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 第130章

作者:遗忘li 标签: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穿越重生

  那样极致美妙、仿佛洗涤心灵的音乐,只要听过一次,就已经深深刻在了记忆里,这辈子都在难以忘怀。

  看见她脸上真心实意的遗憾和惋惜,嬴政想了想,平静说道:“那朕再将他刺瞎眼睛收入宫中也可。”

  刺瞎了眼睛以后看不见人影,杀伤力就小很多了,或者是以防万一,这次腿也应当打断?

  “……”明夷温柔的说道:“我方才是在说笑,不就是一个筑弹得好点的乐师,咸阳宫中有的是。”

  “当真不愿听他弹奏?”嬴政追问道。

  不过是一点小小心愿而已,若是能让爱妻因此而开心,他很是乐意满足。

  “不愿!”明夷斩金截铁的说道。

  紧接着明夷又去探望了母亲。

  如今王后居住的宅邸,早已不是当初她在咸阳城中置办下的那处小院,而是咸阳城中的一栋大宅子,假山幽径、廊腰缦回一个不缺,府中也多了不少侍奉的仆人。

  这是嬴政吩咐下去的。

  明夷回到咸阳后,第一次看望母亲时还对此感到很惊讶,因为在印象里,嬴政并不是一个体贴入微、并且会爱屋及乌的人。

  但现实是,他就是如此做了。

  在她走后不久,他就命令秦王的私库少府拨出钱财,供养起了这位周朝王后。

  见到秦王便服驾到时,王后虽然很意外和有一些紧张,但却第一眼就认出了这陌生青年是秦王。

  这让明夷不禁有些好奇,靠在嬴政身边低声问道:“你之前来见过我母氏?”

  “你走后,朕来过一次。”嬴政平静说道。

  只要有秦王在的地方,任何人都不会放松下来,只会拼命揣度这位大秦之主的所思所想,生怕无意间惹到秦王恼怒。

  王后也不例外。

  注意到这点的明夷在闲谈两句过后,就将母亲带回了寝室休息。

  她的身体越发不好起来,刚刚走了几步路,便低头一阵轻咳。

  明夷微微蹙起眉头,在背后轻轻帮着王后拍背,榆也立刻走过来,将王后扶到床上去。

  “不是说一直在喝药调理,怎么还不见好?”明夷说道。

  “人之大限将至,又岂是喝药所能挽回。”王后平静的说道,她自己的身体,自己再清楚不过。

  明夷握着母亲的手指骤然一紧。

  “你父王在黄泉下侯我已久,这一生,我也并没有什么遗憾,只是还有一事放心不下……”王后将女儿的手缓缓贴在脸上,目光温柔,“……既然已入秦王后宫,吾女,你怎么不尽快向秦王求一封号,再生一个公子,将来年老时也算有所倚仗。”

  其实此事王后更像问询于秦王陛下,只是不敢而已,王后不明白,既然秦王如此看重她的女儿,为何却迟迟不给一个正式的名分。

  明夷思考着怎样回答。

  以她那套将来万一有变故就抽身分离的想法说服母亲是不可能的,那样谁都不会理解谁,两千年世界观的碰撞本就没有妥协退让,这点已经在以前验证过无数次。

  在王后的眼里,选一优秀出色的男子将余生依附,就是最好的归宿了,而秦王嬴政毋庸置疑,是当今天下最优秀出色的男子。

  “……母氏你放心,陛下就快给我封号了,到时我必定写信通知于您。”明夷最终含糊的说道。

  王后半信半疑,接着又嘱咐了她很多话,无非是嘱咐她怎样温柔和顺,要讨秦王欢心。

  等回到咸阳宫以后,明夷犹豫的对嬴政说道“陛下,要不你我……”

  “怎么了?”嬴政挑眉问道。

  “算了,无事。”明夷扶着额头说道。

  正在挑灯夜读奏章的嬴政不解,凝望她几秒,见明夷已经打定主意闭口不说后,继续低头。

  明夷走到嬴政的身后,帮他按了按因为长时间端坐而微微酸痛的肩背。

  “陛下在看什么?”明夷问道。

  “各国传来的消息。”嬴政说道,对于明夷的问题,他一向无有不答。

  三国的合纵攻打秦国战败以后,作为主要败方的楚国又一次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压力,未免再发生白起攻破楚国国都这种悲剧,楚王毅然决然的又一次迁了都城。

  这一次,楚国的都城巨阳迁到了寿春,还给寿春改了名字叫做郢都。

  算上这一次,楚国已经是第六次迁移都城了!

