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第68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李存勖这支骑兵一到定州郊外,就被契丹斥候发现了,契丹斥候立刻报给了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正忙着攻打定州,等着进去抢钱,听闻来的骑兵不多,只有四五千,也没当回事,还以为只是晋军的先锋,正好这次他几个儿子都跟来了,耶律阿保机有个儿子叫耶律牙里果,年纪最小,素来受宠,还没打过几次仗,耶律阿保机有心让小儿子立功,就随手给了一万兵马,让小儿子去清理掉那支刚来的骑兵。

  十三岁的耶律牙里果一听有军功赚,年轻气盛,也没把来的骑兵放眼里,立刻带着一万骑兵跑去了。

  李存勖远远的就看着一大队骑兵朝这跑来,看着对方比自己多一倍的骑兵,李存勖不仅没胆怯,反而直接兴奋迎上去。

  五千对一万,这仗小菜一碟!

  耶律牙里果来之前知道对手只是一支五千的骑兵,而自己领了上万,本来是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打算来碾压的,结果他领着军刚过了河,就看到对方气势汹汹的冲了过来,顿时懵了。

  不是该本王气势汹汹过去,对方吓得落荒而逃么?

  这感觉不对啊!

  不过这疑问也就一瞬间,等他看到对方帅旗时,耶律牙里果的脸色瞬间就白了。

  这是晋王李存勖的帅旗!!

  来的不是先锋,是晋王本人!!

  啊啊啊啊,晋王来了,李存勖来了,快跑啊!

  中原人畏契丹如见劫匪,而契丹人则畏李存勖如见杀神,还是听了名字就能小儿止哭的那种!

  所以耶律牙里果看着越来越近的李存勖骑兵,二话不说,带着骑兵掉头就跑。

  爹,李存勖来了,救命啊!

  可李存勖好容易见只菜鸟,哪舍得让跑了,立刻把骑兵分成两队,左右包抄,去追耶律牙里果。

  耶律牙里果吓得顿时魂不附体,立刻带着骑兵死命往回跑,可是他忘了,他刚才来时过河了,来时排成一队,过河自然容易,回去大家一急,直接在桥前堵了,可耶律牙里果和契丹兵已经吓破了胆,哪敢耽搁,正好当时河里结了冰,耶律牙里果和一众骑兵就直接骑马打算从河面跑,结果刚上去,由于冰不够厚,嘭,一万人马全栽河里了。

  李存勖带兵追上一看,顿时乐了,直接指挥手下骑兵一拥而上。

  一万兵马顿时成了俘虏。

  很快,耶律牙里果这个身份贵重的小王子被带到了李存勖面前。

  小耶律牙里果被亲卫提到李存勖面前,勉强抬头看了一眼李存勖,顿时一抖,吓得就要哭。

  李存勖坐在马上,看着瘫在地上仰头瞅着他瑟瑟发抖的小耶律牙里果,突然想到他爹那坑人的结拜,来了个恶趣味,歪头问:“你是耶律牙里果?阿保机的儿子?”

  小耶律牙里果抖了抖,勉强点头。

  “行了,那从今天起,你改姓李,叫李果果,以后就是我李存勖的儿子了!”李存勖一把提起他,丢给亲卫,“等回去送到晋阳宫。”

  小耶律牙里果愣了愣,哇得一声哭了。

  他以后不是耶律牙里果,是李·牙里果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一时抽风,写了个作话,写多了,后面可以不看。

  李存勖超喜欢撬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和四子耶律牙里果后来都被李存勖改了姓,养宫里,当了自己儿子。

  耶律阿保机总共四个亲生儿子,李存勖撬了一半!

