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20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小暖把赵书彦的话转换成自己能理解的语言后,恍然大悟。县再上一级就是州级,知州直接受中|央|政|府也就是皇帝的领导,能直接在皇帝跟前刷存在感,有能力就不会被埋没。这么算,知县还是个不错的职位。

  “且济县土肥民丰,又地处要害囤重兵,安全无虞,出政绩并非难事。”赵书彦目光灼灼,心知若非承平王疏通关系,陈祖谟绝不可能得此肥差。

  小暖抬头,“赵大哥果真博学多才。”

  赵书彦微微一笑,“愚兄族中有人在朝为官,耳濡目染,略知一二。”

  小暖点头,听了方才那一通分析,她觉得赵书彦的见识绝非一般商人可比,他到底是怎么个来历?看来自己应该去认真查一查。

  不过有一点她很明确赵书彦帮自己就说明他不是陈祖谟一伙儿的。凭这一点就值得小暖跟他合伙做生意!

  很想问问赵书彦的族人官职大不大,小暖现在急需抱条可靠的粗粗的大腿,最好是一脚就能碾死陈祖谟的那种。

  刚要出门的里正见小暖来了,立时觉得头疼,“小暖,我还有要事,你的事等我回来再说。”

  她可以等可吉时不能等,小暖一把拉住里正的衣袖,“里正爷爷,就两句话的事儿,耽搁不了您多大功夫。”

  赵书彦立刻弯腰拱手,恭敬道,“赵氏书彦,见过里正。小生与秦夫人打算在村南开家茶宿,特来跟您报备,请您示下。”

  赵氏?里正眼睛睁大,“济县城东的赵家?” .

第四十章 大粗腿?

  赵书彦答道,“正是。”

  小暖眨巴眨巴眼睛,城东赵家很厉害吗,大腿这是有了?

  里正的头更疼了,两头他都惹不起,只能认怂让他们自己去斗,“既然你们已签了文书,我也没啥好说的。就两点:一,奉公守法,公平买卖;二,不可改河道,不可践踏禾苗。”

  “小生谨记。”赵书彦微笑应下。

  里正摆摆手,示意他俩赶紧走。

  待两人回到田边时,小暖忍不住抽抽嘴角。赵书彦带来的十几个人正蹲在地里清理杂草。几个好打听闲事儿的村妇也围在秦氏身边,一边拔草一边打探消息。所以,现在田里都是人。

  俗话说得好,人多好干活,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地里的杂草被拔了近半,在地头上堆了好大一堆......

  不错,不错,够她家猪和鸡吃几天了。她用力点头,“赵大哥,咱茶宿还没盖呢,人气就足了,好兆头!”

  赵书彦展颜,颇为愉悦地笑了,躲在树后的秦大妮儿开始挠树......

  管事赵三见大少爷回来了,立刻拍掉手上的土跑过来。

  赵书彦的目光在地里扫了一圈,“怎不见张道长?”

  管事一指坡地后的山林,“道长说要登高堪舆。”

  小暖好奇地问道,“啥叫堪舆?”

  “堪乃高,天道也;舆乃下,地道也,堪舆即仰观天象,俯查地势之意。”赵书彦文绉绉解释道。

  .......小暖脑袋自动转换一下赵书彦的话,明白了,原来是个看风水的!她抬头望着林深不知处的风水先生,“还是大哥想得周到。”

  赵书彦微笑,建屋必起请堪舆家,这乃是规矩,不过小暖不知他也不觉的奇怪。她再聪明,也不过是个少出家门的女孩子,知之自然甚少。

  想到这里,赵书彦不由觉得可惜,若是陈祖谟对这女儿上心些,以小暖的聪明,假以时日必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快到吉时,头戴道冠身着道袍的张道长才迈着方步慢慢下山,走到赵书彦面前就是一顿狂夸,“赵少爷,此处聚财向光,乃是块宝地......”

  听着张道长滔滔不绝不带重样地夸,小暖油然生出“她买的不是一块地而是一个聚宝盆”的自豪感。

  这道士,绝对是个能人!

  夸完地,张道长的目光跳过小暖,落在玩狗尾巴草的小草身上,目光大亮,“这小姑娘天庭饱满,眼睛清澈,人中深长,耳珠厚大,下颚丰满,此乃福泽深厚之相貌!”

