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 第5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种田 穿越重生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尉缭终究有一颗文人的心,写起东西还是迈不过心里那道坎!

  扶苏和张良就不一样了,一个小孩子,一个少年人,对新事物接受得快,也敢于突破和创新。

  由他们来用这种通篇大白话还配上插图的写法,别人看了不会有什么想法,反而觉得这很理所当然。

  小孩子写东西,你还指望他写得文绉绉不成?

  对于扶苏夹带进去的那些私货,尉缭也看出来了,但他读完后非常认同扶苏的想法,感觉把它们加进去一点都不突兀。

  总而言之,尉缭很认可扶苏和张良合作改变的新版本。

  扶苏便邀尉缭一起去给嬴政献书。

  尉缭对嬴政的观感挺复杂,嬴政晾着他不用,又派人盯着他不让他离开咸阳,着实让他高兴不起来也喜欢不起来。

  要不是对扶苏观感不错,一直被拘在咸阳又闲得慌,谁乐意关起门闷在家里写书?

  尉缭说道:“我就不去了,公子若是想把书献上去,自己拿去便是。”

  扶苏也不勉强,带着整理出来的《练兵指南》书稿走了。

  张良对入宫也没兴趣,自己骑着马回府去,剩扶苏自己入宫求见嬴政。

  这天是休沐日,嬴政独自在书房拿着本闲书放松,听人说扶苏来了,也没让人拦着,直接叫人把扶苏领进来。

  扶苏进书房后麻利地跑到嬴政对侧坐下,张口喊了声“父王”,看起来一点不拘着了,亲近之意溢于言表。

  嬴政瞧着觉得有趣,把手里的书扔一边,问道:“有什么事?”

  扶苏把带来的文稿呈给嬴政,告诉嬴政这是尉缭写的书,不过他和张良一起改编了一下,上面一叠是原稿,下面一叠是他和张良改变的版本。

  嬴政接过文稿,先拿起原版看了起来。

  尉缭的稿子理论性强,读起来有些艰涩,对嬴政来说却没什么难度。

  他轻轻松松把整份文稿读完,对尉缭的理论水平很满意,更重要的是第三部分那些详尽具体的治军章程完全可以落实到军中。

  嬴政把原稿扫完了,倒是挺好奇扶苏和张良会怎么改,当即拿起改编版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嬴政舒坦了。

  不愧是他儿子,想法和他一致,完全把不甚精到的内容缩略了,重点放在操作性强的部分。

  这个版本不仅把语言通俗化、碰上非常到位的插图,还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扩展延伸,如果说刚才嬴政只觉得原稿里面一些举措可以在军中推行,那这个版本就是一本详实具体的操作指南!

  嬴政把文稿放下,没说好不好,而是问扶苏:“这是你和张家那小子一起改的?”

  扶苏点头,还给嬴政讲了讲哪些部分是张良负责的,重点夸一夸张良思维多么敏捷、观点多么独到。

  嬴政不置可否。

  要是韩王没降秦,张家那小子绝不可能这么尽心尽力。

  他本来还想着先打下韩国,顺便把张家那小子弄过来,没想到张家那小子居然自己先来投奔扶苏了,眼光倒还挺不错,比听到韩王降秦就大病一场的韩非强多了。

  嬴政说道:“行了,这些书稿就先留下吧。”

  虽然嬴政没说采不采用,不过扶苏也不急,乖乖出宫去。

  又过了两天,押送韩王和俘虏的将士们终于抵达咸阳。

  咸阳这边早已筹备好受降仪式,不算隆重,但是得到消息的百姓们早早挤在道旁看着韩王与一车车珍宝被将士们往宫里送。

  这队伍非常长,队头到了宫门前,队尾还在城门外,完全是把韩国国库这些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挖了出来。

  围观的百姓有的你推我挤想看看韩王长什么样,有的对着那一车车珍宝惊叹,很好奇一辆辆马车牛车之中到底放着什么宝贝。

  作为少府衙门的一把手,扶苏早已做好接管这些国库珍宝的准备,直接调动所有人手准备第一时间把所有东西归档充入国库。

  虽然国库目前还算充盈,可是抵不住花钱的地方多啊!

