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太子追妻日常 第72章

作者:平林漠漠烟如织 标签: 青梅竹马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似锦知道林岐时间宝贵,而且抹额勒得他眉毛眼睛都难受,便不再多留他,送他和叶女官上了车,故意立在车窗外叮嘱道:“多谢两位女官,改天我亲自上门道谢。”

  林“女官”一脸凝重,点了点头,放下了车帘。

  似锦目送崇宁公主府的马车消失在拐角处,这才带着素心回望花楼去了。

  回到望花楼,似锦才觉察出饿来——今日实在是一件事赶着一件事,到了现在,她连午饭还没吃呢!

  似锦吩咐春剑带了小丫鬟香祖去厨房取她和素心的饭,自己窝在卧室窗前的榻上等着。

  她悄悄摸了摸自己柔软的肚皮,心道:小凤凰也跟着我饿了大半天,真可怜,我肚皮上还有些肥肉支撑着,他可什么都没有呀......

  春剑和香祖用食盒把饭菜送了过来,摆在了小炕桌上。

  似锦一看,原来是四菜一汤外加两盘点心。

  四菜是松鼠桂鱼、响油鳝糊、碧螺虾仁和清炒小棠菜,汤是莼菜银鱼汤,两盘点心分别是枣泥拉糕和桂花糕,都是苏州风味。

  她尝了尝,觉得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正是周府厨房的大厨钱妈妈的手艺,不由笑了,道:“夫人看来很感谢我,今日钱妈妈亲自下厨给我做菜。”

  钱妈妈是周夫人的陪嫁,厨艺高妙,善做苏州风味,只是一般只给周夫人下厨。

  春剑也笑:“钱妈妈的手艺的确是好,不过咱们府里一般人可没机会尝到。”

  似锦觉得自己今日功劳很大,把恶心了周夫人好几个月的周老太太和周家二房给赶走了,因此心安理得大吃了一顿,然后回房睡午觉去了。

  说不定晚上家里还要有大事发生,她得先养精蓄锐。

  傍晚时分,似锦正在房里欣赏以前小凤凰临摹的山水画谱,小丫鬟幽客从外面回来了,一脸喜色道:“老太太和二房的人都被送回老家了,现在兰庭已经搬空了。”

  似锦略一思索,问道:“四姑娘和五姑娘呢?”

  幽客忙道:“四姑娘和五姑娘被叫到了惠畅堂,老爷和夫人正在和她们说话。”

  似锦点了点头,笑道:“你辛苦了,吃点东西歇歇吧!”

  幽客笑嘻嘻道:“姑娘,我不累,我和香祖踢毽子去。”

  似锦一听,忙放下手中的画谱:“我也踢去。”

  她也得多动动了,不然小凤凰一直叫她白又胖,也怪没意思的。

  似锦带着几个小丫鬟踢毽子踢得满头大汗,索性要水洗了个澡。

  她正晾着头发和素心春剑说话,孙妈妈却打着灯笼过来了:“大姑娘,老爷请你去外书房说话。”

  外书房依旧是老样子,晚风轻拂,藤蔓瑟瑟,竹叶飒飒。

  周胤原本瞧着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很是俊美,今晚看上去瘦了许多,也有了些棱角分明的意味,似乎更英俊了,是一种颓废的英俊。

  似锦看着这样的爹爹,心里还是很愉快的,笑盈盈道:“给爹爹请安。”

  周胤正在和书房小厮一起处理书信,挥手让小厮先出去,这才道:“似锦,你还挺开心。”

  似锦瞪圆了眼睛:“我为什么不开心?”

  她理直气壮道:“如今我可全知道了,原来有人要害我,若是我真中了她们的计,这会儿说不定已经上吊自杀了——恶人自有天报,我为何不能开心?”

  周胤:“......”

