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 第55章

作者:洛山山 标签: 穿越重生

第八十二章 忽悠朱棣

  “若我说,我相信四皇兄定会成功呢?”朱松沉默了许久,说出了这么一个答案。

  “若是别人说,孤不信!”朱棣摇摇头,道:“可若是你说,孤相信!”

  “哦?却是为何?”朱棣的话,把朱松的兴趣给钓了起来。

  “当年为兄在应天的时候,咱们这些兄弟里面,只有五弟、楩弟与你,愿意施以援手!”朱棣很郑重地说道:“所以为兄宁愿相信你说的话,也绝不怀疑你们!”

  “四皇兄,小弟这话绝无蒙骗四皇兄之意!”

  朱松脑子中思绪飞转,别看朱棣现在话说得很煽情,可实际上他也明白,这些能够坐上皇位的人,哪一个不是喜怒无常,心思难猜?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所以,朱松需要一套说辞,一套能够哄住朱棣一辈子的说辞。

  “四皇兄你也知道,自父皇宾天,允文继位之后,黄子澄、方孝孺等腐儒就不断谏言允文,削藩!”

  朱松的脸上带着愤恨的神色:“他削藩所削减的封地、藩兵、俸禄这些都无所谓,可是偏偏这方孝孺竟然还建议削爵!我朱氏皇族,自父皇开创下大明朝以来,除了父皇之外,还从没听说谁有权利,有胆子削掉一位未曾犯事的亲王的爵位,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底线,绝对不容践踏!”

  说到这里,朱松从座位上站起身来,道:“‘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可是父皇的意思,允文初登大宝就率先拿五皇兄开刀,尽管爵位没变,但是却成了光杆司令。纵然如此,那黄子澄竟然还不肯放过五皇兄,要将五皇兄下了大狱,罪名竟然是谋反!”

  朱松喘起了粗气,道:“谋他娘地反!还不是那五皇兄曾经杀了黄子澄的一个子侄,这该死的混蛋就怀恨在心,落井下石!”

  “还有这等事?”朱松倒是不清楚朱橚的遭遇,“眼下五弟如何了?”

  “四皇兄尽管放心,楩哥已经想法子脱了四皇兄的罪,并且还恢复了亲王的身份!”

  朱松对朱棣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继续说道:“而今,被削藩的兄弟们越来越多,黄子澄他们现在不动我,不代表以后也不动我!所以,与其受这样的鸟气,担惊受怕地过一辈子,倒不如跟在四皇兄身边,靖难!”

  “呼,是啊,看允文这架势,削藩怕是很快就会轮到你了!”朱棣叹了口气,这便是皇家的为难之处了。

  朱松说得这是内部的原因,朱棣以及姚广孝都能够听明白了。

  只是有内必有外,朱松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他继续开始忽悠:

  “另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朱松知道朱棣是不好忽悠的,更何况在她身边还坐着一个光头的姚广孝:

  “外部原因,四皇兄您长时间以来镇北平,麾下的靖难将士们,一个个都是英勇善战,剽悍无比的虎狼之人!可以说,这支靖难大军,若是仅有两万人的话,也足以低档朝廷的六万大军!”

  朱棣微微颔首,脸上不自觉地挂上了淡淡的笑容,看来他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当年,他就藩燕京北平,之后更是多次受命参与北方的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南方这些享尽了温柔水乡荼毒的朝廷兵卒,又岂是这些久经征战兵卒的对手?

  朱松见自己这便宜哥哥的脸上有了笑容,便趁热打铁道:

  “再一个,四皇兄这些年来的表现,弟素有耳闻!不仅仁厚节俭、礼贤下士,更是有精兵悍将和精干谋臣辅佐;再看允文呢,虽宽厚仁和,满腹经纶,可是身边却尽是些个腐儒,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不出三年,朝中上下只会剩下那些只知道摇头晃脑的迂腐书生,到那时,我大明危矣!。”

  这一记马屁,可是拍得朱棣心里头这个舒爽啊,因为在朱棣的心里,那些个每天之乎者也,张口子曰,闭口子曰的腐儒、学究们,就应该躲在翰林院里头做学术,就不应该参与朝政。

  而且,朱松竟然把朱允文宠溺腐儒,给升级到了大明朝‘危矣’的高度,尽管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嗯,这个好,他喜欢!

