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475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一旁的两位友人看着也不由一阵唏嘘,冲着刘老爷连连道喜,就听那湖蓝锦袍的青年又道“刘兄,还是快快回府……”

  刘老爷连忙对着两位友人拱了拱手,“那徐老哥,程老弟,我就先告辞了。”

  他急匆匆地跟着那个老头走了,大堂里,一片哗然,唯有戏台上见惯了各种场面的戏子毫不受影响,自顾自地唱着舞着。

  四周的骚动越来越激烈,一道道神态各异的目光再次看向了耿听莲的方向,看她的眼神都不同了,或是震惊,或是敬仰,或是羡慕,或是将信将疑。

  “既然刚才那仙姑是真有神通,那么那位姑娘岂不是真的是凤命?”一位面容圆润的少妇忍不住道。

  她的声音不轻不重,但此时此刻却极具穿透力,传遍了整个大堂,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包括耿听莲身旁的朱六姑娘、罗兰郡主等人。

  连耿听莲自己心里都浮现了同样的想法,她表面平静,心底却起了一片惊涛骇浪,几乎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幕幕。

  “不过,”又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道,“宫中已有皇后娘娘,这位姑娘莫非是未来的太子妃……”太子妃自然就是未来的皇后娘娘!

  不少人都频频点头,觉得必是如此。看这位姑娘不过十五六岁,不是堪配皇子吗?!

  “可是皇上不是到现在都没有立太子吗?”也不知道是谁又嘀咕了一句。

  “现在没立,也迟早会立太子的……”

  二楼的封炎、端木绯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戏,君然慢条斯理地和君凌汐一起嗑着瓜子,桌上的瓜子皮早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慕祐景悠然自得地喝着茶水,目光却是不着痕迹地看着下方的耿听莲,瞳孔幽深。

  对于方才那个道姑是否真有神通,慕祐景也没信。

  撇开那个道姑,慕祐景想到的是卫国公,以卫国公的身份和地位,若是这个消息再广为流传些,恐怕连父皇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耿听莲是卫国公府的嫡女,她确是有机会的。

  楼下大堂的讨论声越来越激烈了,有人言辞凿凿地说道“我刚刚一看那个仙姑,就觉得是慈眉善目,仙风道骨,这一身的仙气扑面而来啊。”

  “是啊是啊。我瞧她气质超然,这怕是半仙了吧。”

  众人的声音几乎把戏台上的吟唱声压了过去,岑隐微微蹙眉,淡淡地说道“真吵。”

  他这轻飘飘的两个字仿佛当头倒下一桶凉水般,让原本有些头脑发热、蠢蠢欲动的慕祐景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耿听莲能否有那个造化还不好说,现在岑隐却是近在眼前。

  慕祐景眸底一阵权衡利弊,心思飞转,很快眼神就沉淀下来,有了决定。他急忙吩咐近身服侍的小內侍“你去查查刚才那道姑到底是何来历……胆敢在此大放厥词!”

  话音还未落下,就见岑隐放下手里的茶盏,对封炎说道“封公子,这该是五城兵马司管辖才是……”

  正在埋头剥栗子的封炎抬头看向了岑隐,眉梢漫不经心地动了动,然后就吩咐一旁的阿敛道“阿敛,你跑一趟五城兵马司。”

  他一边说,一边又剥好了一颗栗子,殷勤地递给了端木绯,跟着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慕祐景道“烦劳表弟了,在五城兵马司的人赶到前,这里的人可都不能走。”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岑隐的份上,慕祐景毫不犹豫地应下了,又吩咐身旁的小內侍一句。

  小內侍匆匆地下楼去了,从戏台旁借了锣鼓,然后又回到了二楼。

  “咣”的一声,锣鼓被重重地敲响了,如惊雷响彻整个大堂,戏楼里的那些客人部静了下来,也包括戏台上的戏子也惊得噤了声,静止不动。

  周围一片死寂。

  慕祐景从容不迫地站了起来,那小厮打扮的小內侍慢条斯理地说道“各位,我家主子……三皇子殿下有话要说。”

  三皇子?!

