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655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岑隐瞳孔微缩,怔怔地看着她,一时间脑袋里一片空白。

  直到一朵雪花飘进了他的领口里,寒冷的感觉让他打了个激灵,一下子又清醒了过来。

  岑隐立刻移开了目光,看着门前的石狮子,僵硬地转移了话题:“等我画好拴马桩的图纸后,我让人稍去给你看看可好?”

  “岑公子,你画的肯定好。”端木纭点了点头,笑容更深,乌黑的眸子亮得他几乎无法直视,模样乖巧极了。

  岑隐也忍不住跟着她笑了。

  一瞬间,记忆中的那个小女孩和眼前这个正值芳华的姑娘重叠在了一起。

  岑隐恍惚了一瞬,然后又飞快地移开了目光,若无其事地抬头去看上方的天空,“雪大了……端木姑娘,我先送你回权舆街吧。过些时候路上怕是要积雪了。”

  端木纭也仰头望去,空中还是阴云密布,纷纷扬扬地落下鹅毛般的雪花,屋顶、墙头、树枝上已经开始泛白……

  如果妹妹在的话,一定会告诉她这雪会下多久,又会积累多厚的雪,几日雪停,几日又会再下雪……

  想着妹妹,端木纭整个人就变得精神奕奕,心情明快。

  她落落大方地看着岑隐,又道:“岑公子,那就劳烦你了。”

  胡同口,马车和马都已经备好了,只等主子们吩咐。

  岑隐利落地击了下掌后,马车和马就都被引到了他和端木纭跟前。

  端木纭也不用人搀扶,就自己上了马车,动作利落飒爽。

  岑隐护送着马车驶出金鲤胡同后,就沿着中辰街一路往西,因为大雪,街道上的行人不多了,一路通畅得很,没一炷香功夫,马车就载着端木纭回到了端木府。

  端木府的东侧角门打开,又关闭了,门外的街道空荡荡的,只有岑隐和小蝎这两人两马。

  小蝎谨慎地与岑隐保持一定的距离,悄无声息,他就像是一个幽灵般,让人几乎察觉不到他的存在。

  岑隐骑在一匹高大矫健的白马上,一手拉着马绳,一手又下意识地去摸佩戴在腰侧的那个荷包,隔着荷包,指腹缓缓地摩挲着那块玉佩,一下又一下……

  随着手指的动作,岑隐的目光穿过前方的雪帘,眼神微微恍惚了,想起了十几年前在扶青城的记忆,恍如昨日。

  “大哥哥,我爹我娘常跟我说入土为安,你姐姐和我程叔叔、关叔叔、尤叔叔他们一样,在地下一定也会好好的。”

  “大哥哥,哭不出来没关系,我娘常说,难过也不一定要哭。”

  “大哥哥,你要不要跟我回家?我爹我娘都很好的。”

  “你可以做我哥哥,等我们有了妹妹,就一起对她好,带她去玩……”

  “……”

  岑隐抚摸着荷包的手指忽然停了下来,神情茫然,眸底幽凉晦涩,深邃如潭。

  他喃喃地念道:“夭夭……”

  低低的声音才飘出唇角,就被寒风吹散了,几不可闻。

  他那幽深的瞳孔中似乎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凄凉,寒风中,那漆黑的斗篷被吹起,猎猎作响,衬得他的身形是那般削瘦。

  “得得得……”

  后方忽然传来一阵凌乱的马蹄声,“得得得……”在这空荡荡的街道上显得尤为响亮。

  “督主,督主……”

  一个小內侍策马狂奔了过来,胯下的马儿激烈地打着响鼻。

  小蝎微微皱眉,心想:真是一惊一乍的,成何体统。

  那个小內侍在几丈外急躁地下了马,随手把马绳丢到了一边,也顾不上马了,快步上前对着岑隐恭敬地禀道:

  “督主,北境那边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军报,罗羡城失守了。”

  小內侍说着高举着手里的军报呈送到了岑隐的手中,同时继续禀着:“北燕新王耶律索于七日前向大盛宣战,带领北燕二十万大军攻下了罗羡城,并下令大军继续向计恺城、西里城进发。”