  其实甭说他了,就连姚广孝都觉得这位韩王殿下简直是位天才,哪里是在分析为何会帮助他们家王爷的原因,分明是在帮助朱棣分析天下的大势。

  因为朱松口中所说得这两点原因,正是惹得天怒人怨,燕王起兵的主要原因。

  “殿下,依您来看,此番靖难之战,我靖难大军与朝廷,胜负如何啊?”姚广孝眯缝着眼睛听着朱松作着报告,这个时候却是突然出声。

  朱棣有些诧异地看了姚广孝一眼,却发现他正悄悄地对自己使眼色,便沉默了下来,算是默认了这个问题。

  朱松原以为朱棣还会呵斥姚广孝两句,没想到这家伙却当作没事人一样。

  不过这也难不倒朱松,朱松几乎是没有丝毫停顿地说道:“自然是四皇兄会取胜!”

  “殿下为何如此自信啊?”姚广孝不肯放过朱松。

  朱松犯了个白眼,心说:老子总不能告诉你,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吧?那到时候你朱棣还不得把老子当傻子给撵出去啊?

  想了想,朱松道:“眼下咱们的靖难大军,只剩下了那几座郡府还尚未攻占,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应天府!依着允文的性子,此刻的应天府已经如同铁桶一般,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其他人很难进出应天。”

  朱棣眯着眼,问道:“松弟,依你之见,当如何?”

  姚广孝也瞪大了眼睛瞅着朱松,似乎想要把朱松给吃透了。

  朱松没在意两人的表情,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眼下应天府中,由李景隆率领的大军足有十万之众,若是李景隆选择严防死守的话,以四皇兄的军马,纵然是将城池攻下来了,怕也是伤亡惨重!”

  尽管不想承认,但是朱松说得确实是事实,除非朱棣暂时放弃攻击应天府,否则的话,靖难大军,极有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

第八十三章 去拿下南京

  “既是如此,你之前为何还笃定为兄定靖难会成功呢?”听到朱松列出了这么多对靖难大军不利的条件,朱棣皱起了眉头。

  “有弊自然有利!”朱松从桶里抓出一把冰块,把玩着说道:“各路勤王大军,实际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眼下能够敢来驰援朝廷的,除了已经抵达应天府的人之外,也就只剩下了有数的十来万人!”

  十来万人还少吗?若是再加上句容的四万大军,南京城的十一万大军,那就是足足二十多万人。

  相比起来,这么个庞大的数字,燕军不过十万,可就差得远了,若是真到了那种情况,燕军铁定会吃大亏的。

  不过这些朱棣他们都曾经考虑过,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先前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不照样让他们给耍地团团转,眼下的情况和当初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四皇兄想必也知道这个情况吧?”朱松看朱棣和姚广孝脸上表情不变,继续说道:

  “说到底,这只是预估的情况!可实际上呢?镇江水军都督朱绍谦携麾下大军归降,靖难大军凭空多了五万军力,即便留下这五万大军留守镇江,有朱绍谦在,江北的数万追兵就断难渡江而过!如此一来,十万靖难大军只需要专心对付朝廷的十四万大军就行了。实力上比之朝廷只是差了一点,若是四皇兄仍旧没有信心拿下南京的话,那就当小弟瞎了眼吧!”

  说到最后,朱松无奈地摊了摊手,道:“再说了,南京也不一定非得强攻不可”

  “嗯?”姚广孝眼睛一亮,追问道:“殿下此话何解?”

  说实话,自从攻下镇江之后,朱棣与他的谋士们就从未放弃过商讨如何破南京城。百度搜索x书?阅屋

  可是琢磨出了不下数十种法子,却始终觉得不对劲,若想破城,无论如何都会产生一定的损失,这个损失是靖难大军所承受不起的。

  现在,朱棣和姚广孝等人正在为此事头疼。

  朱松冲着朱棣笑了笑,道:“眼下这个局面,对于我们靖难大军可以说是最有利的。”

  朱棣奇道:“为何?”

  “四皇兄,之前小弟已经就咱们双方的实力做了比较!”

  朱松侃侃而谈:“对于眼下的状况,其实允文比咱们还要急!我靖难大军自北平一路南下,靖难之路的阻碍不少,但是无一可拦阻我靖难大军的攻势,南京的王公贵族还是那些百姓们早就已经人心惶惶,再加上现今这个情况,南京已然大乱。”

  听到朱松的话,姚广孝的眼睛亮了起来,道:“殿下的意思是说,若我们此刻攻城,怕是会起到反效果,不仅不会趁乱取得胜利,反而会陷入苦战,让城中的文武官员以及百姓们同仇敌忾,而让我大军陷入苦战?”

