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661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当然要!端木绯兴奋地直点头。

  两人立刻就翻身上了马,奔霄率先飞驰而出,飞翩也撒开蹄子跟了上去,马蹄飞扬,步伐轻盈。

  出去玩喽!

  飞翩背着端木绯和它的那篮子草欢乐地奔驰着……跑着跑着,它就发现不太对劲,怎么这路像是回家的路呢,它还没玩够呢!

  飞翩放慢了速度,很想“悄悄”带着端木绯再绕一圈,只可惜,它的意图没有得逞,另一条路上的姑苏府衙大门口早就人满为患,堵得水泄不通,根本就没法往那边走……

  那些学子们做事雷厉风行,听闻宋彦维等人被官府抓走后,就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来到姑苏府衙,义愤填膺地要求孟知府放人,引来了不少百姓路人看热闹。

  学子们先是击鼓鸣冤,却无人理会,那些学子就静坐在府衙门口整整一个时辰,还是无人理会。

  这些最多不过二十来岁的学子们皆是年轻气盛,书生意气,可不会因此就放弃,立刻就有人提出联名上书到皇帝那里告御状,其他人都是纷纷附和。

  当天太阳西下时,就有二十几个学子聚在了沧海林前,义正言辞地求面圣。

  这些学子都是姑苏三大书院出来的,其中不少人并不是寒门子弟,而是出身书香士林世家,当他们一起请命时,连皇帝都被惊动了。

  皇帝本来对此一无所知,他最近心情还不错,就在后园一处梅林旁的亭子里带着美人喝酒听歌听曲,正是惬意的时候,却突然听闻这个消息,好心情瞬间就被破坏殆尽。

  来禀报的小內侍不禁把身子又伏低了一些,紧张地咽了咽口水。

  “请命?!”皇帝随手把手里的酒杯“啪”地放在身前的石桌上,“这些学子不好好读书,跑来请什么命!”

  亭子里除了皇帝,还坐着两个正值芳华的貌美女子,一个娇媚如玫瑰,一个清丽如白莲,本来一个弹琴,一个高歌,搭配得天衣无缝。

  此刻见皇帝发怒,两人皆是噤若寒蝉,琴声止,歌声停,周围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寒风透过亭子边两道屏风的缝隙吹了进来,冰冷刺骨。

  “文永聚……”皇帝抬眼看向了文永聚,随口问道,“你可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永聚这两天一直在沧海林内伺候皇帝,足不出户,又怎么会知道外头的事,一头雾水地作揖答道:“奴才……奴才不知。”

  这寥寥数语却让皇帝更怒,一股心火直冲脑门,心口燥热得很。

  废物,真是废物!

  皇帝冷冷地看了文永聚一眼,这要是阿隐在,他抬抬眉毛,阿隐就知道他的心意,立即就能告诉他外面发生了什么……不对,要是阿隐在,恐怕在这些学子们闹事前,就已经把他们给制止了。

  文永聚被皇帝看得头皮发麻,也把头伏得更低了。

  他在宫中几十年,也算是看着皇帝自皇子一步步地变成如今的盛世明君,他一直觉得皇帝的脾气不算差,比起朝臣平民,天子自当是有几分天子之威。

  最近他在皇帝身边近身服侍着,方才真正地看到皇帝喜怒无常的一面。

  想要讨好皇帝,远远没他以为的那么容易……

  文永聚咽了咽口水,正想着该怎么应付皇帝的怒意,后方传来了一阵凌乱地脚步声,跟着他眼角的余光就瞟到三皇子慕祐景走到了亭子外。

  “父皇。”慕祐景行色匆匆,脸色不太好看。

  他完全没有想到会闹成这样。

  他本来是打算把那帮子赞颂崇明帝的学子们关押起来,然后到父皇这里来卖个乖,让父皇知道他的一片孝心。

  他也不是真的要治罪这些学子,只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罢了,没想到才把延光茶楼的那几个举子抓去姑苏府衙才不到半天,就有一众学子联名上书闹到了沧海林这边。

  这些学子怎敢如此胆大包天!

  明明在京城时,哪怕是东厂抄了国子监,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们都怕得不敢吭上半句。

  怎么在江南,这些个学子就敢如此!!

