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娇女在七零 第12章

作者:半盏温茶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系统 穿越重生

  沈盼睇目的达到了,也不去反驳她爸,心想她才不会和沈棠那种笨女人一起上学。

  沈棠还不知道,因为她的插手,沈盼睇也要和她一起当插班生。

  如愿地搞定了上学一事,沈棠回去的路上,发现生产队挺热闹的,一群小屁孩都兴冲冲地往知青院方向跑。

  沈棠好奇地拦下一个小孩,“毛蛋,你们跑得那么快,是去哪儿啊?”

  毛蛋停了下来,见是自家小伙伴的姑姑,老老实实回答道:“傅知青买了一台自行车,可漂亮了。沈棠姑姑,你也要去看吗?”

  沈棠脑子里有自行车的记忆,知道那是一种比马车要先进许多的交通工具。

  她听到傅锦年买了一辆自行车,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竟是那他以后进城岂不是不用坐牛车了?

第18章 开会

  沈棠去到知青院的时候,恰好遇上傅锦年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停在知青院门口。

  年轻俊美的男人和一辆崭新漂亮的自行车,毋庸置疑是非常吸睛,其他人就差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着傅锦年,就连沈棠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傅知青,你这辆自行车好漂亮啊,要花好多钱吧?”

  “傅知青,这自行车好骑吗?”

  年轻人围着傅锦年吱吱喳喳地询问,傅锦年也算耐心,简单地回答了。

  只是他性子冷,回答得也言简意赅,其他人眼馋自行车,也不好意思开口借来骑。

  倒是方琴站在傅锦年面前,大方地道:“傅知青,你还有自行车票吗?我也想买一辆自行车。我可以用其他票和你换。”

  傅锦年看了一眼笑得温婉的方琴,脸上带着他一贯的疏离,“不好意思,我只有一张自行车票。”

  被拒绝了,方琴也不失望,而是道:“那我买到自行车前如果进县城可以借你的自行车吗?”

  傅锦年点了点头,没拒绝。

  方琴笑意更浓了,“谢谢你,傅知青。只是我不会骑自行车,能请你教我吗?”

  年轻女孩眼里的情意明明白白的,要是一般人面对一个才貌俱佳的女孩的仰慕,就算要拒绝,也要犹豫几分,偏偏傅锦年就像是没察觉到方琴的情意一样,毫不犹豫地拒绝,“我车技不行,你要是想学的话,可以让其他人教你。”

  方琴眼里闪过失望,这个男人还真是难以攻克。

  虽然傅锦年没答应教方琴,可看在沈棠眼里,就差答应了,两人眉来眼去的样子,气得她牙痒痒。

  这个女人段数太高了,什么学自行车,要她看勾引男人才是她的最终目的。

  沈棠站在人群外,想要立刻将那个女人拉得远远的,可又顾忌着外人。

  上次坐牛车的时候,她就发现男人不喜欢在外人面前和她过分亲密,虽然沈棠恨不得在傅锦年身上贴上她的标签,让其他女人都不敢觊觎他,却也知道分寸。

  沈棠眼珠子转了转,看了一眼傅锦年的自行车,就有了主意。

  自行车对大家的诱惑很大,众人围观了许久,才不舍地离去。

  傅锦年将自行车放好,刚走出院子,就被人拦住了。

  傅锦年看到眼前的女人,头就疼了。

  偏偏沈棠却像是没看见男人的脸色一样,她笑意盈盈地道:“傅知青,你还记得我吗?我们昨天还坐一辆牛车。”

  沈棠不提牛车还好,她一提,傅锦年脸色更冷了。

  “你找我有什么事?”傅锦年不想和这个女人虚以为蛇,直接问道。

  沈棠一噎,心里腹诽这个男人真是不知风情,脸上的笑容却越发甜美,“我很早就想买自行车,却一直找不到人教我,这才没买自行车。”

  “刚才我打听到你会骑自行车,要是我以后买了自行车能来请教你吗?要是你愿意教,我可以付学费。”

  这个借口听着十分耳熟,傅锦年反应过来才想起刚才方琴也是用这个借口来搭讪他的。

  傅锦年无语地看了一眼沈棠,这个女人连和男人搭讪都抄袭别人的理由,是什么样的自信才让她觉得他和其他男人一样笨,没发觉她的目的。

  要是沈棠听能听到傅锦年的心声,恐怕会得意地道,当然是故意让你知道我的心意啊。

  她就不信了,面对她这样一个大美人的主动,眼前的男人还能无动于衷 。

  “你找错人了,我不会教你骑自行车。”傅锦年懒得找借口,直接拒绝。

  沈棠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男人无情的拒绝就像是嘲笑她刚才的自信一样。

  沈棠委屈地道:“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都愿意借自行车给那个女人学,为什么不愿意教我?”

  沈棠更想问她哪里比不上那个女人,明明他对方琴态度那么好,对她却那么无情。

  沈棠这才终于意识到,似乎一直以来傅锦年对她的态度都非常冷漠。

  沈棠百思不解,她又没有做错什么,就算眼前的男人不喜欢她,也不至于那么讨厌她,连掩饰都不掩饰,就算她要自欺欺人都无法说服自己。

  对上沈棠那双无辜又委屈的杏眼,傅锦年一时无言。

  眼前的女人似乎很懂得利用她的美貌,只是露出一点委屈来,就让人无法心硬起来。

  如果不是前世就认识到眼前这个女人的虚荣和狡诈,恐怕他也要被她给蛊惑到了。

  傅锦年原本想要不留情面地直接拒绝,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解释:“你听错了,我刚才并没有答应方琴的请求。”

  “而且自行车太贵了,你别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打肿脸充胖子。”

  虽然傅锦年的解释干巴巴的,还污蔑她虚荣,但沈棠还是机灵地从他的话中听出了好意。

  他这是在教导她?

