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 第108章

作者:洛山山 标签: 穿越重生

  作为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应天府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朱能,他自然晓得今日凌晨发生在僧录司的事情。

  “僧录司弘法等人违逆圣意,已被押入诏狱,尔等速速离去,莫要再生事端!”朱能脸露肃容,声音生冷。

  “分明是有贼人假传圣旨,我主持不过是拆穿了贼人,便遭受了牢狱之灾,岂不是冤枉至极?”

  方才喊话的声音再一次响了起来。

  “放肆!”朱能把眼一瞪,道:“是否违逆圣意,可不是尔等可以判断的!本将劝尔等速速离去,以免招惹是非!”

  “阿弥陀佛!”

  这些和尚们根本就不听朱能的话,而是高声唱起了佛号,并且佛号唱得越来越急,声音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有兵士自远方向宫门处纵马而来。

  离得近了,朱能方才发现,这并非是寻常的卫所兵卒,而是锦衣卫。

  那锦衣卫纵马来到宫门前也有些懵,他搞不清楚,这些个明晃晃的光头,全都聚在这里做甚子?难不成与堵在诏狱外头的百姓们一样?

  “启禀将军,末将乃是锦衣卫百户陈书,负责诏狱的守卫!”

  一眼瞥见了站在宫门口的朱能,这名锦衣卫下了马,向朱能躬身禀报。

  “何事来宫?”朱能问到。

  锦衣卫先是看了那些盘坐在地上的光头们一眼,随后说道:

  “回大人的话,眼下诏狱之外已经汇聚了数百名百姓,这些百姓们跪在诏狱之外痛哭流涕,同时口中还在高呼,放了那些个和尚,佥事大人以为此事重大,遂命末将前来宫中禀报!”

  “什么?诏狱之外也有人拥堵?”朱能惊道。

  锦衣卫点头。

  这下朱能不敢怠慢,吩咐手下看护好宫门之后,便带着那名锦衣卫入宫禀告。

  其实宫中已经接到了消息,毕竟这么多人汇聚在宫门口,若是还没人通禀朱棣的话,那宫中的兵卒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奉天殿外,三宝太监接到消息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些慌了,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这两件事情铁定与僧录司之事有关。

  只是这件事情,究竟是万岁授意的,还是韩王擅自为之,三保太监也不知道。

  进到奉天殿后殿之中,朱棣刚刚用过早膳。

  经过一番通禀之后,朱能以及那名叫陈书的锦衣卫,便被招进了后殿。

  事情很好查探,毕竟僧录司就在宫里,而锦衣卫的密探又无所不在,所以朱棣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是他没想到竟然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弹。

  朱能和陈书恭敬地站在一旁,谁都不敢说话。

  朱棣呢?只是一味地背着双手,在光洁的地板上踱着步子,面无表情,或者说充斥着杀机更为妥当。

  不过朱能是了解朱棣的,他知道朱棣已经怒极,整不好这一次有人要倒血霉了。

  在心中暗暗祈祷这倒血霉的人不要是自己,朱能心头竟然还隐隐地升起了一股子期待的感觉。

  咔嚓!

  就在朱能想得有些出神的时候,只听到一声清脆的声响,赫然发现已是满地的碎瓷器渣子,朱棣站在那些碎渣子旁边,一脸张狂地嚷道:

  “这些该死的秃驴,朕当年就曾与父皇说过,这些秃驴早晚会成为我大明的祸患,而今竟然还敢来逼朕,反了,真是反了!”

  朱能和陈书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朕的旨意,那些秃驴都敢违抗,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啊?”朱棣道:“士弘,你说,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

  “是,是”

  朱能这是躺着也中枪,只能讷讷地应答。

  “是什么?”朱棣恶狠狠地说道:“朕命你镇守宫门,不是让你像树一样地杵在那里看戏,你手里的刀,你手下的兵,都是拿来当摆设的吗?”

  朱能都快哭了,心说平白无故地挨顿骂,这叫什么事啊?

  “韩王呢,韩王在哪?”

  冲着倒霉鬼朱能发了一通子火,朱棣心头的气也被发泄了个七七八八,这个时候他终于想起了罪魁祸首,朱松。

  三宝太监上前两步,道:“回万岁爷的话,清晨的时候,韩王殿下尚在太药督造处,现在应该也在那儿。”

  “三宝,你速去将他给朕召过来,事儿是他惹下的,便让他来处置。”朱棣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没好气地说道。

  “遵旨!”三宝太监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出了大殿。

  三宝太监亲自跑了一趟太药督造处。

  此刻,朱松正在督造处指挥着小太监们挪东挪西,眼瞅着三宝太监小跑了进来,不由得有些奇怪地问道:“三宝,你怎么来了?”

  三宝太监一见朱松哪悠哉悠哉的样子,顿时苦笑道:“哎呦,王爷,您怎么一点都不心急啊?”

  “心急什么?”朱松一愣,道:“哦,你是说万应百保丹啊?本王的方子本就不全,哪里能这么快就把完整的方子配出来?”

  说到这里,朱松顿了顿,道:“哦,对了,你回去的时候跑一趟皇后娘娘那里,替本王传个话,就说钦儿那不必操心,以陈太医的能力,还是能够保钦儿七日无事的”

  三宝太监有些无语了,他这边还一句话都没说完呢,朱松那边就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嗯?你怎么还不走?”交代完了事情,朱松看了仍旧杵在原地的三宝太监一看,有些奇怪地问道。

  三宝太监老老实实地说道:“王爷,奴婢此来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请您去奉天殿的!”

