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七福晋 第18章

作者:空巢独居客 标签: 欢喜冤家 爽文 甜文 清穿 穿越重生

  贝勒爷要来练武场看看,这事玉玳已经提前告诉伊尔根觉罗氏了。所以一行人过去的时候,梦兰院这边倒也半点不慌张。平时胤祐要看大格格多是让人把大格格抱到正院去,哪怕有时胤祐兴致上来到梦兰院来看女儿,也是直接去大格格那边,所以梦兰院后边还真是头一回来。

  练武场不如前院胤祐那个大,但也算得上五脏俱全。尤其伊尔根觉罗氏是真喜好这东西,所以布置的时候十分用心,连梅花桩都备齐了。“福晋,这儿刚收拾好,您瞧着还行不。”

  “特别好,真的,我觉着就比前院那大的还好。”到底是女人家,伊尔根觉罗氏还在练武场边上砌了一溜台阶,台阶上摆的都是梦兰院的花花草草,整个练武场瞧着都不那么硬邦邦的。

  “福晋笑话了,奴才也是胡乱来的,没这些花花草草的,奴才折腾起来这场子里尘土就多,好一会儿都消不下去。”是了,这会儿又没什么水泥沥青,也不像前院那般还搭了木台,再是压实了地面那也免不了起尘。

  “哟,你这儿东西还挺全,都会吗。”虽说是听玉玳说过,但胤祐还是不大能想象自己院里这老实人舞刀弄枪是个什么模样。他看着摆在场边的一排兵刃,还真惊了。

  “回贝勒爷的话,奴才学得杂,什么都会个皮毛,就是不精。”伊尔根觉罗氏从胤祐进梦兰院就没往他身边凑,她一贯少见胤祐都习惯了,这会儿见着人还挺尴尬。

  “对哦,你们不都算个练家子吗,要不今儿比试比试?”玉玳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他胤祐不是觉着在府里待着没劲吗,那自己就给他找个有劲的玩意儿来。

  她这话一出口,伊尔根觉罗氏差点都给她跪下了。现在在贝勒府的日子,就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日子。衣食无忧有大格格伴着,还能偷闲的时候来后边练武场松松筋骨。这会儿突然让自己跟七爷比划,她哪里敢。

  “嗯,行啊,那就试试吧。”胤祐倒是想试试她到底什么身手,玉玳在自己跟前夸过好几次,胤祐当时面上没显其实心里挺不服气。自家爷们又不是不会,怎么还老夸别人。哪怕那别人就是自己府里的格格,那也不行。

  既是胤祐发了话,伊尔根觉罗氏便是不想也没办法。她平时惯用双刀,后院里都是没开刃的兵器,倒是也不怕伤着他。胤祐最后挑的是剑,其实他平时用长枪居多,只不过长枪这东西舞起来不好收,万一真把人伤着了说出去不好听。

  两人都是抱着千万别把对方伤着了的想法,动起手来自然多有收敛,比试也成了拆解招式。还是胤祐瞥见玉玳一脸兴趣缺缺的看着,这才一剑挑开伊尔根觉罗氏护在身前的双刀。

  既是主子要动真格的,伊尔根觉罗氏也不再收着,两人拆了得有百来招,才以伊尔根觉罗氏败落半招收场。“你这功夫真不错啊,这得是从小练的吧。”胤祐言语神色间已经少了之前掩饰不住的轻视,刚刚要不是伊尔根觉罗氏手上没劲了,这到底谁输谁赢还不好说。

  “回贝勒爷的话,奴才阿玛从小教的。”伊尔根觉罗氏老老实实回答,她觉着今儿自己跟陪练的武师没什么区别,就是伺候的主子挺金贵的。

  这回话明显就是没得聊,胤祐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练武场也看了,该比试的也比试过了,往后府里再没人敢拿伊尔根觉罗氏的事儿说嘴,胤祐坐下收了收汗没多留,牵着玉玳的手就从梦兰院出来了。

