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许你一世安好 第89章

作者:宁静夜空 标签: 情有独钟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夜幕降临,银色的月光照在积雪上,更显亮堂。闻晏三人来至夏府,院内积雪一尺多厚,穿过回廊,来至夏家书房,曾经富丽堂皇,如今杂乱无章。官兵抄家时,砸的砸,摔的摔,笔墨纸砚滚了一地。趁着月色,闻晏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太子也满地方找,看是否有机关。只有萧景蓉抱着双臂,倚在门框上,漫不经心道:“夏老贼老谋深算,就算藏有金银财宝,也不会让我们发现,说不定早就运走了。”

  闻晏没理会他,顺着墙壁继续敲,想看看墙上有无机关。太子也专心找机关。这时传来一声细微的声音,好似有才踩到了积雪上,发出咯吱声。闻晏猛地看向外面,喊了一声:“谁?”

  太子已转身出门,站在书房门口左右观看,见拐角处一个黑影,一闪而逝。抬脚追上去,口内喊道:“这边有人。”

  闻晏扔下手中的东西,追了上去。萧景祁转身一脸茫然望着屋外,窃声窃语:“哪里有人,别一惊一乍的,我胆小。”回头朝屋内看去,屋内一个人也没有,墙上却有个鬼影似的,吓得一个哆嗦,抬脚追闻晏和太子去了。

  那人功夫不好,来至一个废弃的院中,便被太子追上,等太子追上他时,他服毒了,转身刹那,口吐鲜血,轻蔑地看着太子:“我什么也不会说。”

  闻晏赶来,上前抓住那人的手腕,脉搏微弱,对太子摇了摇头说:“毒已攻心,无力回天。”话音刚落,那人倒在雪地里,死不瞑目。

  萧景蓉随后赶来,见黑衣人死透了,上前几步,弯腰扯下尸首上的黑布,是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闻晏看着太子道:“这是北戎的人。”看来桐儿猜对了,这夏府果然藏着秘密。

  太子背着手盯着那人,半晌道:“明日派兵将夏府围起来。”无论夏府有什么,都是大圣朝的东西,别人休想染指。转身走了几步,回头道:“把人埋了吧。”大步流星走了。

  萧景祁紧紧盯着地上的人,艰难开口:“我认识这人,他是静月公主的一个侍卫。”静月公主来京城,目的果然不简单。

  闻晏抬手拍了拍萧景蓉的肩膀道:“殿下想开点,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话音未落,人也没入皎洁的月色中。

  一阵寒鸦啼叫,萧景蓉觉得周围的温度更低了,回头望去,哪里还有闻晏和太子的身影,再低头看了看尸首,瞪着一双死鱼眼,好像要报仇一样,唬得萧景蓉打了冷颤,忙转身朝外走去,口内念念有词说:“一个个没良心的,都走了,也不等等我。”说完,脚下的步子更快了。

  萧景蓉回到书房,见闻晏和太子在忙碌,再一次倚靠门框上,道:“你们再找什么,告诉我,我也帮帮忙?”

  闻晏举目看他一眼未答话。太子停下手中的动作,摇了摇头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你不给我们添乱就不错了。”做事毛毛躁躁的,哪有一个皇子的样子。

  三人忙碌一夜,未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天快亮了,萧景蓉坐在太师椅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起身伸了个懒腰,道:“夏府占地几十亩,就算有机关,也未必在书房。厨房啊,库房啊,祠堂啊,房间多了去了,你们慢慢找吧,这一夜又冷又困的,我先回去睡会儿。”

  他双脚刚跨出门槛,只听太子道:“你回去盯着静月公主。雪灾来的突然,孤忙着赈灾,没工夫看着她,你把人盯紧了,若是出了差错,你别来见我了。”

  萧景祁回头看向太子,愁容不展道:“大哥,别呀,盯着静月公主这事儿,你让别人去做吧,那女人胡搅蛮缠,我不愿意看见她。你也知道,父皇给我们赐婚,我若是见经常见她。她还以为我喜欢她呢,非蹬鼻子上脸不可,女人不能宠着,得三五天教训一顿,这样女人才听话。”