  现在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父皇势必会招来孟知府,那么他自然会知道这件事是起源于自己,与其等着父皇来问罪,不如他自己来向父皇请罪,还能让父皇觉得他知错能改……

  “说吧,你干了什么好事?”皇帝一看到慕祐景这副样子,就猜到他惹了什么祸,眉心蹙得更紧。

  慕祐景咽了咽口水,硬着头皮把他让孟知府从延光茶楼抓了几个高谈阔论赞颂崇明帝的举子之事说了。

  皇帝越听越怒,只觉得这个儿子真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如今,说不定这外头的人全都以为是他这个皇帝没有容人之量,是他示意孟知府拿的人。

  皇帝的眼神渐渐阴鸷,眸子一点点地酝酿起一场狂风暴雨,嘲讽地说道:“你的主意倒是多!”

  他的人还在姑苏呢,他这个逆子就敢背着他指派起当地的官员来,这要是他不在呢?这逆子岂非更胆大包天了?!

  皇帝差点没把手里的茶盅给砸出去,目光灼灼地瞪着慕祐景,眼睛中隐约有血丝浮现、蔓延。

  慕祐景如何看不出皇帝的震怒,连忙跪在了冷硬如冰块的地上,俯首请罪道:“父皇,是儿臣之过。儿臣听到那些个学子夸夸其谈地赞颂皇伯父……一时义愤,所以……所以才……还请父皇恕罪。”

  慕祐景恭恭敬敬地把额头磕在了地上,一动不敢动。

  照道理,这个时候文永聚应该出声做个和事佬,一方面安抚皇帝的情绪,一方面也在三皇子的跟前卖个好,可是他方才刚被皇帝斥了,也不敢再说话免得激怒了皇帝,噤声不语。

  一旁的两个美人就更不敢吭声了。

  亭子内外,又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中,似乎连寒风都停止了。

  皇帝的怒气在一片沉默中愈发浓重了,声音自牙齿之间挤出:“事情既然是你闹出来的,就由你自己去解决!要是不能安抚住这些学子,那么朕也只能折了你,也好给江南的士林一个交代!”

  “……”慕祐景的身子差点没软倒,一种冰冷彻骨的感觉自心底迅速地蔓延全身。

  他咽了咽口水,艰难地说道:“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安抚住这些学子们的。”他心里其实还没有头绪,但这个时候,也只能尽量把话说得漂亮。

  皇帝淡漠地冷哼了一声,心道:放心?!他能放心吗?!好好的,这逆子就给他搅出这么一场风波来!

  慕祐景道了声“儿臣告退”,就匆匆地退下了,步履比来时还要慌乱。

  夕阳落下了一半,黄昏的天空越来越昏暗。

  慕祐景一鼓作气地穿过了一片竹林,方才停下了脚步,当他再回首时,已经看不到皇帝所在的亭子。

  跟随在他身旁的小內侍有些担忧地看着慕祐景,道:“殿下,要不要奴才去请江大人……”

  这等小事哪里需要惊动舅父。慕祐景抬了抬手,打断了小內侍,小內侍立刻噤声。

  此刻,慕祐景已经冷静了下来,心绪飞转。

  这些学子啊,如此胆大包天,说到底就是因为每天无病呻吟,没吃过苦头,才会上蹿下跳的。要是让他们知道厉害,他倒要看看他们还敢不敢闹!

  想着,慕祐景的眼神变得笃定起来,转回身,大步流星地朝着沧海林大门口的方向走去。

  沧海林中九曲十八弯,格局错综复杂,幽静中藏着雅意,慕祐景在此也住了半个多月了,如今已经是熟门熟路,走过了十几道各式各样的门后,大门就出现在了前方。

  大门外,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远远地,就能听到门外传来的喧哗声。

  自打皇帝住到沧海林后,这一带还从不曾这么嘈杂过。

  跪地请命的学子们其实不过二十来人,守在大门附近的禁军大概也有二十来人,附近最多的其实还是那些闻讯而来看热闹的百姓,男女老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指指点点,交头接耳。

  慕祐景气定神闲地撩袍跨过高高的门槛,然后停了下来,看着那嘈杂的人群,皱了皱眉,却也没有驱散这些人。

  他既然要“以儆效尤”,那总得有人见证着,也免得镇压了这一批,又来下一批。

  慕祐景的眸子变得深邃幽暗。

  随行的小內侍清清嗓子,喊道:“三皇子殿下驾到,还不肃静。”

  对于那些围观的普通百姓而言,皇子那可是顶天的贵人了,是说书、戏文里才能听到的称呼,赶忙都闭上了嘴。

  那些百姓还有跪在地上的学子们都齐刷刷地朝慕祐景看去,慕祐景身上穿的早就不是那身在延光茶楼的蓝色锦袍,换了一身金黄色的皇子蟒袍,那夹杂着金线的四爪金蟒看来闪闪发光,也衬得他身上带着一种皇家特有的贵气。

