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825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回到宫中他先是让人送了些东西给陈嫣,不见得是什么贵重的,就是陈娇留在宫中的东西。不多,当年陈娇出宫的时候大多都带走了,只是总有一些留了下来,基本都是陈娇放在刘彻那里的。

这个时候也不流行分手了之后还要把送的东西都要回来。

“怎么瞧着今日宫中有些吵闹?”卫子夫人在椒房殿都能听到一些声音了。

宫人连忙上报:“禀皇后娘娘,是皇上命人去库房里寻些东西。”

刘彻要给陈嫣的东西只有两个地方找,一个是他自己的私库,另一个就是皇后的库房...当年有些陈娇的东西是留在了皇后的库房里的。

“寻陈皇后的旧物?”虽然陈娇是被废了,但卫子夫私下称呼都是‘陈皇后’,这就是卫子夫了,为人上是挑不出错处来的:“寻这些出来做什么?陛下是有些思念陈皇后么?”

心腹的宫人低声道:“娘娘,陛下是有些思念陈皇后,却也不至于如此,陈皇后都下葬了,也就差不多了...之所以寻这些东西来,是、是为了安慰不夜翁主...”

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

卫子夫愣了愣,过会儿才叹了口气:“这倒是不出奇了...”

看着卫子夫如此,身边几个心腹宫人也是心酸。其中一个年纪小的忍不住道:“陛下怎么就看不到娘娘的心呢!这天底下待陛下最真心的就是娘娘了。不夜翁主又有什么,过去好歹青春年少,如今青春都不再了——”

“住口!”卫子夫厉声喝止,这也是她少有的严厉:“这也是你能议论的吗?”

这个年轻宫人并没有受到打骂,可依旧免不了惩罚,回头就关屋子里,闭门思过了。

卫子夫其实知道这是身边人在为自己鸣不平,这也是她没有严惩宫人的原因。但这惩罚是必须的,这也是为这宫人好...在这个宫廷之中,是不能随便说话的!别说一个小小宫人了,就算是她,大汉皇后也一样不能随便说话。

“皇后娘娘...”身边的另一宫人柔声道:“芸娘年纪小不懂事,还不知道厉害呢...”

芸娘就是刚刚受到惩罚的宫人。

卫子夫抬了抬眼皮,看向殿外,声音有些飘忽:“...那孩子不是不知道厉害,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看不清。她说的不只是不该说的,也是错的...”

这倒是让身边的宫人有些古怪了,因为在她看来芸娘虽然冲动了一些,说的话却是没错的。

卫子夫没有解释...她就算是贵为皇后,也没有学会在宫廷之中随便说话。

但她心里知道——真心什么的,重要吗?真要说真心,这后宫中的女子太多都是一颗真心托付皇上了。但这没什么用,皇上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得到什么都很容易,所以别人双手奉上的真心他是不会珍惜的。

对于天子来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真心!当他将真心给了陈嫣的时候,陈嫣就是最重要的,即使陈嫣从来不爱他。

至于陈嫣青春年华不再,这更是笑话了——皇上从来没有得到过陈嫣,也就从来如少年时那样惦念她。对于皇上而言,陈嫣永远都是少年时爱慕的样子,青春正好,鲜妍明媚。

再者说了,说陈嫣青春不再,那她又算什么呢?年近五十,容颜彻底衰老,只靠着太子和天子的一点儿尊重才依旧坐在皇后位上的她岂不更是笑话...说起来,皇上有多久没来她这里了?

天子尚是春秋正盛,而她已经入老妪一样,看着宫廷之中十几岁的少女花枝招展,卫子夫分明感受到了某种残忍。

她终究要承认,她爱的人从未爱过她,最多就是爱过她的青春和温顺。一旦容色衰减,他就走的毫不迟疑。

每每想起这个,卫子夫就忍不住想...对于刘彻来说,陈嫣也是这样吗?现在还心心念念,只是因为对方还是美丽的。等到陈嫣都抵挡不住时光的侵蚀,又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她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希望是哪种答案...是希望陈嫣和她、和后宫中的女子没什么两样,都是色衰而爱弛。还是和她们不一样,真真正正地获得了刘彻的爱情,一切和容貌无关呢?

她应该希望前者的,不管对外表现地多么大度温顺,那也只是某种程度的伪装——她爱着她的丈夫,而爱是排他的,她怎么可能看着别人爱她的爱人、她的爱人爱着别人又无动于衷呢。

心中既然有愤懑,自然就会生出私心!希望对方和自身落入一样悲哀的境地,这是很合情理的。

可是,临到最后,她又有些偏向后者——她又想起了最初见到陈嫣的光景。那个出身高贵的女郎踢着彩毬跑过那一段复道,鲜妍明媚,仿佛能点亮黑夜。天子也因为她驻足,关心她、爱护她。

她身上有着卫子夫那个时候所有求而不得的一切。

卫子夫甚至从未真正恨过陈嫣,她得不到的,陈嫣通通得到了。而这只是陈嫣身上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她身上发生的精彩远不止这些...她有的时候会忍不住在陈嫣身上寄托些什么。

如果说,连陈嫣都无法成为例外的那个,很难说这是否是她受到的另一重打击。

第433章 殷武(2)

“备好了?”

“备好了!”

不夜翁主府的婢女们七月初七这一日, 从早上起就颇为兴奋。不是因为别的, 就是因为今天是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不同于很多人的想象, 觉得七夕节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节日,至少不会比中秋这类节日更早。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 七夕节的历史起源是很早的, 而且节日习俗成型也很早。

很多节日起源也很早,但变得和现代人所知的一样却是很晚的。

以端午节为例, 这可能是最原始的节日之一了, 但最开始并不是所谓的‘端午节’, 而是五月初五祭祀——有一部分和天文有关,也有一部分和数字相关,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成双成对的二月二,以及作为三月三倍数出现的六月六, 华夏是真的很喜欢玩这种数字游戏。

天文崇拜和数字崇拜都是原始节日的象征, 其中又以天文崇拜更古老一些。毕竟数字崇拜起源于历法,而历法也是基于天文。

端午节之所以变成后来的样子,是在不断地‘牵强附会’后的结果。比如屈原投江,人们就是把屈原的故事融合进了端午节而已。而类似屈原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 这才有了后世越来越复杂, 也越来越多样(各地都有细节不同)的端午节形式。

七夕节到了汉代基本上已经接近现代人所知了, 比如需要晚上拜月, 融合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变得针对女性——有女性乞巧的功能, 特别重视这个节日的也是女性。

到此为止,非要说七夕节和两千年后的七夕节有什么不同,也就是一些具体的仪式了。很多过节的具体习俗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过这个时候的七夕节已经是现代人完全理解的样子了,这是没错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婢女这样兴奋,毕竟这是女儿家们重要的节日。

特别是,在陈嫣的推动下,身边的人越来越有‘过节意识’,现在大家都是非常在意这种节日的...如果不是陈嫣的话,七夕节在长安应该是不流行的,这个节日此时最流行的地区是南阳及其周边...

婢女翻开了一本《岁时记》,按照书中所说的清点祭台上拜访的贡品,确定一点儿不差,这才安排其他过节必备。

《岁时记》是陈嫣自己写的一本小册子,这是‘过节专用指导’。

主要是日子过的无聊了,陈嫣给自己找点儿事做来着——《岁时记》这部书将一年之中所有的节日都记载了下来,并且写明了这些日子最好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

这里所谓的所有节日,不只是指汉代已有的,也包括这个时候还没有成型,但陈嫣自己知道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