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 第60章

作者:遗忘li 标签: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穿越重生

  “母后今日来所谓何事?”嬴政冷淡问道。

  一提起这事,赵姬心中就一阵气闷,委屈的说道“母后不过是想要来看望你而已!”

  “那现在母后既然已经看过,便可以先行离开了。”嬴政说道。

  赵姬一阵气结,怒道“我是生你养你之人,政儿你回了咸阳之后,却如此拒我于千里之外!当真是刻薄寡恩……”

  话还没有说完,华阳太后就迅速的几步走下台阶,一边笑意盈盈的和赵姬问好,一边挥手让赵高搀扶嬴政重新入座,将一场可见的争吵消弭于无形。

  接下来的宴会在一片夹枪带棒中结束。

  赵姬每次想要说些好话和儿子和解,都被嬴政冷漠至极的毫不犹豫怼回去,几次三番下来,赵姬脸上也挂不住,又气又急又委屈难堪,几乎当场落下眼泪。

  坐在她身旁的嫪毐借着案几和袖子的遮掩偷偷伸过手去,握了握赵姬的手又松开。

  感受着手上触感,赵姬转头看去,只见高大英武的男人丝毫不加掩饰担忧的看着自己,顿时感到心头一暖。

  居中的竹席上,华阳太后看着这母子二人的嫌隙,嘴角笑容更盛。

  明夷默不作声的看着席上众人反应,猜测嬴政到底是何意图。

  这种没有任何回报、单纯发脾气的行为放在任何一个普通少年身上都是正常的,如果是真正十几岁的嬴政,说不定也有两三份可能会这么干。

  但这可是重生回来后的秦始皇大佬。

  明夷一直默不作声的思考,一直到宴会在一片不快中草草结束,被宦官安排着跟谁嬴政坐上同一辆马车回宫时,也未置一词的自顾自想事情。

  夜风轻扬,装饰在马车立柱处的铜铃被吹的叮咚作响。

  “想了那么久,可有想出什么?”嬴政说道。

  他声音在铃铛声音掩映下有些模糊不清。

  “陛下说你我之间有……咳……”明夷含糊不清的带过了那两个字,“……是为了暂时不要楚女列入后宫,故意当着华阳太后的面,将陛下与赵姬太后之间的嫌隙展露出来,大抵是为了向朝堂宫中发出一个信息——既陛下心中极为不满吕不韦和赵姬太后,已经与这二人不是同一阵营。”

  说到这里,明夷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

  “只是我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要这样做?”明夷说道。

  嬴政若有所思的朝她看去。

  昏暗不清的车厢里看不清面容,明夷却能直觉的感到他目光正紧盯着自己。

  “你可知嫪毐为何被封为长信侯?”嬴政突然问道。

  难道还要我将你母亲的那点风流韵事说出来不成,明夷心想。

  见她不说话,嬴政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题。

  “陛下不是一向不愿提及嫪毐,为何突然要问这个?”明夷狐疑的问道。

  “你只管答便是。”嬴政平静说道。

  车厢昏暗的看不清表情,坐在一旁的明夷突然俯过身去靠近嬴政,离得太近,连呼吸都近在咫尺。

  “……你做什么!”嬴政蹙眉说道。

  明夷没有说话,警惕的观察着面前少年表情,确定还处于正常范畴,没有愤怒的迹象才重新坐回去。

  “没什么……你母亲赵姬太后会对嫪毐日渐宠爱,又生了两个子嗣,所以他才能受封长信侯,又把太原郡给了他当封地,后来两个人为了远离你而搬到秦国旧都雍地,雍地的一应事物也取决于他而不是赵姬,所以嫪毐后来才有实力造你的反。”明夷说道。

  说到最后,语气中已经带了几分微妙的嘲讽之意。

  根据历史的记载,就是这样了。

  “原因说完了?”嬴政问道。

  明夷不明白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只好实话实说道“说完了。”

  有十几秒时间嬴政没有说话,望着姬明夷不知在思考什么。

  嬴政漆黑的目光一片幽深,望着姬明夷说道“自从商君变法以来,我大秦绝不会有无功封爵之事,若是仅仅因为侍奉太后就受封爵位,朝堂上下都会群起而攻之,根本无法服众,嫪毐受封长信侯,是因为他在长安君造反的叛乱中立下战功。”

