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635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掌柜闻言立刻从后面走到皇帝身旁,笑着点头道:“正是。这是高析孟的山水画。这位老爷,这幅画可是我这里的镇店之宝!”

  高析孟是前朝的一个书画大家,平生只画青绿山水画,用笔精细而不琐碎,用色灿烂而不媚俗,他笔下的崇山峻岭、江水浩荡、飞瀑流泉等等秀丽多姿,雄伟壮阔,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眼前的这幅画上画的是一片危峰高耸的山脉,群山起伏,流溪飞泉,一片大雁在蓝天飞过,只见淡淡的虚影,却具翱翔之势,令人浮想连篇。

  文永聚不动声色地把掌柜往旁边挤了挤,笑着恭维皇帝道:“老爷,您真是好眼光!瞧这画上的印章刻的是‘双清居士’,应该是高析孟早年的作品了……小的差点就看走眼了!”

  高析孟生平给自己取了三个号,分别为“双清居士”、“青石”和‘老迟’,代表了他的三个阶段。

  皇帝有些意外文永聚居然还知道这个,多看了他一眼,正要开口,就听涵星娇滴滴的声音响起:“文永聚,你怎么老是看走眼!”

  皇帝挑了挑眉,疑惑地看向了涵星,涵星就把去年在宁江镇的古玩铺子里文永聚把一幅赝品当作王书韫的真迹的事说了,又顺便说起了端木绯火眼金睛地在那个铺子里淘到了一个齐道之亲手所绘的笔筒,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皇帝只当趣事听,爽朗地哈哈大笑。

  “文永聚,看来你是老了,老眼昏花了。”皇帝抬手指了指文永聚取笑了一句。

  文永聚一脸的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拱手道:“老爷,那次是小的看走了眼。”他心中暗自咬牙,“说来小的眼光确实是不如端木四姑娘,端木四姑娘真是有其祖父的风采。”

  文永聚神态“诚恳”地把端木绯恭维了一番,看着十分大度,心里却是愈发恨上了涵星和端木绯。

  在文永聚看来,她们敢如此轻慢于自己,说到底不过是仗着有岑隐给端木绯撑腰罢了!

  自己从十一岁进了宫,在内廷熬了这么多年,才有了曾经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荣耀,如今他也不过是一朝虎落平阳罢了,以自己的本事,又岂会真得输给岑隐!

  文永聚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诫自己,这次的南巡是一个大好机会。

  皇帝笑着对端木绯招了招手,笑道:“端木家的小丫头,你过来看看,你觉得这幅画如何?”

  端木绯便落落大方地走到了皇帝身旁,仰首看着横挂在墙上的那幅山水画。

  舒云看着端木绯的侧脸,又看看皇帝,面露烦躁焦急之色,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说话。

  文永聚斜着眼看了舒云一眼,不动声色地抚了抚衣袖。

  端木绯细细地把这幅画赏了一番后,才笑吟吟地说道:“慕老爷,高析孟是青绿山水的名家,我小时候学画山水时,也临摹过好几幅他的画,对于他作画的笔法、印章也算是粗通几分。”

  “这幅青绿山水画笔锋细腻娴熟,色彩夺目,气势磅礴,又透着几分他早年独有的轻快。”

  “而且,高析孟精于篆刻,取法于汉碑加以演变,篆刻自成一家。”

  “这幅画的确是高析孟的真迹。”端木绯肯定地说道。

  虽然高析孟晚年以“老迟”为落款的几幅画价值远远高于他早年的作品,但是这幅画既是高析孟的真迹,那可谓是一颗沧海遗珠,颇为罕见了。

  皇帝听着小丫头自信满减满地娓娓道来,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觉得这丫头真是好玩,这才十二三岁的人,还口口声声地说什么“小时候”,什么“粗通几分”,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果然还是小孩子!

  加之今日微服私访竟然偶然觅得一幅好画,皇帝的心情更好了,觉得这也是一则佳话!

  皇帝笑容满面地收起了折扇,扇柄在掌心敲了敲,道:“这幅画我要了!”

  皇帝没有问这幅画的价钱,这皇帝要的东西,银子自然是其次。

  接下来也不用皇帝跟人讨价还价,文永聚很自然地上前拉着掌柜到一边说话去了。

  不一会儿,掌柜就喜笑颜开地亲自过来给皇帝取下那幅画,又收到了一个画筒里,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线。

  这果然是京中来的贵人啊,出手真是够阔绰!

  应了他们古玩行的一句俗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掌柜又殷勤地招呼皇帝一行人在铺子里看完了剩下的字画,然后亲自把人送出了铺子,点头哈腰,还热情地给皇帝介绍了城里不少名胜,比如云门寺,比如罗平湖,比如附近有名的酒楼茶馆等等。

  从古玩铺子出来后,皇帝一行人继续往前闲逛,走了一条街后,文永聚指着前方的一家茶楼说道:“老爷,那不是方才程掌柜说的风青茶楼吗?老爷可要进去歇歇脚,喝口茶?”