  “今儿满意了吧。”胤祐知道玉玳是故意安排的,她心善但是也没大方到能把自己往别的女人屋里推。就只好想了这么个办法,算是让胤祐给伊尔根觉罗氏撑腰,告诉府里众人贝勒爷没忘了梦兰院,对伊尔根觉罗氏和大格格都算是好事。

  “满意满意,咱们贝勒爷七窍玲珑心,我什么都不用说,您就什么都明白了。”身在后院,最重要的说到底还是宅门里主子爷看重不看重,玉玳为人公允,了不得也就是不让奴才欺负她们,可平日里小磕小绊的多了去了,奴才们怠慢一点就能让人不舒坦还说不出来。

  这一边胤祐觉着自己办了件挺好的事儿,另一边送走了两个主子,伊尔根觉罗氏也松了口气。“格格,您是不是没睡好,今儿瞧着都不如平时精神好。”

  “没有的事,你去把大格格抱过来吧。”伊尔根觉罗氏当然知道福晋是什么意思,今儿自己守着劲又不敢太明显才刚刚好输给贝勒爷半招,这种打法实在是太累人了。不过认真说来,贝勒爷除了底盘不够稳,其他的还是能瞧得过眼。不过好在这话没说出来让胤祐听到,要不然非气死不可。

  去过梦兰院再回来,许晋忠已经在东院等着了,“主子,九爷过来了,在书房等您呢。”胤禟刚到没多久,许晋忠也就没去梦兰院寻人。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理藩院有什么事?”这个时候胤禟来找,胤祐自然就以为是理藩院出了什么事,连汗湿的衣裳都来不就换就急匆匆到了书房。

  胤禟看着进来就问什么事的老七,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今儿一大早八哥把自己叫过去,自己也是想老七这般以为有什么要事,只可惜反而是自己想太多了。

  “八哥,你找我什么事儿啊,我问何焯他也不肯说,非让我来一趟。”老七回家闭门思过,理藩院的事儿就全堆到胤禟身上了。康熙也没说再找个人帮把手,胤禟就只能顶着头皮上,尤其这几天从蒙古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胤禟一天到晚的都没个喝水的空隙。好在跟着胤祐借调到工部的人都没回去,要不然胤禟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

  “九哥,您这现在真成大忙人啦。”八爷没说话倒是老十先埋怨上了。他跟老九打小儿一起长大,隔得两天不见面都浑身不自在,更别说像现在这样好些天除了上朝,连一句多话都没说过了。

  “你少跟爷阴阳怪气,爷这几天腿都跑细了。”蒙古陆陆续续的来人,不管是住宿还是吃食,还是各个王爷贝勒之间有没有积怨,能不能放在同一个院子里,一桩桩一件件都得过问。

  “我也没说什么啊,九哥您这是在理藩院受了多少气儿啊,有什么事您跟弟弟说,爷去会会他们。”老十的额娘是温僖贵妃出身高,福晋又是蒙古郡王之女,自是有说这话的底气。

  “受什么气儿啊,我这是办差事又不是出门茬架去。”胤禟心里想说要真是像之前那般混不吝就好了,愿意就动动脑子走走心,不愿意往八哥那儿一塞,自己躲了也成。可这回老七千叮万嘱的让自己守好理藩院,有时候想撂挑子一想到他那话,便又咬咬牙撑过来了。

  八爷看着胤禟的样子,还真是跟之前大不一样,“没什么大事儿,就是瞧着咱们兄弟几个好久没见了,叫你过来坐坐。”八爷亲自给他递了茶水,“外边有什么事,若是太难的你跟哥哥说,哥帮你想办法。”

  这话若是放在以前,胤禟保证忙不迭的就抱怨开了。等抱怨完八爷肯定能相处万全之策帮自己从这些琐碎事中逃出来。但不知怎的胤禟脑子里又想起胤祐跟自己说的,这回一定要自己把握住机会。“没什么事,那些个老王爷能有什么大事啊,弟弟一个人能办妥。”

