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第72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如此,登基的事便算说下了。

  *

  晋军这些日子本来正因为镇州接连损失大将和南面城池被夺的事人心惶惶,毕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晋军还从没吃过这样的亏,只是还没担心几日,突然传出晋王要登基的消息。

  什么,他们王爷要登基称帝了!

  整个晋军顿时炸锅了。

  下层将士,对事情了解的较少,也不会关心税收不税收的问题,反正只要有饷银发就行,一听说晋军要登基,自然觉得是好事,要当皇帝了,可不是厉害么!

  而上层将领,也放下之前的惶恐,都忙着开始找关系,排资历,想要在李存勖登基后,大封百官时占一席位,毕竟什么事也没有自己升官发财来得重要!

  一时间,晋军上下喜气洋洋,之前那点惶恐,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果然如冯道所说,登基称帝在某些时候,是可以振奋人心的。

  而且也如冯道所料,一听到李存勖要登基,李存勖手下那些节度使也纷纷开始准备贺银,各自出资数十万钱,打算给李存勖捧场,甚至连南方小国,收到消息,也纷纷送来贺礼,尤其是吴国,他家宰相等着给自己国主升级,所以这次送的礼尤为厚重。

  有了这一大笔钱,晋军果然安稳过了个好年。

  等过年后,李存勖登基的日程就开始正式提上计划。

  这要登基,就要有该有的仪式和准备,本来这事李存勖都想好了,让苏循去,这位老爷子身为前礼部尚书,精通各种礼仪仪式,还曾给朱温来过一次,也算经验丰富,可谁想到还没能李存勖让人去晋阳把他叫来,居然得到消息,这老爷子吃蜜水拉肚子,一命呜呼了。

  李存勖顿时无语,白白养这老头好几年,就等着他出力了,居然关键时刻掉链子,本来他想着要是他弄得好,看在他资历够老的份上,给他个宰相做做呢!

  苏循既然没了,李存勖只好再换个德高望重的,李存勖想了想,让卢质做了大礼使,主持各项事宜。

  卢质是他爹李克用的掌书记,在晋阳所有文官中辈分最大,还出身世家,也算精通礼仪,在没有苏循的情况下,算是最好的人选。

  确定完主持人选,李存勖又找了些道士和尚,算了算登基的日子,一群道士和尚通力合作,终于给李存勖挑了个不热不冷比较靠近好日子——夏四月己巳日。

  然后就开始在魏州城外选地方筑祭坛,好待四月李存勖登基。

  而在李存勖登基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选两个宰相。

  因为李存勖一旦登基,就要下置百官,开三省六部,而这活,按规矩得政事堂宰相干,所以李存勖得先任命两个宰相,等自己登基后,好让宰相写诏书任命百官。

  而这一选宰相,李存勖就发现问题了。

  对于宰相的人选,李存勖其实心里一直有默认人选,那就卢汝弼和苏循。

  苏循虽然爱献媚,爱拍马屁,可毕竟曾是前礼部尚书,熟知朝中典故,李存勖想要下置百官,就得有一个熟悉朝中管制的,苏循虽品行上稍微差点,但能力还是有的,所以李存勖曾想过让他当宰相,只可惜这老爷子没活到。

  而卢汝弼,李家在晋阳起兵,范阳卢氏身为北方世家,一直对李家暗地里多有支持,所以得给卢家个宰相,才能回报人家,而卢质、卢汝弼、卢程中,卢质性子随意素来不爱约束,只剩下卢汝弼、卢程,李存勖当然挑才华、能力都不错的卢汝弼。

  可谁想到卢汝弼和苏循一样,还没等来,直接因急病去了。

  这一下,李存勖给自己留得两个宰相都没了。

  原先想好的没了,那就得再重选,李存勖就开始琢磨新的宰相人选。

  李存勖所有的文官中,论身份、论家世,论功劳,卢质当数第一。

  李存勖对卢质能力也比较放心,所以就想让卢质当宰相。

  可却被卢质直接拒绝了。

  卢质素来懒散,年轻时伺候李克用,李克用死后,辅佐李存勖继承王位,又给李存勖当了几年掌书记,对这父子俩,卢质伺候了二十多年,如今年纪大了,资格也够老了,卢质才没兴趣再费心费力给李存勖当宰相!

