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 第68章

作者:洛山山 标签: 穿越重生

  怒极的朱橚,抬腿就是一脚,狠狠地踹在了刘长生的身上,同时喝骂道:

  “你他娘地是吃干饭的?自家王爷去那了,你都不知道,朝廷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刘长生被一脚踹倒在地,一脸愧色道:“下官该死!”

  “你确实该死!”朱橚脸上带起了狰狞之色,“若是你家王爷出什么事,孤要你们所有人一起陪葬!”

  “下官愿以死谢罪!”刘长生倒是生无可恋了。

  “哼!”朱橚猛然拂袖,道:“去将你家王妃,还有白福叫来,孤就在初华堂等他们。”

  地上的刘长生点点头,二话不说直接招呼一名侍女过来,命她去请徐妙锦,而他自己则是冲向了前院。

  此刻,徐妙锦的房间里,四女,外加几个小家伙全都在这里。

  “婶娘,松叔父去哪了?”朱徽煣揉着惺忪的睡眼,抬头问徐妙锦。

  徐妙锦身手轻轻抚摸小家伙的小脑袋瓜,道:“你松叔父有要事要办,一会就会回来了。”

  听到徐妙锦的话,雪影的眸中露出了一丝质疑之色,道:“妙妙姐,眼下燕王的大军已经攻入了南京城,韩王不告而走,莫不是出城去了?”

  出城?说得倒是好听,再说明白点还不是逃走了?

  雪影这话里话外,分明是在说朱松为了活命,已经把他这一大家子全都抛弃,自己逃走了。

  “出城做什么?”迷情有些傻傻地问了一句,旋即轻掩着樱唇,不可思议地说道:“城里城外都是燕王的大军,殿下莫不是出城投降去了?”

  “燕王殿下为人良善,纵然燕王大军入了南京,也不会难为殿下的!殿下又何必出城去投降呢?”比起迷情来,宋茗琳似乎更加单纯。

  听到宋茗琳的话,徐妙锦苦笑了起来,若真像宋茗琳所说得那样,事情反倒是简单了。

  当初朱松开诗会的举动,可是把他彻底推到了燕王的对立面。

  你想燕王会放过一个,为了讨好朝廷而下了血本的亲王吗?

  而且还有一点比较复杂,那即使她徐妙锦的身份地位很尴尬?

  她哥哥徐晖祖是朝廷的死忠,而她的姐姐又是燕王朱棣的王妃,她夹在中间,连自己都不清楚支持谁了。

  所以,在徐妙锦看来,韩王以及整个韩王府陷入了一种死局,解不开的死局。

  朱瞻基倒是没有众人那么悲观,毕竟他可是燕王的亲孙子,凭着朱松照顾他这么长时间,他早就在心中下了决定:就算是拼着被他爷爷禁足,也要保下“松伯伯”一家老小。

  就在房间中陷入沉寂的时候,敲门声响起,随之而来的还有香香小侍女的声音:“小姐,刘长史派人过来,说周王殿下驾临,请您去初华堂。”

  “周王?”徐妙锦有些愣。

  “小姐,刘长史还说了,周王殿下与燕王殿下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若是有周王殿下向燕王殿下求情的话,咱们王府就不会有事了!”

  听着屋子里没动静,小香香就又来了一句。

  “是了,我听说,周王与燕王乃是同母兄弟,若是有周王求情的话,王爷的命就保住了!”

  徐婉君的眼睛亮了起来,她扭头看着徐妙锦,道:“姐姐,赶快去见一见吧!”

  说到底,朱松是韩王府的基石,若是韩王没了,那整个韩王府就散了。

  所以,徐婉君的话终究是打动了徐妙锦,不一定是为了朱松,而是为了这几个小家伙,还有韩王府上下数百条的性命。

  周王朱橚去了韩王府,朱松是一点都不晓得。

  他一直都等在乾清宫弄外头,当大火被彻底扑灭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了,天色都已经大亮。

  在烧得破败不堪的乾清宫中寻找了半晌,最终找到的与史书上记载的相同:

  三具被烧焦的,已经完全辨认不出的尸体,两大一小,两男一女。

  “殿下,这三具焦尸,莫不是建文帝以及皇后、大皇子的?”

