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第10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章 契丹来袭

  天佑三年 夏

  平州城外,麦浪滚滚。

  经过冯道带人大半年的打理,再加上老天赏脸,从开春以来风调雨顺,冯道终于等来了自己第一茬庄稼的大丰收。

  这日,冯道拖着刘守光上了平州城的城墙。

  “冯道你干什么,本公子正要和行钦小喜去狩猎呢!”刘守光极为不情愿的说。

  冯道放开刘守光,行了一礼,“是道不是,打扰了公子雅兴,不过,今日道有一件东西想要献给公子。”

  “什么东西?”刘守光不在意的问道。

  冯道转过身,看着下面的麦海,“臣想把这片麦地今年所打的所有新麦献给公子。”

  刘守光低头看了一眼下面的麦田,冯道兴致勃勃的带着犯人种地他是知道的,虽然听说种的不少,不过刘守光作为一个节度使公子,还不至于贪这点粮食,所以刘守光随意摆摆手,“既然是你种出来的,你留着就好了。”

  说完,刘守光就要下城墙,接着去打猎。

  “如果这是五十万斤粮食呢?”冯道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

  刘守光刚迈出的脚顿住,转头不敢置信的看着冯道,“你说多少?”

  “五十万斤,只多不少。”

  刘守光蹭的一下窜回来,看着冯道,“五十万斤?”

  冯道指着下面的麦田,“当初一个壮丁大约开了六亩荒地,九百人,就是五千多亩,这一亩麦子可产粮一百到二百斤,今年风调雨顺,哪怕按最低的一百斤算,也有五十万斤,不仅如今,今年春里臣还带人又每人开了十亩,种大豆,大豆虽然不如麦子产的高,可一亩产个几十斤也不成问题,等到秋收时,还有几十万斤大豆。”

  刘守光顿时呼吸急促起来,这些东西要是放到以前,他肯定不稀罕,毕竟也就是打一场仗的粮草,可如今……刘守光热切的看着冯道。

  冯道淡然一笑,对着刘守光拱手道:“臣愿以此物,助公子回幽州!”

  刘守光大喜,一把扯住冯道,“本公子若能回幽州,定然不忘今日之情。”

  冯道看着刘守光,“只是只有粮食,还远远不够,剩下的,臣不擅长,就拜托公子了。”

  “这个你放心,剩下的就交给本公子了。”刘守光看着下面的麦子,眼中闪过一丝野心。

  *

  冯道带着人用了大半月,才把所有的麦子收完,并且登记入库,然后把库房的钥匙给了刘守光,打算看看他家公子到底要怎么用这些粮食。

  刘守光这半个月也没闲着,自从知道自己将有这么多粮食东山再起后,一改往日颓废,和元行钦李小喜两人关在屋里,考虑怎么将这批粮食利益最大化。

  或许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三人还真想出一个一本万利的办法,那就是——去契丹、室韦等部落那贩卖粮食。

  契丹、室韦、女直这些关外部落的人平素靠放羊放马为生,吃的也是羊肉羊酪,可羊马这毕竟是牲口,受牧草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些部落常到边境和大唐用羊马换粮食,甚至都形成了通市,只是边关本就荒凉,粮商从中原运粮食成本太大,北方这些部落又常常不守信用抢劫,所以才弄通市形同虚设。

  可也正因如此,粮食在那些部落中价格奇高,甚至是中原的十倍以上。

  刘守光为了促成此事,甚至还特地跑刘雁郎那一趟,毕竟要想去那些部落卖粮食,兵力可是保障。

  刘雁郎本就算不上刘仁恭的心腹,要不也不在平州这鸟不拉屎的荒凉地方呆这么久,如今被刘守光一威逼利诱,立刻决定跟刘守光干了。

  于是,刘守光的贩粮大业开始了。

  *

  冯道一边准备着接下来的秋收,一边关注着他家二公子换回来的东西,毕竟有二公子之前的不靠谱,冯道虽然给了他,可还真担心他会赔本。

  可很快,冯道就发现,他错了。

  刘守光舞文弄墨可能不行,可这做生意,绝对是好手。

  刘守光担心对方黑吃黑,每次都带着所有人手出去,专挑那些不起眼的小部落,用粮食换羊和马匹,而且怕遇陷阱,还换一次就换个部落。

  两个月下来,刘守光竟然换了几百匹马和上千只羊回来。

  不仅把刘雁郎的那五百步兵升成了骑兵,还大大改善了整个平州的伙食。甚至连御寒衣物,也都改为羊皮了。

  更有甚者,拜冯道所赐,刘守光终于知道了壮丁的重要性,居然领五百骑兵跑关外打了一个小部落,俘虏了上千人回来,送给冯道用来开荒。

  于是,冯道手下的人手又充足了不少。

  就在刘守光忙着贩粮装备自己兵力,冯道忙着将抢收大豆时,整个平州一片红火之际,一个消息,突然传来。

  契丹来者不善!

  *

  “什么,契丹来者不善?”冯道疑惑的看着刚卖粮食回来的刘守光、元行钦和李小喜。

  这契丹可不是他们卖粮食的那些零散部落,而是契丹的八大部落。

  “我们这次和室韦交换粮食,听说草原最近秋旱,牧草死了不少,这时候契丹朝平州而来,肯定没怀好意。”元行钦解释道。

  冯道顿时明白了,看来肯定是要来抢粮食的。

  不过不就来个契丹么?

