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手遮天 第75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甜文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牛惜刃一听,挠了挠头,“那只能怪你这楼梯太脆了!”

  谢景衣懒得同他贫嘴,让忍冬将她画的图样都拿了出来,一股脑儿的塞给了牛惜刃,“我新画的一些,你做做看。你做的那些裙子,我也瞧见了,很好看,今儿个一口气卖出去了三条。”

  牛惜刃像是没有听到她说话一般,小心翼翼从包袱里拿出了图样,旁若无人的看了起来,一边看,还一边手舞足蹈的,亦或是在空中不停的比划着。

  谢景衣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人,一谈到裁衣绣花,就跟入魔了一般。

  掌柜的见状,拿了账册算盘来,给谢景衣说起账目来,“娘子,咱们的衣衫的确是很好卖,但大多数时候,楼中都是空的,牛先生一个人做也做不过来,咱们是不是应该再找些人来……日日空着,也不是个办法。”

  谢景衣摇了摇头,“宁缺毋滥,你若是发现了合适的人选,不要声张,先观察着,手艺人品都要好。待你觉得行了,再告诉我,一定要慎重。咱们卖一件衣服,不说吃一年,吃上一个月,那是绰绰有余的。”

  “若是也出许多寻常衣裙,那同其他的绣楼,成衣铺子,便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了。”

  掌柜的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之处,“小的明白娘子的意思了。我这个掌柜的做得太清闲,都有些慌了。”

  谢景衣笑了出声,这年头,竟然还有嫌清闲的人,这掌柜的,也是个妙人。

  “我是这铺子的东家,暂时不要透露,等到了合适的时候,我自会明言。”这位掌柜的,乃是柴祐琛的人,谢景衣对她那是放心得很。

  掌柜的点了点头,“小的明白。”

  谢景衣今日来的目的已经达到,站了起身,“我先走了,若是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叫人送信给忍冬。”

  她说着,见牛惜刃还在疯魔状态,便下了小楼。

  “三娘子,咱们可回府去?”

  谢景衣骑上青厥,摇了摇头,“不,咱们去浮萍镇。”

  线索这种东西,知晓了不立即去追查,多半就要生变数。

  浮萍镇位于京城的西南角,因为镇中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支流,到了一定时节的时候,里头长满了浮萍而得名。

  这浮萍镇,有许多的外乡人,多半之前都是因为战乱或者灾荒之时,前来京城找活路的流民。流民太多,处理不了,每逢大赦之年,朝廷便会让一拨人入户籍,有了正式的身份。

  这浮萍镇,便多半是这样的人。

  是以这浮萍二字,倒是听起来有韵味不少。

  谢景衣骑着毛驴儿,直奔镇子的东头,果不其然,在这里有一个小园子,门前虽然没有挂匾额,但却是树了一块奇石,上头刻了一个吴字,用朱笔细细的填了。

  “小娘,素不相识的,咱们要直接去叫门么?”自打出了城,忍冬便开始后悔了,小娘说风就是雨,她应该劝阻。

  这算怎么回事?完全不认识,就找上别人家门了。

  谢景衣毫不在乎的摆了摆手,“忍冬啊,小娘我今日就教你一个绝招,只要脸皮厚,铁杵磨成针!”

  忍冬一愣,小娘啊,虽然我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这话咋不搭界啊!这是啥绝招啊!

  就在她踌蹴只见,谢景衣的小手,已经果断的叩响了门。

第144章 游云

  叩了好一阵子,那门才突然打开了,一个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小童,探出脑袋来,好奇的问道,“您找谁呢?可有拜帖?我家主人,轻易不见客的。”

  谢景衣笑了笑,“小哥儿还请回你家主人一句,便说我是诚郡王府来的,我家娘子寿光县主,有要事要见贵东主。”

  小童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诚郡王府?寿光县主?听起来都是了不得的人呀……我家主人怎么会见过,小娘子还是莫要拿我寻开心了。”

  “没有拜帖,就是不能进去。还请小娘子不要为难小的了。”他说着,就要把门关上。

  谢景衣伸手一卡,瞬间变了脸色,“叫你去,你便去。都知道是了不得的人物了,还敢如此怠慢?不过是通传一声,你还能做了你东家的主不成?”

