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 第363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他皱眉,摇了摇头:“刘惠等人却称穷寇莫追。且慕容替兵强马壮,倘若开打,战事必定旷日持久,耗空国帑,引发民怨不说,万一战败,局面便不可收拾,南朝如今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恐怕一去不返。倘若对方真的有意求和,不如趁这机会,就此承认南北鼎立,划地而治,以求长治久安,这也是民心所向。”

冯卫口中的刘惠,便是当初取代陆光官职,在建康乱时又不愿留下,声称自己护着帝后去往曲阿的那位征虏将军,如今官居侍中,是这两年朝中新起的门阀大家。

洛神听了,一时沉默。

她心里清楚,以刘惠为首的那些门阀士族,这两年,表面上噤若寒蝉,对李穆毕恭毕敬,莫不敢从,但在心里,对他一定是恨之入骨。最直接的起因,应当便是去年初,李穆推行的一系列新政。

大虞南渡之后,多年下来,各地门阀士族和豪强地主,将山川泽湖几乎全部瓜分占有,普通民众除了要向官府缴纳税赋之外,连日常的砍柴打猎,撒网捕鱼,也要向这些占了林泽的士族地主额外纳税。重重压榨之下,即便遇到丰年,所得也不够全家饱食,生活过得异常艰辛,以至于宁愿失去自由,投靠庄园以求庇护。而各地依附于门阀士族的大大小小的庄园隐匿大量普通人口做庄丁为自己谋利,则导致朝廷无兵可征、无税可收,无饷养战。乱象丛生,恶性循环。

畸重的赋税,丁口的流失,这两个相互作用又直接影响南朝命脉的巨大弊端,过去高峤不是没有纠正过。但在士族当政的这个朝廷里,法令到了下面,形同一纸空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洛神至今还记得,李穆当时为了推行新政,境况何等艰难。就连冯卫,当时表面十分赞成,对朝廷的这些弊端,说起来也是愤慨不已,但真落实到具体实施之上,便加以推诿,不愿协助。除他不愿得罪人外,来自冯氏族人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毕竟,在朝廷做官的这些士族大家,谁家没有几分山林湖泽,谁又不曾收过下头那些庄园的供奉?倘若新政真的执行开来,冯氏的利益,必定也会受到损害。

就是在那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之下,洛神去寻了当时已经借病退隐的叔父高允,向他陈述利弊,恳求他带头释出他名下庄园里所有该上户册,却隐瞒下来的庄丁。

叔父当时很是不快。但最后还是被洛神给劝服了,勉强报上了历年来隐在庄园里的全部八百多名丁口。

在高氏成为士族第一个响应新政的家族之后,李穆便再无顾忌,下令杀了当时影响极其恶劣的一个庄园里就藏有三千多人、公然带头抗命的会稽郡守刘琞。一刀下去,满朝噤声,再无人胆敢推诿,新政这才终于得以推行,民众欢欣,才一年多的时间,效果便已开始显现。

而当日那个被拿来祭旗的刘琞,便是刘惠的族亲。

“不知大司马如今领兵到了何处,更不知他何日才能收到消息。”

洛神沉思之际,听到一旁的冯卫叹了口气。

“今日倘若大司马在,便可一锤定音,战或是和,朝臣也不至于争执到了如此地步。”

洛神抬起眼眸,望着冯卫,说道:“冯公,大司马人虽不在建康,但冯公此疑,我却可以代他回你。”

“人心思定。倘若慕容替真心休兵,大司马纵然一心想要光复洛阳,也绝不至于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争战不休。但慕容替如今分明是在颠倒是非。没有大司马之命,我不信我阿弟会擅自越境攻击燕人。他的囯书必定有诈,居心更是可疑。刘惠那些人,对大司马心怀不满,平日又何等苟且偷安,冯公心里应当清楚。大司马没有回讯之前,我求冯公,朝论之时,千万莫要退让!”

“侄女先行谢过冯公!”