  明夷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茬背后故事,顿了顿,微笑说道“原来如此,是我太无知……”

  “这是天下皆知之事,你为何不知晓?”嬴政毫不犹豫的打断道。

  明夷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梁,继续微笑着说道“我孤陋寡闻。”

  “孤陋寡闻?你连朕有一年摆驾在梁山行宫,从山上看见李斯车马众多,从而心生不悦都知道。”嬴政淡然的说道。

  明夷“……”司马迁误我。

  “你很奇怪,对朕前世之事有时知晓分明,哪怕只是一些琐碎之事,有些事情却根本不知,虽然这些事情天下皆知。”嬴政说着紧皱眉头开始思考。

  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姬明夷绝对了解他大概的生平。

  明夷听的忍不住扶起了额头,担心他再猜下去,连忙将话题拉回最初。

  “陛下今日为何要这样做?”明夷问道。

  也许是独自一人将所有事情积累在心里太过孤单,嬴政居然回答了。

  “你可知李信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然后被项燕打败之事。”嬴政低声说道。

  “知晓。”明夷说道。

  灭掉韩国赵国魏国以后,秦王打算一鼓作气灭掉楚国,然后就开始问自家的两个大将——王翦、李信一道送分(送命)题。

  问题:“灭掉楚国需要多少大军?”

  李信:“最多也只需要二十万人。”

  王翦:“至少也需要六十万人。”

  听了这个回答,秦王瞬间就觉得还是李信将军年轻果敢,而王翦已经老了,胆量不如当年,不堪重用。

  于是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而“已经老了”的王翦则因为秦王没有采纳自家意见,怒炒上司鱿鱼,回频阳老家过清闲日子去了。

  然后当时是楚国名将的项羽他祖宗项燕出手,将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撵到鸡飞狗跳、杀到落荒而逃。

  二十万大军大半没有回来,成为了秦王登基以后少有的巨大败仗。

  消息传到咸阳,拥有脸皮厚这个巨大优点的嬴政大为愤怒,为了给秦国楚国的前线战场收拾局面,果断放下面子,亲自乘车跑到频阳向王翦真诚道歉,邀请他重新出任秦国军队的CEO,并且许诺了种种升职加薪的优厚条件,这才让王翦在“已经老了”的退休情况下重新出山,带了六十万大军灭掉楚国。

  综上所述,李信带领大军攻打楚国,这是一场让秦王面子里子全都丢掉的战役。

  谈论根本未曾发生、而且也将来未必会发生、可又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情感觉实在很奇妙。

  一时间他们都感觉有些奇妙。

  明夷抱拳在嘴边轻轻咳嗽一声,问道“陛下提起,难道这中间有什么隐情不成?”

  “有。”嬴政冷声说道“昌平君、昌文君和朕后宫那些楚女与楚国暗通款曲,将军情泄露给楚国项燕。”

  食他秦国之禄、享他秦国之爵,却在关键时刻狠狠的捅了秦国一刀。

  平日里享受秦国好处的时候不提,灭楚的时候才假惺惺的想起自己是楚国人,拿着这个理由干忘恩负义之事,简直不要脸!

  嬴政生平极其厌恶背叛,此事一出,除了公子扶苏等人是因为自己子嗣而没有波及,所有还在秦国朝堂上的楚国人都被革职的革职、斩首的斩首。

  嬴政还下令史官再不准记载这些楚国人。

  明夷瞬间理解其中含义,“所以陛下拒绝华阳太后的楚国女子,是要提早防范了。”

第63章

  秋末冬初之时,胡人退兵,蒙骜自上郡边关回到咸阳城。

  有这个全力支持秦王的死忠粉回来,这间接引爆了嬴政与吕不韦之间那岌岌可危的平衡,在蒙氏家族的武力支持下,嬴政终于在朝堂上开始动手。

  在一连贬斥调动或者是直接剥夺了数个平日里亲近吕不韦的大臣之后,吕不韦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在咸阳殿的大朝会上当众说秦王未曾行冠礼,不得亲政。

  咸阳殿上的王座上,一身玄黑色华服的秦王缓缓从座上站起来,向下走过一节节雕饕餮纹的黄铜台阶,然后站到了吕不韦面前。

  “寡人为秦王,若不亲政处理国家大事,朝堂之事当如何决断?”嬴政问道。

  吕不韦躬身一拜,声音坚定的说道“臣原本不敢妄言,但是先王驾崩之时,曾亲口下令臣与蒙骜、王齮、麃公等诸位将军共管国事。”

