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手遮天 第135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甜文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太妃使了陈三匹的祖父,领着人前去追杀游云。后来,又让我拿了毒药给张氏,毒杀了春华夫人。直到两年前,张氏来了消息,说那个孩子没有死。”

  “我听从太妃命令,第一次寻了山贼,第二次寻了杀手赵绝等人,去刺杀谢保林。”

  蔡太妃听着笑了出声,“我嫉妒春华夫人,就要杀了她的孩子?这是何道理?就算当初一时愤恨,时隔多年,春华早就转世投胎了,我还杀她儿子,又是为何?”

第260章 三日之战(一)

  “自己锤自己?太妃果真年纪大了,脑子都糊涂了。为何?当然是因为你以为春华夫人的儿子流着官家的血,会威胁到郑王。”

  “后来,你那早夭的儿子,身上有个红点儿;而谢保林的身上,也有一个红点儿。你怕不是,嫉妒得发了狂吧!”

  蔡太妃奇迹败坏的抓起一旁的花瓶,朝着谢景衣扔过去,柴祐琛忙将她一拽,那花瓶碎了一地,发出了咣当的响声。

  ……

  三日前。

  “开门,开门,开门!”

  郑王府的门房,忙放下了手中啃了一半的窝窝头,拍了拍手,嚷嚷道,“叫什么叫,叫什么,来了,来了。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竟然来这里撒野。”

  他说着,气鼓着脸,咣当一声抽掉了门栓,探出了个脑袋。

  “开封府的,叫了这么半天门,怎么不开?莫不是要窝藏罪犯不成?”

  门房一愣,握住门的手紧了紧,“不知道诸位差爷有何贵干,我家郡王不在府上,太妃静心礼佛,听不的吵闹,诸位不如喝杯茶,待我去通传一声。”

  开封府的衙役瞪了门房一眼,“你们府上,可有一位姓连的嬷嬷。昨儿个夜里,天香楼发生了一桩命案,死了一个花娘。有人亲眼瞧见,那连嬷嬷是最后一个见那花娘的人,开封府要拿人问询。”

  “你去通传,若那嬷嬷跑了,谁来负这个责任?”

  那衙役说着,大手一挥,一队人硬挤了进去,那门房见状不好,拔腿就往里头冲。

  开封府上审王公,下审走卒,在任的黄府尹,升官之心简直是明晃晃的写在脸上,就差没有自己个请一套草台班子,日日高歌我是公平公正的大忠臣了!

  京城里哪个不晓得,他要不装聋作哑打太极,宛若师从武当山,要不就头铁死磕一枪爆头,像是练功走火入魔,误入魔道。

  委实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之人。

  蔡太妃的院子,在郑王府东面,小小的一个,一靠近,便是一股子檀香味儿,仿佛进了庙宇。等衙役到的时候,门房已经气喘吁吁的出来了。

  那衙役拱了拱手,“见过太妃。太妃请息怒,死个了人,请您家嬷嬷去做录个证词,若是无事,一时半刻的,便给您送回来了。开封府例行公事,还请太妃体谅。”

  蔡太妃甩了甩手中的拂尘,“怕不是搞错了,我家嬷嬷,一直近身伺候着,怎么会半夜出门。”

  衙役头也没有抬,“太妃是要给嬷嬷作证?小人不过是奉命拿人,您若是要作证的话,得去开封府,说给府尹听,我听了也没有用的。”

  蔡太妃一梗,看了身边的连嬷嬷一眼。

  连嬷嬷皱了皱眉头,对着蔡太妃摇了摇头,“清者自清,老奴去去就来,一会儿还来伺候太妃午膳。”

  蔡太妃并未放在心上,连嬷嬷是她身边的老人了,向来办事都麻利,从不会出纰漏。虽然不知道那金翠为何还是死了,但开封府寻不到证据,自然会放人回来。

  “我叫人驾着车,随你一起……”

  那领头的衙役摇了摇头,“太妃,今日开封府是万般无奈,奉命行事。我们府尹说了,若是没有问题,着小的怎样接过去,还怎么着送来。还望太妃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跟我们一般见识。您也知晓的,那花娘死了,老百姓们多少双眼睛盯着,这过场必须走的。”

  “不让的话,不光是我们府尹要被人骂谄媚权贵,就连太妃的风评,都要受到影响了。您且放心,我们开封府从不严刑拷打,嬷嬷去的时候,有多少根头发,回来还有多少根头发。”

  蔡太妃皱了皱眉,到底没有再说了。

  人家都放低了姿态,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她也不好太过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郑王府,将那连嬷嬷塞进了马车里,连嬷嬷一抬头,见里头坐着一个人,刚要叫唤出声,就被人一个手刀,砍晕在地。

  马车朝开封府行去,到离了两个巷子口的时候,突然驶进了一个小院子里。

  那领头的衙役跳了下来,嘿嘿一笑,“哥几个,多谢呐!来来来,给哥几个买酒喝,今日吃喝管够,都算小弟的!”

