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656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王爷,请。”

  连声音也变了,看来他是打算在二哥身边常待呢,三爷含笑点头,迈步进入广华宫。

  精神抖擞的柴严易见三弟来了,不等他行礼便抬手道,“自家兄弟无需客气,赐坐。”

  德喜亲自搬了一把凳子,端端正正地放在桌边,三爷落座后,柴严易递上一张纸,上边龙飞凤舞地写了十几个名字,“这些是我为两个小侄女拟的名字,三弟看看中意哪两个?”

  三爷面上笑意更浓了些,“能得皇兄赐名是她们的造,臣弟不挑,皇兄看着中意便可。”

  柴严易笑道,“这是你的嫡长女和嫡次女,你当上些心才是,否则弟妹该挑你的不是,以为她没生下嫡子,惹你不快了。”

  三爷幽幽道,“皇兄有所不知,岳母为臣弟的两个女儿起了乳名。”

  “叫什么?”以陈小暖家的起名风格,定与花草树木有关吧,柴严易心里闪过无数的山川节气甚至庄稼的名字。

  三爷缓缓道,“老大,老二。”

  易王没忍住,“哈哈哈”地拍着桌子爆笑不止。难怪三弟不挑,自己起的这些名字虽不能说是顶好的,但比起秦安人起的老大老二,已有天壤之别。

  堂堂皇室亲王之嫡女,被唤做老大、老二,确实是有些……

  “哈哈哈!”

  秦安人一家,果然非同寻常,德喜掩住嘴角眉梢的笑意,“老奴记得秦安人的几十个田庄,便是以数字命名的。”

  对,对!城南的叫第四庄,三弟的庄子叫第五庄,听说还有第三十三庄呢。柴严易真的好久没这么畅快,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三弟,叫老大老二也是吉兆,预示着弟妹会给你生很多孩子,多子多孙多福气。”

  想到以后自己与三弟谈起家事,对他说“你家老九书读得还不如老十三”之类的话,柴严易又忍不住开始拍桌子。

  三爷含笑不语,静静看着桌上被二哥拍得直抖的写满明名字的纸。一看之下他便明白,这些名字个个与鹿有关,如柴会苹、柴饮溪、柴闲青等等。

  柴严易笑得腮帮子疼,他擦去眼泪,指着名字道,“父皇赐你双鹿角,弟妹诞下一双灵儿,所以我自《诗经》和历代先贤诗词中择了与鹿有关的名字。我最中意的便是柴青崖,此名取自前朝李太白的名句‘且放白鹿青崖间’,三弟觉得如何?”

  在这关键时刻,二哥不琢磨自己的帝号,却费劲心思地为他的女儿们起名字,这份心意三爷切切实实收到。他也极喜欢这个名字,只是,“柴青崖这个名字极好,只是小暖的大师兄道号为张玄崖,其余师兄都以清字为道号。”

  晚辈起名,需避讳长辈的名和字,这确实不妥了。柴严易点头,“是我疏忽了。三弟看看这上边哪两个没触了避讳?”

  关乎两个女儿的名字,三爷也不再客气,选了自己最中意的两个,“二哥觉得如何?”

  “这也是我中意的两个。”本来,他也很中意柴鸣歌,不过三爷不喜欢,也就罢了。柴严易笑道,“我这就命人拟旨,待登基大典后,就将名字送去晟王府。”

  也就是说,二哥的第一道圣旨是登基恩诏,第二道圣旨便是给自己的两个女儿赐名了,其中涵义,颇为深长。

  三爷起身谢过,又问道,“二哥的尊号可择好了?”尊号,亦称为帝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的尊称,如先帝被尊称为建隆。

  柴严易又掏出一张纸,上边只写了两个端端正正的大字:熙宁。

  柴严易双目灼灼,“‘熙’乃光明、兴旺;‘宁’乃太平、长治。我取‘熙宁’二字,希我在位这些年,能令大周臣民,兴旺太平。”

  嘉和八年四月十五,建隆帝二子柴严易登基为帝,帝号熙宁,年号淳德。

  熙宁帝登基后,不只大赦天下,还放归建隆帝后宫嫔妃、宫女上百,贵太妃归晟王府荣养,淑太妃归昙郡王府荣养。七皇子柴严景和八皇子柴严显因年纪尚幼不能出宫建府,仍旧养在宫中,由熙宁帝亲自教养,淑太妃和宸太妃也在宫中奉老。

  恩诏颁下不出一个时辰,赐名的圣旨便由德喜亲自送到了晟王府。晟王喜得双女,乃先帝赐双鹿角之吉瑞,赐晟王长女名为柴千叶,次女柴灵攸,并赐郡主封号,珍珠十斛。

第1323章 再起波澜

  “柴千叶,柴灵攸……”圣旨到了小暖的手里,她把这两个名字念了两遍,又看看躺在床上的两个女儿,“老大叫千叶,老二叫灵攸。娘,小草,还不错吧?”

