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 第153章

作者:洛山山 标签: 穿越重生

  朱松终究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大年初四发生的血案过去之后没有两日的时间,朱松就开始跑自己那个庄子了。

  毕竟那庄子是朱棣赏赐给他的,有些建筑设计上的东西,还是需要朱松认可的。

  而前几日的血案,对朱松来说也想七秒钟的记忆,过去就算了。

  曰本使团这几日也出奇地安静,没有去找朱松的麻烦,也没有去找朱棣的麻烦。

  这几日,他那四皇兄朱棣的日子也很清闲,每日里除了在奉天殿之外,就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暖阁里,像姚广孝、解缙、****祖等驻地的亲近臣子们,也会隔三差五地入宫来,跟朱棣谈谈心。

  当然了,说是谈心,其实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谈论国事的,毕竟朱棣总不能荒废了朝政不是?

  这种悠闲的日子一直到了大年十六,也就是过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后,曰本使团终于做出了反应。

  这一日,朱棣唤来纪纲、姚广孝以及解缙,正在暖阁之中谈论国事。

  这个时候,三宝太监却是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向朱棣行礼道:“万岁,曰本国使团送来了国书。”

  朱棣闻言皱眉轻皱,随后笑道:“十多日了,他们还真能忍啊!拿过来吧。”

  紧接着,三宝太监送上了一份国书到龙案上。

  朱棣手拿起国书,先是脸色淡然地瞄了几眼,紧接着却是面色渐冷,到最后那脸阴沉地都能滴出水来了:

  “哼,原以为这些曰本人只是来进贡上表的,没成想却是想要占我大明朝的便宜,该死,着实该死!”

  姚广孝是朱棣身边的头号狗头军师,见朱棣表情不对劲,便忍不住问道:“万岁,这曰本使团说什么?”

  啪!

  将那份国书地在了龙案上,朱棣冷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朕初登大宝,今年各藩属的岁贡,按理来说是各国最为重视的一次。别的藩属上贡的要么是金银珠宝,要么是美玉宝石总之是价值连城,以此来讨得朕的欢心。可是这曰本你们自己看看吧。”

  解缙上前两步,将那份国书取了过来,念道:“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吾曰本国后小松天皇,得闻天朝陛下吾沐浴天恩,仰慕天朝之德,特奉贡:精制倭刀三百口、西阵织三百匹、桧扇三百把”

  念完国书,甭说姚广孝和纪纲了,就连在一旁站着的三宝太监,都认为是这帮曰本人都他娘地穷疯了。

  这么点东西能有多大的价值?他们曰本国再怎么说也不缺金银吧?与其奉贡这么点东西,还不如来上三万两金子呢!

  这个时候,有小太监进殿来,向朱棣禀报:“启奏万岁,韩王殿下请求觐见万岁。”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可恶的小曰本

  “臣弟朱松,见过四皇兄!”刚刚进了暖阁,朱松就躬身向朱棣行礼。

  朱棣摆摆手,道:“行了,松弟,这里没有外人,就不必拘泥于那些虚礼了。”

  “谢四皇兄!”朱松站直了身子,扭头一看,好像这才瞧见解缙和姚广孝他们一样,打起了招呼:“呦,都在呢?等着上四皇兄这里蹭饭吃呢?”

  “”

  解缙、姚广孝等人集体翻了个白眼,这位韩王殿下,真是太不拘小节了。

  “唉,解学士,你手上拿的是什么?给我瞅瞅。”瞧着解缙手里头拿着曰本的国书,朱松有些好奇地抢了过来,瞄了一眼。

  朱棣没在意朱松的动作,而是问道:“你不在府上陪你娘子,来宫里作甚?”

  “臣弟这不嗯?”

  朱松正要回话,却发现曰本的国书上写着:“天朝皇帝陛下富有四海、天下珍宝皆入陛下之手,吾望陛下赐予返礼之物,不下于吾所贡之年礼之价,如:丝绸三千匹、茶叶千斤、陶瓷”

  啪!

  几乎与朱棣的动作一般无二,朱松狠狠地把手中的国书摔在了地上,怒斥道:

  “该死的曰本矮矬子,竟然如此贪得无厌!区区倭刀、折扇能值几个钱?就凭这些个东西还想换我大唐最珍贵的东西,真真是该死!”

  看到朱松的动作,解缙和姚广孝没什么反应,倒是纪纲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这俩人不愧是哥俩,连动作和说得话都如此地相似。

  “四皇兄,臣弟去把这次来明的曰本矮矬子全都杀了!”朱松丢下这一句话,扭头就要往暖阁外头走。

  这,这位脾气也忒暴了diǎn吧?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杀人,真是太凶悍了!

  “唉,你给朕回来!”朱棣哭笑不得地喊了一声,“曰本的国书不是刚刚递上来吗?朕这里还没和姚先生他们商量出个结果来呢,你这般冲动作甚子?”

  “是啊,韩王殿下!”解缙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也劝道:“这些倭人虽说无礼,可我大明朝终究是天朝上国,若是无故将曰本国使杀掉的话,怕是会引起其他番邦属国的非议。”

  “就是,你倒是多事,这与你有何干系?”

  朱棣见朱松停了下来,便道:“这曰本国若是真心臣服我大明,纵然多赏给他们一些丝绸、陶瓷也没有什么,可这般未免有失我大国颜面。”

  “这有什么?”朱松回过头来,道:“臣弟连‘曰本国王’的亲儿子都杀了,再杀一些又有什么?”

  “什么?”

  纪纲和朱棣自然知道朱松说得是谁,可是解缙和姚广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是啊,开始的时候那足利义行还没死,只是后来臣弟忘记给他的伤口止血、消炎了,所以他就死了!”

