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220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付盈萱还想往下说,可是付崇之已经听不下去了,怒斥道:“住口!”

  这两个字比之前的那句“不妥”可要冷厉得多,付盈萱一时僵住了,娇躯微颤。

  “萱姐儿,为父以前真是把你宠坏了!”付崇之揉了揉眉心,训斥道,“我让你学琴是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不是让你去争强好胜的!”

  “端木家的姑娘与宫中的几位公主以及京中贵女都有交好,你无端端去惹了人家,京中那么多双眼睛,那么多张嘴,谁没看在眼里,谁不会四处去说,以后你又如何在京中立足?!”

  “萱姐儿,你太任性了!”

  付崇之最后一句话的语气已经十分严厉,毫不掩饰其中的不满与怒意。

  付盈萱长这么大,付崇之对她一向和颜悦色,把她视为家中几个妹妹的典范,还从来不曾这样训斥过她,她如遭雷击般震慑原地,羞愤之中更有不甘!

  “父亲,都是端木家的那位四姑娘先招惹了妹妹。”付思恭在一旁双拳开开握握了许久,迟疑了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为妹妹出声道,“那日在宣国公府,妹妹根本就不知道她是端木家的人,也不曾主动与她说话,是那端木家的四姑娘主动挑衅,而且,还在众目睽睽之下下妹妹的脸……父亲,若是妹妹不反击,岂不是让人以为妹妹徒有虚名,让人以为我付家怕了他们端木家!”

  “阿恭,怎么连你也……”付崇之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疲倦,“就算是那端木四姑娘先挑衅,你妹妹不曾搞清楚对方的身份,便贸贸然挑战对方,就太过轻率狂妄!”

  付思恭还想说什么,付崇之已经又道:“要是当日,你妹妹真的赢了那端木四姑娘,那也就罢了,好歹证明她当日所言非虚,占个‘理’字,别人也只当端木四姑娘小姑娘家家轻狂了……可是你妹妹输了,那就成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八个字反复地回响在付盈萱耳边,让她的娇躯几乎虚软下去,她的尊严与教养让她强撑着屈辱,挺直腰板站在那里。

  付思恭的面色也难看极了,薄唇微抿,再也说不出话来。

  付崇之来回看这双嫡子嫡女,他们俩自小就是他的骄傲,只不过,终究还是年纪太小,还没经过风雨……早点受点教训也好!

  付崇之深吸一口气,果断地说道:“阿恭,萱姐儿,你们俩明日就去端木家登门去道歉!”

  付盈萱身子又是一颤,双目微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道是: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

  两家的婚事还没定下,她就如此卑躬屈膝,端木家会怎么想她?!以后她真的过门后,又如何在端木家上下立足?!

  “父……”

  付盈萱想反驳,但是付思恭已经出声压过了她微弱的声音:“父亲,我们两家还没定亲,现在这个时候,让妹妹去端木家是不是不妥?”

  付崇之皱了皱眉,心道也是。他们两家的婚事虽然谈得七七八八,但是毕竟还是两家私下的事,还未摆到明面上,这个时候,女儿要是去了端木家,万一引来一些不必要的揣测,别人还当他们付家的女儿嫁不出去呢!

  “阿恭,你说的是。”付崇之沉吟一下道,“萱姐儿,那就由你过两天给端木家的姑娘下帖,请她们过府‘一叙’。”

  “是,父亲。”付思恭直接替妹妹应下,“那我和妹妹就先告退了。”他匆匆行了一礼,隔着衣袖一把拉起她的手腕,就把人给拉了出去。

  兄妹俩一路走出了百来丈,付盈萱终于忍不住甩开了兄长的手,那张秀丽的小脸上写满了不甘、不平。

  她是付家女,虽然知道联姻一事自己说得不算,但是没想到,在父亲的心里,竟是她配不上那声名不显的端木珩,她的自尊心又哪里能够承受!

