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男配成亲了 第64章

作者:弯钩一月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还有上次和上上次,好像沈老太太的心思,沈默就没有摸不透的。

  她忍不住戳了戳沈默的脸颊,“怎么不见你对其他人这么了解啊?”

  沈默把目光从书上移到她脸上,“我不了解你吗?”

  林溪笑道:“那你说我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沈默却没说话,低头继续看书,实在被林溪闹不过了,他才丢开书本,把林溪揽到怀里,然后在她额头上落下一吻。

  林溪果然满意了,她满足的在沈默嘴边轻啄两下,“还是我家夫君了解我。”她每天最想做的事就是跟沈默腻在一块。

  沈默把她哄高兴了,又重新捡起书卷。

  林溪捏了捏他的脸,故意叹口气道,“我觉得我此生最大的情敌不是外面的女人,而是书本。你每天花在它上面的时间比我都多,我要吃醋了。”

  “你这吃的是哪门子的醋?”沈默有些好笑,“好了,大不了我答应你,等我考完会试以后,以后一定多陪陪你好不好?”

  林溪赶紧伸出手指跟他拉钩,“那就说定了,你可要说话算话,我听说京城那边吃的玩的比晋城这里要多得多。我不管,将来我要吃遍京城的小吃,逛遍京城的名景。”

  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林溪接下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进京这件事上。

  因为要赶在天气寒凉之前动身,留给林溪的时间并不多。

  她最先处理的便是茶铺的事,江吟秋去边关前,已经把她的两股红利退还给她,她只需要和林二老爷办一下交接而已。

  而玲珑阁和府城的那个宅子,林溪则另有打算。

  若是沈默能中进士,那她就把玲珑阁搬到京城。若是沈默落榜,那她就再续三年租约。

  而在府城的那个宅子,林溪想把它留着,将来沈默哪一天不想做官了,他们就搬到府城住。

  不过距离那天最少也有十几年时间,所以林溪赶在进京之前把秦大柱和丁香的亲事提前办了,有他们夫妻守着宅子,林溪也就能放心了。

  田庄米铺,林溪也没动。

  田庄上的管事和米铺的掌柜都还算老实人,虽然她以后可能不会经常回晋城,可是有沈家和林家坐镇,想来他们也不敢做什么假账。

  因此林溪吩咐他们照常把田庄里的所出送到米铺,等她什么时候安定下来以后,自然会派人去收账本和所得的利润。

  至于带去京中的人,林溪照样琢磨了好半天,他们是要进京参加会试的,总不能乌泱泱带一堆人去。听说京中那边的房价物价都比较高,带的人多了,花费支出就是个问题,够不够住也是个问题。

  林溪思量来思量去,桂香这个大丫鬟是一定要带去的,丁香出嫁走了以后,她就更离不得桂香了。

  小厨房的吴二嫂,也是一定要带的。她已经吃惯了对方做的饭菜,而且林溪看多了小说,觉得厨娘最好是知根知底的人,这样将来到了京中,就不怕有人在自家的吃食里做手脚。

  既然吴二嫂要带,平时给吴二嫂打下手的柳枝也得带去,此外双燕和杜鹃年纪虽小,可是有她们在,还能帮桂香分担一下。而且桂香再过两年也大了,有她们两个在,将来还能接桂香的班。