  “四皇兄找我?”朱松道:“是有何事吗?”

  三宝太监实在是忍不住了,道:“王爷,您难道不知道宫外发生之事吗?”

  朱松有些茫然地摇摇头,道:“将那些和尚们赶出僧录司之后,本王就一直在忙太药督造处的事,这不到现在还没清闲下来呢。”

  怪不得了!

  三宝太监叹了口气,道:“王爷,事情是这样的”

  三宝太监很快就把事情给朱松叙述了一遍,末了还加了一句,“王爷,万岁爷今日很生气,一会您就受着点,万不可多言。”

  “嗯,先去奉天殿吧!”朱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

  两人从太药督造处出来,一路抵达了奉天殿后殿。

  只是在朱松回来的时候,奉天殿外头已经站了不少待召的人,朱橚、朱楩解缙等人站在一起,朱能、纪纲以及姚广孝站在一边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都察院的几名御史也来了,只是朱松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都察院主官,对这些人也认不全。

  朱松到的时候,一双双眼睛直接投了过来,这些眼睛中流露出各种神色,有担心、忧愁、讥讽不一而足。

  对于形形色色的表情和各种复杂的眸光,朱松根本就是懒得理会,直接摆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脸上还始终都带着笑容。

  三宝太监进去通报,紧接着就是朱棣那洪亮的声音:“都进来吧!”

  一群人谁都没说话,只是彼此对视了一眼,而后鱼贯而入,分而列之,行礼道:

  “臣等拜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朱棣现实摆摆手,随后眯缝着眼睛,打量了在场的所有人一眼,最后眸光落在了朱能的身上,道:“士弘,聚了多少人了?”

  朱能出班,道:“启奏万岁,宫门之外已经聚了五百三十一人,这些人全都是应天府寺庙之中的和尚们;在诏狱之外,却是聚了六百六十八人,这些人都是寻常的百姓。”

  朱棣明知故问道:“这些人是来做甚子的?”

  朱能恭敬回道:“这些秃驴和百姓们,希望万岁能够放了那些被抓进诏狱的和尚们,并且将杀死那些武僧和鸿海的凶”

  啪!

  话都还没说完,朱棣就拍起了桌子,怒道:“放屁,什么狗屁希望?这些乱民是在逼朕,是在逼朕妥协!”

  呼!

  狠狠地喘了一口粗气,朱棣继续说道:“不过是一群秃驴,竟然想要逼迫朕,逼迫朕给他们一个交代,好,好啊!”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阴险的人还是你

  “请万岁息怒!”朱能还能说啥,只能俯首劝说。

  “息怒,你让朕如何息怒?”朱棣直接站了起来,道:“一群和尚竟然还想要逼迫朕,真当朕是吃素的吗?”

  “万岁,依臣之见,此事刚好给了咱们一个借口!”

  姚广孝这个大光头,这次却是没和他那些个‘同行们’站在一起,而是说道:

  “自洪武以来,佛道两教发展越发壮大起来,不光是在咱们大明境内发展信徒,更是在各地建造寺庙、道观,若是再不加以节制的话,怕是又会出现一个白莲宗!”

  白莲宗,即白莲教,乃是南宋绍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的新教门,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

  明初的时候严禁白莲教,甭管是洪武还是建文年间,川鄂赣鲁等地曾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甚至还建号称帝,尽管均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却屡禁不止。

  相比起白莲宗,佛教和道教倒是没有白莲教那么暴力,相反地,却是平和,指引人向善的,而且他们的信徒可远比白莲教要多得多。

  “姚先生此言太过悚然!”解缙倒是有不同的意见,“佛门早早地便在我华夏大地上传道,道教更是我华夏的本土教派。这么多年以来,两教从未插手过朝堂之时,眼下的情况,不过是一小撮的佛门弟子在闹事罢了,切不可以偏概全?”

  “那依解学士之见?”姚广孝摸了摸光头,说道。

  “朝廷当先遣人劝说,若是这些和尚们肯退去自然是皆大欢喜。”解缙眯着眼睛,道:“若是仍旧不肯退去的话,那就只能弹压!”

  “朱松,你给朕出来!”耳朵里面听着两大谏臣跟那里辩论,朱棣突然有些厌烦,陡然把目光转向了朱松。

  站在那,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的朱松,听到朱棣的话先是楞了一下,随后抬脚走了出来。

  看着沉默不语的朱松,朱棣气不打一处来,道:“怎么不说话啊?”

  “说啥?”朱松抬头看了朱棣一眼,道:“四皇兄,其实这事想要解决起来也简单,何必还特意把我们都找来商议?”

  “嗯?”

  朱松的话说得,甭说姚广孝等人了,就连朱棣都愣住了。

  “你且说说看!”朱棣道。

  “四皇兄,允文再怎么说也做过四年的皇帝,按照我们皇族的惯例,若是族中有人去世,当作一场法会用以超度之!”

  朱松对朱棣猛眨一通眼,嘴上却是在信口胡诌:“而今,允文已经故去数月,按照惯例,也是时候做一场法会了,至于法会需要何人做嘛”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松咧嘴笑了起来:“可不只是那些秃驴们能够做法会,咱们大明朝的那些道长们,才是土生土长的修士!”

  在场的一众文武官员,谁的脑筋转得都很快,听到朱松的一番话,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