  她觉得自己的世界仿佛在父亲的寥寥数语间崩塌了……

  兄妹之间沉默了一瞬,庭院里,风轻轻吹拂着,树枝沙沙作响,四周一片寂静。“妹妹,你莫急。”付思恭好言安慰妹妹,“我们才是一家人。父亲怎么也不会不帮着你,去帮着别人家。我会再想想办法劝劝父亲的……”

  付盈萱那双平日里温暄明亮的眸子幽邃复杂如潮流汹涌,喃喃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也就嫁了……但是哥哥,这端木家,我真真是瞧不上他们。这端木家的家教堪忧,实在不是良配啊。其实……”

  付盈萱咬了咬下唇,又静了一瞬,就缓缓地说起了那日在昌华街一带,亲眼看到端木纭和岑隐当众拉拉扯扯的事。

  什么?!付思恭难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神色之中透着一种浓浓的鄙夷。

  这端木家实在是“一言难尽”,妹妹轻狂,姐姐无耻,这端木珩看着光风霁月,一表人才,十有八九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自己的妹妹怎么能嫁给这种人家!

  付思恭沉吟了片刻,沉声道:“那位公子看来高贵优雅,气度不凡,又颇受皇上的看重,也不知是哪家公子……妹妹,我自会去打听一番。”

  付盈萱轻轻地应了一声,暗自垂眸,四周此刻已经一片昏黄,她的半垂的小脸看来晦暗不明,透着一分沉凝,两分算计,三分冷厉。

  兄妹俩没再说什么,付盈萱与付思恭告别后,就回了自己的院子,亲自执笔写了帖子。

  帖子摊在案上静静地晾了一晚,次日一早,就被付家的婆子送到了端木家,很快就辗转送至端木纭的手里。

  帖子里是付盈萱请端木绯和端木纭去付宅做客,说是要品茗评曲论琴,品茗赏花,请她们务必赏光。

  端木纭看完帖子后,就随手放在了一边,捻起匣子里的一朵粉色珠花,细细观赏着,赞道:“这朵桃花珠花做得真是惟妙惟肖。”

  锦瑟在一旁福了福身,“多谢大姑娘夸奖。”

  忙了十来天,锦瑟终于把之前端木绯画的那几支珠花做了出来,比如这朵桃花珠花,按照端木绯的意思,花瓣以粉色的软烟罗制成,轻薄如蝉翼,中心的花蕊是一撮羽毛,夹杂着比米粒还小的珠子串成的珠串,轻轻晃动珠花时,花瓣细微颤动着,珠串彼此轻晃,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好看极了。

  不仅如此,锦瑟还额外以其他颜色的软烟罗又做了另外三朵,绿牡丹,腊梅以及山茶花,还有蝴蝶和水莲珠花也都是分别作了三色,每一朵珠花都灵动漂亮。 “姐姐,我觉得可以多做一些,每种做十样,放在绣庄里卖。”端木绯把玩着一支蝴蝶珠花,颇为满意地勾唇笑了。

  她对着碧蝉招了招手,把手里的蝴蝶珠花插在了她的鬓发间,打量了一番,正打算再搭配碧蝉今日这身碧色衣裙再给她戴一支绿牡丹珠花,然而,下一瞬,她笑脸一僵。

  小八哥忽然从一旁的高脚花几上展翅飞了下来,准确地叼走了碧蝉鬓发间的那支蝴蝶珠花,还得意地绕着碧蝉飞了半圈,似乎在炫耀着什么。

  碧蝉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姑娘,小八是不是吃醋了?”