  将三具焦尸摆在乾清宫外的广场前,张辅皱起了眉头。

  朱松摇摇头,道:“不知道,不过本王以为应该不是,否则的话,田尽忠那个阉货不可能刺杀本王,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

  “那殿下,咱们现在怎么办?”没找到建文帝,或者说没有确定建文的生死,张辅这也算是没有完成好任务。

  “能怎么办?”朱松眯缝着眼睛,道:“先命人将这三具焦尸收入棺椁,而后咱们再去见四皇兄禀报,对了,那个田尽忠可要看管好了,万不可让他死了。”

  如果说想确定朱允文的死活,那么田尽忠应该是知情者。

  哒哒哒!

  就在两人准备动身前往寻找朱棣的时候,突然有人策马而来。

  朱松扭头一看,呦,还是熟人,是一身戎装的纪纲。

  “殿下,王爷请您去燕王府!”纪纲下马,现实向朱松行了一礼,随后说道:“除了您之外,朝中的文武大臣以及诸位亲王、公主,也已经通知了!”

  纪纲口中的燕王府,其实是朱允文一座在京中的别院,之前在朱棣未去北平就藩之时,这座别院就是朱棣的王府。

  只是后来朱棣掀起靖难之役,这座王府就被朱允文收了回来,改建成了行宫别院。

  当朱松和张辅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燕王府的时候,燕王府门外已经停满了马车,拴满了马匹。

  在那些马车以及马匹旁边的仆从下人,一脸如丧考妣、生无可恋的样子。

  也没在意这些人,朱松等人策马而过,在王府前头一个急停。

  “大人,您回来了!”

  看守府门的是锦衣卫,眼瞅着他们的顶头上司回来了,匆匆上前来牵马。..

  ------------

第一百零六章 齐聚燕王府

  “你小子怎么没有眼力价啊?”纪纲把缰绳递给了那名锦衣卫手下,一指朱松和张辅,道:“那边,韩王殿下还有燕山左卫指挥同知张大人”

  后面的话,纪纲倒是没继续说,这小子如果不是弱智的话,应该明白他的意思。

  “哎呦,您瞧我!”那侍卫一拍脑袋,立马招过来两个手下为朱松和张辅牵马。

  “多谢!”朱松和张辅倒是很有礼貌,把缰绳交给了锦衣卫,就直接进了燕王府。

  “殿下(大人)客气了!”

  朱松有很多事都是通过锦衣卫来完成的,所以这些锦衣卫们,已经从纪纲那里听说了朱松的所作所为。

  凭着韩王殿下为靖难大军作出的贡献,将来定然会身居高位。

  锦衣卫也是人,他们也想要荣华富贵,巴结好了这位爷,总是有好处的不是?

  外面那些马车旁边的仆从下人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看呆了。

  “什么情况?锦衣卫的人怎么会那么巴结他们?”

  “方才进去的那位,我怎么看着像是韩王殿下啊!”

  “开什么玩笑,韩王可是朝廷的忠臣,岂会降于燕王?”

  这些人,都是朝廷那些文武大臣们的车夫或者侍从,他们或许是没有见过韩王朱松,但是对于朱松召开的那场盛大的诗会,却是印象无比地深刻。

  “瞎吵吵什么?”先前为纪纲牵马的锦衣卫,眼睛一瞪,道:“知不知道这是何处?再乱吵,本官将你们全都抓到我锦衣卫的大牢去!”