  以后还得修直道、筑长城呢,这点钱根本不够!

  既然送回来了,那都是国库的,谁也别想乱花!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这么点钱根本不够花,愁

  嬴政:……

  嬴政(看向剩下五国):让我看看,在座的各位谁家国库最有钱?

第60章 开禁

  七国之间战乱频起,秦国在战事上也不总是无往不胜,这次拿下韩国无疑是给所有人来了剂强心针。

  嬴政按照战功把军中上下封赏了一番,该给爵位的给爵位,该给赏赐的给赏赐,还宣布今天夜里解除宵禁,来个君民同乐。

  为了搞好治安,秦国所有大小城市都有夜禁,入夜之后每条街道、每个城门都会封闭起来,若无特殊情况不许在外面走动,否则有机会享受免费的当地监狱多日游,在里面待到熟练掌握几门劳苦大众谋生技巧再出狱。

  这次为了庆贺拿下韩国,嬴政命令商铺全都开张营业,必须保证整个咸阳城灯火通明,好好热闹一番。

  早在收到韩王称降的那天,少府衙门下辖的官营作坊就开始在扶苏一声令下赶制一批雅致漂亮的灯笼。

  怀才在巴蜀那边找到好几处蜡源,粗略估计今年至少可以产蜡十万斤以上,往后有意识地多种白蜡树、放养白蜡虫,产量只会稳步上升。

  有充足而稳定的蜡源在手,扶苏决定趁这个机会让蜡烛来场个人秀,让所有人看看它可以玩出什么花样。

  纸灯笼花样可以很多,不过头一次亮相,不必太标新立异,统一一下规格、整整齐齐挂到街道两旁,看上去反而更震撼人心。

  只要不选太繁复的花样,熟练的人让他们一天做出几百个根本不是问题。

  扶苏白天忙活完珍宝入库的事,傍晚又去和蒙恬确定沿街的灯笼有没有安排到位,一会天黑了嬴政要带着百官登上城楼看灯景,所以这事得落实到位。

  蒙恬是行伍出身,家中三代从武,作风一向雷厉风行,听扶苏过来关心灯笼问题,他认真回道:“都安排下去了,鼓声一响,每家每户就会点亮门前的灯笼。”

  扶苏点头:“要是缺了什么,直接找人和我说。”

  蒙恬一口应下,让扶苏回嬴政身边去,不必挂心外面的事。

  扶苏便去嬴政那边蹭饭。

  这一天,咸阳城的百姓们挺高兴,商户们更高兴,提前得到消息的人早几天已经备足了货,准备在开宵禁这天卖上一波。

  所有人领到府衙分发的灯笼和蜡烛以后恭恭敬敬地收着,只等着鼓声响起把它挂出去,有些不缺钱的还悄悄打听起这蜡烛哪里有卖,他们想自己掏钱买点来备用。

  这么好的灯笼,只用一次多可惜!

  蜡烛的量产不成问题,蜡源以后也会稳定下来,不过现在库存还是很有限,所以对外的说法一概是“这是仙人传授的秘法所制,岂是些许小钱能够买到的,今日是遇上了大喜事大王才拿出来给你们开开眼”。

  这说法一传开,很多人看向灯笼和蜡烛的目光更不一样了。

  想想看,你走夜路要是提个油灯多不方便,可灯笼就不一样了,它既可以悬在屋檐下给路过的行人们照亮夜路,也可以提在手里让烛光伴随着自己前行!

  这是仙人传授给他们的好东西啊!

  当然,也有不少“知情人”拿到蜡烛之后犯嘀咕:大王这么大手笔,一下子放出这么多蜡烛,库藏的蜡是不是都用完了?大王这是叫人掏了多少蜂窝?而且,这蜡怎么这么白呢?和他们印象中的蜡不太一样啊!