  既然恰好路过了这家茶楼,皇帝就应了,大步流星地朝那间风青茶楼走去。

  茶楼里十分热闹,从外面就能看到大堂里坐得是满满当当,几乎座无虚席。

  “几位客官里面请。”小二热情地上来迎客,“一楼大堂和二楼的雅座已经客满了,不过二楼倚着扶栏还有两张桌子……”

  皇帝出来微服时,一向不拘小节,扇着扇子笑道:“小二哥,劳烦给我们带路。”

  皇帝进去喝茶,那些个乔装的小內侍和锦衣卫就不便进去了,都守在了外头,只有程训离和文永聚跟了进去。

  小二哥在前面领路,领着皇帝一昂人沿着楼梯往二楼去了,一楼大堂的说书人正好说完了一段,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不少客人都给了多多少少的赏钱。

  涵星朝下方说书人的方向望了一眼,有些失望地咕哝了一句:“这就说完了啊……”

  那小二耳尖地听到了涵星的嘀咕,连忙道:“这位姑娘,后面还有别的表演,您放心,肯定精彩。”

  话语间,小二把他们引到了扶栏旁的两张雕花红漆大桌子前,用肩上挂的白巾给他们擦了擦桌子,又听他们点了茶和点后,就匆匆地下楼去了。

  楼下的大堂起了一阵骚动,大堂的中央走了说书先生,又来了一对父女。

  父亲看来三十余岁不到四十的样子,头发上已经夹杂不少银丝,穿着一件普通的青色袍子,形容干瘦,手里抱着一把二胡;

  女儿最多十六七岁,一头乌黑浓密的的青丝梳着一个朝云近香髻,头上只戴了两三朵青碧色的绢花,身上穿着一袭青碧色绣竹叶纹的襦裙,一身细腻的肌肤欺霜赛雪般的白皙。

第464章 美人

  少女如影随形地跟在青衣男子的身侧,柔如清风垂柳,秀丽婉约,她的到来就彷如在这茶楼中注入了一股清泉般,吸引了不少茶客的目光,隐约可以听到“菱歌”这个名字从周围的茶客嘴里传来。

  青衣男子抱着二胡在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架好了二胡,那个叫“菱歌”的少女也捏着一方帕子站好了,纤细柔弱而又挺拔。

  皇帝只是往下方扫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皇帝不知道见过多少各具风情的佳丽,这个少女在他看来,也

  这时,又是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传来,小二给皇帝一行人上了茶和点心,皇帝慢慢地以茶盖拂去茶汤上的浮叶,闻了闻茶香,有些意外。

  茶汤碧绿澄清,茶叶翠绿明亮,一股鲜醇的茶香随着袅袅热气扑鼻而来。

  便是茶汤还没入口,皇帝就可以判断出这家茶楼的茶不错,赞了句:“好茶!”

  小二得意洋洋地笑了,介绍道:“这位客官真是好眼光!我们茶楼的茶可是自家茶庄里种的,然后由经验老道的老师傅亲手炒的茶,只在这蒋州的几家风青茶楼卖,别处可没有……”

  小二滔滔不绝地吹嘘着自家的茶,跟着就问道:“客官要不要捎上两罐茶?”

  皇帝怔了怔,然后哈哈大笑,豪爽地让那小二给他备十罐茶。

  小二自是笑逐颜开,更殷勤周到了,与此同时,楼下传来了二胡悠扬的声音,丝丝缕缕,好似那春日微风徐徐拂来,鱼儿在湖水里欢快地飞跃着……

  紧接着,就又加入了少女清亮婉约的歌声,空灵优美,像是那山涧的一缕清泉叮当流出,不沾染半点尘世间的尘埃,这声音干净得令人战栗。

  皇帝再也顾不上手上的茶,再次朝楼下的大堂望去,那个着青碧色襦裙的少女根本就没注意楼上,正专注地吟唱着一曲《浣溪沙》。

  皇帝怔怔地看着菱歌那清丽的侧颜,目光发直,似乎是入了神。

  皇帝的这副样子哪里瞒得过人,不仅是程训离和文永聚看出来了,连几位皇子公主也看了出来,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若有所思,要么就像涵星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看来啊,这龙舟上今天没准又要再多一位新娘娘了。涵星悄悄地从桌面下拉了拉端木绯的袖子,与她交换了一个眼神。

  须臾,一曲罢。

  茶楼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皇帝收起了折扇,也是热烈地鼓掌,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皇帝目光发亮,正想吩咐文永聚打赏楼下的卖唱女,却发现文永聚不知何时出现在楼下,大步走到那对卖唱的父女前,与二人说着话。

  那个抱着二胡的青衣男子唯唯应诺了几句,就带着女儿菱歌一起跟随文永聚上了二楼。

  于是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这对父女一路往上,看向了二楼的皇帝一行人。

  无论是皇帝,还是几位皇子公主,都习惯了作为人群的中心,神情自若。

  皇帝嘴角含笑,心里觉得文永聚倒是有几分眼色。

  前些日子,皇帝在船上闲着也是闲着,就天天看戏,日子过得倒也不算太枯燥,但是自打他猜测到慕祐昌和那个姓冯的戏子之间的关系后,就犯起了隔应,想想那几日慕祐昌是如何在是他眼皮子底下去那个戏子眉来眼去,更是怒火中烧。

  怒极之时,皇帝心里真是杖毙了那个戏子的心都有了!

