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623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在这一点上,游牧民族是一脉相承的,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女真族,就是后来建立了清朝的那个,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有规模那样庞大的‘包衣’。对于他们来说,奴才就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打仗就是为了抢地、抢人口!

每次打仗都像是一次生意,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只要打赢了,每个战士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土地和人口,这些人口会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生产。无论是放牧还是种田,总之就是供养他们。

中原文明肯定觉得北方游牧民族这是抢劫,但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真不这样觉得,这完全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啊!这就像是大自然中的猎食者不会觉得自己捕猎咬死了一只羚羊有什么问题。

这种认知前提下,匈奴怎么可能会向大汉卖奴隶呢!

然而,旧有的一切都是用来打破的!别以为人类很聪明,如果真的那么聪明,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出现利令智昏、杀鸡取卵这样的蠢事?

对于匈奴来说,卖奴隶就是杀鸡取卵,但原本不做只是因为利益不够而已!一旦好处给到位,他们是会被好处冲昏头脑的!

比如说这个冬天非常难熬,如果过不去这个冬天,就算留下所有的奴隶又有什么用呢?首先要把眼前的难关对付过去啊...就和中原地区的土地兼并一个套路。这种情况下,奴隶被大贵族卖走,然后大贵族和大汉这边的奴隶贩子交易...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至于匈奴之后会缺少奴隶...那就打仗吧,就算现在的大汉越来越不好惹了,西域还是自家自留地的。而且草原上还有一些小的游牧部落,他们也不是匈奴人,把他们变成奴隶补充也不错——其实匈奴内部自己也不团结,匈奴只不过是许多部落的总称而已,各个部落缺奴隶了,内部冲突一番,死道友不死贫道,这样的事往年灾年难熬的时候又不是没做过!

只要把握好尺度,不被王庭抓典型,什么麻烦都不会有!

如今大汉和匈奴打仗越来越占优了,这也有利于匈奴奴隶引进——打赢了肯定是有俘虏的。俘虏的处理办法有很多,直接杀了报战功可以,送到长安献俘,然后再由皇帝下旨或杀或赦也可以(杀了是扬威、复仇,赦免则是体现仁德,总之都有话说)。

另外还有别的处理方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自从奴隶贸易起来之后,直接杀掉的处理方式就急剧下降了,除了少数送去献俘的,都被卖给奴隶贩子了。这种买卖是公开的,报给朝廷知道了的,对于朝廷来说,这也算是边军自己解决了一部分养军需求,减轻了朝廷负担,也有利于解决南方甘蔗园、棉花园的用工荒,没什么不同意的。

至于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不人道(儒家等一些学派确实不太支持奴隶,虽然这并不妨碍这些人家里用奴婢...),只能说这个时代还比较粗放,各方面都是。说是尊礼,其实很多礼都已经丢失了...权力可以压制住一切。

对匈奴这样处理,就算有人颇有微词,也立刻被别的声音淹没了——反正那是夷狄,夷狄根本就不是人啊!这么处理没毛病!更何况那可是匈奴,一直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的匈奴,即使是用最朴素的情感来看,也不应该可怜他们吧?

古人可没有人道主义这种概念...

对于军队,他们也乐意做这样的事。虽然说是上报了朝廷,但那只是因为规模太大,不上报也瞒不过去而已。实际上,交易的具体规模肯定和上报的不同...也就是说,军队得到的比外界知道的多!

多得的好处自然有整个系统的人去分...这在古代,甚至连违规违纪都算不上,只能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代军队么,不能用现代军队的标准去要求——事实上,就算是现代军队,也只有极少数国家的军队做到了军队不经商。而一旦经商,这种事情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而除了匈奴的奴隶,还有西南夷奴隶,这里本来就为巴蜀之地常年提供开矿用奴隶,业务可以说是很熟练了。只不过以前只需要保证巴蜀之地开矿所需,业务规模说不上大。现在有利益驱使,自然会有人弄来更多的奴隶!

一部分是西南夷中的强势部落打仗所得,也有搜获的野人,甚至有人搞到了天竺奴隶——表面上看,南亚次大陆被喜马拉雅山分割独立,实际上还是有山口可以进出的,如今天竺打仗正乱着呢,只要有商道可以往来,弄来奴隶非常简单,简直就是纯赚!

再有,南方地区的野人、南越那边的交易...总之各地奴隶纷纷送到了南方的种植园里...恍惚间,陈嫣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促成了一个可能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她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太好。

然而站在这个时代的人的角度,她又没办法这样简单地去想这个问题了。国家、民族、生产力、战争...太多太多的东西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了。而且说句实在话,市场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个时候就算陈嫣想要停下这一切也不可能了!

