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18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作者有话要说:  温水那个啥!

第三十七章

  霍桐的病养了三天就差不多痊愈了。

  这三天里陶倚君每日早来晚归,跟卫老一起打理霍桐府上的里外杂务。

  霍桐要升迁的消息已经确定并在地方官员和豪强家流传,这几日前来拜访的人不少。霍桐依仗卫老的协助,处理得游刃有余。

  “阿君,封赏里的田地你可有选好的地方?”

  原本该是赏哪里就是哪里的地,但这不是大将军要送个人情给霍桐,就干脆让霍桐来决定封赏田地的具体位置了。霍桐不傻,他知道陶倚君想要什么,所以在得到大将军的暗示之后,转头就找到陶倚君直接询问。

  前两日卫老就猜到会这样,提前就给陶倚君做了分析。那张粗略的城外地图铺在霍桐的书案上,陶倚君伸出手指点了点。

  “这里罢。”

  “有什么说法?”霍桐有些诧异,这块地虽然看上去很大,还连着山林地一起,但是土地质量不算好,连中等田都算不上,只比平田好那么一点。

  “药田暂时够用了,这里的地形平缓,虽然土地不太好,但靠近水源,且连通着山林地,离我之前买的田地也不远,方便阿甲他们管理。”

  土地不好可以改造,无非就是利用堆肥的方法花点心思改变土壤的营养度而已,这对好几年都埋首试验田的陶倚君来说完全没有难度。而且这里很适合套种,粮食和大豆进行套种可以有效的增产,山林可以用来养殖山羊和驯化野猪,其产生的粪便和排泄物集中处理后也是农肥的一大来源。

  “养殖?那是什么?”

  霍桐虽然家里不丰,可到底也是大族子弟,能下田帮着插点秧苗都是难得的,更别说那些脏兮兮的养殖了。

  “我之前问过磐蛮和山石了,草原上的羊不适合在山林间养殖,但是他们知道有几个小部落养的羊山林平原都可以生存。我寻思着买一些羔羊来让他们试着在山林地养一养,如果能成,我打算在关外弄一块地建个牧场。”

  霍桐不赞成,牧场这东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沾的。关外马家就是专门养马的大家族,他们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和他们抢生意。关外马家跟关内的商贾豪强作风不同,那些人上马可以为贼,下马可以为匪,连朝廷都只能安抚他们。

  “我这个牧场跟马家的牧场不一样。”陶倚君笑道,“我这个说穿了其实就是个农庄,只不过跟关内不同,不以种植为主,而是负责养牛羊。也不做什么大买卖,就产些羊毛和肉类,自用而已。”

  霍桐皱着眉想了一会儿:“那不如以我的名义去建个庄子,你想怎么玩都行。没必要去触碰马家的利益,那些人都是莽人,火气一上头就不管不顾的。”

  马家的人自然不可能如霍桐说的那样莽,但是马家据说有关外胡人的血统,他们基本上保持中立,而且活得游刃有余,这样的家族必然心思深沉不好惹。

  陶倚君暗忖自己对边关的情况只有一知半解,既然霍桐夸大了危险来劝她,她也没必要对着干。横竖她弄农庄牧场都是为了挣点钱给大兄铺路,能不树敌自然不树。

  可霍桐说的那个法子她也没打算答应。对方建个牧场农庄给她玩,这算什么?她又不是霍桐养着的外室,也不缺那几个钱,又何苦惹一身腥。

  这几日帮着霍桐应对那些女眷已经让她烦不胜烦,要不是自己猜这赏赐有他的手笔在里面,她才不乐意跟那些娘子女郎斗心机呢。再有一个,她原本只是以朋友的身份帮着处理一下事务,可现在坊间都在说她上赶着去贴霍桐,这就让她很不爽了。

  确定了地方之后,陶倚君说还要出城看一看药田,就先离开了。卫老这几日跟老军医一起研究另一张药方子,干脆留在了霍桐这边。

  等到陶倚君离开之后,卫老找到霍桐闲聊。

  “你啊你,怎么就是个榆木疙瘩不开窍呢。”

