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第326章

作者:沙柳273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穿越重生

李锦绣问过闺女他们一天都干什么,问了几次几乎都一样。这几个孩子也太沉闷了吧?

一阵阵阵痛后, 夏志信的第三个儿子夏建伟出生了。赶上了年尾, 阴历生日在1979年(准确地应该用己未年),阳历生日到了1980年。

农村习惯性的用阴历记生日, 而且说虚岁。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岁,如果按老张氏说的,小建伟过年就两岁。那么就两岁吧!总之夏家又多了一个孩子。

老张氏过来根本伺候不了儿媳妇月子, 夏志信干脆没让老张氏折腾,而是拜托了丈母娘。老赵氏每天都过来,除了指挥冰兰干活根本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冰兰做饭煲汤洗尿布, 很不客气地将炖好的汤会给几个孩子尝尝。

而给李锦绣的都是定量留出来。老赵氏不是不眼馋, 只是不能夺了闺女的食。夏志信回来后, 李锦绣所有关于孩子和李锦绣的事冰兰都不会管。

偶尔还会给夏志信留一盆尿布。夏志信也觉得对不起闺女, 让这种关系的女儿伺候继母的月子。夏志信无奈, 每次都是默默去洗了。他虽然没在冰兰脸上看到什么,但是闺女眼睛里有不情愿!

李锦绣更不想天天看到冰兰那公式化的表情,有事尽量吩咐过来的赵氏去做。赵氏用手指点闺女:“干啥要怕一个小丫头!她干也是为他爸爸干的。你有什么不好意思!”

“嘛,我从没将她看成孩子,你不觉得那丫头眼神很可怕吗?”

“疑心生暗鬼,别胡思乱想。你要是这样我就不过来了”

李锦绣只得哀求赵氏尽量过来,她总觉得这个家太压抑。跟自己妈说说话会缓解,会放松。有些事她是不好意思叫冰兰的。毕竟冰兰实际上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有儿子本身高兴的事,欢喜之后就是烦恼,“咱们以后不生了,等你养好了就医院上环。六个孩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养他们”夏志信道。

李锦绣不反对,只要自己有与夏志信的儿子就行了。自己在这个家算是有了地位。当然她也知道这个家面临着什么,自己带孩子不能上班,老夏一个人三十六块,听说过完年要调工资,可以涨到四十二块了。

那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六个孩子,五个上学伸手要钱的,还有一个刚出生的。这个家怎么当?日子怎么过?生完孩子人就回到现实。家里的母鸡又少了两只,剩下那三只偶尔下一个蛋,老张氏说是鸡老了,就不爱下蛋。

孩子们没时间去采菜,主要是冰兰早上一走就是一天,那几个孩子都是小学生能干什么?野地离着家越来越远,城市的房子还在往外盖。

当赵氏再次提起让孙子过来住时,李锦绣只得跟丈夫商量。夏志信不太喜欢,闺女大了,再说上高□□课忙,一出去就是一天,天黑才回来,怎么给文峰补习功课?他回绝了,不用跟闺女商量,如果做父母的这点都看不出来眼里还有孩子吗?难道让冰兰晚上九点多回来给他补习?你让孩子几点睡?

“那个是其次,主要是咱们家的孩子都上进,文峰过来还可以跟着学习学习。文峰不如咱们家的几个踏实,都用功他就跟着学了!”李锦绣道。人都是自私的,老夏这不还是偏向着自己的闺女?

“我问问吧,如果建华和程斌不想,这事就算了,我怕来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夏志信这点还是想到了。

跟几个孩子一说,建华首先摇头:“爸爸,你看咱们家桌子上还有地方放人?我不愿意”

“我也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几个人一起学习看书,来一个人很不方便的”雪兰道。

“你们俩呢?”夏志信问程斌和高文英。

“我尊重大家的意见”程斌道,这也是不愿意了!

“我跟大哥一样”文英小声道,眼睛看向那几个孩子。

别问冰兰了,一定会不同意,夏志信回来让媳妇回绝了丈人家,“是很窄,文峰过来诸多不方便”

“算啦,我明天告诉妈”李锦绣被拒绝感觉很没面子,却没办法说,只得咽下。老赵氏不高兴,来的次数少了,来了也是指手画脚的让冰兰干这干那。冰兰数着日子过,好在这种日子没多久。

夏建文等不了冰兰,在入冬后只好带着自己大哥去了一趟南方。冰兰叮嘱了再三:“不要带大件,还是以小件为主,那样不会引起注意”

两个人每人带了一背包的电子表和打火机。中途转道北京卖了几天。剩下的在天津卖完才回来。回来建文又来找冰兰,现在哥俩都住进新房,很少再过来。

“听说上面要松动,庆哥说要货就尽早,等都开放了抢货的人多得是。”

“没车什么也干不了,你们找到顺路车了或许可以弄一批货——大件的。但是这种事太危险了,遇到黑的可以将货私吞了,到时候你们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不要冒进,这种事是犯法的,做几次攒够资本还是做合法的行当,睡觉都踏实。

如果你们被抓,那一定是判刑,到时候后悔来不及。适可而止吧,没事去东北弄点木耳蘑菇山参之类的,眼看过年,赚点零花是可以的。如果嫌远,去海边,弄海鲜,冷冻的海鲜。过年谁家不想吃点新鲜?”