  李存勖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撬耶律阿保机儿子,这还是因为他老爹那坑人的结拜,当初朱温势大,李克用的晋阳正好夹在梁和契丹中间,李克用被朱温差点坑死(朱温有难,李克用千里迢迢去救朱温,救了之后朱温十分感激,就请李克用喝酒,结果李克用喝醉酒发酒疯,把朱温骂了个狗血喷头,朱温不堪受辱,一生气,直接在李克用住的驿站放了把火,李克用差点被烧死,两人自此成为死敌),生气想要报仇,可又怕契丹趁机南下,就和耶律阿保机结盟,发誓共同抵抗朱温,然后两人当时聊的很投机,就拜了把兄弟,还是对着天立誓。

  不过没多久,耶律阿保机就背叛李克用这个大哥和朱温搞在了一起,李克用气的破口大骂,再加上他当时生病,就死了,所以李克用算是被耶律阿保机气死的。

  不过哪怕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两人对面捅刀子,可两人毕竟是对天发过誓,还是把兄弟,所以五代就出现了一个奇葩的现象,两家天天捅刀子,死了人还得第一个给对方报丧,而收到报丧的还得派人去吊孝。(李存勖、李嗣源死的时候,都派人去契丹报丧,在位契丹的皇帝都哭丧,然后派人送来吊丧,耶律阿保机死时,儿子耶律德光也派人到后唐报丧,李嗣源也哭丧,然后派人去吊丧。)

  两家逢年过节甚至还得互送节礼。

  而且双方还论辈分称呼。

  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是把兄弟,李存勖是李克用儿子,所以李存勖得给耶律阿保机叫叔,(耶律阿保机一直对李存勖称呼:我朝定儿)李存勖当然不高兴矮一辈,所以后来李存勖就把耶律阿保机的儿子都收成自己儿子,一来是辈分上赚便宜,二来恶心恶心耶律阿保机。

  后来契丹耶律家也学会了,一旦捡了李家人,也养着,给自己当儿子。

  两家还给养的儿子封官,也是醉了。

  (这大概就是,来啊,互相伤害啊!)

  石敬瑭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一直骂石敬瑭儿皇帝,其实骂他割地可以,骂他啥都行,唯独这儿皇帝,其实真不是他的锅。

  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结拜,两人一辈。

  李嗣源是李克用儿子,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儿子,两人一辈。

  石敬瑭是李嗣源女婿。

  所以,石敬瑭比耶律德光矮一辈,是儿子辈。

  当初石敬瑭本来在当河东节度使,抵御契丹,对后唐忠心耿耿(他老婆是公主,他不忠心行么),结果当时皇帝李从珂,他小舅子,一直很妒忌石敬瑭功大,忌惮石敬瑭,结果就在石敬瑭在边关呆着时,把石敬瑭六个儿子给宰了,石敬瑭总共就六个儿子,结果被一锅端了,直接断子绝孙了,石敬瑭得到消息就吐血晕了,然后醒了面临两条路,一个是当岳飞,一个是灭了皇帝小舅子自己当皇帝,(人家岳飞在外领兵时,皇帝也没杀他儿子,是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催回京,被抓后,才和儿子一起逮了死的,要是皇帝先杀岳飞全家,还真说不准在外领兵的岳飞会不会反。)

  石敬瑭一怒之下就反了,不过当时由于他反的太没准备,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所以只好向耶律德光求助,不过大家都知道契丹贪财,只往里进不往外出,没钱根本求不动。

  石敬瑭当时恰恰没钱,所以只能来歪的,就许了个空头支票,给耶律德光燕云十六州。

  为什么说空头支票呢,打个比方,中国和印度打仗,两人打的正火,中国对旁边俄罗斯说,你帮我打下印度,我送印度一半给你。

  石敬瑭送的地盘,是皇帝李从珂的,压根不是他的,他手下是河东!