  卫老人老成精,哪里不知道陶倚君在不高兴什么,但是这事儿吧还真的不太好办。

  陶倚君是士族女郎,虽然家中阿耶不在了,能依靠的只有大郎。但是她的婚事不能让大郎做主,还得去关内找到陶家的长辈才能定下。

  霍桐这边跟陶倚君差不多,好的是大将军是霍桐族叔,还是比较亲近没出五服的那种,只要大将军愿意帮霍桐拿主意,其他的霍家族人也不能说什么反对的话。

  “侄以为,大娘子并没有那番心思。”霍桐说话的时候,一张板正的脸上隐隐带上了一抹委屈,他也头疼啊,怎么前两日还好好的,今日大娘子就藏着一股火气,自己说什么她都能找出理由来反驳。

  “这事儿你还是别管了。我只问你,你可是真心想要求娶大娘子?”

  “当然真心,只是……”

  “你这个不上墙的玩意儿,吞吞吐吐做什么,还是不是个男人了?”卫老忍不住瞪了眼睛,恨不得拿起手上的竹简给霍桐敲过去。

  “侄以为,这事儿是该与大郎商量再议?”

  卫老深呼吸,最后还是耐不住翻了个白眼:“你觉得大娘子能听大郎的话?之前大郎说的那些你我都知道不过是他随口胡说的,但是这半年来,你与大娘子相交还算和气,且家世门户都相差不大。行了,既然你不反对,这事儿你就别管了,这些日子少去烦她,等你族叔回话了再说。”

  说完卫老又瞪了他一眼,才背着手摇着脑袋去了侧院。

  霍桐坐在那里想了片刻,还是没想明白陶倚君的态度怎么变得那么快,这女孩子的心思真如海底针,难以琢磨。

  他想不明白干脆也不去想了,拿了一卷书来读,配合着领会前次骠骑将军与他讲的那些个战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日头都要偏西了,他伸了个懒腰,起身活动活动。走到廊外大水缸那里,拈了些麦粒去喂鱼。

  看着摇着漂亮尾鳍的金红鲤鱼,他不知怎的就想到那日夜战之后,被骠骑将军遣人送回来的一身血淋淋脸色惨白的陶倚君。白玉脸颊上还沾了几颗干涸后的血珠子,明明都变成黑褐色,却偏偏刺眼极了,就如同最艳丽的朱红洒在了白玉盘上。那一刻他差点没按捺住自己的冲动,想要去将那个失去知觉的女子狠狠的抱进怀里。

  喜欢么?他想,应该是的!

  作者有话要说:  要过年了,忙得后脚跟不沾地,更新时间没法固定,我尽量争取在晚上八点前更新出来。

第三十八章

  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雪了,天气也渐渐开始回暖。赏赐下来的土地在经过官府小吏的测量勘定登记之后,就可以进行开垦耕种。

  那一片土地位置特别好,连接着之前陶倚君买的几块地,现在成了一大片,看上去很有点规模了。

  同样的,说是山林地,其实也就一座小丘陵,灌木丛居多,还有很大一片竹林。一条河蜿蜒而过,把土地和山林分割开来,只有一条石墩子桥连接两岸。

  “这桥墩好像不高啊,要是涨水恐怕会淹过桥面。”陶倚君带着人走了一遍,男人还好一些,身高腿长,大跨步能过去,女人就需要跳一跳了。

  “不能想办法弄个栈桥或者吊桥吗?”比量了一下,现在桥墩离水面的距离不到五寸,这要是夏天涨点水,妥妥完蛋,“这一截水流湍急,想个办法重新弄一座桥吧。”

  有公输家的人在这里,技术上大概没有问题,但材料和建成之后如何使用就需要动动脑筋了。

  陶倚君的土地大部分在河北岸,南岸就只有二十几亩地,主要连接着山林。土质算一般,问了附近的老农,夏日偶尔会被淹一部分。

  “这几年的水势并没有时常失控,河堤加高过,加上这边地势还算好,下游那边才是每年都会有涝灾。”霍桐庄子的庄头陪着走了一遭,他对周围情况如数家珍,“大娘子若是种药材的话,这边不太合适,土地太贫。”

