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424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本章节

谈完了这些,时间还早,陈嫣就!就干脆留颜异用一顿间食,就是类似下午茶一样的东西不是陈嫣不想留顿正经晚饭,而是不方便。她请颜异来到了她在红溪庄园的居所,而红溪庄园在城外啊!颜异可是住在城内的。

一旦用了飨食再往城内赶,很有可能赶不上闭城,最终被锁在城外。即使颜异是本县县令,也没有再傍晚闭城之后再单独为他开城门的道理——不是说不能操作,而是他为人正派,遵守法度,小事尚且不逾矩,更何况是开城门这样严肃的事情了。

在等间食的这段时间,陈嫣让人把之前她放在手边的《易经》相关书籍,以及蓍草等物都收起来。

收拾这些的时候陈嫣忽然心中一动,道:“听闻颜大人也是善治《易经》?”

这种话确实不好承认,毕竟《易经》是众经之首,又是出了名的复杂困难。一个年轻人,就说他善治《易经》,说得严厉一些,都有捧杀的嫌疑了!

“未过誉的!”陈嫣得意地抿了抿嘴唇,笑着道:“问了好些齐地友人,皆是如此说的!”

在来到东莞之前,陈嫣并不是从来没听说过颜异的名字。只不过那之前颜异对于陈嫣来说就是一个大学者们多有夸赞的学霸,她自己也是学霸呢,两人又没有见过,对对方的名字自然也就是听过就忘了。

最近见到颜异真人了,过去被遗忘的东西这才一点点被捡起来。

而后游学生涯,自然是进步越大!

也就是因为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界人士,这才名声不显,不然的话,满天下都会知道复圣颜子十世孙是个治《易经》的高手,已经雏凤清于老凤声了!

本章节

这就像是王羲之字写的太好,所有人就不记得他文章也特别优秀了。

身为官场上的人,而且官当的不大,年纪也很轻,学术界就不好吹他了。吹官场上的人已经有些让学术界尴尬了,如果这是一个年高有德,名气还大的老前辈,那倒是无妨,这年头学术界和官场跨界的人士多了去了。可是偏偏是颜异这么个小辈,好话!话实在是说不出口啊!

颜异没有问陈嫣她口中的‘齐地友人’到底是谁倒不是他觉得陈嫣是胡编的,事实上陈嫣神态自然,况且也没必要骗她这应该是真的。只是他并不很在意这个,最终也只是再次摇头:“过誉”

陈嫣这次真的笑了:“颜大人太过谦了,邯郸的商生也是如此说的呢!”

邯郸商生,此人正是治《易经》的高手,刘彻曾经下旨请他去长安做五经博士。奈何他年老体弱,只能辞之不去陈嫣有幸曾经见过这位老人家,听他说过一些《易经》,学术水平确实很高!

这些人说到《易经》治的好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首推颜异。

陈嫣兴致勃勃地说起这些大师是如何说的,颜异只是静静听着。

“这女郎识人甚多哩真认识这些大家么”颜异身后的小僮仆嘟嘟囔囔。因为颜家本身就是诗书礼义传家的书香门第,他这小僮仆也不同于一般,一些东西,比如说天底下那些各个学派的大人物,他也是能够如数家珍的。

正如他所想的,一般人是无法接触到这么多大家的,如果是个女子,就更难了——除非真的不是一般人。

大概从战国时期开始,对《易经》的解释就已经变了——《易经》全是关于命理的卦象、爻辞!最开始无疑就是本算命对照书。但就是从战国时期起,不断的有相关学者对《易经》进行解读。

不得不说这其中很多解读是过度了的,是超出了原本作者的想法了的。

本章节

其实说到这一点,先秦时代的经典大都有这种情况。‘微言大义’,一部《左转》被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这不是过度解读什么是过度解读?

《易经》在这一点上做的尤为突出,最终自成体系,硬生生地将一部占卜书变成了哲学专著,到处充满了哲理哲思。

将《易经》当成是哲学类书籍看的话就很有意思了。

第229章 木瓜(3)

“颜大人可愿赐教?”

陈嫣眼睛亮晶晶的, 双手交握在身前——说实话,一开始对古代经典感兴趣, 甚至做起学术来,这是无奈之举...没有网络, 没有任何现代休闲娱乐, 连话本小说都没有的时代,她要怎么办?

得给自己找点儿爱好啊!就这样, 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不断充实自己...而不仅仅是挥霍比普通人多一些的见识。

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越来越自信,这不仅来自于她更宽广的眼界,更在于她通过实打实的学习、坚持、努力, 确实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优秀的多!

陈嫣本来就很喜欢《易经》, 身边研究《易经》的高手又找不到几个。特别是这两年, 因为她躲着长安那边的人,连学术界的前辈和朋友都不能联系了。她身边那些人,数来数去,学问上面最佳的竟然是桑弘羊和裴英。

不是说他们水平不高,看不上他们,只是...只是,好叭,这两人水平确实不算高。

桑弘羊绝对不笨, 读书上面也挺有天分的, 但说实在的, 他显然离这方面真正的天才有一段距离,他的天赋点在数学、财务方面了——他也就是底子好,从小正经进学,所以才能达到普通读书人的水平。

然而,且不说他在学习的时候本来就偏于治《论语》,《易经》只是粗浅知道,不至于堕了读书人的面子。就说这几年吧,工作上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哪里还有时间做学术!

不是每个人都是陈嫣,明明她才是老板,却能够有空闲时间发展业余爱好。另外,还因为有上辈子的眼界、学习方法,这辈子做学术也事半功倍——在后世,哪怕她没有学习过一些古代经典,但处在那个环境中,某些东西早就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受影响而不自知!只有转换环境,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才会知道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比如,凡是读过书的都能够知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会知道什么是经济学中的‘互替商品’‘互为补充商品’,都会知道有些人不能吃海鲜,南方的‘水蛊’就是血吸虫,寄生在钉螺里...总之,就是知道分布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被后世的人习以为常,不知道反而稀奇。甚至很多人当这些知识是‘无用之物’...反正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着,就像曾经流行的段子,买菜有用不到三角函数云云。

但这种认知无疑太片面了,知识这种东西,怎么可能是无用的呢?之所以觉得无用,只是没有察觉到用处而已!

人的学习能力建立在个人的智商,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影响下。其中,之前的知识积累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试想,同样是学习一个新知识,一个过去上过学的人,和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进度又怎么会相似呢?企业招工,有的时候不一定要求专业对口,但学历方面却很严格——甚至在外人看来,这份工作根本没必要要求学历!反正近来工作都得从头再来的说...

但这是不一样的,除了学历能够更方便人事部门做筛选工作,就在于到底是不一样的!除非是极个别特例,不然的话,过去学的更多,将来学起来总是更有优势。

陈嫣以前对此的感触其实也不深,是在这个时代接受教育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

少年时代她学得快,她以为是因为她有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想事情、做学术都要头脑清楚的多。但现在成年了,她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都是学新东西,她的进度就是可以比桑弘羊他们快!

有些东西她看一眼就理解了,但别人不见得能这么快转过弯来——一开始她甚至不明白其他人为什么不能理解...这不是明摆着的东西吗?为什么会不能理解?后来经历的多了,就知道了,每个人能够理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她有过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很多东西就是明明白白的。这就像是做数学证明题,有一个‘同理可证’,也有一个‘简单可知’,她因为一眼能够看到‘同理’,非常熟悉各种定理...所以...

但在‘学渣’眼中,是没有‘同理可证’和‘简单可知’的。

虽然过去是同学,但现在的桑弘羊已经被陈嫣远远甩在后面的了,所以桑弘羊也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