  “这个小八,越来越坏了,都学会争风吃醋了!”一旁的绿萝闻言也跟着笑了。

  小八叼着那蝴蝶珠花又绕了半圈后,居然把珠花又放回了匣子里,然后停在匣子边,“呱”地叫了一声,那抬头挺胸的样子看来得意洋洋,好似在训碧蝉说,这匣子珠花可不是用来玩的,是用来卖的。

  东次间里,静了一息,跟着又洋溢起一片轻快的欢声笑语。

  端木纭笑得肚子都要痛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她清清嗓子吩咐道:“碧蝉,你把这些珠花送去绣庄给石掌柜吧。”

  “是,大姑娘,”碧蝉脆声应道,捧起那匣子急忙领命而去。

  锦瑟看着碧蝉离去的背影,嘴角微翘,一双乌黑的眸子熠熠生辉,仿佛焕然新生般。

  端木绯随意地打发了几个丫鬟后,就懒洋洋地歪在窗户边看书,端木纭则忙着看账本,小八哥“呱呱”叫了几声,却是无人理会,没一会儿,它就觉得无趣,拍着翅膀朝花园的方向去……

  屋子里的空气中流淌着一种静谧平和的气氛,岁月静好。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碧蝉就精神奕奕地回来复命:“大姑娘,四姑娘,奴婢已经把那些珠花都送到了绣芳斋。”

  顿了一下后,碧蝉又道:“奴婢还在绣芳斋听到了一些消息。”说着,她的小脸上有些复杂。

  端木绯随口让她说吧。

  碧蝉就禀道:“听说今日一早,皇上就命人去了四夷馆正式传旨,封那耶律五公主为贵妃,却被那些北燕使臣直接拒绝了!”

  本来在看账册的端木纭瞬间就从账册中抬起头来看向了碧蝉,微微蹙眉。

  碧蝉跟着端木绯快一年了,如今说话办事已经颇为干练,先说了重点后,接着就有条不紊地把她知道的细节一一回禀了。

  其实,皇帝派人去四夷馆传旨封耶律五公主为贵妃的事,又不是抬轿子娶媳妇,既没有敲锣打鼓,也没有特意宣扬,本来这件事也不至于闹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可是皇帝派去的传旨太监一行人是被北燕使臣从四夷馆里乱棒打出来的。

  那几个北燕使臣在四夷馆的门口义正言辞地对着传旨太监怒斥了一番,说他们北燕是不会被大盛皇帝轻易收买的,对于耶律辂之死,大盛必须要给一个交代!

  如此一嚷嚷,就引来了不少百姓路人围观,这才没半天,北燕使臣拒旨的事街头巷尾都知道了,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

  在绣庄里,碧蝉还听那些来买东西的夫人们都忧心忡忡的地谈论北燕与大盛会不会再开战……

  端木纭的神色愈发晦涩不明,那张明艳的脸庞上再没有了一丝笑意,眉宇紧锁,面沉如水。

  端木纭是在北境长大的,骨子里就是个北境姑娘,性情明快爽利,爱憎分明。父亲端木朗是在和北燕的战事中战死的,她心底对北燕人的感觉极为复杂。

  她捏着账册的素手下意识地微微使力,捏皱了几页账面,长翘浓密的眼睫微微颤动着。

  父亲和无数将士好不容易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又要被打破了!

  想到这里,端木纭就觉得心口一阵发紧,心底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激流,翻涌叫嚣不已……

  端木绯微微垂眸,抬眼看着窗外阳光灿烂下的一片姹紫嫣红,思绪飞转:无论北燕是不是查出耶律辂之死是皇帝所为,他们显然是想利用这件事来谋求更大的利益了。

  而皇帝心虚在先,恐怕会如了北燕使臣的心意,在两国和谈上不断让步。

  前方将士在北境浴血奋战换来的这一切,却被皇帝轻飘飘地给毁了……

  想着,端木绯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明明正午时分,阳光正暖,可是她却觉得心凉如冰……

  窗外微风飒飒不止,像是不知烦恼般与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嬉戏着……

  正如同端木绯所料,北燕使臣拒婚一事让原本气定神闲的皇帝一下子就慌了神。

  原本耶律辂一死让皇帝觉得扎在心中的那根刺消失了,松了一口气,但现在,心又猛地提了起来……

  “啪!”