  姚广孝就是姚广孝,不愧是朱棣手下的头号军师,脑袋瓜子转得就是快。

  “不错!”朱松点点头,道:“若是我大军按兵不动呢?以允文的性子而言,绝计不会让李景隆擅自出兵。两军对垒之下,最害怕的反倒是南京城内的朝廷大军。”

  朱松这话听起来有点不明白,可说白了就是一种威慑,人常言,色字头上一把刀,围困应天的靖难大军,便是宣在将南京城君臣百姓们头顶上的那把刀。

  刀刃闪烁,随时都可以落下!

  朱棣听明白了,道:“难不成就这般耗下去?”

  朱松抬头,道:“这怎么可能?大军可以在城外按兵不动,但是先前在诗会中埋下的锦衣卫们,却是要忙活起来了!”

  “哦?”朱棣眸光一动,道:“让他们暗杀朝中大臣们,制造恐慌吗?”

  杀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强行攻城是下下之策,这年头能动脑筋的事,干嘛非得见血?

  “四皇兄,你误会了!”朱松苦笑了一声,道:“眼下南京城中早已是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若让那些埋在各府的锦衣卫钉子,暗中收买城中的那些文武官员们,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

  这当初他们怎就没有想到呢?

  朱棣与姚广孝相互对视了一眼,一脸的愕然之色。

  姚广孝这老和尚不停地摸着自己那光秃秃的脑袋,眼瞅着摸得比灯泡都亮了,这才呼哧呼哧地说道:“殿下,如何收买?”

  “姚先生,这收买也分人!”朱松嘿嘿笑着,奸诈地就像个狐狸:“这有的人爱财,有的人爱色,有的人爱名,有的人爱珍稀之物”

  “投其所好!”朱棣道。

  “对对,就是这个词!”朱松笑得更欢乐了,“锦衣卫埋了这么久,想必对于那些亲近燕军或者墙头草一样的王公大臣们已经调查地差不多了!只要依着锦衣卫的调查,投其所好,还担心收买不了他们吗?”

  “着啊!”朱棣一拍手,道:“松弟此计甚妙!”

  “这些家伙们久居高位,贪腐地厉害!眼下先许给他们些许好处,等到时候四皇兄的大军进入南京城,让这些家伙们连本带利地都还回来!”

  若说起黑来,朱松可是一点都不比朱棣差,利用完了人家,抖手就把人家给卖了,真他娘地黑啊!

  “不过,殿下!”不同于朱棣,姚广孝开始泼冷水了,“眼下我们还缺少一个突破口啊!”

  “这个不是问题!”

  朱松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南京城的卫戍工作,被允文交给了李景隆。李景隆这个家伙可不是什么好鸟,若说他是个奸臣都是抬举他了,这家伙简直就是个人渣!”

  朱棣与李景隆曾是幼年玩伴,俗话说从小看老,李景隆小时候的性子就是自私自利,这一点,朱棣比谁都看得清楚。

  “依你之见,从李景隆这里下手?”朱棣眉头微皱,问道。

  “不错!”朱松点点头,道:“四皇兄在靖难之初,那李景隆曾得允文授命率军进行弹压,不想却被四皇兄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一个自私自利,贪生怕死之徒,若是四皇兄主动招揽的话,你以为这家伙会怎么想?”

  “好!”朱棣一拍双手,道:“以他的性子,即便有所犹豫,在最后也绝对会背弃允文,开城归降!”

  “就是这样!”

  朱松哐当一下,将装冰的小铁桶子丢在了桌子上,很是豪气干云地说道:

  “我看不如这样吧,四皇兄你写一封信,陈明厉害,到时候小弟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给他送过去!”

  “殿下,是不是有些冒险了?”姚广孝倒是有些担忧,“毕竟这些都是咱们的猜测,李景隆究竟会作何选择,咱们心里头可没底!若是那李景隆将殿下扣下来,交与建文帝的话”

  “是啊,松弟!”朱棣脸上也有些忧色,“那李景隆自私无常,如果只图眼前利益”

  “绝无可能!”朱松斩钉截铁地说道:“李景隆向来贪生怕死,自兵败之后,对四皇兄早已是畏之如虎豹,再加上四皇兄亲手所书的信件,在李景隆看来,凭着你二人幼年的关系,待你入南京之后,定不会为难与他,若是四皇兄再在信中许以高官厚爵的话,他李景隆还不来跪舔咳咳”

  朱松后面说得意了,有些张狂了起来。

  低调,妈蛋,低调才是王道!

  再说了,他总不能告诉朱棣,后世的史书上就写着,李景隆投降了燕军,并且还在永乐年间享尽了荣华富贵。

  若是真这么说了,怕是朱棣会把朱松给吊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