  小暖抽抽嘴角,心说你直接说我妹妹胖不就得了......

  小草眨巴眨巴眼睛,脆生生的道,“多谢道长。”

  张道长更高兴了,掏出几块糖递给小草,“拿去吃,有空来贫道的长春观玩,贫道给你画几道平安符,保佑家宅平安。”

  小草见姐姐点头,才接了糖,跑去和小伙伴们分享。虽知不可信,小暖还是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道长看我呢?”

  张道长捋长须,颇为费劲又玄妙地摇头,“贫道看不懂。”

  看不懂......小暖呆了,这是几个意思?

  赵书彦轻咳一声,“小暖妹妹必定也是福泽深厚之人。”

  见张道长又要摇头,小暖立刻飞快打断他,“对,一定是这样!大哥时候不早了,咱开始吧?”

  赵书彦辛苦憋笑,“甚好,道长,请!”

  接下来是一套古代建房的流程:插香拜天敬土地爷、放鞭炮、动第一锹土......

  山长茶宿,热热闹闹地开建了。

  鞭炮的红纸屑还未全落地,陈四爷就领着村里的一帮汉子扛着铁锹从村中出来了,见到小暖家田里的热闹,陈四爷黑着脸带头踩着纸屑,向东走了百余丈站定,开始丈量土地做标记。

  跟出来的里正转头看看这一边满脸笑的小暖和赵书彦,再转头看着那一边浑身冒火的陈老四,更觉头疼欲裂,索性躲到树下赚凉快,两不沾了。

  管事按照设计图在地上用白灰划线,盖房班照线开始挖地基,一车车的青砖如流水般运到地头码好,一切井然有序。

  秦氏把猪草装满背篓,发现自己呆在这里有些多余儿尴尬,于是想包揽下供应凉白开的差事。

  管事赵三看出秦氏不自在又想帮忙的想法,笑道,“明天来的人更多,不能劳您一趟趟地送水。小人想在田边搭个灶台烧火做饭,不知您家可否还有多余的锅?若是有的话,小人便偷懒不去买了。”

  “有的,有的!”秦氏立刻点头,带着俩女儿回家扒锅送到低头,又带着孩子们回家,兴高采烈地道,“走,咱去城里再买一口锅。”

  小暖无语......

  母女仨刚要出门,二舅秦正田就急匆匆地来了。他昨天被老丈人叫去帮忙,今天回来看到他帮着买的地被挖的面目全非,又听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立刻急匆匆地赶过来。

  一听姐要出门买锅,正愧疚着的秦二舅立刻揽下差事,“我去,我去!你们都歇着。”

  说完也不等大姐答应,他转身就往外走。小暖立刻拿了娘亲的钱袋子追上,把事情经过给二舅讲了讲,“我觉得这样比租田赚得多,所以就跟赵大哥合伙了。”

  秦二舅琢磨也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可是,“万一没人喝茶咋办?房子空着赚不回本钱啊!”

  小暖笑了,“赵大哥说给能有生意,我觉得他看起来满可靠的,二舅知不知道赵大哥什么来头?”

  秦二舅无语地曲起手指头在外甥女的额头重重敲了一下,“连人家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就敢搭六十两银子进去,你这胆子哪来的!”

  小暖嘿嘿笑,就听二舅又道,“咱们济县真正算得上大户人家的有两户:城北的乌家和城东的赵家。赵书彦是赵家这一代的嫡长子,外号人称笑面虎,赵家十之五六的生意现都在他手上。”

  笑面虎赵书彦......小暖嘻嘻笑了,“这外号挺有意思。赵大哥说他家有人当官,二舅听说过不?”

  秦二舅点头,“赵家当官的有好几个,要说最出名的还是赵书彦的亲二叔赵令德,听说他在京城当大官。”

  大粗腿真来了?小暖的心就是猛地一跳,“多大?” .

第四十一章 自己当大粗腿

  “那咱就不知道了。”秦二舅摇头。

  小暖眼睛亮亮的,京城能称得上大官的怎么也得是四品以上吧,这可比八品芝麻官陈祖谟大多了,好事!