  耶律德光当时一听燕云十六州,眼冒金光,直接被燕云十六州糊了眼,就答应帮石敬瑭,结果等石敬瑭的使者一走,耶律德光就回过味来了,我要自己去打,我还帮你干嘛。

  然后耶律德光就后悔了,于是就拖着不出兵。

  石敬瑭好不容易哄了耶律德光这个冤大头,哪能放过,而且当时石敬瑭已经被李从珂派兵堵在河东,就快玩完了,怎么也得让耶律德光帮他,就派出了自己掌书记桑维翰,桑维翰也是狠角色,去了耶律德光大帐,发现耶律德光想反悔,就坐在大帐外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耶律德光脸上实在挂不住,这才出兵去救石敬瑭。

  耶律德光虽然去的不情不愿,不过还是挺办事的,带兵把石敬瑭从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里救出来,结果一见石敬瑭,耶律德光顿时十分喜欢这个大侄子(原话是,耶律德光一见石敬瑭,发现石敬瑭仪表堂堂,长的非常好,顿时大喜,直呼石敬瑭石郎)废话,李嗣源能看中石敬瑭给自己闺女当丈夫,能不挑个好看的么!

  然后就提出认石敬瑭当儿子,耶律德光为了认石敬瑭当儿子也挺破本的,当场脱下自己身上皇帝的衣服给石敬瑭穿上,送了千匹娟,两千匹马给石敬瑭,还送了五千精骑,甚至还拍着石敬瑭说:“这五千精兵你想用就用,不想用就送回契丹,要是喜欢,留下也行。”

  (在石敬瑭最落魄,最穷时,一方是自己对其有恩的大舅哥,大舅哥却让自己断子绝孙,一方是大老远的没见过面的叔,却突然又救他又送他这么多东西,你说石敬瑭感动不,叫爹不?不管以后怎样,起码这一刻,耶律德光绝对得住石敬瑭,至于石敬瑭说给耶律德光的,此时还是个空头支票。)

  而且送完了,耶律德光拍拍屁股走了,回契丹了,也没南下侵略,也没趁机当中原皇帝,就来救了石敬瑭,认了个儿子,送了一大包东西,然后就走了。

  这大概就是石敬瑭当了皇帝,虽然后来在燕云十六州上又坑了耶律德光一把,但每年逢年过节都给耶律德光送了不少钱财,还对耶律德光十分尊敬的原因吧!

  其实五代时,燕云十六州到底有没有真正被割,这其实是个迷,因为石敬瑭光口头许诺,压根没白纸黑字写,而真正白纸黑字把燕云十六州、河东地区、河北割是辽国的,是宋朝,是澶渊之盟,也就是宋朝皇帝一口气把现在李存勖整个地盘都割给辽了,整个黄河以北,我去!

  而我之所以说石敬瑭可能没真割燕云十六州,是因为当时契丹还是游牧民族,文化程度不高(连皇帝都是文盲),整个燕云十六州,你算算大小得需要多少官员,好几千啊,石敬瑭要真把燕云十六州割了,把十六州的全部官员撤回来,然后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契丹皇帝就是现生产,他也一下造不出好几千个大小官员。

  所以名义上说割了,实际上大概应该是石敬瑭破财消灾了,每年给契丹大笔钱,但真正官员应该还是中原的。

  毕竟契丹那时还只图钱,还没完全从游牧民族到封建社会进阶。

  而且另一个证据是,冯道老家就在燕云十六州中的瀛洲景城,石敬瑭要把燕云十六州真送了契丹,冯道不掐死他。

  更要紧的是瀛洲大部分可是冯道的封地,冯道最后做官做的,封地比皇子都大,食邑虚封一万一千户,实封一千八百户,也就是瀛洲一万一千户的赋税是给冯道的,一千八百户连人带户口是直接给冯道的,你算算古代瀛洲总共才多少人,这要瀛洲属于契丹,难道让冯道在中原当着宰相,去契丹领工资么,而且冯道去世后,可是被追封瀛王,埋在封地里的,而下一个瀛洲,是宋朝时金国的完颜瑰,金显宗第四子。

  也就是说瀛洲在五代,其实应该还是中原的,到了宋朝,才被割给金国。

  而且石敬瑭的后晋总共才10年,十年后,石敬瑭都死了三年了,后晋都没了,石敬瑭就算真割燕云十六州,后面的朝代用守这合约?清朝签的那些割地赔款合约,我怎么没见咱新中国执行。