  他身后的一个“衙役”,边说着,边脱身上的皮,“老赵啊,这出嘴来!我他娘的就不明白了,你那肥肚子,是咋缩进去的?咋还说鼓就鼓呢!”

  赵掌柜的嘿嘿一笑,将手伸进衣襟里,掏了掏,掏出了一块白布来,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我那上峰,是个神人,说着是宫里头娘娘缠肚子的裹肚布,把我给勒得……气都喘不上来,胸都长大一辈,套个裙子,能装小娘子!”

  那“衙役”捶了他一拳,“切,哪里有你这么磕碜的小娘子。走了走了,真能大?回头我让我家那老娘们试试去!”

  两人说着,对视了一眼,笑得越发的猥琐起来。

  不过是一炷香的功夫,赵掌柜驾着另外一辆马车,悄然的朝着鬼街行去。

  关慧知毫不犹豫的将连嬷嬷往地上一扔,笑道,“三囡,你胆子可真肥,咱们真把人给骗来了!不过,若是郑王府去寻开封府要人,怎么办?”

  谢景衣眨了眨眼睛,“那就让她无暇顾及。”

  关慧知叹了口气,“都怪我,早知道昨儿个,我便直接将这婆子抓了,也省得费这么大的功夫把她抓了来。”

  谢景衣并没有安慰她,“我来审人,你去查我交代你的事,赵掌柜也是,现在咱们同蔡太妃比速度,就看是她销毁证据快,还是咱们查到线索快了。”

  蔡太妃要么逼上梁山,匆匆起义,要不就只能壁虎断尾,暂保小命。

  待二人一出去,谢景衣舀了一盆凉水,便泼在了那连嬷嬷的头上。

  连嬷嬷一个惊醒,叫唤出声,再一看,差点儿没有吓掉魂,只见面前的巨大黑棺上,坐着一个晃着脚丫子的少女,她撅着嘴,吹着口哨,听上去像是南地的渔歌。

  连嬷嬷猛的低头,见地上有影子,方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然敢伪装开封府的差役,胡乱抓人,我要去告你们!”

  谢景衣眨了眨眼睛,“你知道我胆子大,那就好办了。就怕你小瞧了我,以为我连杀人都不敢呢!”

第261章 三日之战(二)

  连嬷嬷听她声音娇糯,冷静了下来,再一看谢景衣的脸,一下子惊呼出声,“官家……”

  她说完,偷偷的打量了谢景衣好几回,方才冷静下来,“你是黑羽卫?原来黑羽卫除了关家的小娘子,竟然还有女子。你是哪家的?你是谢家的。原来那孽种真是……”

  谢景衣并未辩驳,“请你来,并不是旁的事,不过是有位老朋友,想要来找你叙叙旧。”

  谢景衣说着,从棺材盖上跳了下来,拍了拍手。

  连嬷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从那楼梯上,下来了一个人,她的手中,提着一个陈旧的金鱼灯笼。看上去已经有些历史了,糊在灯笼上的彩纸,已经蜕了色,像是一条快要死了的鱼。

  “方……方……你不是……”连嬷嬷脸色大变,慌乱的寻着那人的影子,见她的确是有影子,这才放下心来。

  方嬷嬷对着谢景衣行了个大礼,“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老奴吧。”

  谢景衣拍了拍屁股上的灰,提着灯笼,毫不犹豫的朝着楼上走去。

  方嬷嬷看着她的背影,叹了口气,“你瞧见了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何当初你我,就没有这种好命,遇到这样的主子呢?”

  “蔡太妃心胸狭窄,逼着身边的人,做下一桩亏心事,好当做把柄拿捏。连姐姐,你还记得这盏鱼灯么?是我进宫头一年,你做来送给我的。”

  连嬷嬷眼眶一红,她如何不记得?