  小暖接着打听道,“乌家怎么个来头?”

  “乌家比赵家可厉害多了,乌家几代将才,出了好几位将军,是咱们打下江山的大功之臣。乌家的大爷乌正平还娶了当今圣上的亲姐姐宁平长公主,是当朝的驸马!”秦二舅舅说起乌家就带着一股子尊崇。

  小暖眼睛更亮了,几代将军、当朝长公主驸马,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粗腿啊!

  “但是,”秦二舅话锋一转,悲痛道,“十四年前乌老将军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出征抗敌,结果三位小将军全部战死沙场,老将军忍痛斩下敌首后辞去军职在家养伤,再没人见他老人家出来过。”

  啊?小暖轻轻问道,“老将军有几个儿子?”

  “就三个,战死沙场的不止是老将军的三个儿子还有长公主宁平。乌家现在只剩老幼两代人,可敬,可悲啊!”秦二舅情绪低落不少。

  这乌家跟宋朝的杨家将倒有一拼,云开又问道,“那老将军有几个孙子呢?”

  秦二舅立时挺起胸膛,与有荣焉地道,“一个,是乌桓小将军,他十三岁能拉万石弓射铁箭,百步穿杨!”

  “乌桓......”小暖脑中闪过世无双的笑脸,那家伙怎么看也不像是能拉开万石弓的主,“二舅,您听说过乌家有个叫乌羽的少爷不?约莫十五六,一双带笑的桃花眼,长得非常好看。”

  秦二舅摇头,“老将军虽然就一个亲孙子,但乌桓少爷这一代有好几个堂兄弟,我也闹不大清都叫啥。”

  小暖略遗憾,“那长公主呢,她没有孩子吗?”

  秦二舅点头,“有个女儿,长公主死后就被太后领进宫养着,叫啥长啥模样咱也不清楚,不过玉面将军和长公主的女儿,怎么着也难看不了吧。”

  女儿啊!这样世无双一定不是乌老将军的孙子了。而且乌家乃是将门,应该对经商没什么兴趣人家只皇帝的赏赐就能汗牛充栋了,还用靠自己赚钱?

  看来乌家这棵大树是靠不上了,赵大哥家的还得再观察。

  小暖握握拳头,就算没有大树和大粗腿又怎样!她陈小暖有手有脑子,实在不行就自己长成大树,大粗腿的话还是算了,大粗腿不好看。

  小暖一路胡思乱想着跟二舅在城南买了口锅后,直接奔着锦绣布庄而去。

  少了进京求学的张三有这个天天在柜台后啃书的书生东家,布庄的违和感没了,小暖进来都觉得神清气爽。

  信叔见小暖来了,立刻放下手中的苍蝇拍,快步过来躬身行礼,“小东家。”

  小暖吓一跳,立刻拉着信叔躲到柜台内,“信叔,咱不是讲好了吗,我入股布庄的事要保密,您这么一叫谁都知道了。”

  信叔立刻点头表示明白,“小暖姑娘?”

  ......小暖摇头,“没人的时候可以这么叫,只要有人在信叔就当我是寻常的买布客人,什么都不用称呼。”

  知道陈祖谟会回来当知县后,小暖的行事更谨慎了,要防着陈家人知道她入股布庄过来闹事。

  信叔略疑惑,但没有多问。

  “信叔问您个事儿,您觉得咱们店的生意为啥不好?”小暖单刀直入地问。

  信叔惭愧低头,“是老奴年纪大了,精神不济,打理买卖不够用心。”

  “您今年多大年纪?”小暖又问道。

  “四十有五。”信叔如实道。

  ......

  果然长了胡子就显老,她一直以为信叔已五十有余了呢,“四十多岁正当年,您怎么说自己老了呢?小暖看得出来您对布庄用了十成十的心,怎么能说不用心呢。”

  信叔头更低了,有些话他实在讲不出来啊。

  “您觉得是因为三有哥的问题?”小暖直接问,蹲门口几天,她还是看出点来的,爱斤斤计较的书呆张三有,的确是个问题,而信叔对他虽然尊敬但也觉得他在店铺了是帮了倒忙的。

  信叔慢慢的,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