  皇帝气得直接把一个茶盅扫到了地上,茶水和碎瓷片四溅开来,前来禀报的传旨太监完不敢躲闪,任由那滚烫的茶水浸透了他的鞋面……

  他脸色煞白地站在原地,低眉顺眼,噤若寒蝉。

  “这帮子北燕蛮夷真是给脸不要脸!”皇帝恨恨地咬着后槽牙,脸色狰狞地怒斥道,“他们莫非忘了是他们来找大盛求和……”

  偏偏如今后方还有南怀虎视眈眈,否则的话……

  他大盛堂堂天朝大国,竟然要被这等蛮夷小国所羞辱!这些个北燕使臣分明就是杀鸡给猴看,驱赶的是传旨的內侍,可是打的却是他这个大盛皇帝的脸!

  皇帝想着更怒,又随手抓起一个墨锭砸了出去,“可恨!真真是可恨!”

  须臾,等皇帝稍微冷静下来后,就果断地吩咐道:“给朕即刻传简王觐见!”

  “是,皇上。”那个中年太监即刻俯首作揖领命,然后火急火燎地退下了。

  御书房里服侍的小內侍眼明手快地开始收拾那一地的狼藉,又给皇帝上了茶,可是皇帝心神不宁,根本就食不知味。

  一炷香后,简王还没来,京兆尹刘启方就先来求见皇帝。

  皇帝迟疑了一瞬,还是让人把刘启方给带进来了。

  进屋前,小內侍在外头好心地提点了刘启方一句,因此刘启方这还没说正事,心已经是七上八下的,直打鼓,觉得自己真是倒霉透顶,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时间来求见皇帝呢。

  想着自己马上要禀的事,皇帝恐怕是不会喜欢的,刘启方就觉得心提到了嗓子眼,然而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箭在弦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禀了。

  “参见皇上。”刘启方先恭恭敬敬,不露声色地给皇帝行了礼,“关于大平寺那僧人的命案,微臣已经有所发现。那个叫玄信的僧人是从戒台的西北角摔下来的,但是在戒台的东南角发现玄信的佛珠散乱在那里,而且旁边的树枝上留下了被人推搡的痕迹,可能玄信与什么人在那里起过争执……微臣基本上可以推断,玄信之死应该不是自杀。”

  皇帝眯了眯眼,倒也不意外,神色淡淡地随口道:“接着说。”

  刘启方理了理思绪,继续禀道:“那个叫玄信的僧人是京城附近一个小村子里的人,七岁父母双亡,被叔伯送入京中的普济寺,这十年来都待在普济寺中参研佛法。他自小性子温和,这些年来都从没跟人红过脸。”

  “一个月前,他在寺中留下一封书信,不告而别,只在信上说他自觉修行不够,想云游四海,参悟佛法,自此下落不明……直到三月初六,他才去了那大平寺挂单。”

  “根据大平寺的住持大师所言,玄信天资聪慧,饱览群书,为人处世也通透得很,来大平寺不过短短几日,寺中上下都对他印象极好……”

  御案后的皇帝皱眉看着刘启方,觉得他今日说话实在是主次不分,说这么多与案情无关的事,又有何用?!

  刘启方敏锐地感受到皇帝不悦的气息,硬着头皮接着道:“今日一早,普济寺的一个僧人来衙门禀报,说……”

  刘启方咽了咽口水,有些犹豫地道:“说他正月里其实曾在‘葫芦巷’附近见过玄信,玄信平日子很少出寺,当时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刘启方说完后,几乎不敢呼吸,冷汗涔涔落下,心里哀叹:这京兆尹实在是不好做啊!

  御书房里登时一片死寂,空气凝固。

  皇帝的脸瞬间就蒙上了一层寒霜。

  皇帝去岁赏了舞阳一栋宅子,却不会特意去记那宅子到底在何处,可是,前些日子御史连连弹劾了舞阳在葫芦巷里养和尚的事,“葫芦巷”这三个字也就深刻地印在了皇帝的眼中。

  和尚和葫芦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