玉。

瓘玉并不是透明的颜色,带着劣质斑驳的色彩。

刘余升道:“草民听春云的描述,明明就是这个东西,这是望远镜,是草民照着雁溪先生的望远镜琢磨出来的,春云说过两个一模一样,草民才……”

春云打断他道:“大人,奴婢是说过这句话,但奴婢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识一个,也没什么见识,就是听倚琴姐姐所描述的,两个木筒加一个瓘玉,可不就是和这个一样……”

“奴婢、奴婢也不可能见过两样东西,当时刘余升问奴婢,是不是就长这样时,奴婢才说的是。”

春云伏低在地上,喊着大人明察,眼神不着痕迹的与倚琴对视一瞬后又离开。

她是没见过这两样东西,但是不妨碍她故意说得几句话来误导刘余升。

刘余升这个人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还夜郎自大,半点本事都没有,家里人为了那几两钱要将自己许配给一个瘸子,脸上也毁了容,她怎么可能甘心的嫁过去。

所以,倚琴来找她时,她便立即答应了下来。

果然,刘余升在她故意的引导下,以为褚寻真将雁溪先生的东西据为己有。

甚至,在喝了酒后去与别人夸大其词,再加上之后有心人的刻意推动,谣言便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流传开来。

曾问初道:“刘余升,可是这样?”

刘余升脸上冒汗,略微颤抖着说:“大、大人,草民还是那句话,她、她又怎么证明自己就是雁溪先生……”

曾问初看向褚寻真,道:“如此,你有何办法证明自己就是雁溪?”

褚寻真道:“请大人允许下人将一些东西拿到堂上来。”

曾问初略微点头:“准。”

少顷后,便有下人搬着矮桌和略显奇怪的东西等上来,并将其放在堂上中间的位置。

大理寺门口处观看的百姓们瞧着不解疑惑,便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

伍善暗自兴奋的杵了杵蒋钰风,低声道:“钰风,先生是不是要做些个实验了?”

蒋钰风微微点头,也望向堂上的东西:“很可能是。”

第33章第三十三章

矮桌上的东西很多, 其中便有木筒成像镜、潜望镜与望远镜这三样东西。

褚寻真问刘余升:“你可知晓这三样东西为什么要如此制作吗?”

“可知晓为什么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远处的物体?”

“潜望镜为什么能够看到不是同一水平方向的物体?

“而木筒成像镜观察到的景象又为什么会随着屏离小孔的距离不同, 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刘余升被她问的面容发白, 惶惶的摇摇头:“不、不知……”

褚寻真又看向倚琴和春云两人:“你们可知晓?”

“不、不知。”两人同样惶惶不安的摇头。

褚寻真道:“在场的各位若是知晓,或明白一二, 皆可说出来听听。”

蒋钰风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我也是听表姐你说的。”

褚寻真笑了笑:“木筒成像镜的原理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但另外的两样东西却不尽然。”

她看向刘余升道:“你曾在塞北从军,可有用过望远镜?”

刘余升道,用过。

褚寻真:“你说自己手上的是照着望远镜琢磨出来的, 那和你在塞北用过的可有什么不同?成像的效果一样吗?”

刘余升闻言,面露迟疑。

“不一样的对不对?根本就观察不到远处的物体。”褚寻真道:“且你也知晓,关键就在于你自己手上的那枚瓘玉。”

刘余升急忙道:“当然是!望远镜用到的是透明的瓘玉, 我拿着的是有颜色的, 而且上面有裂痕, 当然不能观察到远处的物体。”

褚寻真摇摇头:“我说是瓘玉,但关键之点却不在瓘玉的颜色和裂痕上。”

“用在望远镜上的瓘玉为透镜, 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作而成的, 透镜有几种形式,望远镜上的凸透镜是中间比较厚, 边缘较薄的, 因为有望远、会聚的作用,所以又叫做聚光透镜。”

“阳光在凸透镜上经过两次折射后, 便会集中在中心的一点上, 这个点叫做焦点, 而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我们能够通过望远镜观察到远处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线折射到透镜上,进入小孔会聚成像后,再经过另外的透镜放大而被看到。”

“所以,望远镜能够成像,是因为两种透镜,物镜和目镜,光的折射原理,而不是因为瓘玉的颜色和上面的裂痕。”

褚寻真说完后,转身便从矮桌上拿起一个东西,道:“恰巧,我以前制作望远镜之时,也制作了一枚有颜色的透镜,不若你换上试一试。”

刘余升神情呆愣许久,才从褚寻真的手上将瓘玉接过来……

除却刘余升磕磕绊绊的更换瓘玉的声音,大理寺之中鸦雀无声,有人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人却一脸懵然的表情。

穆珺回过神来,转头看了眼,默默地帮穆珣合上张开的嘴。

穆珣低声结巴道:“大、大哥,你听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