  偏偏这种丑事事关皇家的声誉,皇帝不敢把事情闹大,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处置了那个戏子和王廷惟,万一被人看出了点什么,那么皇家可就成了整个大盛的笑话了!

  皇帝只能先按捺着心头的怒火,暂时把这件事压着没理,但也不想再看戏了。

  这几天皇帝正闲着,如今听菱歌方才那一曲,颇有种惊为天人的惊叹。

  “老爷,”文永聚走到了皇帝跟前,对着皇帝介绍道,“这是阮菱歌姑娘与她的父亲阮大江。”

  阮大江与阮菱歌父女俩走到皇帝跟前,分别行了礼:“慕老爷。”

  阮菱歌说话的声音就如她唱歌时一般如黄莺啼鸣,让人听着说不出的舒适,这是一把天生的好嗓子。

  她有些怯生生地看了皇帝一眼,那双乌黑的眼眸似是一汪清泉,柔情似水,美目流转。

  “阮姑娘方才那曲《浣溪沙》唱得实在是好,我也好些年没听过如姑娘这般的好嗓子了。”皇帝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一边说话,一边抬手做了个手势。

  文永聚立刻就从袖中掏出一个银锭子打赏给了阮大江,阮大江看着那银锭子至少有五两,眼睛发直,赶忙躬身抱拳连声道谢:“多谢慕老爷赏赐。多谢慕老爷赏赐……”这五两银子可够他们父女俩好好过上两三年了。

  阮大江的声音中压抑不住的激动与亢奋,阮菱歌半垂下小脸,在他身旁福了福,算是谢过皇帝的打赏。

  文永聚皱了皱眉,觉得这个阮大江还真是没眼色,谁要听他说话,主子是要跟阮姑娘多亲近亲近。

  阮大江收起了银锭子后,理智稍微回来了一些,恭敬地问道:“慕老爷可还要听什么曲子?我这女儿自小擅歌,《洞仙歌》、《汉宫春》、《菩萨蛮》、《念奴娇》、《水龙吟》、《梦玉人引》等等的,都能唱!”

  皇帝把折扇的扇柄在掌心敲了一下,笑着点了曲子:“那就来一首《汉宫春》。”

  阮大江连忙应诺,直接站着架好了二胡,然后对着女儿唤了一声:“菱歌。”话音落下的同时,又一段清越的二胡声响起。

  阮菱歌前一刻还娇弱可怜,当放声长歌时,又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

  这一曲唱得悲凉而豪迈,与方才那一曲《浣溪沙》又迥然不同,音调更响亮,却又不失婉约和含蓄。

  唱得好!端木绯心中暗暗赞了一句,一边听曲,一边吃茶。

  皇帝手里那把合拢的折扇按着歌声的节奏敲击着掌心,一下又一下,似乎完全沉寂在了歌声中……

  文永聚一看皇帝的样子,就知道皇帝颇为满意,心中暗喜:果然,自己跟来南巡最明智不过!

  不像那个岑隐,为了手头的那点权利选择留京,也不想想此去半年,足够皇帝与他疏远,甚至是对他产生猜忌……皇帝这个人一向多疑多虑,任何一个不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人,他都不可能全然放心!

  文永聚压抑着翘起的嘴角,殷勤地在一旁伺候皇帝的茶水。

  阮菱歌这一开唱,就又连唱了三首曲子,这才与她父亲阮大江一起退下了,楼下的大堂又换成了那个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就开始说起了一段《七侠五义》。

  皇帝还有几分意犹未尽,看着阮菱歌下楼的背影,袅袅娜娜。

  文永聚一直察言观色,见皇帝看着阮菱歌的眸子里有一分炽热,就试探地问道:“老爷,可要小的派人去‘打听打听’?”

  皇帝斜了文永聚一眼,看得又顺眼了几分,欣然应了:“去吧。”说着,皇帝又打开了手里的折扇,慢悠悠地扇了起来,一派风流倜傥。

  文永聚应声后,就匆匆地下楼去了。

  涵星在一旁看着听着,早就见怪不怪了。

  她又从桌下悄悄扯了扯端木绯的袖子,对着她好一阵挤眉弄眼,意思是,你看,父皇果然“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