  秦氏乐呵呵的,“圣上赐的哪有不好的。千叶就是叶子多的意思,叶子多树才长得好;灵攸是……?”

  秦氏转头看小闺女。

  小草接过圣旨前后看了一遍,眼睛就亮了,“娘,姐姐,小草知道这俩名字的出处了。”

  “哦,讲来听听。”秦氏和小暖都来了精神。

  小草倒背小手念道,“先帝赐双鹿角,圣上赐下的这两个名字,也都与鹿有关。‘千叶’应是干叶,取自温飞卿《早秋山居》:‘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圣上应是觉得干叶不好,所以改为形似的千叶。‘灵攸’取自《诗经》: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小草得意地扬起小下巴望着众人,等待表扬。

  大黄第一个,“嗷!”

  “小草说得在理!”秦氏跟上。

  屋里最有学问的霜跟着点赞,“二姑娘真是学富五车,两位郡主的名字应由此来。”

  绿蝶等人集体崇拜,“二姑娘好厉害!”

  莲年、友鱼与有荣焉地扬起笑脸。

  在学问方面,小暖早被妹妹打击得麻木了,根本问妹妹为啥记得这些,因为这死丫头一定会回她个“读过记不得才是奇怪”的眼神。

  她不找虐,跟着赞道,“小草越来越聪明了,如果千叶和灵攸能像你一样聪明,姐就知足了。”

  “那是。”小草咧开小嘴儿,笑得那叫一个得意。

  秦氏琢磨道,“干巴叶子确实没有千叶好听。小草,灵攸那两句诗是啥意思?”

  小草耐心解释道,“灵囿,指的是周文王园林,也就是帝王的园林。攸伏,就是悠闲地趴着。这句话的意思是雌鹿悠闲地在皇上的园林里过日子。”

  那不就是像建隆帝的百兽园那样的地方?那可是天下奇珍异兽才能进的,秦氏眼睛亮了,“这个好!”

  小暖与娘亲商量着,“既然圣上给起了大名,咱们以后怎么叫这俩孩子?”老大和老二这俩名字,三爷似乎很不满意的样子。

  秦氏笑道,“万岁起的名字更吉利,老大以后就叫小叶,老二就叫小攸。”

  众人连声应了,霜成的声音尤其地响亮。

  小暖又吩咐道,“圣旨已下,母妃今天后晌或明天头晌就能出宫了,姑姑带人把陶然堂打扫干净,迎母妃入住。”

  小草开心不已,“姐,我也去,我知道太妃喜欢什么。”

  小暖点头,“让管家开库房,小草跟姑姑一起去挑选合适的摆设,摆到陶然堂中去,求精不求多。秋月把多宝堂库房打开,将那四扇翠玉屏风和珍珠帘都送过去。”

  众人闻声而动。

  小草走了几步,觉得不对劲儿,回头唤道,“大黄,走啊?”

  “嗷。”大黄轻轻摇了摇尾巴,又回头盯着两个小家伙不动。

  因为“汪”声会吵到两个孩子睡觉,大黄连自己的叫声都改成了小狗才会发出的嗷嗷声。

  怕热的大黄也不嫌弃小暖屋里热,进来后就盯着两个小家伙不动了,一副喜欢极了的模样。若不是小暖不让它舔,两个小家伙的脸怕是都要被它洗个百八十遍了。

  众人出去后,屋里只剩下秦氏、小暖和大黄守着两个睡觉的孩子,温馨无比。

  小暖嘀咕道,“娘,小叶和小攸怎么总睡啊。”

  “刚生下来的孩子是这样,等满月就好有精神了。来,把这碗汤喝了,这里边加了你师父摘回来的雪莲,一滴也不能剩。”

  小暖接过娘亲手里的雪莲乌鸡汤,一口气就干了,那叫一个豪爽。秦氏看得眉开眼笑,嘴里却叨咕着,“喝这么急干嘛,又没人跟你抢。”

  小暖笑了。她一来是不想浪费师傅的心意,二来华云琦说双生子体弱,两个孩子多喝她的奶水才会长得壮实。为了自己和孩子,小暖现在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产后恢复和减肥什么的,哪比得上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秦氏将碗放在旁边,想着贵太妃要出宫,就欢喜地没法儿,“娘娘这会儿,该多高兴啊。”

  华淑十五岁被建隆帝掳进皇宫,从未想过还能活着出宫。谁成想二十六年后,她竟能出宫去跟儿子团聚了。

  她一面收拾东西,一面掉着欢喜的眼泪,“将先帝赐的东西妥善装箱,莫与咱们的杂碎物品放在一处。”