  陶倚君点点头,拍掉手上碾碎的土坷垃,这一块已经有了碱化的征兆,想要改变目前来看很有难度。

  陶倚君也没想要怎么去改,她的计划中这一片可以做鱼塘。

  想一想,在河西走廊养鱼,忒带感了。

  她想在这里弄鱼塘也不是临时想起的,之前就看过了,这边水质很好,黄河大鲤鱼也时常能见。虽然说河里打渔很方便,可塘养鱼有个好处,能挖淤泥做基肥,还能种藕。藕这东西既可以当菜,淀粉也足够多,能饱腹,还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沿着鱼塘还能种植桑树,养蚕,山林下端那块地可以利用河水引流来建造蚕房,旁边可以利用来抽丝纺织,再往下可以规划为染坊。

  在陶倚君的眼中,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有着重大的用处,她几乎已经能看到数年后这里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不过现在么还是想太多了,重要的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呢。

  掏挖深塘还有个好处,可以利用鱼塘的储水来修建灌溉渠,在洪涝来时又能做开闸放水之用。河岸北面有小溪流可以汇聚到河道中,所以北岸的农业比较发达,土地质量也比较好。南岸因为是丘陵居多,前来开垦的人少,大部分都是以前留下的平田,还有一部分因为常年河水泛滥而被弃之不用了。

  关外这边人少地多,此处不堪用还能到别处去垦地,倒不如关内对田地伺弄得那么精心细致,所以整体的土地质量都不算好。

  陶倚君阿耶是主管水利的小吏,她幺叔却是掌管农桑的小吏,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们都喜欢跟着幺叔去地里玩,抓鳅鱼捡麦粒什么的,再大一点,家里女性长辈们也会带着她们这些女郎去族里的蚕房做事,虽然只是帮忙捡蚕茧,可到底整个流程她们都知道得大不离。

  确定了土地的使用目的之后,具体的事务就由阿甲他们去负责,陶倚君只看结果就成。

  转头她又带着公输韧去了公输家那边。现在公输韧的爹娘跟他兄弟姊妹都搬到这里来了。陶倚君给他们在城外建了几间房,还修了个工坊,旁边就是阿甲他们的住所,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前一次守城战上,公输韧阿耶改良的重弩大放异彩,这一次他也受到了嘉奖,不过是县令这边的,跟军队暂时扯不上关系。但陶倚君听霍桐说了,大将军想要将公输韧的爹娘带到酒泉那边去,让他们负责兵器改良事宜。

  陶倚君有点不同意,如果去了,这就是入了工籍,以后地位就下降了一等,还不如守着个农人的名号私下里做这些呢。

  霍桐听了她的嘀咕,转头就去找了公输韧的阿耶,问他自己的意愿。若是想要保持现在的户籍也行,但就得算户主私匠了。公输也是大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同意他入工籍的。一旦入了工籍,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涉及到一整族人的命运。

  在汉初虽然士庶分明,但是庶民阶层里工农商的分层却不那么严格了。而且这时候又没有科举制,就算是工籍,也涉及不到科考入仕这一块儿。相反,如果得了大世家的青眼,说不定还能有个出头的日子。

  反正这个问题两方面都有影响,究竟要怎么去考虑,陶倚君也没办法替公输老爹做主。只是在他可能要离开之前,陶倚君想要拜托公输老爹帮忙把桥梁和蚕茧房织造坊等工坊先建造起来。

  这些房子其他人也不是不能建,但是陶倚君想一次性规划完,不用以后想到什么发现没有又得去找地方修建。还有就是室内的供水供热等问题,也需要专业的人士先行考虑。

  民间的织造很简陋的,只有大世家和显贵家里才有财力人力修建整改再建。陶倚君计算了自己的小金库,觉得还是一次性到位比较好,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可收益绝对超过投入,而且之前考虑得越周到,以后改建重建的可能也就越小。