  谁不知道宰相日理万机,天天累得要命!

  所以对于李存勖的邀请,卢质断然拒绝。

  没了卢质这个资历够硬,出身够好,功绩够大的人选,李存勖选宰相一下困难起来。

  李存勖手下文官虽然还有冯道、张宪,两人也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可无奈唐朝要做宰相一讲出身,二讲资历,冯道和张宪两人虽然是李存勖心腹,可两人都出身寒门,又资历太浅,哪怕李存勖有心提升,短时间内,两人也够不上宰相。

  一时间,偌大的晋朝,李存勖竟然连两个宰相人选都凑不齐。

  李存勖只好去咨询卢质,看卢质能不能从世家中挑两个够身份的宰相人选。

  卢质扒拉扒拉北方世家,还真给李存勖推荐了一个,北平王王处直掌书记豆卢革。

  豆卢革出身门阀豆卢家,祖上出过多任宰相,其父为舒州刺史,豆卢革身为世家子,在北方也算有点名气,全是名家子中之一。

  李存勖想了想,恍惚也听过这人的名声,觉得出身够压人,就招他来,任命他为行台左丞相。

  唐朝的宰相真正的名字是平章事,可现在李存勖还没登基,还没有三省六部,所以这平章事就得等登基后才能下诏任命,所以豆卢革现在其实算是准宰相。

  有行台左宰相,那就得有行台右宰相,李存勖就让刚上任的豆卢革再推荐一个,结果豆卢革很是投桃报李,推荐了卢质的堂弟卢程!

  李存勖直接被豆卢革这骚操作惊呆了,卢程那草包也能当宰相?

  但豆卢革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了李存勖,卢程,出身范阳卢氏。

  好吧,卢程这家伙再草包,可人家会投胎,爹好,爷爷好,出身好,那就什么都好。

  再加上李家确实欠卢家个宰相,卢程就卢程吧!

  李存勖虽然对宰相由卢汝弼水平降到卢程水平有些不满,还是任了卢程当行台右宰相。

  结果这两位宰相上台的第一天,就给李存勖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的门阀很严重,只要出身好,就可以靠父辈荫封直接做官,至于科举,因为唐朝考卷不糊名,甚至考前还要向主考官行卷(还没考前,先把自己做的文章给主考官看,期望得到主考官赏识,科举时给高分),所以科举考出来的,也几乎都是世家子,毕竟主考官要不认识你爹,人家干嘛选你,给你高分。

  所以唐朝做官,首拼家世,也就是拼爹。

第89章 宰相入宫

  按照惯例, 宰相被任命的第二日,要进宫向皇帝谢恩。

  李存勖因此特地把第二日空出来,只留冯道郭崇韬和一些亲近内侍,在殿中闲聊,等着两位新宰相前来, 以示尊重。

  宰相是百官之首,虽然是臣,却要替君王执掌天下,替皇帝干活,所以历朝历代, 皇帝对宰相都十分尊重, 尤其一些德高的宰相,皇帝态度更是温和,例如前朝时, 一位皇帝不小心直呼了宰相名字, 下朝后因此愧疚了好几天,豆卢革和卢程虽然还刚当宰相, 李存勖想着这两位以后要为自己打理朝政,还是非常给面子。

  不过,很快, 李存勖就后悔了。

  李存勖正在殿中和冯道郭崇韬说着话, 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顿时一愣,这是他的皇宫, 素来庄严肃穆,怎么突然这么吵了,忙转头对旁边内侍吩咐,“外面怎么了?”

  内侍也以为出什么事了,忙匆匆跑出来,过了一会,一脸纠结的回来。

  “殿下,是宰相进宫了。”

  “宰相进宫和喧哗有什么关系?”李存勖满头雾水。

  内侍张了张嘴,“这……殿下,您去一看便知。”

  李存勖听了,起身朝外走去。

  冯道和郭崇韬也起身,跟着出去。

  三人走出大殿,站在御阶上往下一看,顿时愕然。

  大殿前面的御道上,远远的,一群人朝这走来。

  打头的,居然是卢程,只见卢程手持羽扇,身披方衣鹤氅,头戴华阳巾,洋洋得意的端坐在肩舆上,而旁边抬肩舆的,居然不是内侍,而是一众官员,一众官员前呼后拥,恭维着抬着卢程朝大殿走来。

  远远看着,倒不像宰相进宫谢恩的,而像是宰相带着一群大臣来皇宫逛菜市场的!