  嬴政面上不动声色,只有在看向吕不韦时,漆黑的眼底露出三分难以看懂的情绪,依稀是讥诮。

  “那依仲父所见,寡人未曾加冠之前,是不应当再处理秦国国政了?”嬴政平静问道。

  “臣绝无此意,只是陛下年幼,不似先王能妥善处理朝中政务,不若先从旁学习,几年之后对朝中政务熟稔于心,再亲政也不迟。”吕不韦说道。

  周围几个平日里就是吕不韦提拔出的大臣,互相对望几眼以后,纷纷出列附合丞相的话。

  而不赞同此事的人见秦王的主要支持者蒙骜没有出言反对,也纷纷在旁观察情况,没有擅自开口反驳吕不韦,免得丞相心中记恨。

  因此一眼望过去,满朝尽是支持吕不韦的人。

  嬴政不爱多话,只是将开口赞同的人官职姓名记在心里,然后便负手在身后,等待他们一个个的说完。

  数息之后,见没有大臣在出列,嬴政才缓缓开口道“蒙骜、王齮、麃公等人皆是武将,不通政务,若依仲父所言,岂非秦国国政尽托于丞相之手,若是如此,这秦国究竟是寡人的,还是仲父的!”

  不管吕不韦心中是不是这样想的,至少面上他不敢表露出来。

  这诛心之言一出,吕不韦立马扣头在地,“咚咚咚”有力的叩首数下之后,才重新抬头仰望少年秦王,嘶哑着声音说道“臣绝无此意啊!”

  “陛下恕老臣直言,您生长于赵国,不知秦国之事,年幼就继承秦王之位,难免不知于如何处理秦国国政……”吕不韦痛心疾首的说道“……臣微贱商人,有幸受到先王赏识和重用,才以微末之身位居秦国高位,心中无一日不感激涕零,只想竭力报答先王恩德,死也无憾,无时无刻不将先王嘱托记在心间,生怕有什么差池,到了黄泉之后无颜面对先王!”

  “您继承王位不久,就任由心意而贬斥朝中三公九卿,如此行径,几乎与当年太甲无异,如此下去,恐怕秦国朝堂中人心惶惶,无人再尽心做事……”说到一半,见秦王依旧眉目冷漠毫不动容,吕不韦咬了咬牙,在自己大腿上狠狠掐了一把,眼含泪水的向天起誓道“……陛下若是担心老臣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事,等到陛下几年后将政务熟稔于心,不会再有此荒唐行为,老臣自裁便是,如此也算对得起先王重用了!”

  这话说的实在太过漂亮,三言两语就将派系斗争说成是秦王因为年幼而所做的肆意妄为之举,将自己比喻成了伊尹、姜子牙那样的贤相。

  特别是任由心意贬斥朝中重臣那句,三公九卿谁希望自己的荣华爵位只限于别人任意的一念之间。

  如果是正常的、还没有大权在握的皇帝,看见权臣这么说,哪怕是心里再怎么恨,表面上也就咬咬牙忍了,为了拉回人心,同样演戏的赶紧把人扶起来,表达一番是自己误会丞相忠心的话来找个台阶下。

  然而头铁的嬴政从不服软,也从来不在意别人看法目光。

  少年秦王任由吕不韦跪在地上,转身几步走回王座,一手支撑着下颌说道“寡人处理政务,自当依照秦国历年法规而来,那几个被贬斥的大臣,也是因为他们犯罪以后依律处理罢了,怎么称得上随心所欲,仲父小题大做了。若是有朝一日寡人做出烽火戏诸侯之流的事情,仲父再来跪地叩首的进谏也不迟。”

  殿下跪地的吕不韦没想到秦王这么不给面子,顿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半响才自己一个人默默站起来,重新走回臣子的队列。

  “不过仲父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嬴政略微思考一下,便甩袖子一挥,傲然下了决断,“……既然未曾行冠礼就不便处理国政,那将冠礼提前便是,传令,寡人不日前往雍地加封冠礼。”

  吕不韦“……”

  三公九卿“……”

  半响,负责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才弱弱的出言劝解道“陛下,有道是二十而冠,始学礼,提前加冠恐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