  所以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无论真割也好,假割也好,他肯定该受唾弃,可宋朝后来你每次打仗失败,都哭哭啼啼怪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那就有问题了,李存勖起兵时只有一个晋阳城,他没燕云十六州,朱温称帝时,他压根就没靠过燕云十六州的边,人家怎么没被契丹揍,人家怎么就能揍得契丹满地跑,华夏一直打仗是打野战啊,在平原作战啊,什么时候天天躲在城里守城了,只有打不过才死守城池。

  我们天天学历史,都是燕云十六州耽搁了宋朝,坑了宋朝,那要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

  李存勖告诉你:打一仗就够了!

  柴荣告诉你:三个月打一半,给我六个月,我帮你拿下!

  徐达告诉你:一年足以!

  至于为什么历史都默认石敬瑭真割了燕云十六州,宋朝的失败都是因为没有燕云十六州做屏障,不得不说,宋朝皇帝养的那群文人,真的很尽职尽责。

  只是宋朝皇帝也不想想,如果拿养文人的钱,去养战马,是不是就不用落后被挨打了。

  当然,宋朝皇帝肯定不会这么做,他宁愿挨打,宁愿割地也不会壮大自己军队的,毕竟万一哪个武将厉害了,想要造反怎么办。

  他们的老祖宗,赵匡胤,可就是靠着兵权抢了柴家孤儿寡母的皇位!

  只是宋朝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百年后,他赵家的皇儿,同样是七岁,却因为没有兵马,跳了海吧!(赵匡胤夺位时,小皇帝七岁。)

  只是可怜那十万百姓,凭白送了性命!

  (耶律德光在历史上,不大像他爹耶律阿保机,反倒像李存勖,有些英雄主义,所以被坑过几次。冯道就坑过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是冯道的忠实粉丝,耶律德光一直想把冯道拐契丹当宰相,有一次耶律德光老娘过生日,冯道去给耶律德光老娘送诏书上尊号,册封他老娘,耶律德光一听冯道来了,非要亲自去城外接冯道,结果吓得契丹文武百官赶忙抱大腿阻拦,问耶律德光,“冯道虽然德高望重,可毕竟是宰相,您若亲自去接,等他国皇帝来了,您该怎么办。”

  然后冯道一去,耶律德光天天就给冯道送东西,还要冯道当宰相,冯道可不想在草原上吹风,就装老装病装了一年,石敬瑭送了送了耶律德光好几车金银珠宝,才把冯道迎回来。

  (冯道一辈子除了治理天下,就是兼职册封皇帝太后太子,不仅册封本国皇帝太后太子,其他国家冯道也偶尔兼职,当时冯道声望非常高,百姓可能都到了只知冯道不知皇帝的地步,(冯道当了几十年宰相,而皇帝天天换,百姓怎么可能知道皇帝今天又换成谁了)所以凡是谁想当皇帝,都找冯道认证一下,例如:郭威当初想当皇帝,跑冯道家里,结果冯道坐在榻上没起身,郭威一心虚,以为冯道不想拥立他,扑通一下给冯道跪下了。其实冯道当时只是立皇帝立烦了,天天死皇帝,冯道天天埋皇帝,头疼。