  这么一算,她这边就有六个人要去。

  沈默那边要带捧砚这个小厮,方忠和他大儿子也要去,方忠对京城那边熟悉,将来肯定少不了要他帮着看房子买房子,方大郎可以当沈默的长随,捧砚毕竟太小,还是个孩子。

  这样加起来便是九个人,还不包括她和沈默。

  后面沈老太太不放心他们走那么远的路,又特地选了两个功夫好的家丁送过来。

  十二个人要一起上路,光是马车就得准备好几辆,还要带上行李和吃食。

  沈默乡试时,林溪做了不少能放的吃食,比如牛肉干、芝麻糊、银丝面、炒面茶、炒米之类方便又快捷的食物。

  这些东西做得不少,沈默和林泽考乡试的时候都只带了一些,如今林溪让人把剩下的都收拾出来准备进京的时候带上,到时上路的时候遇不到客栈还能垫垫肚子。

  一切收拾妥当,众人给他们夫妻践过行,一行人上路时已是九月底。

  这个时候天气还不算太冷,赶路并不太受罪,唯一的烦闷就是太无聊。

  林溪上路的时候虽然已经准备了不少诗书,可是天天窝在马车里真快把她闷坏了。

  所以上路第六天,马车到达邺城时,林溪便说服沈默在邺城多停留了两天。

  邺城是六朝古都,繁荣程度不比府城差,而且楼殿庙宇尤为居多。

  林溪一行人刚到邺城,就听人说此地的宝山寺极为有名,不仅寺里的签文灵验,就是寺内的风景也是不可多得。

  林溪对签文没什么兴趣,可是却想看看宝山寺的风景。都说“名山风景僧占多”,这宝山寺名气这么大,想必风景也很是清幽。

  于是到达邺城第二天,她便拉着沈默去了宝山寺。

第83章

  宝山寺确实名不虚传, 殿宇巍峨, 风景优美,尤其是寺内做的素斋非常美味, 让人赞不绝口。

  饭后,林溪拉着沈默到寺后的后山散步消食,这个时候虽已近深秋, 可是后山的景致仍然很美, 而且因为临近深秋更有一种苍茫隽远的感觉。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 周围又没有什么人, 林溪显得分外轻松, 她在溪边转了一圈, 发现不远处有一片松林以后, 就哼着歌进了林子里。

  沈默原本正在赏景, 看见她进了林子, 担心她的安全, 便跟了上去。

  林溪进松林倒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珍惜药材,都说名山有灵气,也许在这后山还能找到一株野人参呢!

  可惜她运气没有姚四郎的好,转了半天,一无所获。

  沈默看到她失望的表情, 就知道她在找什么, “就算这里面有什么珍惜药材, 也早被人采去了。”

  “你说的也是。”林溪道, 不过虽然没有什么发现,但是她却没有马上离开,反而找了处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

  她自己坐下来不算,还把沈默拉了过来。

  林溪看了看周围,觉得这地方很像她大学校园的那个小树林,她想到这忍不住把头靠在了沈默肩上。

  “夫君,你在想什么?”

  沈默道:“叫我守言。”

  林溪从善如流:“守言,你在想什么?”

  沈默道:“没想什么。”

  林溪道:“你这个人啊,你要是晚生几百年,恐怕都追不到女孩子,一点都不解风情。”

  沈默没听懂那句追不到女孩子是什么意思,不过那句不解风情,他倒是听得清清楚楚的,“为什么这么说?”

  林溪道:“女孩子靠在你肩上,你不该抱一下她吗?”

  林溪上大学时没谈过恋爱,如今便想体验一下偷偷在林子里谈恋爱的感觉。当初说实话,她每次看见那些偷偷摸摸躲在林子里的那些小情侣,总觉得有些扰乱了林子里的清净。

  可是当她有了沈默,就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

  她想到此不由偏头看了看沈默,还带了一点调皮的笑容。

  沈默轻轻咳了声,“这里是寺院。”

  林溪却不管,抱住他的手臂摇了摇:“又不是在寺里面,这是后山,难道我这点要求你都不满足吗?”

  沈默无法,只好伸手抱住了她。

  林溪得意的笑了,末了还轻轻啄了下他的唇角,“真乖。”

  从后山回到寺里已是申时,沈默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主仆几人便回了客栈。

  他们落脚的这家客栈是邺城的一家老字号,林溪一行人一来就定了两间上等的房间,出手又阔绰,因此伙计极为殷勤。

  他们从外面回来以后,伙计又是上茶,又是问他们晚饭想吃点什么。

  沈默对吃什么并不在意,自拿了本书在窗前看书。

  林溪道:“晚饭捡几样你们店里的拿手好菜就是了。倒是邺城除了宝山寺还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地方,你跟我说说。”

  伙计道:“我们邺城好玩好看的地方,那多了去了。邺城南边有个仙都苑,据说那是东魏时候修建的一个园林,专供皇家人在里边避暑。还有北边的铜雀台、金凤台。不过夫人来得不是时候,要是赶在两年前,这些地方虽然不是想进就进,可是只要塞够了银子,看管的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但是现在,只怕难啊!”

  “那是为何?”