  说完这话,朱松脸上还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唉,都是臣弟监管不力啊,还以为能从他嘴里多套些东西出来呢!”

  这货还真行,到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了,竟然还学会卖萌了。

  解缙等人顿时无语了,韩王要不要这么不要脸啊?

  “嗯,你刚刚说从他嘴里多套些东西出来?”

  要不说这帝王与臣子所关注的东西不同呢,纪纲他们只在意足利义行的生死,而朱棣却关注的是朱松所说的后半句话。

  “对啊!”

  朱松很自然地diǎndiǎn头,道:“不过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什么足利家族的成员啊,此次来我大明的曰本使团成员都有谁啊,在曰本的地位如何啊,对了,还有他们此行是为了彰显他们曰本强大的。这些都没用啊?”

  朱棣瞪着朱松,都快把他给吃了,这还叫没用?

  “臭小子,你就胡诌吧!”朱棣阴着一张脸,道:“你现在立刻把抓到的足利义行之后,他所对你说得一切都告诉朕,记住,一diǎn都不能遗漏!”

  “啊,这个啊!四皇兄,您也知道,臣弟的记性本身就不太好”

  朱松絮絮叨叨地说起来个没完,在看到朱棣要骂他的时候,却是脸色一变,道:

  “所以啊,臣弟就提前让手下人,在审讯足利义行的同时,也把他所说的东西给记了下来。这不,全都在这上头呢!”

  “你小子,跟朕玩这套!”朱棣伸手从三宝太监的手中接过了一份厚厚的折子,道:“朕就说嘛,你小子会无缘无故地进宫来?”

  “还是四皇兄了解臣弟!”朱松摸着下巴嘿嘿笑了起来。

  朱棣懒得再搭理朱松,而是一字一句地看着那份折子上的内容。

  过了许久,朱棣道:“好一个曰本,自诩本国制造的倭刀是神兵利器,竟然瞧不起我大明的刀剑武器。感情在他们的眼里,这区区的三百口精制倭刀,就算是三千匹丝绸都比不上。”

  “四皇兄,这还不好说,他小曰本子不是说上贡的倭刀是神兵利器吗?咱们就当着各藩邦属国的面,用咱们大唐的武器,把他们的刀给弄断不就得了?”

  朱松想事情很简单,哪里嚣张,就从哪里断了你的念想。

  “哪里有你说得这般容易?”

  朱棣苦笑了一声,道:“宫中的宝库里确实有不少的神兵利器,就算比倭刀要好上几十倍的也不是没有。只是这样的刀剑,若是拿去和人家寻常的倭刀去比,反倒显得我天朝上邦在欺负他们了。”

  “呜!”朱松琢磨了一下,道:“四皇兄的意思是说,若是拿咱们宝库里的东西去和正常的倭刀去比,就好像是刻意为之?”

  “就是这个意思!”朱棣diǎndiǎn头,道:“可若是拿咱们大明的普通武器去和倭刀比的话,怕是会输啊!”

  对于曰本国书上所提到的倭刀,朱棣手上也有几口,说实话,那倭刀确实是好刀,不仅精雕细琢,而且还吹毛断发。

  大明朝普通的刀剑与之相比,确实难以胜之。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朱松搓了搓手,眼珠子转了半晌,突然眼睛一亮,道:

  “这样吧,四皇兄,您现在就下旨意,半月之后大会藩臣。他们倭刀不是号称神兵利器吗?那好,到时候就在宫中比试武器,各番邦属国都可参加,让他们拿出各国的神兵利器来,试一试哪个才是最好的。”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武库清吏司

  “这样好!”

  朱松话音方落,姚广孝的眼睛就亮了起来,率先diǎn头,“这样的话,各国都会拿出珍藏的武器,去和曰本的倭刀比试,我们大明从宝库里头取出一把神兵来,也算不得什么了!”

  “唉,姚先生可是理解错了!”朱松摆摆手,笑道:“有这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本王就能研制出比倭刀还要锋锐千百倍的神兵来。”

  这怎么可能?

  甭说是姚广孝了,就连朱棣都是连连摇头。

  “怎么?你们都不相信吗?”朱松看着众人,说道。

  朱棣自然是diǎn头,道:“松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想要新制刀剑的话,非旷日之功不可得,朕自然是不相信的!”

  “嘿,您还别不信!”朱松嘿嘿笑着,很奸诈,“您忘了在臣弟前往凤翔府处理法门寺之事之前,曾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跑工部和内府监局了?”

  “嗯?”朱棣想了想,道:“是有这么回事!”

  朱松看了纪纲一眼,道:“纪大人,穆同知的那把绣春刀,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火头突然烧向了纪纲,纪纲先是楞了一下,随后皱眉道:“穆肃的习惯一直都是刀不离身,下官还真不曾见过。”

  “嗨,那就没办法了。”朱松拍了脑门一下,突然一撩衣袍。

  嗯?这是怎么个意思?要脱啊?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呢,朱松就从腰间淡蓝色的腰带里头抽出了一柄软剑。

  唰!

  很亮,甚至还带着diǎn反光。

  私携兵器面圣,有意刺王杀驾!

  纪纲下意识地把手放在了腰间,同时脚步轻移来到了朱棣的龙案前。

  “不必!”朱棣知道纪纲是什么意思,不过他知道朱松的为人,绝对不会刺杀他的,“松弟,这是?”

  瞧见纪纲的动作,朱松顿时明白纪纲在想些什么,不过他并不在乎。

  随手挽了个剑花,朱松道:“皇兄,这柄软剑,就是臣弟依照古法,让工部和内府监局,联合打制出来的。”

  “可锋利?”朱棣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