  她是跟着蔡太妃陪嫁进宫的。方小鱼进宫的时候,蔡太妃已经是一宫主位,稳稳的握着皇长子,她也成了宫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方小鱼那会儿,不过八九岁,生得胖乎乎的,十分的憨厚。官家后宫多嫔妃,但是自己的寝宫,一向管得十分的严格,里头的人,几乎都是在他尚且是太子的时候,便跟随在身边了。

  这么多年,就进了一个方小鱼。是官家在南地巡视之时,带回来的,为了就是一株山茶花。那山茶花金贵,是方小鱼的祖父一手养出来的,官家要带山茶花回京,怕宫中人手笨,给养死了,是以把方小鱼也要了进宫。

  官家向来是三分钟热度,回京之后,一颗心全在春华夫人身上,哪里还顾得着山茶花。可方小鱼,来了,便没有回头路了。

  话说回来,官家宫里的其他人,都高官厚禄,又同官家有深情厚谊,收买不得。被忽视了的傻丫头方小鱼,便悄悄的成了香饽饽。

  宫里所有的女人,都想收买她。

  连嬷嬷以一盏鱼灯,得到了方小鱼的亲近。她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孩子,鼓着腮帮子,欣喜的看着鱼灯,眼睛红红的。

  “每年上元节的时候,我阿奶都给我扎鱼灯。我以为进了宫,这辈子都瞧不见了,连姐姐你真是太好了。”

  连嬷嬷想着,眼泪掉了下来,真是太好了的连姐姐,最后“杀了”方小鱼。

  “对不起。”

  ……

  等到谢景衣扯光了一个纸人的时候,地窖的盖子终于推开了来。

  “小娘早就发现我有不妥当,并非是先皇过世之时,被遣散出宫的,为何还将我收拢在身边?”方嬷嬷红着眼睛,轻声的问道。

  “人总是有难言之隐,到了该说的时候,自然会说了,便如今日。先说关键之事,她可交代了?”

  方嬷嬷点了点头,“城南,隆庆爆竹坊。至于她知道的那些同府上有关联的,全都签字画押在此了。”

  方嬷嬷说着,递给了谢景衣一封信。

  谢景衣接过展开一看,确认已经全部印在了脑海中,方才又将信塞了回去,打开了门,之前来接引的那位驾车人,抱着双臂在门口候着了,“给统领大人。”

  驾车人将信揣入怀中,翻身上了马。

  赵掌柜的马车也到了跟前,关慧知撩起了帘子,“都准备好了。”

  谢景衣点了点头,将方嬷嬷拽上了马车,“城南,隆庆爆竹坊。”

  马车开动,谢景衣看向了还在发愣的方嬷嬷,说道,“现在你可以细说了。”

  “我的确是在官家身边伺候花草的,但因为我祖父乃是苏州城有名的花神,我在那宫中,只伺候官家最喜爱的几盆花,是以还算比一般的人得眼许多。”

  “连嬷嬷祖籍也是苏州的,是以我们十分的投契。我进宫的时候,只有八岁,正是官家带回春华夫人的那一年。”她说着,有些抱歉的看了谢景衣一眼。

  “春华夫人荣宠之盛,难以想象,官家甚至为了她,特地学了她的家乡话。我当时听了连姐姐的话,帮着蔡太妃,盯着春华夫人。”

  “春华夫人,人很好,对宫中的事情,一窍不通。我那时候,同连嬷嬷亲近,自然惹了中宫不满。有一次,犯了宫中忌讳,按理说,是要被乱棍打死的,是春华夫人向官家求情,救了我一命。”

  “从那之后,我便没有盯着了。春华夫人出事之后,宫中大乱,我那会儿进宫也有一段时日,渐渐的沉稳了起来,便暗地里查证。这一查,便是好多年,总算是找到了真相,知晓是蔡太妃下的手……可在我准备告诉官家之际,被蔡太妃的人发现了。”

  “她逼着连姐姐杀了我。我没有死成,从乱葬岗爬起来之后,便在京城里潜伏了起来。直到先皇去世,宫中放出了许多的嬷嬷,我才伪造了文书,混在其中,想要找个机会,东山再起,报春华夫人救命之恩,同时也为自己报仇。”

  “我在京城,没有寻到资质好的姑娘,打听到永平侯府的人回来,抱怨谢三娘子好生厉害,便立马动身,去了杭州……”

  “三娘子,我并非有意隐瞒,你若是要赶我走,我定是一句怨言也不敢有。”

  谢景衣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方嬷嬷,“你最好,是说了所有的事了。”

  方嬷嬷没有言语。

  谢景衣并没有任何意外之情,今日方嬷嬷突然来寻她,说连嬷嬷乃是她的旧识的时候,她便已经脑补了大致的故事情节了。

  “春华夫人同先皇,到底有没有行那苟且之事?”

  方嬷嬷摇了摇头,果断的说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