这事靠谱,夏建文回去跟建国一商量,大舅子待着,对象也没事,不如就弄点东西去市场卖卖。唐山离着最近的入海口码头一百多里地,三个男人过去后当地人拿出来的都是咸鱼干虾,蟹酱等等。

那股腥味他们很不习惯,唯一入眼的是海蜇皮,干虾仁。“你们能不能弄些新鲜的鱼虾?”

“那样出海去弄,海上风浪大,太危险”

“好弄的能弄什么?”

“有河沟的梭鱼,只是不如海里的好吃,不过你们没吃过没比较,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去弄几条,中午尝尝鲜。要是能看中,咱们再说”

村长是一村之长,为了村里的福利非常希望达成交易。混合水的梭鱼一尺多长,主家炖了一锅,三个人连声夸赞。味道鲜美无比,肉质劲道,刺少,肥美。过年谁家上两条这样的鱼应该很受欢迎。

村长召集村民凿冰捞鱼,然后用车给拉到张向进家(夏建国的大舅子)鱼一出水已经冻僵了,到了家里就是一条条冰棍。

鱼按一毛一斤算的,每条鱼三斤多,有的到四、五斤。夏建文给冰兰家送了十余条,知道她要给左右邻居和对门的送,只能多给。夏建国特意去了一趟老家,除了鱼,还给老张氏留下一百块钱,还清了夏志川的账。

侄子这是发财了?夏志川问起,肖建国照实说。海口离着老家距离更近。“我跟你过去,将这批鱼卖完了,我进一批去镇上赶大集,卖不过城里,赚一倍应该可以。”

“那倒不用等这批鱼卖完,这样吧,我回家取钱跟您去一趟,先别多进,弄一车试试。咱们离得近,就是二十□□再卖一次还行”夏建国道。他知道三叔手里没几个钱,一车鱼上万斤,千八百块钱。

夏建国再次返回拿钱,去海口进鱼。城里可以随便卖鱼吗?村长嘀咕了,他们捕捞上来的海鲜都送到水产,给的价格非常低。如果能卖当然要自己卖。

“你们怎么卖这么多鱼?”村长试探问。

“单位的同事分分,左邻右舍的,再通过他们私下买卖。公开买卖违法,那个不能干”夏建国道。

原来是私底下买卖,这个他们就没办法做了。鱼运到哪里?夏志川想到稽查队的又迟疑了,“送我二叔那边,这买卖就当您跟二叔的行不?”建国觉得拉下二叔家不合适。

“行,就去你二叔那边”

冰兰家院子里堆了一堆冷冻鱼,夏志川住下帮着卖鱼。眼看这过年了,一般家家都准备了鱼,只是不咋地。新鲜鱼,一块钱一条!夏志信找朋友同事推销,夏志川跟着冰兰骑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鱼,连雪兰和程斌都出去帮着卖鱼。一共两千条鱼,腊月二十八基本卖完。

卖鱼期间,夏志信将李锦绣拜托给丈母娘,有鱼吃,伺候闺女,赵氏点了头。冰兰也算是躲了清净。

每家分了四百多块,夏志信算是喘口气,这钱太及时了!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李锦绣还没出月,夏志川、夏志信和建国、建文回家过年。祖坟要上,年要在家过。这边冰兰操持过年,顺带着继续伺候李锦绣的月子。

她不会委屈自己的弟弟妹妹,那两只老鸡杀了炖一锅,鱼炖了一大锅。以后每天吃一条,没冰箱,不吃等着坏吗?二堂哥临走给了冰兰五千块钱,现在哥俩手里有钱了。冰兰道谢收下,她表面需要这些钱。

肉做了两大碗红烧,留下一条三斤的肉,准备出炒菜包饺子的。那个猪肉粉条是很好吃,还有豆腐,蘑菇等等。过年的饭桌上八大碗,除了红烧肉、红烧鱼、老母鸡汤,和猪肉粉条,她还做了一个麻婆豆腐、熘肝尖、炒豆芽,拌海蜇。

夏建文进了很多海蜇皮海蜇头,除了卖就给亲戚分分。饭菜一上去,李锦绣就皱眉了:“你爸爸没在家,咱们简单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