  闻晏听了这话,转过身瞅一眼萧景蓉,冷笑道:“我不赞同殿下的话,这女人就是水做的,需宠着爱着护着。就如同治理河水一般,拦着堵着,不如疏通顺着。”

  萧景蓉双手环胸,勾唇冷笑:“昨夜谁告诉我,非我族人,其心必异。静月公主是女人,那是北戎的女人,跟我有何关系,你这么了解女人,当初静月公主选你的时候,你为何不答应?”

  闻晏看一眼太子,微微一笑,不急不缓道:“我若是答应,太子殿下第一个灭了我。”

  萧景恍然大悟,梧桐是大哥的表妹,被大哥视若珍宝。梧桐若是受了委屈,大哥第一个饶不了闻晏。想明白这些,萧景祁挑眉看着闻晏道:“你真能一生一世一双人?”

  自古以来,男人都是三妻四妾,一生一世一双人,是骗那些无知的小姑娘的。可大哥是未来储君,谁敢骗大哥啊。若是闻晏信守承诺,他倒是佩服闻晏专情。

  “这个问题,我想用一生来回答。”闻晏弹了弹身上的灰尘,越过萧景蓉走出书房。

  萧景蓉望着闻晏的身影,喃喃自语道:“用一生来回答?”真好,他有个相知相爱并相守一生的人,他的那个人又在哪里。

  闻晏三人白天忙着赈灾,入夜后就去夏府。

  十县受灾严重,百姓叫苦不迭。国库空虚,拿不出银钱救灾,皇上气得犯了病,让太子全权监国,朝中大小奏折,全部送到了东宫。皇上在仁寿宫,躺在软塌上,抱着萧景澜,一面逗弄着,一面暗暗观察皇后的颜色。

  皇后在不远处,来回踱步,她颜色难看,见皇上悠然自得,冷笑道:“你在这里躲清闲,让我的祁儿受苦受累,你也好意思?”

  皇上将萧景澜给乳母,赔笑道:“皇后无需担心,祁儿能力出众,又有闻晏帮衬,定能妥善安置百姓。”

  皇后瞥一眼皇上,满脸愁容:“他们再聪慧,也是一帮孩子,万一出了意外,可如何是好?”

  皇上不再言语,越说越错,还不如不说。

  国公府,闻晏整日呆在书房,很少去桃仙阁,去了也是吃顿饭,来不及说几句话又走了,忙的脚不沾地。梧桐看了心疼,命飞鸾做了汤汤水水,亲自送去。推门进去,见闻晏在桌案旁忙碌,笑着走进去:“还为雪灾的事情烦恼?”

  闻晏听到梧桐的声音,抬头见梧桐端着托盘,托盘放了一只翠玉炖盅,忙起身迎上来:“你怎么来了,大冷天,让丫鬟们送来就是,何必自己跑来?”接过托盘放桌上,回身自然而然搂着梧桐的腰肢,扶着梧桐坐在椅子上。

第122章 出门未看黄历

  梧桐抓住闻晏的手:“你日夜操劳, 我不放心, 让飞鸾做了点汤, 暖暖身子也好。”

  闻晏坐梧桐对面,笑了笑说:“还是桐儿关心我。白天忙着赈灾的事情,晚上要去夏家查探, 忙得不得空儿。有时候想想,不如在青阳镇,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咱们品茶下棋, 日子逍遥自在,谁能想到一如朝堂, 泥足深陷,想抽身怕是不能了。”

  “看来闻晏哥哥感慨良多,可是最近累了,夏家的事情没有进展吗?”梧桐问。

  闻晏笑了笑道:“没有进展, 前几日去, 遇到了一个北戎侍卫, 当场自尽了。北戎人参与, 说明咱们的猜想没错,夏家定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太子下令, 将夏家围起来了, 希望能多出一笔财富,灾民等着用银子呢。”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司琪来报, 说太子命人传闻晏,说夏家那边有好消息。

