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 第105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往后到底如何,一切,等李穆回来了再说也是不迟。

洛神自此便安心留了下来,每日里读书写字,闷了去江畔走走,眺望江景,或是投喂江鹭,日子过得很是平静,一转眼,离岁暮也没几日了。

这一天,整个建康城的民众,都放下了家中原本忙碌着的除旧迎新之事,争相来到街上。

那条从城池东门一直通往皇宫的路,从头到尾,两旁更是挤满了人。

站在城门向下望去,长长一条街上,乌鸦鸦一片,全是攒动的人头。

李穆以区区六千人,大败袁节,不但助巴国复国,令巴人感恩戴德,还替大虞夺回了北方的梁州,这一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

在江南民众绘声绘色的描述里,不过一夕之间,李穆便成了战神的传奇,南朝人的骄傲。

都说今日他将抵京。皇帝为彰显对他的嘉奖,不但破格允许他骑马入城,还允他带着原宿卫营的将士一道入城,接受来自沿途民众的迎入。

日头渐渐升高。巳时许,城外那条驿道之上,由远及近,渐渐行来了一支人马,待近了些,奉命来此相迎的冯卫,在城头看到最前几面迎风招展的将旗之下,骑马行来一人,正是李穆,急忙下了城门,亲自迎上。

一番寒暄,冯卫代皇帝传达了慰恩,随即笑容满面地引着一行人入城,去往台城。

李穆领着身后军容整齐的士兵,入了建康。

民众看见一个目光炯炯的青年将军高坐于马背,着凛威战甲,英姿过人,身后的士兵,步伐整齐,盔甲鲜亮,肩上矛槊的锋芒,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有光,端的是军容威武,抖擞无比,情不自禁,发出阵阵的欢呼之声。

李协统领宿卫营多年,这回稀里糊涂被派去打这种仗,原本以为必死无疑,万万没有想到,最后不但活了下来,竟还能载誉而归。

这样的荣耀和待遇,简直是他此前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

他情不自禁,将目光投向前头那个马背上的背影,目光里充满了崇敬,昂首挺胸,领着自己身后的士兵,阔步入城。

队伍在一路的欢呼声中,抵达了台城。

李穆下马,入大司马门,最后来到了建康宫,迈上丹陛,走向当今皇帝御天下,议国事的那座金銮殿。

兴平帝着天子冠冕,端坐上位,两旁分列文武大臣。

他的双目发亮,颧骨透出一缕病态般的不正常红色,目光透过冠前垂落的冕旒,紧紧地望着李穆入殿。

大殿里站满了人,却静悄悄不闻半点声响,只有李穆领着李协等人入内,迈步之时发出的脚步之声。

他的步伐声清晰而稳健。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之下,他神色平静,双目望着前方,行到了御座之前,向皇帝行叩见之礼。

兴平帝已经很久没像今日这般心情舒畅了,大笑命他平身,问了些战事的情况,道:“巴王对我大虞感恩戴德,不日朕便派人送他归国,还为民王。卿劳苦功高,当得厚封。朕即刻擢你为卫将军,金章紫绶,开府从公。余者协功之人,朕亦一一有赏!”

皇帝话音落下,殿内起了一阵低声议论之声。

本朝武官,以大司马为尊,其次是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再下,便是卫将军了。

大司马一职,这些年皇帝未设,一直空置,高允有大将军之衔,其余车骑、骠骑数位,皆出身名门。

而李穆,在此前,不过只是虎贲中郎将,在杂号诸多的将军头衔里,丝毫不见显眼。

他这一仗,打得是满朝皆惊,人人眼珠子掉了一地,捡都捡不回来。

若不是战报白纸黑字,简直难以相信,以区区六千人,竟叫他做到了这样的战绩,说是本朝百年来的第一人,丝毫没有过誉。如今归来,以军功获赏,自是理所当然。

但没有想到,皇帝竟直接跳过了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的职位,一下子擢他成了卫将军,开府从公。

所谓开府从公,就是从今往后,他可以建立自己的府署,并自选僚属,参与公事。

一个寒门出身的武将,才不过二十多岁,竟就获得了这样的机会,这不仅仅只是荣耀,意味着什么,站在这里的人,每一个都心知肚明。

嗡嗡不绝的议论声里,许泌和陆光的神色极是难看。

高峤望着就站在自己前方几步之外的李穆,神色复杂。

李穆却仿佛置身事外,分毫没有留意周遭和身后那各色的目光和反应,只向皇帝下跪,恭声说道:“谢陛下隆恩。”

第48章

皇帝在配殿光明殿举行宴庆,升李协为宿卫军统领,其余人皆论功行赏,又犒全体官军于大司马门外,酒肉不限。

宴会之上,与宴的百官按照位序各自入座,人人面前一张酒席,侍人往来穿插其间,斟酒奉菜,一群舞伎,袨服丽妆,在笙箫箜篌的伴奏之下,翩翩起舞,为帝宴助兴。

台城内外,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宴席的座次安排,自也是有讲究的。皇帝尊坐,高峤、许泌、陆光等依次排列,皆东向。

李穆南,位次在诸多士大夫之上。

这样的座次安排,如同火箭升空,虽暗中引来诸多士族官员的不满,但却配得上他新封的卫将军头衔。况且,今日实是他的风头之日,谁会当面表露不满。

除了陆光和少数几个士族高官对李穆冷眼旁观,侧坐以示士庶有别,贵贱分明之外,其余人,连许泌也笑嘻嘻地褒了一通李穆的功劳。

李穆皆笑着道谢,以酒回敬。

巴王也在座,酒过三巡,出列向兴平帝谢恩,又献上一份长长的贡单,表示自己回国后,立刻派人送至建康,言辞间满是感激涕零。

兴平帝赐酒,一番抚慰,命他归座。

毗邻巴王的位置,有一张空席。

这片席次是专为藩属国或外使而设的。除了巴王,今日列席的还有林邑国王子等人。

这张空席既被安排在这里,想必那人应也是类似身份。

但有些奇怪,开宴之后,这里便一直不见有人入席。起先还有大臣出于好奇,相互打听几句,渐渐宴席进入高潮,也就无人再去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