  伙计压低声音道:“夫人是外地人,不清楚我们邺城的情况。我们邺城两年前来了个姓徐的知州大人,听说女儿是某个皇子的侧妃,仗着有这一层关系,在我们邺城那是胡作非为,光是今年的秋税就征了两次。平日里又变着法的享受,把铜雀台变成了他平日宴客的地方,仙都苑则成了他夏日避暑的别院。旁人没有他的允准,那是一概不准进。

  去年夏天有个路过的书生不知道,无意闯进了铜雀台,被这徐知州看见,放纵手下几乎打了个半死,若不是有唐公子在旁求情,只怕这书生已经凶多吉少了。”

  “唐公子,哪个唐公子?”林溪听这唐公子似是在这徐知州跟前的地位不低,便问了这么一句。

  伙计道:“提起这位唐公子,那真是在我们邺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家在我们邺城是百年世家,这是不消说的了。他家每隔几年,都会出一两个出色的子弟,先帝朝的时候,唐家还有人做过首辅,所以在我们邺城,都称唐家为丞相府。而这位唐临唐公子更是不得了,别人是五六岁启蒙,最早也不过三四岁,可他却是两岁就开蒙,五岁就能提笔写诗,十岁就出了本诗集,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才子。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位唐公子不喜举业,不然唐家还能再出个首辅。”

  林溪听了却不以为然,“那倒不见得。”才华出众,可是举业上一无所成的人多了去了。

  伙计笑着问道:“夫人为什么这么说?”

  林溪道:“没什么,就是觉得人各有志,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挺好的。”

  伙计还是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林溪却不想再说了。

  伙计迎来送往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还是有的,忙找个借口退了下去。

  伙计走后,林溪仔细回忆了一下,没想起书里有唐临这么个人,至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里,就更是没有这个名字了。

  既然是无关要紧的人物,林溪也就不再耗费心思,接下来与沈默吃了晚饭,过后又在邺城休整了一天,一行人便继续上路。

  接下来的路程就和之前一样顺利,有方忠这个有经验的人在,一行人总能在天黑前找到家落脚的地方。

  这样又赶了四五天的路程,一行人便在十月上旬赶到了京城。

  说来他们两人虽然从未到过京城,可是林家在京城这边住过,沈默的外祖家文家更是长居京城,因此京城对他们两人来说也并不算陌生。

  只是林家搬回晋城时,已经把原来的宅子卖了,不然他们还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至于文家,早在前两天,林溪已经和沈默商量好,等他们一行人在京城这边安置好以后,再去文家拜见长辈们。她这样打算,一是文家和沈家这边已经十来年不曾联系,文家情况到底如何也不知道,二是即便文家对沈默这个外甥很欢迎,可是林溪却不想一直寄人篱下。

  所以林溪到达京城以后,便让方忠去打听合适的宅子,准备先租半年的房子,至于要不要买房子,还得等沈默会试以后再说。

  他们来京城前,除掉沈老太太给了沈默五千两银票作为去京城的路费和花销,林溪自己也带了两万多两银子的私房钱。

  晋城和京城相距不远,林溪来之前特地把银票都换成了可以在京城通用的银票,手里既有这么多银钱,林溪让方忠打听宅子的时候,便告诉他,不要考虑价钱,只要宅子好环境好就行。

  方忠之前帮林溪买过宅子,知道二奶奶的喜好,带着方大郎跑了好几家牙行,便替林溪看好了一处宅子。

  那宅子位于城西,外面就是热闹的街道,商铺鳞次栉比,附近还有个菜市,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出入都很方便。顺着一条深深的胡同往里走一段路,里面又是另一种风光,几户人家门口都是清一色的朱漆大门,门前的青石板路扫得干干净净,不闻一声人语,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方忠看好的那个宅子就位于胡同第五家,是个三进的宅子,只是面积不及府城的那个宅子大,也没有小花园,只是在前院用宣石堆了个假山,旁边种了些花木。

  不过后院的内宅倒是让林溪很满意,穿过垂花门,绕过穿堂,便看见雕梁画栋的五间正房,旁边还带着四间耳房,此外还有东西厢房各四间,抄手游廊下摆着十几盆石榴树,三层的青石台阶下种着芭蕉,很符合林溪的要求。

  “这宅子是诚意伯夫人的嫁妆,先前住了一户京官,前两个月刚放了外任,因为走得急,家具什么的都没带走,因此这宅子只要稍加打扫一下就能住人。”管事看林溪神色,就知道她中意这宅子,带她转完这宅子,便让她进屋子细看。

  里面确实如管事的所说,家具摆设都是齐全的,虽然屋子里因为两个月没住人落了些灰尘,可是房间通透,正房这边还设有暖阁,这点让林溪中意无比。

  于是她当场就把这宅子租了下来,当天晚上一行人便搬到了这宅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