洛神向他深深行了一个致谢之礼。

“啊呀!夫人快莫如此!此为国事,非同小可,便是没有夫人嘱托,未得大司马的话前,我也不敢拿这事当儿戏!夫人放心,我定会据理力争,劝太后勿要轻信!”

洛神送走了人,独自又坐了良久,心思重重,信步沿着庭院,再次来到那片江畔,立在江边。

今夜无潮,江水平静,从她脚下的江石之畔澹澹而过。

她眺望着对面那片黑漆漆的夜空,出神之际,忽然听到不远之外,一处江畔的水边发出一道轻微的拨水之声,仿佛有人从水里钻了出来。

“何人,胆敢擅闯禁地?”

白鹭洲上的四周,几乎几步一个岗哨,日夜巡逻不停。附近的守卫立刻被这异动吸引了注意力,迅速聚了过来,挡在洛神身前,拔刀喝道。

一个男子从江水里露出了头,抹了把湿漉漉的脸。

洛神认了出来,竟是许久未见的都卫李协,急忙命人退开。

“是我!”

李协上了岸,飞快来到洛神的面前,恭敬地低声说道:“夫人,附近渡口有耳目,故我潜水而至。我奉了大司马之命而来,尽快安排护送夫人出建康。”

洛神也渐渐觉察到了,这半年间,从李穆离开建康之后,自己无论是在白鹭洲还是在城中,无论去哪里,附近似乎都有眼睛在盯着。心中一沉,还没应话,身后忽然传来脚步之声,回头,一个仆妇奔了过来,口中道:“太后来了!请夫人叙话!”

第139章

李协立刻附耳到洛神耳畔, 道了几句话,在洛神震惊万分的注目之下, 将一样物件放到她的手中,随即迅速跳入江中, 隐匿不见。

洛神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东西,一时心跳如狂, 几乎跃出喉咙。定了定神,转头看去。

循着庭院通往江畔的步道之上,已是过来了一行人。

虽然还隔了些路,但借着月光, 她看得清清楚楚, 最前的被那群宫卫和宫人簇拥着来的那人,正是自己的堂姐, 当朝太后高雍容。

来不及多想什么,她立刻将手中东西藏入袖中,向护卫低低叮嘱了一声, 随即转身, 向着正往江畔而来的高雍容走去, 渐渐近了, 跪于路上行礼。

高雍容加快脚步, 上前将她扶起,口中责备道:“阿姊和你说了多少回了, 私下见面, 不必行如此礼节, 你怎就是不听?”

洛神微笑道:“虽说无外人在旁,但份位有别,该有的礼节,还是不能少的。何况,承阿姊的情,对我一向已是足够纵肆了。”

高雍容笑:“谁叫我只有你这么一个亲妹妹呢,我不疼你,疼谁?”

“我知道阿姊对我好。如此晚了,阿姊怎不休息,还出宫来我这里?”

高雍容命身后之人离远些,环顾了一眼四周。

江波淼淼,倒映孤月,江畔一块青黑色的岩石上系了一条扁舟,小舟在夜风中轻轻晃荡,显得愈发空荡孤寂。

高雍容望了洛神一眼,带着她来到那座凉亭里,坐了下去:“如此晚了,怎的你也未睡,竟一个人在这里吹风?”

洛神微笑:“我睡不着,便出来透透气。”

高雍容道:“可是在想妹夫?”

不待洛神回答,她微微点头:“你不说我也知道。这几年,到处不太平,妹夫四处奔波,你夫妇二人聚少离多。他上次一走,转眼竟又过去了半年。原本还以为这些时日就能回了,不想北边竟又出事,害得你们夫妇至今不能见面。”

她的语气里,满是唏嘘。

“阿姊既提及郎君,我便也不相瞒,今日朝廷之事,我也听说了,因与郎君干系重大,本想询于阿姊。但知阿姊一向席不暇暖,今日更有燕国来使到来,怕搅扰了阿姊,便先向冯公打听了几句。冯公也是刚走不久。”

她注视着高雍容。

“冯公言,朝臣似乎多有纳北燕囯书之言?但不知阿姊如何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