  她选择的这块地方位置很好,就算是蛮人军队来了,通常情况下也波及不到这里。而从北岸回城,一刻钟就足够了。之前的药田也在这个方向,更靠近城门一些。倒是河滩地现在看起来远了一点,还得分出人手过去每日巡视。

  回到家,陶倚君叫来家里管事的几人,坐下说了几句,主要是给每个人分派了任务。

  老孟对石场那边熟悉,跟本地的匠人也有联系,就让他去跟公输家协作圈地建房。阿甲和一班兄弟当年都种过地,所以新土地的耕种就交给他们了。阿甲现在基本上相当于庄头,只是陶倚君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农庄。

  另外磐蛮还是负责羊毛织物这一块,另外跟大营和副营的联络也归他,专门拨了两个小童给他,教熟了他也就不用这么忙碌,每天都不见人影。

  等到陶倚君分配完工作,天都快黑了。卫老不知道啥时候回来的,坐在偏厢的廊下,拿了一根竹竿儿钓金鱼。

  陶倚君收拾了书案,握着羊皮卷来到卫老身边坐下。

  “卫老,你说我现在能买一个小庄子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今晚要去聚餐,存稿箱发的。

第三十九章

  买庄子这事儿陶倚君想过很多次了,但总是有各种各样不能买的理由。而现在她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这冬春之交,蛮人再度大规模来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可这个隐患却没有消除。城里的富豪大多还躲在外地,有点门路的也都想办法入关谋生了,看城外那些村子都荒废了一大半,农庄里也没几个活人走动。

  之前兵器走私的事儿陶倚君有意识的去屏蔽了相关消息,更何况到现在山石都还没被放回来,想必这里面也有很多不可说的缘由在。她没兴趣去挑战国家机器,只想好好的规整自己手上这一亩三分地。

  做个土财主不好吗?喝酒吃肉它不香吗?有这个时间她多淘弄一个药方子不行?

  反正陶倚君做到了不闻不问的程度,也强压着磐蛮不许他私下去打听山石的情况。

  卫老也同意她买个庄子。手里面的地多了,给她干活的人也多了,城里这两间宅子已经住满,连城外的工坊都塞得差不多了,再来真安置不下。

  有个庄子就能把职能分开,管理农庄的阿甲他们可以搬出去,工坊那边公输韧已经逐渐上手,老孟也在那里做事,两人扣手协作,运转完全没有问题。

  他家陶娘子年岁也渐渐大了起来,总要说亲的,凑一屋子男人也不是个事儿,肯定要被人闲话。阿甲他们搬出去后,找个时间把隔壁宅子跟这边宅子打通,再重修一下外墙,做个三进的院子没有问题。

  但卫老觉得要是可以,最好把后面两套也买下来,反正那边已经没有人住了,翻修一下,给陶大郎也得准备一套房子。

  陶倚君听完卫老的话,“啧啧”两声,这看上去单一的花费不大,可加一块儿,就足够让她头痛了。

  “买宅子的事情得放一放,或者买来不急着重建。我的意思是先把蚕房建起来,那是能生财的门路,早一点建成也能早一点见到进项。”

  卫老对这方面没有了解,虽然知道丝绸很贵重,可这是边关,丝绸什么的不能吃不能喝,有必要一定要修建这么大规模的蚕房吗?

  而且边关多战事,各方面条件也不如关内,养出来的蚕能不能做成丝绸他也不敢肯定。有这功夫,直接去关内采买不行?

  陶倚君表示当然不行。

  瓷器和丝绸在几千年里都是硬通货,边关虽然在现在看来很不安稳,但是她却是知道的,至少这一两百年间,边关尚算平稳,至于以后,她活不到那个时候又干嘛要去管那么久远的以后呢?

  瓷器这个太高端,技术是一方面,能捏瓷器的土也是一方面,她一农科的就不去跟工科的抢人头了。

  但纵横我大炎黄上下五千年,丝绸这东西绝对要普及化得多,准入门槛低,技术要求因人而异。她又没想着要去造一整件衣服只重33克的大宝贝,就平时贵族们穿的普通丝绸也就差不多了。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