  至于赵国,赵王偃被他那个□□出身的王后迷的七荤八素,决定废了他那个嫡长子赵嘉,改立自己心爱女人所出的小儿子赵迁为太子。

  赵国朝堂上自然不允许赵王这么乱来,以大将军李牧为首,聚众反对赵王的失德之举。

  然而赵王越是看他们反对,越是觉得不能委屈了自己的爱妻幼子,铁了心的开始在朝堂上和这些卿大夫们死磕。

  因为这事,赵国上下现在都在内斗。

  赵国内斗,燕国也在内斗。

  因为一心想要推行变法,燕丹正在和国内的那些贵族们死磕,然而贵族们也不是好对付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别的不说,仅仅是在军中推行爵位等级那一套,就已经让整个贵族阶层暗中联手了。

  靠出生血统拥有了燕国军队高层位置的人不想交出自己官位,就与士大夫们联合起来隐藏各地的土地农户,让燕王的编户齐民举步维艰,而低层的士兵拼死拼活杀人头得到爵位以后,却又发现之前说好发给他们的土地迟迟到不了手,因此也是抱怨连天……

  发现这一点的燕丹在朝堂上咬牙大骂,然后抗住所有压力,开始武力编户齐民,强行让士人交出土地……总之,燕国现在很混乱。

  至于齐国?

  齐国倒是很平静,是那种上上下下都沉浸在一片安逸中、靠盐铁之利收遍天下财富、刀剑都放在武器库中生锈、没有半丝危险感的平静。

  听嬴政仔细讲述完毕以后,明夷平静说道:“所以,你想先对哪一国家动手?”

  这辈子的灭国顺序已经和上一世有了变化。

  在灭了韩魏两国以后,齐国、赵国、楚国都与秦国有了接壤。

  灯火摇曳的光芒里,青年的手指在天下地图上滑动,最后缓缓停在了邯郸的位置上。

  “赵国?”明夷说道。

  “是,况且赵国不灭,秦国想要出兵灭燕会多受阻碍。”嬴政说道。

  “别忘了赵国有李牧。”明夷提醒着说道。

  嬴政的面色淡然中隐约透露出一股得意,平稳地说道“哦,关于此事,其实朕当初在灭了魏国以后,便让人去赵国传了些许谣言,说赵王无德,而李牧将军如此英勇又爱戴百姓,实在是当赵王的不二人选。”

  靠着这种功高震主的谣言,齐王卸下了孟尝君的丞相之位、魏王宁愿信陵君十年客居他国……但不论有多少前车之鉴已经掉入陷阱里,嬴政相信赵王依旧会上当!

  帝王的猜忌之心,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

第139章

  上辈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牧都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拦路虎、绊脚石。

  第一次,秦国武将桓齮率领大军攻打赵国的平阳、赤丽、宜安……最初高歌猛进、一路凯旋的非常顺利,直到李牧从雁门郡调转而来,在肥地玩了一把类似于“围魏救赵”的计策,从两翼的方向将秦军大破,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

  秦国的第一次进攻就此失败,得意的赵国不知是不是为了恶心秦国,立刻封李牧为武安君,要知道上一个武安君可是秦国的白起,而桓齮因为惧怕惩罚而更名改姓为樊於期逃到燕国,又因为报给后来的荆轲刺秦送了一枚项上人头当礼物,就又是后话了。

  第二次,也就是上一次攻打赵国失败后的第二年,不甘心的嬴政再一次派遣大军兵分两路攻打赵国,一直攻打到番吾的时候,李牧又一次以赵长城为据点,集中兵力攻破了所有的南路秦军,让秦军又一次铩羽而归!