  沈棠一向懂得得寸进尺,笑意盈盈地向傅锦年走近一步,“那要是我能不靠其他人就能轻易地买到自行车,那你是不是就答应教我学车?”

  眼见着男人皱起眉头,又要拒绝的模样,沈棠立马道:“傅知青,你不愿意教我,是不是瞧不起我?”

  “之前大伯和我们说你们知青下乡是为了建设农村,帮扶农民同志的,可你现在的行为并没有对我和方知青一视同仁。”

  “傅知青,你能告诉我,我哪里做错了,你才会那么讨厌我?”

  明明知道眼前的女人的委屈都是演出来了的,傅锦年却偏偏拿沈棠没办法。

  最后傅锦年被沈棠缠得烦不胜烦,又担心知青院其他人走出来会发现他们,傅锦年干脆答应了。

  不过却要沈棠保证买自行车的钱和票都是靠她自己赚的,不能向家里人伸手。

  沈棠目的达成,态度好的不行,眼看着男人又要不耐烦了,十分干脆地走了。

  至于对方提出的限制条件,她才不在意呢,也许傅锦年觉得这条件对她来说很困难,可他却不知道她还有系统帮忙。

  “系统,一辆自行车要多少钱?”沈棠离开知青院之后,才反应过来她忘记问自行车的价格了。

  系统早就了解过这个时代的背景,很快就答道:“宿主,你要是想买和那个男人一样牌子的自行车就需要一百八十块,要是便宜一点的,大概需要一百五。”

  沈棠:“……”

  沈棠掰着手指算了算价格,一斤猪肉才五毛钱,那一辆自行车的价格需等同于三百多斤猪肉。

  因为她还没有上学,系统布置的任务她完成了奖励也只有一粮食,钱很少有机会得到。

  按照这个速度,理论上她至少需要一年才买得起自行车。

  沈棠第一次开始迫切地期待小学开学了,那她就有办法赚更多的钱了。

  好在沈爱国也没让沈棠等多久,过了一周之后,公社的批示也下来了。

  沈爱国用广播将社员们都召集在大队部前的广场前,说要和社员们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

  沈棠去到广场时,发现台上放着一张长桌,生产队的几个领导坐在上面,背后的墙上用红漆涂着“促生产,广积粮”的宣传语。

  让沈棠最为意外的是,除了生产队的领导,傅锦年居然也坐在上面。

  显然感到意外的并不止沈棠一个人,其他搬着小板凳来到广场的人都好奇地议论纷纷,这傅知青怎么坐到了主席台上,而且这气势还挺唬人的。

  大概是因为场合比较严肃,就连对知青有偏见的李桂花也忍不住嘀咕,“这傅知青坐在上面还挺像模像样的。”

  沈棠赞同地点了点头,傅锦年虽然年轻,坐在上面却从容不迫,比她大伯还要有气势。

  等来齐人了,沈爱国用喇叭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

  “同志们,今天将大家召集在一起,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在将这件事之前,我先要高赞扬傅知青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主、席同志说过,知识青年来到这广大的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傅知青为了咱们生产队孩子的教育问题,特意向省报投稿了一篇文章。”

  “下面请傅知青给大家念一念这篇文章。”

第19章 系统任务

  在大家一片热烈掌声之下,傅锦年声音不疾不徐地给大家读他投稿的文章:“主_席同志曾经对中国留学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我们当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一个没有教育的国家是可怕的……”

  听到傅锦年在台上侃侃而谈,底下的知青们神情开始激动起来。

  他们都知道傅锦年的这篇文章被采用意味着什么。

  他们早就听到风声隔壁的生产队办了小学,当老师的几乎都是知青,不仅能领工资,还能拿补贴,可比一日到晚耗在田地里累死累活强。

  而现在,他们生产队的人投稿到了省报,还引起了省里的重视,那岂不是说他们也有机会当老师了。

  果然,等傅锦年读完文章之后,沈爱国又公布了生产队准备重开小学的决定。

  而小学老师的招聘则采用考试方式录取,按照排名顺序录取三个正式编制,两个临时老师,总共五个名额,临时工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按照表现考虑是否转为正式工。

  沈爱国这个决定一公布,底下的社员们都议论纷纷起来。

  生产队真正读过书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文盲,他们都知道有能力考上老师的,大概率都是知青们。

  不过大概是因为被傅锦年那篇投在省报的文章给唬到了,其他人也没反对。

  不过村民们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也知道认字的好处,等会议散了之后,都在讨论要让家里的小子去上学。

  至于家里的姑娘是没这个待遇了,少了一个劳动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少了一个人的工分,那是要饿肚子的。

  会后,沈爱国将几份报纸传阅给众人,李兰花恰好拿到了一张。

  她也看不懂上面的字,指着标粗的八个大字问沈棠道:“闺女,这怎么读?”

  沈棠好奇地接过报纸:“教育立人,教育兴国?”

  沈棠虽然不太懂这八个字的具体内涵,却莫名觉得这八个字分量挺重的。

  李兰花自然也不懂,她摸着报纸,感慨道:“这个姓傅的知青这次算做了一件大好事,要是咱们生产队小学开了,就不会那么多人都是文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