  小童腿一软,身上的汗毛一抖,拔腿就往里头跑去,连门都忘记关了。

  谢景衣无语的清了清嗓子,真是不经吓。

  然而当恶人虽然可恨,但有用。

  不一会儿,那小童又颤颤巍巍跑了过来,快速的拉开了门,“贵人请,东家在花厅里候着了。”

  谢景衣抬起下巴,昂首挺胸的走了进去,不是她嚣张跋扈欺负弱小,实在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她身边只有一个忍冬,若是这小童憋着劲儿不去通传,那她便是有万般本事,也说不了给主家人听。

  总不能翻墙进去吧!

  吴家的宅院并不大,在这浮萍镇上,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富户,同北地粗犷的风格不同,这宅子曲径通幽,七弯八拐的,倒像是回了杭州一般亲切。

  谢景衣瞧在眼中,心中更定了几分。

  小童引着她们进了花厅,只见那主座说站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看上去一脸严肃,半点笑意也无,一看就是一个不好相与之人。

  “小娘子看着像是富贵人家出身,为何要谎称是寿光县主身边的人。老婆子虽然不知道你为何而来,但你既然能寻到这里来,就应该清楚,我的女儿,自己个跑去给人做妾了。”

  “既然是妾室,便没有娘家。寿光县主的母族,乃是诚郡王妃的娘家。自打我女儿出了这个门,便同我们吴家没有什么干系了。寿光县主,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小娘子此趟怕是要白跑了。”

  谢景衣叹了口气,“老夫人果然见多识广,我今日前来,有两件事想请夫人相助。这头一件事,夫人祖上可有弱症?家族中总有一些女子,天生体弱,早早的便夭折了。寿光县主,便有此症,但她命不该绝,最近遇见了一位神医……”

  “那神医有办法根治此种家族病,但因为寻不到寿光县主嫡亲的血缘亲人,没有办法确定寿光县主的病症,到底是不是这一种。她身子不便,是以我今日登门,有此一问。”

  老夫人一愣,皱了皱眉头,却并不回答。

  谢景衣并不气馁,“老夫人也不必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话,您既然说得出寿光县主这四个字,想必并非是毫不关心。”

  老夫人叹了口气,“有。我阿姐,还有我的两个姨母,都有此症。”

  她说着,眼神黯淡了几分,“只可惜,她们命不好,没有遇到神医。”

  谢景衣勾了勾嘴角,“您的阿姐,便是永平侯原配夫人,您的名字,叫做游云吧。”

  老夫人一惊,眸光一动,摇了摇头,“你说什么?我乃是土生土长的东京人士,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人。”

  谢景衣从座位上站了起身,“夫人不必否认,这是我来此的第二个目的。”

  “在您看到我的第一眼,我便已经确定,您就是游云。想必,看到一张同你恶心的人,有几分相似的脸,让您差点儿没有吐出来吧?不瞒您说,我也不喜欢自己的长相。”

  谢景衣说着,对着游云行了个晚辈礼,“小女姓谢,名景衣,适才多有冒犯,还请见谅。我阿爹姓谢,多年前被人送去了杭州,年前永平侯府前去认亲,方才来的京城。”

  “您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北地人士,虽然您的官话说得不错,但小女在杭州生活多年,多多少少能够听得出您的一丝吴地口音,再则这园子,也不是北地人喜欢的样式,学来的,附庸风雅的,同在本地真实生活过的人,是有明显区别的。”

  “我之所以上来先说寿光县主的事,便是想先逼着您承认家中的确患有此种病症。这天下没有那么多的巧合,不会两个吴地的家族,恰好来了京城,又恰好都有这种病。”

  “巧合太多,便是必然了。您同永平侯府的原配夫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

  “我来这里,并非是想探究您的过去,也不想把您的存在透露出去。我只是想搞明白,为什么您当年要抱走我阿爹,又为什么,总是有人,想要我阿爹死。”

  吴老夫人手一抖,声音都有些发干,“有人想要你阿爹死?”