  不管他们怎么嘀咕,这批灯笼还是落实到了每家每户,让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了打胜仗开疆扩土的喜悦。

  这几天蒙恬按照扶苏的提议,在全城各里市前分设了两座大鼓,日出时以鼓声为号解除夜禁,日落后同样以鼓声为号,更好地统一百姓外出活动的时间。

  这会儿鼓手已经在鼓前候着了,各家各户也准备好点灯。

  万事俱备,只等日落。

  另一边,嬴政跟扶苏一起用过晚膳,也叫人拿了两个灯笼来看看。

  灯笼里面用竹子搭的骨架,外面用纸挡风,上头画了雅致的云纹,因为上面的画看着仙气十足,所以明明材料都不算多贵重,整个灯笼看起来却丝毫不显廉价。

  嬴政挑眉:“这是你一个个画上去的?”

  扶苏说道:“不是,这画留白比较多,我只画了一张,剩下的叫人雕版印出来。要是早些开始做准备,倒是可以叫人一个个画。”

  他又和嬴政说起各种花灯玩法,还有开灯会猜灯谜什么的,说是自己在梦里见过。

  据说每到开灯会时还会有冰人筹办的盛大相亲会,男男女女可以相约去看灯,相互看对了眼就可以告知父母定下婚事。

  嬴政对这种小儿女情爱不太感兴趣,不过听到别人还有那样的盛会,自家的百姓还是头一回用上蜡烛,不由觉得输了一筹。

  嬴政说道:“等往后一统天下,我们也年年办灯会。”在那之前能省的当然还是得省,一切先紧着军需再说。

  扶苏也只是想起来了提上几句,根本没想太多,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激起了嬴政的好胜心。他说道:“到时人手足了,白蜡产量上去了,百姓肯定都买得起蜡烛。”

  父子俩聊完,天色也暗了下去,看着夕阳西沉,嬴政起身领着扶苏去与百官会合。

  今夜开宵禁,还要全城点灯庆贺,文武百官自然都按时到位,想看看这灯笼是不是真能照亮全城。

  嬴政和扶苏一人点了一盏灯笼走在前头,在他们走到城楼上时,红日正好完全隐没于天际。

  咚!咚!咚!

  三声鼓声齐齐整整地在各里市前想起。

  原本只有各家屋里亮着零星灯火,看起来稀稀落落,鼓声一响,每家每户门前都亮起了一盏盏灯笼。

  整个咸阳城一下子亮了起来,街道被照得宛如白昼一般。

  嬴政把手里的灯笼递给左右拿着,立在城楼上看着家家户户门户大开,青年夫妻们带着家中老幼走了出来,有的齐齐站在灯笼下讨论着什么,有的优哉游哉地在街上信步闲行,有的则呼朋唤友结伴出游,街上很快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看到如此盛况,嬴政心里畅快得很。

  三皇五帝时期,有过这样的盛景吗?

  既然老天让他儿子窥得先机,那他们大秦会和以前任何时候都不一样!

  比起质量不一的油灯,这批蜡烛的品控显然要好得多,带出的光焰更明亮、更温暖。

  这样一个点亮满城灯笼的夜晚,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夜。

  有人欢喜有人愁,这天夜里韩非听着外面喧闹的欢声笑语,思及韩国已亡,顿时心如刀绞。他在庭中坐了许久,穿上外袍出了门,前去行馆见自己那位亲手将韩国送到秦王嬴政手上的兄长。

  韩王也没睡,不想睡,更睡不着。

  他听人说韩非来了,也没让人拦着,坐在灯下等着人把韩非领进来。

  兄弟俩见了面,韩非本以为自己会愤怒,可看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韩王,满腔怒意一下子被浇熄了。

  都是亡国之奴,谁又能指责谁。

  韩王邀韩非坐下,还叫人温了壶酒送来。好歹他也带着整个韩国降了秦,这点优待还是有的,一壶温酒很快送了上来,韩王给自己斟满一杯,又把壶递给韩非,让韩非自己给自己倒上。

  因为常年纵情酒色,他看起来比清瘦的韩非要老上许多,身形也垮得不像样,若不是还穿着锦衣华服,不少人兴许会把他当成个满肚肥肠的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