  转念想到似锦生母兰氏当年的遭遇,他一时无话可说。

  似锦才不考虑她爹的心情呢,双手合十拜了拜,道:“先前我还想着话本里说的‘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是真的,谁知老天有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她又长长感叹了一声,道:“人啊,还是不要造恶业,免得反噬己身。”

  周胤:“你也少说几句。”

  他低头整理着书案上的一摞书信:“孙浴泉的腿,我让人打断了,堵了嘴送到东明县黄河边那个庄子上去了。”

  似锦默然片刻,道:“爹爹,孙浴泉这人跟毒蛇似的,你以为把他给打死了,说不定天暖和一点,他就又泛过劲儿来,趁你不注意,猛地用他的毒牙在你腿上咬一下。”

  她几乎是咬牙切齿:“爹爹,这样的人,只能让他死。”

  似锦一直是开开心心待人宽容的,周胤从未见她和谁计较过,没想到似锦也有这样恨一个人的时候。

  他抬眼看向似锦,却发现似锦眼睛里含着泪,嘴唇已经被牙齿咬出血了,不由叹了口气。

  泥人也有个土性,任谁被人这样暗害,也不会傻乎乎地要宽容待人。

  周胤怜惜女儿,柔声道:“回去歇着吧,让丫鬟收拾一下行李,明日你母亲带着你和倩兮盼兮去温泉庄子上住几日。”

  似锦眨了眨眼睛:“双胞胎呢?”

  周胤道:“你二叔非要把她们留在咱家,我哪里有时间管她们,明日送她们去善德女学上学去。”

  善德女学位于嵩山之中,距离嵩山书院不远,是一所专门收贵族及官员家闺秀的女学,以教学严厉,条件清苦著称。

  似锦听了,道:“善德女学啊,很适合双胞胎。希望她俩学成归来,温柔贤淑,德才兼备,不再烦人。”

  周胤看了她一眼,不由笑了:“你才烦人呢,回去吧!”

  似锦屈了屈膝:“爹爹,以后我二叔不再给你惹祸了,你也开心些,我走啦!”

  周胤一怔。

  是啊,周永离开了京城,自然不会再与庆王搅和在一起,他倒是真省心了。

  周老太太回老家“养病”去了,似锦再也不用卯时以前就起来去给周老太太请安了,可是第二天她还是在卯时就醒了过来。

  似锦心情很好,索性不睡了,洗漱罢便带着丫鬟们到花园里荡秋千去了。

  到了巳时,周夫人带了似锦、倩兮和盼兮,乘了马车去了城外的温泉庄子。

  似锦总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什么事情。

  待在温泉庄子安顿下来,她才想起来,自己忘记往金石街林记画斋送封信,告诉小凤凰自己出城游玩去了。

第七十四章 来信

  似锦原本懒洋洋地和盼兮在泡温泉, 这会儿想起来了, 就有些着急, 温泉也泡不下去了, 转身要上去:“盼兮, 我有件事得去做,你自己泡吧。”

  盼兮反应很快, 见似锦要走, 握住她的脚踝, 一把把她给拽了下来:“大姐姐, 再陪我泡一会儿。”

  她自己在这里泡, 怪无聊的。

  似锦见妹妹孤独,只得舍命陪妹妹,继续和盼兮泡温泉。

  姐妹俩在温泉池里练习了一会儿凫水, 觉得累了便坐在池边说话。

  盼兮好热闹, 说道:“我已经求了母亲,让母亲派人去学士府,把蕙表姐和菁表姐都接过来, 明日咱们这里就热闹起来了。”

  听说王菁要来,似锦既盼望又担心:“菁表姐能来的话,那可太好了,我就怕舅母把她拘在家里绣嫁妆。”

  京城这边高门的规矩就是这样, 姑娘家一旦定了亲事,家里就不让参加交际,拘在家里绣嫁妆。

  如今倩兮上课之余, 就是在绣嫁妆。

  一般姑娘家的交际,似锦不愿出门,倩兮不能去,都是盼兮一个人过去。

  盼兮想到自己也快订婚了,不由有些羞涩,低声道:“大姐姐,世子不知道怎么样,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性子......”