  谢景衣见她默认了,认真的点了点头。

  吴老夫人叹了口气,她这宅院里,伺候的人少,除了那守门的小童,就只有几个婆子,远远的也没有人进来。

  来了京城这么许多年,她也还是不习惯有人伺候的生活。

  愣神了好一会儿,她方才看了谢景衣一眼,“千头万绪,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么些年了,我大概只有抱你阿爹出府的时候,勇敢了那么一次,之后,便一直像是一只缩头乌龟一般,躲在这里。”

  “算一算,自打那日被沉塘之后,我这双脚,就再也没有踏进过东京城的大门。”

  “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底气来查这些,但是我想劝你一句,莫要鸡蛋碰石头,活着便是最大的幸运了。你不知道,平凡的百姓,在面对那些贵人的时候,有多么的脆弱与无力。”

  “我啊,眼睁睁的看着我最亲的人,在她最美好的年纪,就这样死在了那不见天日的吃人乡里。”

  “若是可以回到一开始的时候,那我绝对不会在那个午后,拉着她们两个去河边摘桑葚。那么我们三人,都会在家乡里,嫁给一个寻常的老实人,儿孙满堂,平凡的渡过一生。”

第145章 过去(一)

  那是让游云,永生难忘的一个午后。

  天热得要命,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村里的大人们都歇了晌。

  便是村尾住着的夫子,也抗不过困顿,草草的用了饭,拿着一柄又黄又旧的折扇,扇着风躺在竹床上睡了过去。

  这是村中唯一的夫子,虽然他不过是个一辈子都难以寸进的老秀才,但光凭着他能读书识字,便是这村中除了族长同里正外,最让人尊敬的人。

  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给自己的女儿取了两个十分有学问的名字,春华与游云,比起村中那十个囡囡,八个梅花杏花桃花,这简直是一骑绝乘的,仙子一般的存在。

  其中那春华生得一副好相貌,是十里八乡最美的小娘子,十个儿郎中,有九个,都是想要娶春华的。

  游云容姿凡凡,远逊色于姐姐,但彼时她年纪尚小,比起美貌,还是小河边的桑葚更加吸引人。

  村中桑树多,桑树原本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可架不住游云嘴馋,嘴中不嚼吧点什么,那就不得劲儿。

  趁着村中人歇了,她拽了长姐春华,又拉了打小儿穿着开裆裤一起玩耍的杜二娘,一道儿偷偷的出去耍。

  村里安静得很,屠夫家的大黄狗见有人来了,迅速的站了起身,见是熟悉的人,又眯了眯眼,继续躺下睡了。

  游云拍了拍胸脯,松了一口气,欢快的往桑树上蹿,她身形矫健,爬山上树,都是不在话下的,这一摘便是许多。

  “我拿着去上游洗洗,头回你吃多了拉肚子,叫人骂了好一顿。二娘,你与我同去罢,这贪心鬼摘了这么些,扔在地上都弄脏了。”

  游云对着春华同杜二娘的背影做了个鬼脸。

  许多年后,午夜梦回,她经常在想,身为村里人,她阿爹就不应该教她们穷讲究,若是她们不穷讲究,若是她的肚子能够坚强一些,春华便不会去洗桑葚。

  她不会,便不会救了遇刺落水的官家,更不会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封了公主了。

  村里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若非天气炎热,游云几乎要以为,又到了一年年节的时候了。

  所有的人,都十分的高兴。

  他们这个平凡的村子里,因为出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起来。

  那可是公主啊,他们祖祖辈辈都喝的水里,可是泡过落水的官家啊……这简直是天大的恩赐。

  游云到现在都记得,她同春华还有杜二娘等上了官船之时,那憧憬又忐忑的心情。

  有官家撑腰,她们去了京城,还不横着走么?所有人都想攀上高枝儿,跟着春华去京城,可春华正正经经带上的,只有她同杜二娘。

  只可惜,关于京城的一切,不过是存在幻想之中的夏秋限定吧了。

  梦醒了,便什么都没有了。

  ……

  “一进京城,官家很快便把我阿姐指给了永平侯。在成亲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家中是有这个病的。村里女子生产死的,早夭的比比皆是,虽然我们家格外的多,但并没有谁放在心上,只觉得是倒霉罢了。”

  “我阿姐小时候,也不像寿光这么孱弱,可能因为我们经常要下地干活,给练出来了。”

  游云一路回忆过来,满脸唏嘘,“对不起,许久没有人听我说这些了,不知不觉的,就说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