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215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歪理!真真是歪理!付盈萱的樱唇张张合合,却又一时哑口无言。

  皇帝闻言,又是一阵大笑,扇着折扇潇洒地转过了身,继续往山上走去,慕祐昌和付思恭随行在侧。

  见状,端木绯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皇帝的注意力从姐姐身上转移了出去。

  幸好有岑隐在!

  端木绯抬着小脸,一本正经地对着三四阶石阶外的岑隐悄悄地拱了拱手,意思是,真是多谢多谢!

  岑隐莞尔一笑,缕缕阳光透过那浓密的树荫照耀在他那完美无瑕的脸庞上,像是洒下了一片璀璨的碎金似的,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山道两边姹紫嫣红的群花顿时黯然失色。

  端木绯身旁的端木纭若有所思地来回看了看岑隐和端木绯,也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她是聪明人,也能感受到皇帝打量她的目光透着一丝专注与灼热,明白岑隐这是在帮她,也是对着岑隐抿唇一笑,明艳动人。

  山林中,花枝随风摇曳,花香弥漫,众人在这个短短的插曲后,继续往山上而去。

  皇帝一路心情都很是畅快,一会儿问端木珩、付思恭的功课,一会儿又与两位皇子说起山顶的那片碑林。

  等一行人走到大平山顶时,已经是午时过半了。

  一座古朴雅致、黄墙青瓦的寺庙出现在一片绿荫的环抱中,大门的匾额上赫然以楷书写着“大平寺”三个大字,寺庙上方青烟袅袅,比之皇觉寺和京中的那些寺庙,这座深山之中的寺庙显得幽静了不少。

  最后一段山路有些陡,皇帝的气息也有些凌乱。

  他稍微调整了一下呼吸后,仰首看向了大门上的那方匾额,赞道:“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笔锋得意处显现炉火纯青啊!不愧是司羲成的手笔!”

  皇帝口中的司羲成是五十年前的一名书法大家,独爱楷书,数十年研究前人大家的楷书风格,最后自创独树一帜的“司体”楷书,成为大盛朝书法史上那最浓重墨彩的一笔。

  其他几人也是抬眼看着那块匾额,什么“用笔浑厚强劲”、“结体严紧”、“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云云的赞颂声此起彼伏。

  二皇子慕祐昌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我记得,这大平寺后寺的碑林中就有司羲成的刻碑……”

  “不错。”端木珩颔首道,“我去岁来时还把那方碑文拓印了回去。”

  瞧皇帝兴致勃勃的样子估计是要去碑林,端木绯看了看身旁的端木纭,心里琢磨着:她们俩还是要寻着机会和皇帝分道而走才行。

  她正沉吟思索着,就见前方的大平寺里走出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僧人,那僧人着一身青色的僧衣,面目俊朗清秀,身形修长笔挺,一手拿着一串青色的佛珠,整个人看来如同一株极有风骨的修竹般。

  年轻的僧人快步朝他们走来,停在了几步外,对着他们合掌,恭敬地施了一个佛礼,“阿弥陀佛,小僧玄信见过几位施主。”

  玄信对着众人微微一笑,俊朗的面庞看来分外亲和,又道:“小僧并非蓄意偷听,只是刚才隐约听到几位施主提及碑林和司羲成,敢问各位施主可是要去后寺碑林?且由小僧为施主带路如何?”

  “父亲,”二皇子慕祐昌突然上前一步,走到皇帝身旁笑道,“端木公子知道……”

  慕祐昌想说端木珩知道路,可是皇帝已经笑着道:“小师父,我们正好想要在这寺中赏游一番,那就劳烦小师父带路了。”

  玄信唇角一勾,笑容更深,飞快地看了慕祐昌一眼,然后又对着皇帝施了一个佛礼:“施主请。”

  皇帝率先朝寺门的方向而去,慕祐昌身形僵直地站在了原地,嘴角的笑意有些僵硬。

  玄信的嘴角翘得更高,疑惑地朝慕祐昌走近半步,“施主?”

  慕祐昌的嘴角紧抿,面色怪异地看了玄信一眼,这才大步追着皇帝而去。

  他似有心事,完没注意到后方的端木绯正若有所思地来回打量他和玄信,眉头微扬。

  她总觉得这两人之间似乎有些不正常。

  等等!端木绯忽然灵光一闪。

  二皇子和年轻的僧人……

  莫非这个叫玄信的僧人就是那个住在舞阳那宅子里的僧人?!