  闻晏嘱咐梧桐好好照顾自己,拿着一本奏折,带着司琪出门了。两人跨上马,直接来到夏家。

  太子也刚下马,看见闻晏站在石叽上,好似在等自己,忙走过去问:“有人发现了密道,孤怕那些人不知轻重,咱们亲自看看为好。”

  说着,几人来至佛堂。

  这是夏丞相正妻的院子,院中有个小佛堂,终年香火不断,如今还散发着香烛的味道。佛像是纯铜打造,有一人多高,不值什么钱,也许人都有敬畏神佛之心,夏家被抄家,这佛像未被损坏。

  太子命萧明查看夏家情况。所有院落都查遍了,唯独这佛堂没查,今日萧明特意来查看,查来查去,不见有结果。萧明生气,一手拍在一个香炉上,香炉竟纹丝不动,萧明觉得诧异,才发现香炉暗藏玄机,立刻派人请太子来。

  萧明指了指香炉说:“这个香炉可以转动,密室入口在香案后面。”

  闻晏上前几步,转动着香炉。只听佛像身后传来推拉的声音。闻晏和太子对视一眼,走到佛像后面,佛像身下的莲花台出现一个洞,这洞有两人多宽,顺着台阶向下延伸。

  太子欲要进去,闻晏拦住太子,侧脸看着他:“太子请慢,您是一国储君,容不得有半点闪失,还是闻晏走在前面吧。失礼了。”

  一言未了,弯下身子走进去。太子跟在后面,回头吩咐萧明守在外面,不许任何人靠近这里。

  密室入口狭小,仅容一人同行。

  闻晏和太子一前一后,走了几米远,闻晏掏出火折子,吹了吹,火折子迸射出几颗火星子,蹭的一下燃烧起来。闻晏回头对太子说:“跟紧一点儿。”谁知道这里有没有机关,凭他的伸手,自保没问题,就怕萧景祁有闪失,若是那样,他无法跟皇上交代。

  两人有走了十几步,来至一间密室,密室有一床一桌一凳,仅此而已,再无其他。

  闻晏皱眉,环顾狭小的空间,见墙上一个烛台,烛台上放着一盏油灯,沉声道:“夏丞相果然老谋深算。”若是不了解老贼,他们险些无功而返了。闻晏走到烛台旁,转动烛台,烛台旁边的门开了,顿时珠光宝气传来。照的狭小的房间明亮许多。

  太子率先走进去,闻晏紧跟在后面。室内仿若一个中型的库房,大大小小的箱子,整整齐齐摞在一起,有盖着的,有的东西太多,实在盖不上,就这样敞开着。银锭子、金锭子、珠宝、首饰,各种玉石摆件等等,不胜枚举。还有几箱子是人参,百年到千年不等。

  “这个老狐狸,这些年藏了不少东西。”太子拿起一串珍珠项链,冷哼一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今儿算见识了,夏丞相为官几十年,超过国库十年的税银了。怪不得人打破头都想当官呢。”闻晏拿起一个银锭,上下抛在手中,最后仍在金银堆中,举目看向太子,道:“你说拥有这么多年财富,他能睡得着吗,若是我,我定是日夜睡不着。”

  太子转身看着闻晏道:“是清官自然睡不着,夏老贼是北戎的细作,财富越多,打败大圣朝的机会越大,他心里才踏实吧。”说完拍了拍闻晏的肩膀,又道:“也幸亏你及时提醒,这些东西若真被北戎运走,对我大圣朝而言,将是一场灾难,灭顶之灾呀。”

  大圣朝国库空虚,又逢雪灾,百姓生活更加艰难,若有人煽动民众□□,后果不堪设想。

  闻晏拿起一本账册,随意翻看几眼,递给太子道;“这个东西也许对你有用。”