这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当初是她选择打开的没错,但关上却不是她能做到的了。

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被利益裹挟而来的人不会被说服,甚至市场的客观规律也不会支持陈嫣的‘决定’。现在的她,也不过就是浪潮中的一个而已,而人又怎么能对抗时代的浪潮、洪流呢?

即使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英雄豪杰,他们也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顺从了浪潮而已。

想到棉花,甚至更早一些的甘蔗,刘彻就不能小看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植物的未来了。所以非常谨慎地道:“难道这其中有下一棉花、甘蔗?”

陈嫣想了想,如实道:“我尚未见到,等一些日子,东西送来才能说是不是下一棉花、甘蔗...不过即使不是棉花、甘蔗,至少也是茉莉、胡椒之类了!”

胡椒刘彻是知道的,虽然胡椒的引进比茉莉其实要晚一些,成规模种植更晚,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但胡椒比较特殊,它是一种调味料,呃...按照这个时候的传统,当成是香料也可以。

这个时代的食物味道其实是很单调的,即使是贵族也很难品尝到多丰富的滋味,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调味料其实都不会便宜,也很容易受到欢迎。胡椒弄来之后,陈嫣就研发了几道要用到胡椒的菜肴,然后通过聚宝阁旗下的一些酒舍给传播了出去。

一旦有了这个开始,自然会有庖厨研究胡椒在菜肴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宫里走到了时代前列...这也很正常,当初陈嫣用素油,别的地方都没有,还是从少府搞到了一些茶油。背靠少府,宫里本来就会供应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

宫廷之中自然要广收天下之珍!

不得不说,胡椒未来能成为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本身的也确实有不错的特质。传入宫廷之后,立刻有庖厨研究出相关菜色用来丰富宫廷菜谱,也是讨好宫中贵人。这种情况下,刘彻对这种黑色的小玩意儿至少是知道名字的。

反而是茉莉,现在在外面也算是大红大紫了,他却不太清楚(种茉莉是门好产业,茉莉香也是日化部门生产的香脂、香水、香皂的主要香味之一,女人们原本不知道茉莉花的,这个时候茉莉花却以极快的速度成为大众认知度最高的花种之一)。

刘彻自动忽略了自己不太了解的茉莉,以胡椒来思考问题,点点头道:“那倒是不错...对了,棉田...”

“?”陈嫣疑惑地看向刘彻,不知道对方在迟疑什么。

刘彻的迟疑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很快他就往下道:“棉田在齐地如此之多,粮田恐怕会不太足...这几年却从未听闻青徐粮价暴涨,这是如何处理的...阿嫣可知?”

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问陈嫣,应该问管理地方的官员们才对。毕竟像是粮食、粮价这样的大事,完全是官府的工作范围。但刘彻并不觉得青徐那边的官员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她直觉是陈嫣的操作起了巨大作用。

刚刚之所以犹豫了一下,也是觉得这样太夸张了——粮食供应问题,这可以说是国家最大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问题那么好解决,国家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事实上,绝大多数麻烦都是从粮食而来。

如果陈嫣真的能在这上面做到这个程度,未免让人太难以想象了。

然而,如果不这么想,那就更无法解释一切了!所以到最后,刘彻也只能接受这个听起来非常荒谬的解释。

“粮...哈!”陈嫣轻笑了一声,想了想道:“陛下这里可有地图?”

地图是非常珍贵的,但在刘彻这里,想要地图就太简单了。点了点头,就让人取来一幅绘制范围最大的地图,甚至连在大汉周围的势力也绘了出来。虽然有些简略,错误的地方也很多,但拿来示意也足够了。

上林苑有刘彻用来练兵的地方,驻扎的精兵也不少了,陈嫣并不觉得临时弄来一幅地图很难。所以直接展开地图,解释道:“陛下请看这一处!”

陈嫣指出的地方是南越,以及南越以南和周边的地区,轻轻点了点才道:“陛下以为,田地产粮多少看什么?”

刘彻其实并不了解农事,但作为皇帝,理论知识还是知道一点儿的,所以试探道:“地力、粮种...?”

就连农夫的勤劳与否都列举出来了,而陈嫣只是点头。

等到刘彻不说话了,陈嫣才道:“陛下说的这些皆是,不过最要紧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南北!”

其实陈嫣想说气候种类,但这个还要解释,所以她干脆简单粗暴地解释为南北了!

“越往南去越湿热,这似乎有些不适宜居住,然而却是适宜种粮的!中原的粟、麦、稻等,皆只能一年一熟。而在百越之地,若是细心耕作,一年二熟轻而易举。至于再往南而去,至于南越,甚至南越之南,一年三熟也是寻常...南越之难无冬日,根本不需停下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