  端木绯目光微凝,盯着玄信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心念飞转:很显然,二皇子事先不知道玄信会出现在这大平寺,而看玄信的样子,他出现在这里应该不是偶然,而是早就等在这里了。

  也就是说,玄信早知道在这里能见到二皇子。

  二皇子今日是和皇帝一起出行,圣驾的行踪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难道是——

  舞阳?!

  端木绯的心中自然而然地浮现了舞阳的名字。

  以她对舞阳的了解,哪怕舞阳是长姐,对于下头的弟妹都是有几分包容的,但是女子的名节重于天,她这次吃了这样的大亏,也不会真的生生咽下这口气。

  这些日子,舞阳一直被皇帝软禁在宫中,她也好一阵没见到她了,看来,舞阳终于动了。

  端木绯眸光微闪,饶有兴致地看着玄信那修长挺拔的背影。

  一行人在玄信的指引下,很快就进了大平寺的大门。

  一进门,迎面而来的竟然不是檀香味,而是浓浓的玉兰花香,大门后的庭院里种了几株苍古遒劲的玉兰,高高的玉兰树直冲云霄,那一朵朵洁白如玉般晶莹剔透的兰花几乎有人的手掌那么大。

  玄信忽然停下了脚步,彬彬有礼地对着皇帝问道:“小僧还不曾请教施主贵姓。”

  “免贵姓慕。”皇帝也不避讳,摇着折扇笑着答道。

  “慕……”玄信故意拖长音调,又朝慕祐昌的身上瞥了一眼,“慕可是大姓啊。”

  慕祐昌的面色又是一沉,若非是皇帝还在这里,他几乎就要失态……

  “慕施主,敝寺这片白玉兰已经有五百岁了。”玄信抬手指了指上方的那一片白玉兰笑道,“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人这一辈子最多不过短短百年,能看见活了五百岁的白玉兰开花,也不枉此生了!”

  端木纭和端木绯也是抬眼望着这片在阳光下莹润生辉的白玉兰,目露赞叹之色。

  一阵狂风拂来,片片洁白的花瓣夹着几朵白玉兰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如同下起一片花雨。

  端木纭眼明手快,信手一抓,就接住了一朵白玉兰,笑眯眯地递给了端木绯,“蓁蓁,你闻闻,这白玉兰香极了。”

  端木绯将那朵芳香馥郁的白玉兰放在鼻下,深深吸了口气,陶醉得眯了眯眼,笑道:“姐姐,这五百年的白玉兰果然不同凡响,好似比别处的还要芬芳馥郁。等回府后,我就把它做成香囊好了……”

  端木绯一边说,一边笑眯眯地把那朵白玉兰送到了端木纭的鼻下,眼角的余光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慕祐昌。

  众人忙着赏兰,唯有慕祐昌站在原处一动不动,面沉如水,根本就没心思赏兰,目光一眨不眨地地瞪着玄信那俊朗的侧脸。

  此刻年轻的僧人下巴微抬地仰首望着半空中的白玉兰,显得他的脖颈越发修长,像是匠人精心雕琢而成,那般清雅出尘。

  慕祐昌削瘦的身形绷紧,眸子阴沉如墨,心道:

  玄信,他到底意欲何为?!

  他与玄信相识在半年前的秋天,那日,他独自出宫闲逛,偶然经过普济寺,就进去随便走了走,在普济寺的藏经阁里偶然认识了玄信。

  他见玄信对藏经阁的那些书籍了如指掌且出口成章,就与他多聊了几句,两人一见如故,颇为投契。之后,他就时常去普济寺找玄信,他俩越来越“投缘”。

  可是,普济寺是寺庙,终究是不太方便,他才把玄信暂时安置在了大皇姐舞阳在葫芦巷的那个宅子里。

  二人如胶似漆地过了数月后,好景不长。

  当“大公主在宫外豢养僧人”的谣言被曝出来后,慕祐昌就害怕了。

  他是真心喜欢玄信,但是,他更明白他与玄信的事是见不得光的,要是被人发现,他就彻底和皇位无缘了!

  慕祐昌辗转反侧地思考了几日后,决心当断则断,干脆就不再出现在玄信的眼前。

  半个多月前,在宣国公府的茶会里,当封炎偶然提及他在葫芦巷附近看到一个年轻僧人时,慕祐昌慌了。他心知只要玄信还在京城,就是一条有迹可循的线索……说不定有一天他和玄信的旧事就会被人查出什么端倪来。

  他越想越是寝食难安,又悄悄去普济寺找了玄信,柔情蜜意了一番,再借口他马上要去江南读书,打算把人先远远地送走,反正玄信也不知道他的身份。

  没想到……

  慕祐昌眸光闪烁,目光阴沉地看着前方正与皇帝谈笑风生的玄信。

  他本来最喜欢玄信的聪慧通透、妙语如珠,现在看来,这也会是他最大的麻烦与困扰。

  很显然,以玄信的聪慧,听他刚才的言下之意,他应该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份了!