  第三次,有过之前的失败经验以后,学聪明了的秦国没有再试图过和李牧正面相战,而是一边让同样是当世名将的王翦带着几十万大军和李牧在井陉拖延时间,另一边用重金高位收满了郭开在赵国朝堂上诬陷李牧,说他已经偷偷勾结了秦军,让赵王一怒之下斩杀了李牧,这才成功攻打下赵国。

  这位与廉颇、王翦、白起相提并论的名将李牧,可以说从未在正面战场的较量上输过,而是输在了背后的朝堂阴私上。

  这辈子,嬴政不会再白白给李牧送人头战功了。

  烛光下,一身黑衣的青年手指轻点着地图上的赵国之土。

  那朱笔丹青描绘出的山川河流就在嬴政手下,仿佛轻轻一伸手,就能握于掌中。

  “王翦抽调上郡秦军、羌瘣率羌兵东出井陉、杨端和率河内秦军,分为南北两路同时攻打赵国,朕倒想看看,那李牧意欲先对战哪一方。”嬴政说道,那扬眉之间一派自信。

  上辈子连续被李牧挫败两次秦军,这辈子却能有重来之机弥补,可以如同灭韩灭魏般一战灭国,创造他大秦铁骑的不败威名!

  思及此,嬴政心中越发骄傲,一手揽过明夷的腰肢,与爱妻一同畅想未来。

  “等攻破赵国之后,你我一同去往邯郸,同游信宫檀台,共鉴和氏之璧。”嬴政说道。

  信宫檀台是太行山上的赵国行宫,巍峨崇峻、高雅华丽,据说日出日落之时登台而望,可以一览太行山上美景,在列国之中素有美名。

  至于和氏璧,那更是大名鼎鼎。

  明夷对那宫殿的兴趣不大,毕竟这么多年来华丽的宫殿已经看了不少了,到是那传说中的和氏之璧非常想见识一下。

  捧着脸畅想几秒之后,明夷突然想起了上次在赵国邯郸见识到的事情。

  “陛下你灭了赵国以后,多多使用一下怀柔之策罢,长平之战后,赵国上下都对秦人恨到了骨子里,上次我去邯郸时,不过跟一个商队同行了不到一日,那商队就至少骂了秦国半日……” 明夷叹着气说道,“……还有当初灭魏国的时候水淹大梁城,估计魏国人虽然已经归于秦国治下,如今也对秦国多有怨恨之心。”

  长平之战时,赵军投降以后,白起假意安抚他们会把强壮之人带回秦国,老弱病残送回赵国故乡,然后又拿出酒肉安抚他们,等到四十万又饥又渴的赵军放松下来以后,白起又让秦军通通用白布裹头,然后吩咐秦军头上没有裹白布的都是赵人,通通杀之!

  四十万赵军,一夜之间被杀伤殆尽!

  这场战争惨烈到什么地步?

  长平附近有一条杨谷之水,因为当时直接被赵人的血染红了,丹为红色,而直接改名叫丹水。

  消息传回赵国以后,整个赵国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这事干的实在太令人发指。

  所以说,有时候明夷还挺理解六国之人为什么要恨秦国恨得咬牙切齿了。

  “当初那四十万赵军投降之时,我秦军也已伤亡过半,留着那四十万赵人,一个不慎便有兵变之祸,此事又岂能怪的了武安君。”嬴政不悦的说道。

  杀投降的俘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留着那些赵国人,就宛如猛虎在侧。

  如果他是武安君白起,他也会如此做。

  明夷知道,如果说那些庶民可怜,嬴政绝对不会听进去,只好婉转的说道:“当初对错暂且不提,我是说以后陛下你若是再用残酷手段,恐怕会让被攻打下的六国庶民面服心不服,他们将来都是你的子民,若是人人都怀有怨恨之心,统治起来也会平添波折,倒不如慎而爱之,让他们都归心于秦。”

  嬴政略微回忆了一下,想起以后的战役里,秦军都没有再遇到如同长平之战和大梁城那样的硬茬子,立刻许诺道:“你放心,朕以后绝不让秦军再做出水淹国都,或屠杀俘虏之行。”

  反正以后也用不到了。

  看嬴政回答的那么快,明夷就知道他没有听到心里去,忍不住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

  “唉……我不是指以后不要屠杀俘虏的意思,算了,以后慢慢聊此事。”明夷说道。

  要怎么和嬴政解释这个把蛋糕做大的《国富论》理论,达到富国裕民的双赢,让他清醒一点,放弃法家的疲民五计,明夷还得再在脑海里组织一下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