  得,人在屋檐下,还是夹着尾巴做人吧。

  到了王府正殿大门前,朱松还没来及得抬脚进殿,就从洞开的大门中,见到里头已经乌压压地站满了人。

  这些人除了在京中的文武官员以及勋贵、皇族之外,剩下的就全都是靖难大军的高层,比方说朱能、丘福、姚广孝,甚至还有久不曾露脸的宁王朱权。

  两方人相比较,在京留任的建文一党以及那些中间派、两面倒们,一个个如丧考妣,就好像是死了亲娘一样。

  再看朱能他们呢?

  脸上满带着胜利的笑容,那溢于言表的狂喜以及激动,让他们一个个看起来很是亢奋。

  就在朱松一边往里走,一边观察着众人表情的时候,在场的那些京官和皇亲贵胄们,也在打量着朱松。

  这些人里面,就没谁是不认识朱松的。

  毕竟,当初朱松的‘贤’名,可是动不动就出现在洪武爷以及建文帝的桌案前,督察员以及宗人府的官员们,更是隔三差五地就参他一本,他早就成公众人物了。

  “唉唉,这不是韩王殿下吗?”眼瞅着朱松慢悠悠地走了进来,一个长得胖胖的,唇上留着两撇八字须的中年男子,有些夸张地叫了起来。

  这家伙是齐王朱榑,因为朱榑最近两个月被朱允文禁足,所以朝中的很多事情他都并未参与,在朱棣第一批次处理的皇族成员中,朱榑可以说是逃过了一劫。

  所以,逃过一劫的朱榑,还记得是朱松连累得他禁足的,这一次好容易看到了朱松,还不死命地奚落他一下?

  因为他以为朱松召开诗会的原因,就是为了讨好朱允文,在朱榑看来,朱松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朝廷小人’,反正他朱松这次就算不死,也会被燕王扒掉一层皮下来,正好借这个机会地好好出口恶气。

  “妈蛋,这谁啊?”朱松正眼都不瞧朱榑一言,只是有些诧异怎么到哪都碰到疯狗。

  “殿下,您来了,下官在这!”

  与这帮子无知的京中众人不同,李景隆可是知道朱松乃是朱棣身边的红人。

  京中这帮傻叉弃之如敝履的韩王,在他李景隆这里,可是座一眼望不到顶的大靠山。

  “呦,是李大人啊!”朱松笑着走了过去,道:“李大人,此番四皇兄能够顺利入京,还要多谢李大人相助啊!”

  “殿下谬攒,下官惭愧!若非是殿下的话,下官恐怕仍被那方、黄一党蒙骗,犯下错事呢!”李景隆姿态放得很低,他可知道这位平日里笑眯眯的韩王,真动起脑筋来,怕是他连怎么死地都不知道。

  “李大人能够迷途知返,悬崖勒马,何尝不是你自己明大义?”朱松摆摆手,道:“此番能够拿下方、黄一党,李大人当居首功啊!”

  朱松这话虽说是恭维,但是李景隆先前的表现,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

  就在朱松进门之前,这家伙还一副得意洋洋,从龙功臣的样子。在他身周还围着几个以前建文一党的家伙,看样子是在溜须拍马。

  不提朱松与李景隆谈笑风生,那些围观的京中众官员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特别是朱榑,那一脸懵逼的样子,令人感到甚是可笑。

  盏茶时间之后,朱棣身着一袭戎装,自后堂之中快步而出。

  “见过燕王千岁!”

  除了极个别的京官之外,其余众人齐刷刷地向朱棣行礼。

  朱棣也没坐下来,而是很平淡地一挥手,道:“众位大人请免礼!”

  众人刚要起身,这个时候,有人从一众官员中迈步而出,拱手道:“殿下,下官有一疑惑,还请殿下为下官解惑。”

  朱棣飘了此人一眼,道:“尔是何人?”

  那人看起来年纪大概在四十岁上下,身材矮胖,留着白须,他道:“下关陈书崇,乃是翰林院史官修撰!”

  史官编撰,陈书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