  太子接过,翻看几页,越看越惊心,眉头紧皱,冷冷道:“这是夏老贼的同党名单,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人。”有的已经伏法了,还有一部分隐藏在朝中,若夏丞相没有伏法,再过些年,大圣朝会不会易主呢。简直不敢想象。

  闻晏临走时,又给太子一个奏折,道:“这是我写的救灾计划,殿下看看是否可行,现在银子有了,计划有了,尽快安置灾民,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南国和北戎的使者都在,他们很乐意看到大圣朝内乱。

  太子接过奏折,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越看越满意,眉头舒展,脸上露出赞赏之色,对闻晏竖起一个大拇指道:“不愧是状元之才,孤立刻命人去安排。”

  当即唤来人,命令人搭建帐篷,粥棚,先让老幼妇孺住进去,招募青壮年,组成救灾队伍,立刻投入救灾工作,又命人组织太医院的太医、及京城各大药店的郎中,前去看诊,愿意去赏银百两,不愿意去不能强求。再有掩埋死者尸体,安抚好受灾民众。

  等太子安排好,回头夸奖闻晏时,下人们说闻晏已经走了。太子摇头失笑,道了句:“难为他了,新婚燕尔,被我拉来当牛做马的。”低头想了半晌,又道:“来人呢,备车,孤要进宫。”

  上书房,皇上看着闻晏写的折子,眉眼含笑,将折子仍在案桌上,笑着说:“朕就知道,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你们,你母后还担心呢,说你们都是孩子,不知轻重。这下她终于放心了。银子有了,国库也充盈了,救灾的事,你权力监督,不可有任何闪失。”

  太子答应一声,又说:“儿臣许久不见母后了,想去探望。看过母后再去看看那些灾民,儿臣告退。”说完,转身出去。

  皇上望着太子的背影,良久道:“小许子,你看太子,是不是跟朕生分了许多。”

  许公公讪讪地笑了笑,说:“哪里,太子为陛下分忧,又点击皇后娘娘,身心疲惫。”说到这里,不再多言。

  皇上冷眼看着许公公,冷冷道:“你啊,还是老样子,说话总是说一半。”

  “奴才不敢。”许公公忙跪在地上,低头请罪。

  “起来吧,有闻晏辅佐太子,朕也就放心了。今日朕还没见澜儿,去瞧瞧去。”说着,起身走了。许公公连忙起来,跟上小心伺候着。

  再说闻晏,出了夏府,回到镇国公府,刚下马,见自家门前停着一辆马车,贵气逼人,一位夫人刚进了马车,侧脸看着有些熟悉,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等马车走远了,司琪上来,凑到闻晏耳边,小声说:“这是周夫人,周栋的母亲。”

  闻晏皱眉,把缰绳扔给门房的人,举目看一眼司琪,径直朝大门走去,一面走,一面说:“怎么是她,她来做什么?”

  司琪跟在后面,笑着说:“定是找夫人的,您进去问问夫人。不过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儿。”这个时候上门,都是来求夫人的,谁敢犯夫人的霉头呀。

  闻晏信步来至桃仙阁,掀开帘子进屋,见梧桐坐在软塌上,盯着一盒子东西发呆。闻晏将披风给喜鹊,搓着手走到梧桐身边,掀开袍子坐在对面,见匣子里有几件首饰,款式不错,新颖大方,道:“这是周夫人送来的?”

  梧桐到了一杯水,递给闻晏,笑着说:“可不是,她知道京城十县百姓受难,心里不踏实,知道你跟着太子赈灾,想为百姓出点力,想出一个募捐的法子,给百姓捐点衣物,也算尽一份心。”

  闻晏接过茶,喝几口放桌上,笑着说:“嗯,这主意不错。知道投其所好了,不过这主意不是周夫人想的,应该是周大人想的,为了周栋的前程,周大人也花了不少心思。”

  “她没来之前,我和霜儿、慧姐姐商量,准备搞一个募捐宴会,给受灾的百姓捐些衣物,没想到周夫人就到了,她承诺,京城其他夫人,她一一送帖子去,保证完成任务呢。倒是给我们省去不少麻烦。”