  想着,慕祐昌瞳孔猛缩,一阵心惊肉跳,几乎是坐立难安。

  就在这时,前方的玄信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朝慕祐昌的方向望了过来,又是粲然一笑,那俊朗的脸庞神采飞扬。

  然而,这一笑看在慕祐昌的眼里,却充满了挑衅。

  二人的目光穿越众人在半空中彼此对视着,慕祐昌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再一次感到了恐惧。

  现在父皇就在这里,要是玄信说了什么的话,那么……

  慕祐昌几乎不敢想下去,嘴角紧抿成一条直线,目光阴鸷。

  下一瞬,玄信就若无其事地移开了目光,对着皇帝又道:“慕施主,这‘老寺兰香’是敝寺的第一景,各位且随小僧来,小僧带各位去看看敝寺的第二景,‘紫竹碑海’。”

  玄信再次伸手做请状,不紧不慢地领着皇帝一行人绕过正前方的大雄宝殿,朝着西北方走去,说说笑笑,云淡风轻。

  慕祐昌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双手握握合合,不时朝玄信的方向瞥着。

  如果说,此前慕祐昌对于玄信还有一丝歉疚与怜惜的话,此刻,早就烟消云散了,心头只余下了满满的怨艾。

  玄信既然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就该知道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在一起的,为什么还要如此纠缠不休、死缠烂打?!

  以前,他还以为玄信品性高洁,是朵解语花,如今看来,他真是看错他了!

  一行人看着和乐融融,其实心思各异,很快,他们就看到前方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紫竹林映入眼帘。

  只见那紫竹的竹叶青翠欲滴,节节竹竿呈现紫黑色,翠绿与浓紫交相辉映,竹林在春风中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朝气蓬勃,衬得一旁那残旧萧索的碑林也平添了几分雅致与生机。

  “慕施主,”玄信笑着又道,“这片紫竹林乃是敝寺的住持亲手所栽……”

  “哦?”皇帝微微挑眉,又生出了几分兴趣。

  玄信娓娓道来:“几十年前,这大平寺曾经历一场大火,烧毁了近半个寺,也包括碑林附近的一片竹林。这一带曾经荒芜了十几年。二十年前,住持大师入寺后,因为酷爱书法,所以时常来这片碑林赏碑,每日来此,他就种下一株紫竹,五年下来,滴水成海,便种成了这片紫竹林,也成就了这‘紫竹碑海’。”

  话语间,一行人就来到了碑林前,那密密麻麻的石碑高高低低,层次不齐,乍一看,一片晦暗萧瑟,透着一种墓地般的阴森感。

  不过,刚听玄信闲话家常般说了这么一件寺中逸事,众人看着这片碑林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兴味。

  “慕施主,这块碑就是司羲成亲手所镌刻。”玄信指着最外面一排的某一块石碑道。

  皇帝大步走到了那块缺了一角的石碑前,那遒劲有力的碑文赫然进入眼帘。

  他悠然地赏了会碑文后,又看向了玄信,眸中透着一丝打量。

  他对这年轻的僧人印象不错,瞧他言行得体,俊俏聪慧,看样子也读了不少书,随口问道:“小师父,你来这寺中有多少年了?”

  玄信微微一笑,又施了一个佛礼:“小僧近日云游到此,是以在此挂单。”

  所谓“挂单”,就是游方僧投宿寺院,暂时把衣钵挂在僧堂里的名单下。

  皇帝的脸上难掩惊讶之色,他看这僧人对这大平寺如数家珍,还以为他是这里的知客僧,没想到不过是在此挂单。不过,听这僧人的口音应是京城口音……

  一旁的慕祐昌唯恐玄信乱说话,一直提心吊胆地跟在皇帝的身旁,听玄信这么一说,面色又是一变。

  “父……亲。”慕祐昌硬生生地把即将脱口的“皇”字改了口,清清嗓子提议道,“这都快未时了,您还没用膳,不如在寺里先用点斋饭吧?”

  皇帝皱了皱眉,不悦地看向了慕祐昌。他正在与玄信说话,哪怕玄信不过是一个游方行脚僧,慕祐昌如此打断他们说话,实在是失仪。

  皇帝一个细微的脸色变化,慕祐昌立刻感觉到不妥,嘴角扯出一个略显僵硬的浅笑,自我调侃道:“说来惭愧,儿子真是没用,才走了这么些山路就累着了,腹中也是饥肠辘辘,比不上父亲龙精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