  岑隐打开了手里的军报,一目十行,飞快地看完了这道军报,瞳孔中明明暗暗地闪烁着……

  他姓薛,他们薛家人百年来镇守在北境,把来自北方的外族阻挡在关外。

  父王在世时,时常对他说,他们薛家不是大盛的剑,而是大盛的一道盾牌。

  岑隐紧紧地攥着手里的军报,忽然将它合上了,往袖袋里一塞,然后拉了拉马绳,吩咐那小內侍道:“速把内阁大臣都叫去文华阁议事!”

  岑隐说是叫内阁大臣,其实只有三人,皇帝此次南巡,带了不少重臣伴驾,六部尚书中,只留下了首辅端木宪、兵部尚书以及吏部尚书留京,这段时间,一直由司礼监监朝,内阁三位大臣处理大小政事。

  “是,督主。”小內侍立刻领命,又赶忙上马,匆匆地策马而去。

  鹅毛大雪如同浓雾般弥漫在空气中,很快把他的身影彻底吞没了。

  岑隐也没在这里再久留,拉了拉马绳,朝另一个方向去了,去往皇宫的方向,小蝎如影随形地策马跟在他后方。

  这一主一仆横跨半个京城,又回到了皇宫。

  岑隐先回宫中的住处换了一身簇新的大红麒麟袍,然后才去了文华阁,不多时,首辅端木宪、兵部尚书沈从南和吏部尚书游君集也是行色匆匆地赶到了,一个个皆是气喘吁吁。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文华阁里却是温暖如春,角落里点着两个银霜炭盆。

  岑隐就坐在窗边,双手端着一个青花瓷茶盅,慢慢地饮着茶,看来与平常无异。

  端木宪三人却是难掩紧张忐忑之色,心悬在了半空中。

  以他们对岑隐的了解,岑隐这么紧急地他们宣进宫来,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这件事还不小!

  岑隐使了一个眼色,一旁服侍的小內侍就捧起方几上的那份军报送到了端木宪手里。

  端木宪飞快地浏览着军报,脸色大变,捏着军报的手更是绷紧,手背上青筋凸起。

  进宫的路上,他也曾预想过各种情况,是不是皇帝那边有什么指示,或者哪里有灾害,亦或是南境的战事有变,却不曾,事件比他预想的几种情况都要更糟糕,北燕竟然再次挥军来袭……

  另外两位尚书一看端木宪的面色就更觉不妙,屋子里的空气在沉默中就变得沉重起来,静得落针可闻。

  端木宪看完了军报后,如石雕般静坐了两息,然后就把手里的军报递给了与他不过一案之隔的兵部尚书沈从南。

  沈从南也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瞳孔猛缩,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手里的军报差点没滑下去。

  室内的气温霎时下降至冰点,那道军报接着就又传到了吏部尚书游君集手中。

  沈从南忍不住道:“现在南境战事未息,北燕大军又来袭,南北两头夹击,这……可麻烦了!”

  沈从南一边说,一边已经飞快地在心中计算起兵力,以现在北境的驻防军要应付北燕二十万大军远远不够,得考虑从京城或者其他临近几州调兵,可是禁军唯有皇帝可以调……

  除了兵力,还有粮草、兵械等等的问题需要考虑。

  端木宪和沈从南互看了一眼,心中像是压了一座大山似的,沉甸甸的。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吹得窗棂微微地震动着。

  “等消息传开,怕是容易引起军心不稳,人心动荡。”端木宪接口道,手指在太师椅的扶手上点动了两下。

  本来南境的战事好不容易才扭转,军心民心真是万众一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北燕来袭的事必然会朝廷、民间引起一阵动荡,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沈从南点了点头。