  梧桐将盒子收起来,递给喜鹊,让喜鹊妥善保管好,说白秋灵成婚时,给白秋灵吧,周家的东西,她不稀罕。

  闻晏听了,眉眼带笑,直直地盯着梧桐,心中软的一塌糊涂,想起新婚极尽缠绵,喉咙不觉滚动几下,快速移开目光,端起茶杯遮掩住心中的异样,暗暗道:现在是白天,丫鬟们都在,有些事不宜做,等到了晚上,他连本带息讨回来。

  翌日,梧桐睡意朦胧,纤细白皙的玉臂朝一旁摸去,一旁是空的,被窝里还是热的,说明闻晏刚起床,睁开惺忪的双眸,一道微弱的光,透过床幔照进来。想起昨夜温存,梧桐脸颊一红。都说小别胜新婚。

  两人新婚,闻晏就一直在忙,晚上回来,梧桐也睡下了。闻晏不忍心打扰她,要么睡在外间,要么歇在书房,梧桐醒来,早不见了闻晏的踪影,昨夜好容易得了空,闻晏将前几日的遗憾全补上了,足足折腾了一晚上。

  刚用过午饭,霜儿和敏慧来了。走至屋内,见梧桐在打理一株兰草。两人对视一眼,霜儿上前拍了拍梧桐的肩膀:“今儿怎么了,我们一早来了,丫鬟们说你身子不适,在睡觉。莫不是有了?”垂眸盯着梧桐的肚子。

  梧桐抬手,指着霜儿的额头,笑着道:“我和闻晏哥哥成婚不足一月,如何能有。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说这样的话,你羞不羞。”

  “我比你还大,有什么可害羞的。”霜儿端起茶,吃了几口。

  敏慧坐到一旁,看着吵嘴的两人,道:“先办正事要紧,以后有时间吵嘴。”

  霜儿嘻嘻笑了两声,道:“那些个夫人将衣物和棉被送来了,有新的有旧的,咱们命人规整一下,送到城外去吧。下雪不冷化雪冷,天一日冷过一日,百姓等着衣服穿呢。”

  梧桐笑着道:“我也准备了一些,都送过去吧。”说着命人将东西装车,跟着人来到城外。

  城外空旷的地上,一座座白帐篷,齐整排列着,里外挤满了人。百姓忙碌着,哄孩子,扫雪的,烧饭的,捡柴火的,搭建帐篷的,没有人闲着。他们脸上虽有疲惫却无愁容,朝廷极力救灾,日子还算有奔头。

  霜儿跳下马,喊来两名官兵,让人将马车上的东西搬下来,分给百姓,先分给孩子和老人,再分给妇人。梧桐下马车,看着众人将车上所有东西搬进帐篷。敏慧也走过来,笑着说:“希望能帮他们御寒。这些东西,也是杯水车薪。朝廷有银子了,可以帮他们盖房子,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住进新房了。”

  “天寒地冻,盖房子还要过一段时间,现在有吃有喝,有帐篷住着,已经很好了。”梧桐走了几步,看着那些百姓道。

  这是京城外,也算是天子脚下,百姓们自然最先得到救助,偏远的县城呢,百姓们不定如何受苦了。

  朝廷的救灾款项,一层一层被官员盘剥,落到百姓手中的能有多少。仅仅一个夏丞相,做了几十年的官,金银财富堪比国库,其他官员呢。

  不等梧桐想清楚,霜儿转身,对梧桐道:“咱们回去吧,这里有人照看着,咱们也帮不上忙。”嗓音有些急。

  梧桐诧异,盯着霜儿,调侃道:“刚才是谁嚷着要来的,现在来了,就赶着回去。”

  一言未了,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这边走来,怪不得霜儿着急回去,原来遇见了熟人,还是最不愿意见到的人。

  霜儿准备上马,被刘轩拦住,扯住霜儿的马鞭道:“郡主,你怎么在这里,是特意来看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