  大堂里的不少客人皆是一惊,倒吸一口冷气,再想着方才道姑的事,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

  慕祐景负手而立,神情泰然地俯视着下方的那些客人,朗声道“今日在场的各位都给本宫坐着,谁都不许离开!”

  什么意思?!这是要扣押他们,还是……周围的众人心里皆是惊疑不定,面面相觑。

  但是忌惮于慕祐景是三皇子,谁也没敢反对,也包括耿听莲那一桌的几位姑娘。

  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弦乐声又响了起来,戏台上的戏子在那小内侍的示意下,又开始唱戏了,又唱又跳,精彩纷呈。

  然而,气氛却再也回不到之前了。

  众人皆是心不在焉,大概也唯有君然、封炎他们还有心情看戏,偶尔鼓掌喝彩着,其他人几乎是如坐针毡。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等这一波三折的第二折 戏好不容易唱完时,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率领二十来人浩浩荡荡地来了,一下子就把九思班封锁了起来。

  副指挥使蹬蹬蹬地上了二楼,给封炎行了礼,他当然也看到了岑隐,想着对方是微服,就没去揭破对方的身份,拘谨地躬身候命。

  “王副指挥使,命人城搜索一个四旬左右的道姑,她方才来过这个戏班……去查查她到底是哪里来的‘妖道’,竟敢当众妖言惑众!”封炎漫不经心地下令道。

  “是,封指挥使。”王副指挥使急忙抱拳领命。

  “还有,让今日在场的所有人都留下名字和住处。”封炎又随口吩咐了一句。

  王副指挥使领命后,就又蹬蹬蹬地下了楼。

  端木绯默默地喝茶、看戏、吃栗子,两眼放空,脑海中飘过一个念头这戏可真精彩,不虚此行啊。

  等五城兵马司的人核查记录了在场每个人的身份,已经是一个多时辰后了。

  戏班一解封,不少客人也没心思看戏了,纷纷结账离开,四散而去,有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与亲友叨念一番……

  当天下午,身处养心殿的皇帝就知道了九思班的事,他是从岑隐口中得知的。

  岑隐如实把自己今早为何会去了九思班,又恰逢一个道姑来了戏班,道姑当众说了一番玄之又玄的话,说什么天有彗星入北斗,又说天降凤命之女等等。

  皇帝默不作声地听着,面无表情。

  “皇上,封公子就在殿外……”岑隐最后道。

  今日天气不错,高悬碧空的太阳已经开始西下,那金色的光辉透过透明的琉璃窗户洒进了屋子里,照亮了皇帝的脸庞,也衬得他的眸子愈发深邃,隐约透着一抹阴鸷。

  “让他进来吧。”皇帝道。

  不一会儿,內侍就把着一袭紫色锦袍的封炎引进了东暖阁中。

  “皇上舅舅。”

  封炎对着坐在窗边的皇帝抱拳行了礼,皇帝这段时日龙体抱恙,整个人看来都清瘦了不少,眼窝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看来有些憔悴。

  封炎目不斜视,行了礼后,就直接进入了正题“皇上舅舅,外甥已经命五城兵马司的人仔细查过了。那日在九思班里喜得贵子的刘老爷乃是都察院的正四品右佥都御史,家中三代单传,刘大人年过四旬方才得了这一嫡子。”

  都察院的御史?!皇帝手里的茶盅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往唇边凑。他记得耿海的夫人姓史,这史家和刘家应该是姻亲。

  皇帝心不在焉的浅呷了口茶水,食不知味。

第366章 猜忌

  封炎似是没有注意到皇帝的异状,继续禀道“皇上舅舅,那个道姑也已经找到了,她姓孙,法号景秀,根据她的度牒显示,是来自终南山一个道观的女冠,第一次到京城。具体还不得而知。”

  顿了一下,封炎又道“为了避免外面流言蜚语,外甥暂时没有拘拿那位孙真人。”

  皇帝又抿了两口茶水,眸光闪烁,静了片刻后,对着岑隐吩咐道“阿隐,你让人去终南山核查一下这女冠的身份,一定要查得一清二楚。还有,派人悄悄盯着她的行踪。”