  这话听着是对先帝的敬重,但青信和华玉都明白,贵太妃的意思是把建隆帝的赏赐都装好,回去便塞入库房里,永远不要摆出来,两人喜气洋洋地应了。

  建隆帝的赏赐收拾出来后,竟摆满了整个重华宫正殿,华淑自己的东西只占了一角。

  华淑抬袖擦了擦额角的细汗,“青信,去请德喜和婉华姑姑过来验看。”

  妃嫔们要带出宫的东西,经过验看无误后才能装箱贴封送出。德喜是大内总管,婉华是跟着熙宁帝入宫的易王府管事姑姑,由他们亲自来验看,当无人再疑心自己出宫时,夹带了不属于她的东西。

  华淑想立刻与这个冰冷的地方,断得干干净净。

  熙宁帝恩诏,放出宫的年满二十五岁的宫女有八十余人,未被先帝宠幸过的妃嫔二十余人,剩下的便是要归府荣养的贤太妃和贵太妃。来请德喜过去验看出宫物品的,贵太妃还是头一个。

  青信说得非常客气,“晟王府的两位郡主明日洗三,晟王想请贵太妃归府主持洗三礼,烦请公公和姑姑在百忙之中抽身去重华宫验物封箱。”

  婉华谢绝了,她本就不是皇宫内的管事姑姑,对重华宫的御赐之物不熟悉,不能因为贵太妃给脸,她便不识大体地跟去乱翻东西。

  贵太妃不比旁人,德喜这边虽千头万绪,也不敢怠慢,“你先回去,咱家立刻派人去请邓进忠,让他同去清点。”

  邓进忠掌内库,建隆帝赐给各宫的物品在他那里都有记账,让他同去,乃是德喜为贵太妃提供的一站式出宫服务,旁人可没这个待遇。

  德喜和邓进忠到重华宫时,宫内不少妃嫔和宫女顶着为贵太妃送行的由头,过来看热闹。

  见到摆满正殿和侧殿的御赐绫罗、珠宝、摆件、文房四宝等目不暇接的物品,众妃嫔心中那股因为建隆帝死后而消散的,对华淑的嫉妒,又翻腾上来,铺了满脸。

  她们这些人得的赏赐加在一起,也没一个华淑多!真真是气死人了!凭什么她可以带着这些宝物出宫,她们就要去皇陵守陵!

  德喜和邓进忠与贵太妃客气几句,开始按照邓进忠手中的账册,一一清点装箱。

  装到第十五箱时,广华宫的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来,奉圣上旨意请贵太妃去广华宫回话。

  熙宁帝请贵太妃去他办理朝事的广华宫,实在是不合常理。众妃嫔顿时幸灾乐祸,重华宫侧殿的杜若施催促道,“姐姐快去吧,这里自有妹妹帮您照应着。”

  最好你永远不要回来,这些东西都归她才好!

  华淑不慌不忙地移步,去往广华宫。

  扶着她的青信低声道,“虽不知圣上请您为了何事,不过晟王就在天章阁内,小人已派人去送信了,请太妃安心。”

第1324章 程无介状告华淑

  华淑低声道,“传信晟王,若是程无介借机寻事,让他速派人回晟王府,取本宫前几日让小暖带出去的锦囊。”

  华淑还是第一次到广华宫,这里比宜寿宫小,摆设少而齐整,豁亮又透着严谨,是完全不同于建隆帝的风格,这是熙宁帝柴严易的喜好。

  殿门外站着二十余位朝臣,华淑除了自己的儿子,一位也不认得,只能从他们的衣着上判断出这些都是本朝二品以上的大员。就这个数量来说,天章阁的阁老、六部尚书和九监寺卿、御史大夫等应是到齐了。

  三爷站在最前边,给母妃行礼后,扶着她进入了广华宫。

  朝臣们也是第一次见到“祸国殃民”的贵太妃,心中无不震撼。他们早就知道贵太妃美,但不曾想她竟美得这么没天理,难怪能生出晟王这等妖孽的儿子。

  震撼之后,不少人开始羡慕建隆帝的眼福。譬如一向以娶了美貌赛天仙而骄傲的安国公庄立坤,此时头低得不能再低了,比起贵太妃,他媳妇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个差,不仅在外表,更在气质。若是在即遇上这么样的美人,莫说她已定了亲,便是已成了亲有了娃,自己也照抢不误。

  在见到贵太妃的第一眼,众人就相信了程无介的话:贵太妃在进宫之前,已经定了亲。这么美的女子,怎么可能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定亲呢。

  三爷扶着母妃进殿时,低声安抚道,“母妃只管照实说,剩下的都交给我,不会有事的。”关于怎么对付程无介,三爷已有了全盘的计划。虽然他发难的时间比三爷预料得早,但也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