  尤其北境现在已经失了一城,这要是再有城池沦陷的话,无疑会雪上加霜……

  “要是简王还在北境就好了。”沈从南忍不住叹道。

  这句话一出,沈从南又觉得不对,赶忙噤声,小心翼翼地看着岑隐的脸色。

  沈从南心里暗怪自己嘴太快,连忙去端茶,掩饰自己的异状,心思却是抑制不住地飞快地转动着。

  北境多蛮族,数百年前有匈奴,后有长狄,如今又有燕国屹立北方,称霸一方,令得北方诸族臣服。

  以前北境有镇北王府驻守,保大盛北地百年安宁,后又有简王府浴血沙场,终于击退燕国大军,还了北境几年平安,休养生息。

  谁都知道简王应该留守北境,一来稳定军心,二来也是震慑北燕。

  虽说大盛之前和北燕签了和书,但是后来北燕新王耶律索登基,大言不惭,撕毁和书,那个时候,照理说,就应该把简王回调北境。

  要是简王还在北境,罗羡城恐怕也不至于沦陷得那么快,北境何至于现在岌岌可危,大盛又何至于腹背受敌……

  哎。

  沈从南在心中幽幽地长叹了一口气,忍不住想到简王在京里的这三年多,做的都是些什么啊,征兵,剿匪,一代良将就此被搁置。

  岑隐见游君集也看完了军报,就放下了茶盅,直接吩咐几人道:

  “从陇州、冀州、辽州三卫各调兵五万支援北境。”

  “自秋税拨出三分之一,作为粮草,尽快运往北境。”

  “端木大人,本座打算在北境也推行盐引制,让北地商户运粮前往北境……”

  “至于甲胄兵械……”

  本来朝廷政务应该是由内阁商议后,再交由司礼监批红盖印,若是折子打回内阁,就由几位阁臣再行商议,现在却变成由岑隐直接做主。

  游君集略有迟疑之色,朝端木宪和沈从南的方向瞥了一眼,见二人都是频频点头,抿了抿唇,也就没说话。

  好一会儿,屋子里就只有岑隐一人的声音,不紧不慢,镇定从容,让其他几人原本慌乱的情绪稳定了不少。

  沈从南还是有些犹豫,握了握拳后,还是开口道:“岑督主,本官就怕五军都督府不肯合作。”想要调兵遣将,就不可能越过五军都督府。

  岑隐微微一笑,淡淡道:“沈大人,你先去安排就是。”

  形容之间,云淡风轻,又透着一分凌厉的自信。

  沈从南连忙应声,心道:也是,有东厂在,如今的五军都督府早就不是耿海在的时候,凭根基不稳的耿安晧,想不合作都难。

  不知何时,窗外的寒风更急了,雪也更大了,从下雪开始到现在才一个多时辰,但是周围已经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绵绵白雪在空中肆意飞舞着。

  守在屋檐下的内侍不动如山,任凭风吹雪打。

  时间在风雪中一点点地流逝着,半个时辰后,端木宪、沈从南和游君集就从文华阁里出来了。

  屋子里又只剩下了岑隐一个人。

  岑隐原本唇角的那抹似笑非笑霎时就消失了,端着手里的茶盅,怔怔地看着那翠绿明澈的茶汤里沉沉浮浮的茶叶。

  北境从来都不是什么安稳之地,北地诸多游牧民族生性勇猛善战,百年来,这些异族潮起潮落,不时偷袭边境,薛家的人全都没学会走路,就会骑马,他也是亦然,三岁开始习武,读兵书,六岁时,父王就带过他上战场,让他看镇北军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北境的和平。

  茶汤里,大部分的茶叶渐渐地沉了下去,静静地躺在洁白的茶盅底部……

  岑隐把茶盅又端起一些,然后又放下,嘴角逸出一抹淡淡的苦笑,眨眼即逝。

  一旁的小內侍一直低眉顺眼,甚至不敢去看岑隐,也不需要看,他就知道督主的心情不会太好。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岑隐那阴柔的声音再次在空气中响起:“孙直,让人以八百里加急,把军报送去江南给皇上。”

  说话的同时,岑隐站起身来,掸了掸衣袍上根本就不存在的尘土后,信步往屋外走去。

  那个叫孙直的小內侍连忙抱拳领命:“是,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