  这是把他皇宫当什么地方了!

  李存勖震惊的看着两位宰相的招摇过市,转头对冯道郭崇韬说:“这是不是就是人家所说的似是而非?”

  冯道和郭崇韬嘴角一抽。

  李存勖转过头,又看了两眼,还是很辣眼睛,有些后悔任命这两人做宰相了,只可惜任命已下,现在改只能打自己脸,只好一甩袖子,转身回去。

  冯道和郭崇韬忙跟上。

  李存勖回到大殿,坐下,没一会,内侍进来禀报,两位宰相来了。

  “传。”李存勖收拾好脸上的不悦,虽然刚才两位宰相有些不成体统,不过第一日,也不能要求太过。

  很快,卢程和豆卢革两位宰相进来。

  好在两人还知道分寸,没把那一帮:的大臣也带进来。

  李存勖脸色稍好,等两人行完礼,对旁边内侍说:“给两位相公赐坐。”

  内侍忙搬了两张榻来,卢程和豆卢革坐下。

  等两位宰相坐下,李存勖先和两人聊了几句家常,表示了一下关心,然后就开始说重点,“过些日子本王就要登基了,到时下设百官,两位可按旧制拟好了三省六部?”

  卢程和豆卢革两人互相看了看,大眼瞪小眼,顿时有些慌张。

  两人从昨日接到宰相任命,就忙着高兴、忙着大开宴席、忙着收礼去了,哪有功夫想这个,当然两人要是原来学识渊博也行,可以现想先卖,可偏偏两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李存勖一问,他们哪回答的出来。

  李存勖一见两人支支吾吾,顿时变色,他马上就要登基了,登基就得下诏书、就得封百官了,如今离登基不过几日,这两人竟然全无准备,难道要等他登基后,再让两人慢慢想么?

  卢程豆卢革两人一见李存勖变脸色,立马知道不好了,还是豆卢革反应的快,“殿下息怒,我两人今日刚刚上任,正打算先来殿下这谢了恩,就回去一起商讨三省六部官员的事。”

  李存勖这才脸色好看些,没好气的说:“本王不日登基,两位宰相也该上心些。”

  可能是实在有些不放心卢程豆卢革两人,李存勖又接了一句,“崇韬这两日正好没事,就去帮帮两个宰相吧!”

  这话一出,郭崇韬顿时大喜,卢程和豆卢革脸色却不大好。

  给百官安排官职,是宰相的活,如今李存勖这么一说,那以后岂不是郭崇韬说得算了。

  还没等卢程豆卢革出声反对,李存勖又抛出另一件事,“本王登基,需要祭天和昭告天下,祭祀的祭文和昭告天下的诏书可开始准备了?”

  卢程和豆卢革又傻眼了,这个……他们也没准备。

  李存勖再也忍不了了,勃然变色,“任命你俩的诏书昨日就已到府上,今日你二人明知道要来谢恩,本王肯定要问策一二,却一问三不知,可是对本王太过敷衍。”

  豆卢革和卢质顿时哑然,忙起身谢罪。

  李存勖懒得再看这两个蠢物,直接说:“这样吧,郭崇韬和你们一起去安排百官,至于祭文和诏书,冯道,这事你负责。”

  “是,殿下。”冯道应了一句,走到旁边办公的地方坐下,从抽屉拿出纸,就开始写起来。

  李存勖摆摆手,郭崇韬也带着卢程和豆卢革下去。

  等三人走了,李存勖骂了一句“真不像话”,随手拿起几个蜜饯吃了起来。

  没过一刻钟,冯道起身,拿着刚写好的纸递给李存勖,在旁边坐下。

  “祭天的祭文都有格式,这是我刚写的,殿下看看合用不,昭告天下的诏书是殿下新帝登基的第一道诏书,却得慎之又慎,咱们还是商讨一下。”

  李存勖接过看了一遍,点头,“祭文写的不错,用这个就行,至于诏告天下的诏书,可道你有什么想法?”

  “历代登基诏书一般包括叙述前朝之恶、开国皇帝之功、大赦天下、施惠百姓的政策,例如之前的太/祖皇帝(李渊),就在诏书中废除前隋□□,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赢了不少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