  冯道有些疑惑的看着面色铁青的三个人,叫使君派兵来揍回去不就行了,多大点事!

  等等,叫使君派兵……平州!

  冯道顿时明白三个人为什么脸青了。

  刘仁恭一派兵来,他们在平州偷偷做的一切不都见光了么!

  不过冯道倒是没觉得什么,这点粮食虽然重要,可哪重要过关内的百姓,于是问道:“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刘守光无力的坐下,“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只能传信了,要不咱这五百人,还不让契丹给一锅端了。”

  冯道看刘守光脑子还算清楚,没因为一点钱财而罔顾军情,放下心来,走到旁边写了一份文书,让刘守光的亲卫八百里加急送往幽州。

  而刘守光,虽然看着他爹不顺眼,对他爹把他发配到这愤恨不已,可还知道这是他家的地盘,这是他家的卢龙,要是真让契丹打进来,那可丢人了。

  所以还是带着元行钦和李小喜去刘雁郎那,一起帮着守着关口,等着他爹的援军。

  可谁想到,平州的这封紧急求救军令,却如同石沉大海,丝毫没有回音,而刘仁恭,更是没派来一兵一卒。

  冯道和元行钦李小喜刘雁郎顿时傻眼了,而刘守光,则直接崩溃了,怒吼道:

  “刘仁恭,你居然连亲儿子都不救,老子和你恩断义绝,势不两立!”

第12章 努力活命的刘仁恭

  刘仁恭不想救刘守光么?

  当然不是!

  哪怕儿子睡了自己爱妾,那也是亲生的!

  父子哪有隔夜仇!

  再说平州是自己的地盘,又是北方门户,若是放契丹进来,岂不是要威胁到幽州,所以哪怕刘仁恭不管儿子,也一定会派兵来。

  可刘仁恭为什么没来?

  因为他实在没空啊!

  刘守光远在边关,不知道的是,自从今年开春,整个中原已经打起来,而他老爹刘仁恭,已经被人家打到了家门口了。

  他爹都自顾不暇了,哪有空来救他!

  而他爹刘仁恭人在大安山中抱着美人,为什么还会被人打上门,这就不得不说他有个坑人的邻居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话说自唐朝末年,宦官专权,皇帝无能,藩镇坐大,又逢黄巢起义,攻入京师,宦官携皇帝弃臣民逃入蜀中,一时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其后二十年,藩镇割据,相互吞并,及至天复四年,朱温北拒李克用,南抗杨行密,东平王师范,西败李茂贞,弑昭宗而立新帝,改元天佑。

  中原还存藩镇者:梁王朱温、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和名义上依附朱温实际墙头草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成德节度使王镕、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朱温自从成为中原霸主后,和历代霸主一样,自然想着一统天下,所以一直秣马厉兵,打算找个合适的借口,就一举灭掉北方残存的几个节度使,趁机一统北方,再顺势得到天下。

  可身为朱温眼中钉的几个节度使也不傻,岐王李茂贞一改往日的嚣张,伏低做小,和朱温打起温情牌,晋王李克用不会伏低做小,于是大修晋阳城,龟缩在晋江城闭城不出,其他几个墙头草则是随风狂摇,朱温老大你说什么都对。

  一年多朱温愣是没找到理由出兵。

  就在朱温着急上火时,他出嫁的大闺女病死了,他女婿来报丧,还送来一封信,朱温一拍桌子,理由来了!

  朱温的长女儿叫安阳公主,女婿叫罗延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延规他爹,是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而这封信,是罗绍威请亲家出兵,帮自己诛杀自己手下的牙兵!

  牙兵,节度使亲兵也。

  请别的节度使诛杀自己的亲兵,这罗绍威是老糊涂了么?

  当然没有!

  在大唐,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歌谣。

  “长安的天子,魏博的牙兵,天子不一定管用,魏博的牙兵却一定管用!”

  魏博的牙兵,最喜欢就是宰了自己不顺眼的节度使,重立一个顺眼的!

  魏博牙兵自立自废了数任魏博节度使,使得每个魏博节度使活的都心惊胆战的,而恰在此时,魏博牙兵又看自己顶头上司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不顺眼了。

  罗绍威:……

  罗绍威在灭掉其中反叛牙将李公佺后,越想越恐惧,于是趁着儿媳妇的死,去给亲家朱温报丧时,写了一封信,求朱温派兵密谋杀掉自己的牙将。

  甚至为了让朱温来的光明正大,罗绍威还特地派正使告诉朱温,刘仁恭和刘守文据有幽、沧两地,桀骜不驯,如今正积蓄兵力,准备攻打魏博,请朱温看在死去女儿的份上,出兵来援,并将这个消息在魏博治下六州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广为传播。

  一时间,魏博六州牙兵都以为刘仁恭将要出兵魏博。

  于是,朱温发兵十万,来救他“可怜”的亲家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刘仁恭、刘守文:啊??)

  朱温先是派遣自己的客将马嗣勋带了一千人,甚至还有工匠和一大批东西,全都身穿孝服,说要替女儿搭灵堂和祭棚。

  岳父疼惜女儿早逝想把女儿葬礼办隆重些本就是人之常情,何况死的还是梁王朱温的女儿,再加上来的只有一千人,魏博牙将不疑有他,就恭恭敬敬迎了进来。

  而客将马嗣勋进来后,果然带着一千人大修祭棚,魏博牙兵一看放心了,都回去了,等着祭棚修好,想着来哭哭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