  外面的街道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一眼望去,只见半空中片片残叶在寒风中打着转儿飘落。

  慕祐景对于眼前的这一幕还颇为满意,心更定了。

  对于皇家,这些学子也不过是蝼蚁罢了,他一只手就可以捏死他们。

  这时,前来请命的学子中为首的青衣学子率先出声道:“三皇子殿下,学生们是特意为延光茶楼的七位同窗请命,他们既没有触犯律法,也无谋逆之意,可孟知府却不论缘由,派衙差将他们缉拿下狱。还请殿下通禀皇上,令孟知府释放无辜学子!”

  青衣举子那坚定响亮的声音在宁静的街道上随风传开,口齿清晰,掷地有声。

  他身旁身后的其他举子也都是目光明亮地看着前方的慕祐景,希望他能为无辜学子做主。

  慕祐景的嘴角微微翘起,勾出一抹高高在上的弧度,斥道:“胡闹!你们是读书人,你们的本分就是读书,聚众闹事是何道理!”

  他这一句话仿佛在这些热血意气的少年书生身上当头倒了一头冷水似的。

  一瞬间,周围再次沉寂,空气也随之凝重。

  夕阳落得更低了,天空中的云彩都染上了灰暗的色调,似有层层阴云弥漫在天际。

  那青衣举子犹不死心,拔高嗓门又道:“三皇子殿下,请听学生一言,煌煌盛世,怎可闭塞言路,此例一开,谁还敢直抒胸臆……”

  慕祐景眉头皱了起来,这些江南学子实在是木鱼脑袋,委实不识相,自己的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他还要叽叽歪歪,挑战自己身为皇子的权威。

  “够了!”慕祐景不耐地打断了那青衣举子,神情冷厉严峻,“你好大的胆子,敢如此口出狂言!你们要是再纠缠胡闹,别怪本宫夺你们的功名学籍,也把你们一并下狱。”

  一旦夺了功名学籍,也就代表着这些学子不能参加科举,对他们而言,就等于是被剥夺了前途,从此人生再无希望。

  慕祐景笃定地看着这些学子,就不信他们敢拿自己的前途为赌注。

  然而,这些学子们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他的这句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跪在地上的学子全部都变了脸,神情中震惊、义愤、不满等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在场的学子们之前也都去过府衙请命,因为孟知府不理会他们,才会选择来沧海林找皇帝上书,没想到连连被拒,堂堂皇子更是毫不讲理。

  这一刻,压抑在他们心中许久的怒火终于如火山般爆发出来,神情激动亢奋。

  青衣学子后方的一个灰衣学子霍地站起身来,愤愤地质问道:“敢问三皇子殿下要以何等罪名治罪吾等!”

  “学生读书,乃是希望将来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可以为民请命,造福天下。倘若今日不敢为同窗请命,将来何谈为民请命?!”

  “若是殿下执意要除我功名,殿下请便!”

  那灰衣举子说得慷慨激昂,周围的其他举子也多是心有戚戚焉,频频点头,一副清正高洁的样子。

  周围那些百姓听了,也都是露出动容之色,一个个交头接耳,原本宁静的街道上又骚动了起来。

  其他学子也一个接着一个地站了起来,对着慕祐景作揖,嘴里皆是高呼着:

  “若是殿下执意要除我功名,殿下请便!”

  这些学子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就如那海浪一浪接着一浪地扑来,一浪比一浪高。

  慕祐景完全没想到事态竟然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惊得一时反应不过来,心里又是不安,又恐慌。

  他是真的怕了。

  本来在他看来,这些学子就跟一些无知孩童似的,不过是瞎起哄,小孩子不打就不服管教,只要掐住他们的软肋,就不怕他们不服软,没想到这些学子的反应完全与他预期得相反!

  这些江南学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眼看着其他跪地的学子也还在一个个地站起身来,那决然的姿态仿佛要赴战场的将士一般,义无反顾……

  大门内,一个面目平凡的小內侍在小心翼翼地朝外面探头探脑,把街上的这一幕幕都收入眼内,然后悄悄地缩回了头,飞似的跑了,一口气跑到了距离大门最近的东花园中。

  倚着花园西侧的小湖边有一间濯缨水阁,水阁与周围的池塘、假山巧妙地融为一体,清新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