  后世为什么都黑冯道,不是因为冯道侍奉过十一个皇帝(当时皇帝死的快,大臣哪个不经历七个八个皇帝,可别的大臣,你见有用这个理由黑的么,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就侍奉了七八个皇帝,还夺了皇位呢!),而是冯道以宰相册封拥立皇帝,而冯道之前,除了李存勖(李存勖在礼法上是继承了唐昭宗之位,所以他不用禅让得皇位,就像后汉刘秀),以前都是禅让制,前朝末帝禅让开国皇帝,是皇权册封皇权,或者前朝太后册封开国皇帝,而冯道比较务实,懒得弄那么乱七八糟的,就把皇帝登基简化了,谁想当皇帝,他写份诏书,带着大臣去拥立一下,然后就完了,五代皇帝都是行伍出身,也不讲究,所以一直没问题,可后来到了宋朝,宋朝皇位是从寡妇幼子手中抢的,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有些心虚,赵家那些皇帝又疑心病重,一看宰相的权势居然这么大,都能拥立皇帝了,那还得了,当然要削宰相权了,然后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宰相撤椅事件,宋朝之前宰相向皇帝去汇报事情,都是坐着(皇帝必须得赐坐,否则是对宰相不尊重),结果赵匡胤故意说有内容看不懂,宰相就站起来给他解释,等解释完要再坐时,却发现椅子没了,从此以后,宰相就只能站着汇报政务。从宋朝后,宰相就不再是宰相了,而到明朝,朱元璋直接废除了宰相,你说,冯道能不被黑么,可冯道一生清廉,做事干练,多次开小康盛世,救天下于危急之时,死后家无余财,还和孔子一个年纪死的,死时有圣人再世之称,他又实在没黑点,所以除了黑他当过十一朝宰相,还有什么能黑的,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使劲黑他,可也就怎么都找不出理由,就故意写了一个节妇恶心冯道,可欧阳修也不想想,他亲爹原是南唐高官,南唐灭亡后,他父亲投降宋朝又当了官,他要真这么高义,怎么不回家一瓶毒药毒死他爹,好让他爹为南唐守节,这才是真正的孝子啊!

  说个题外话,宋朝文人天天说一女不侍二夫,一官不侍二主,可整个宋朝文人,往上数三代,其实都是降臣,都是二臣,没办法,谁让开国皇帝就人家原来的臣子,就是二臣,还是逆臣(都篡位了),而古代文人要想读书,家里起码得有书,所以都不穷,祖上一般都有个做官的,那时宋朝还没建立,你说他们在哪里当官,而等宋朝建立后,这些人又在宋朝当官,可不都是个二臣。

  其实历史唯一有底气喊这个口号的,只有明朝,谁叫人家朱元璋祖宗八代都是农民,人家才保证自己、自己爹、自己爷爷不是二臣。

第84章 玩的就是心跳

  李存勖收拾俘虏,认儿子时, 跑掉的那些契丹兵, 就把李存勖来了的消息传回了契丹大营。

  李存勖来了!

  整个契丹大营顿时一震, 不得不说,契丹虽然不一样人人都见过李存勖, 但李存勖的凶名, 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因只有一个, 李存勖打仗喜欢硬刚!

  晋阳和契丹接壤,以前契丹常喜欢到晋阳周边劫掠,可自从李存勖当了晋王后,契丹就主动把劫掠对象换成了幽州。

  无他, 晋王打仗是个人来疯,一见敌军就兴奋,带着兵就往上冲,契丹虽然兵马强壮, 可也只是想抢点钱,打个秋风,吃饱了撑的才和晋王玩命!

  所以契丹就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 见到晋王就退避三舍。

  惹不起, 我躲得起!

  反正咱契丹只是抢钱抢女人,抢哪不是抢,又不只你晋阳有。

  所以一听晋王李存勖来,契丹大军就有些退意,咱都抢这么多了, 来一趟也赚了,李存勖身后说不定跟着大军,咱们何必出这费力不讨好的力。

  不止契丹大军,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一听李存勖来了,生怕李存勖和城里的王都前后夹击,当即放开围着大半个月的定州,后撤六十里,然后整理兵马,等着和李存勖大军硬抗。

  李存勖见耶律阿保机撤了,也没有趁机追上去攻击,李存勖虽然喜欢冒险,可也不会脑抽的拿五千去抗五万,何况契丹一眼看去,远比五万多,李存勖打算等等后面的李嗣昭,等大军到齐,再一起打,所以李存勖趁这个空档进了城,和城里的王都接上了头。

  王都在城中被困在大半月,看到了李存勖,顿时像看到了亲爹,立刻把李存勖迎进了他死去老爹北平王的大殿,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李存勖。

  期间,还把亲眷叫了出来,让来拜见李存勖。

  ……

  冯道坐在李存勖身边,低头吃着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