  他倒要看看这个什么孙真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是,皇上。”岑隐作揖应声道。

  皇帝放下茶盅,又看向了封炎,“阿炎,今早在戏班的人不少吧……”

  “皇上舅舅,外甥已经命他们不许宣扬,违者严惩不贷!”封炎回道。

  皇帝应了一声,就挥了挥手,“阿炎,你退下吧。这件事你办得不错。”

  封炎再次抱拳后,就退下了。

  厚厚的锦帘一上又一下,在半空中轻轻地晃荡着,发出细微的振动声。

  屋外,庭院里的花木在寒风中摇曳着,只是那琉璃窗户隔绝了声音,只余下枝叶扭曲的阴影在皇帝的面颊上晃了晃。

  直到那道锦帘静止下来,皇帝又开口道“阿隐,你怎么看?”

  岑隐似有迟疑,答非所问“皇上,臣倒是想起了两年多前的一桩事……”

  以皇帝对岑隐的了解,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皇帝挑了挑右眉,示意岑隐继续往下说。

  “两年前,端木首辅的夫人过寿,臣也去了。当时寿宴上来了一个道姑,是玄静观的观主,说端木家近日黑气弥漫,又说端木大姑娘是有个大福之人……”岑隐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皇帝本来听得漫不经心,当听到什么“大福之人”时,眯了眯眼,神情变得专注起来。

  岑隐把那日的事一五一十地数都说了。

  当时玄静观主提出只要端木大姑娘住观修行一年祈福,就可化解端木家的祸事,当时所有人都信以为真。

  可是最后,端木四姑娘却揭穿了这玄静观主根本就是个坑蒙拐骗之人,是被人花钱收买来演这么一出戏的。

  皇帝听着听着眸子里闪现了几分笑意,神情也放松下来,含笑赞了一句“这小丫头果然是个聪明机灵的。”不似有些人,人云亦云。

  话落之后,皇帝沉默了,沉吟地再次端起了手边的茶盅。

  他明白岑隐的言下之意。

  其实这什么玄静观主,皇帝也知道。此人在京城里声名显赫,五年前,贺太后也曾请她进过宫,讲过道法。

  彼时,贺太后还夸她道法高深,占卦灵验,满口溢美之词……既然连玄静观主都是个装神弄鬼的,那么这个闻所未闻的孙景秀又是个什么“玩意”?!

  皇帝眯了眯眼,忽然问了一句“那个姓孙的女冠说了那番话后,就走了?”

  岑隐应了一声。

  不为钱财,那为的自然就是别的……皇帝若有所思地垂眸,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摩挲了一下。

  这件事对谁有利呢?!

  答案毫无疑问——

  耿家。

  皇帝掀了掀眼皮,眸中闪过一道犀利的光芒,嘴上淡淡地问道“耿家那边……如何了?”

  “皇上,臣已经悄悄让人盯着了,暂时看来没有异样。”岑隐立刻就回道。

  皇帝随手放下茶盅,茶盏与茶托碰撞的咯哒声在屋子里尤为清脆响亮,吓得一旁的內侍心惊肉跳事情涉及到卫国公,那自然不会是什么小事。

  皇帝的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语调不轻不重,不愠不火,“耿海是个聪明人,他怎么会轻易让人抓到什么把柄!”

  皇帝的语外之音显然对耿海起了疑心,內侍的头伏得更低了,许是这炭盆烧得太旺,他觉得空气沉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皇帝喃喃地自语道“耿海是觉得朕已经给不了他更多的权势、更高的地位了,所以想当国丈了啊!”皇帝眼角的青筋跳了跳,如芒在背。

  “皇上息怒。”岑隐温声劝慰道,“卫国公府自太祖皇帝起世代手掌五军都督府,攘外安内,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卫国公对皇上更是忠心耿耿。”

  皇帝听着,神色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凝重了。

  耿海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素来就是野心勃勃之辈,这要是他的女儿真的入主东宫,将来诞下皇孙,接下来他怕是就要借着“凤命”之势,扶他外孙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