  似锦一听到“世子”这俩字,就先打了个寒颤,接着才想起盼兮口中的“世子”,指的乃是卫国公世子孟庆元,这才放松了下来,竭力搜寻前世关于孟庆元的记忆。

  前世盼兮嫁人后,和似锦不怎么来往。

  卫国公府是公爵门第,属于权贵中的上层,而威远侯府早已没落,属于权贵中的底层,不过大家都在京城权贵圈子里,卫国公府的事似锦还是知道一些的。

  她记得孟庆元和盼兮婚后感情挺好,孟庆元虽然有几个宠妾,可是似锦回娘家时,曾碰到盼兮带着几个得宠姨娘也回去了。

  似锦瞧着几个姨娘对盼兮挺敬重的,盼兮似乎习惯了姨娘们的服侍。

  也许盼兮习惯妻妾共事一夫呢?

  妻妾共事一夫,是大周朝的常态,却是似锦接受不了的。

  她前世之所以掏心掏肺地为孙浴泉付出,就是因为成亲之后,孙浴泉明确地答应她,不纳妾不纳婢,夫妻俩同心同德,好好过日子。

  谁知道原来他在外面早有了小刘氏,孩子都生好几个了。

  盼兮见似锦怔怔地发呆,扑哧一声笑了,抬手在似锦头上敲了一下:“大姐姐,你发生么呆?真真呆头鹅一个,往日的机灵劲儿都去哪儿了!”

  似锦蓦地想起了小凤凰——小凤凰也爱敲她的脑袋。

  小凤凰前世因为身有余毒,一直到似锦去世,都没有立后,也没有妃子。

  这一世小凤凰若是解了毒,身子恢复了,应该就会后宫三千了吧?

  到时候她得建议小凤凰,选妃的话,不要全选一个类型的,那样太单调了,最好各种类型都要,北地胭脂,南国佳丽,西域美人,还有高丽贡女,到时候一定赏心悦目得很......

  回到房里,似锦亲自研墨,写了一封信,交给春剑,让她以回家探望她娘的名义,回城把这封信送到金石街的林记画斋。

  春剑把信和碎银子收好,正要出去,却又被似锦叫住了。

  似锦边想边说:“春剑,你问一下你哥哥,愿不愿意写一份投身文书,投身到我门下。”

  她思忖了一下,接着道:“若是你哥愿意,我答应在投身文书上写明每月五两银子月银,开铺子的话,还另有分红。”

  经过上次之事,似锦发现自己手里能用的人太少了,遇到事情就束手束脚的,因此有心培养一些亲信。

  大周富贵人家的男女奴婢,一般有四个来源,第一种是家生子,也就是奴仆的后代还是奴仆,第二种是犯了罪,被官府发卖为奴婢的人,第三种是因生活所迫投靠富贵人家为奴的人,第四种则是经由媒婆牙婆的手买卖的奴婢。

  似锦给春剑的哥哥孙秀的类似第三种,却又不全是第三种。

  这种需要写投身文书,不过大周朝的投身文书,与奴婢买卖不同,对主人和门人都有约束力,彼此也都能主动解除投身合同。

  孙秀做事灵活,为人忠诚,办事效率挺高,似锦很欣赏他,因此条件开得很好。

  春剑闻言大喜——姑娘给她哥哥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当即道:“姑娘,我回去和我哥我娘商议一下,明日回来给您回话。”

  御书房中,洪武帝正与内阁商议政务,皇太子林岐旁听。

  首辅韩朝提出与西洋通商的提议。

  洪武帝不待内阁讨论,直接拒绝了:“我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议不必再提。”

  韩朝心里着急,抬眼看向端坐一侧的皇太子林岐。

  林岐察觉到了韩朝的求救,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汉人建立的王朝领先各国几千年,大周朝的历代皇帝,已经习惯了站在制高点俯瞰别人,看不到海外诸国一直在迅疾追赶,故步自封,沾沾自喜。

  这种故步自封沾沾自喜在洪武一朝达到了顶峰,必须得改变,可是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须得水滴石穿,循序渐进,让洪武帝和朝中大臣能够开阔眼界,重视与西洋诸国的交流贸易。

  韩朝失望地叹了口气,低下了头。

上一篇:侯爷的原配

下一篇:重得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