  胤禟的回答让手里端着茶盏的八爷顿了一下,平常三人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这回却突然没话说了。胤禟再留着也觉得没劲,喝过杯中的茶找了个由头,就从八爷府里出来了。

  原本出来之后应该往理藩院去,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胤禟骑在马上溜溜达达就到了胤祐这儿。

  “诶,爷问你话呢,是不是理藩院那边又出什么事了?”胤祐看着面前呆愣愣的老九,心想说坏了,这弟弟以前游手好闲的也没正经当过差,可别这一次就把人给折腾坏了,那自己可没法跟老五交代。

  “七哥,要不你跟皇阿玛低个头,也回理藩院吧。”胤祐心里正想着这事怎么办,人胤禟突然说话了,“要不我替你进宫求情去。”

  今儿份碎碎念,果然星期一就是要命!!!

  ☆、第四十三章

  老九说的话几乎把胤祐都给听愣了,“什么?”胤祐此刻脑子转得飞快, 肯定是出什么事了, 是闯祸了?不对啊真闯祸了老九该去找老八啊,老八惯是个爱做好人的性子, 可比自己招人喜欢。

  要不就是理藩院的事儿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但是想想也不至于, 工部的人自己都给他留下了,这才几天?真有事儿工部那边也总该先给自己递个信儿才是。

  “七哥, 我说话呢, 你听见没。”胤禟这话能说出来也算是厚着脸皮, 他也想到了说不定老七还得心疑自己的目的,但现在这样傻不愣登的不说话算什么回事。

  “不是, 你先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这几天不好好的吗, 哪来的幺蛾子。”胤祐回过神来觉得毛病应该还是出在胤禟自己身上, 平时昂着个头天下老大他老二的, 今儿蔫不拉几的样子, 没鬼才怪了。

  胤禟被胤祐问得结结巴巴说不上话,怎么说呢, 说自己突然明白过来,这些年不该被老八遛得滴溜溜直转,想明白还是得自己立起来,老八那种事事替自己抹平不是真想自己好。这话好说不好听,憋在自己心里还能只当没这回事, 真说出来了,恐怕跟老八兄弟都没法做了。

  “行行行,爷不问行了吧。你啊在我这儿吃个饭就老老实实回去,理藩院天天都是事儿,明儿安心过去。”胤禟那一片真心终究是错付了的脸看得胤祐嘴角直抽抽,心里大概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能让这小子这样的,恐怕只有老八了。

  老八那人办事太周全,周全得处处透着假,胤祐是从来不敢跟他交集太多。老九老十如今正是好当差办事的年纪,偏生被他的周全护在羽翼之下,这么一来他们俩倒是过得轻松,可这这么下去要不了几年,人就算是废了。

  现在老九在理藩院忙里忙外,虽说大多都是琐碎事儿,但真要让他还回去过那种万事不用想,也万事轮不到他的日子,恐怕也是不愿意的。

  胤祐主动放过胤禟,胤禟也不再追问他什么时候回理藩院。听着他说吃饭,胤禟倒也不客气,“上回嫂子送到理藩院的青梅酒和那什么鱼片来着真不错,今儿再赏点给弟弟呗。”胤禟口味重,玉玳有时候换着花样给送到衙门的菜胤祐不怎么中意的,全都进了胤禟肚里。

  “啊?老九啊,那行,你们让厨房按着平时九爷中意的口儿多做些送到前边去。”俗话都说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其实这话在玉玳听来就是放屁。真要是这样,那不如找个厨娘过日子去。

  但饮食方面该上心的的确也不能少,从衙门拿回来的食盒,厨房里的大师傅每天都是要看过,哪些菜吃得多哪些菜吃得少,这么一来就能摸清楚主子到底中意什么,自己的饭碗才能端的牢。胤禟近来一直跟着胤祐一起在衙门里吃,府里自然也都知道九阿哥喜欢吃什么。

  “哥,要我说您府上这厨子是真不错,还怪贴心的。”水煮鱼片是玉玳从上辈子爱到这辈子的菜,时不常的就要做来解馋。这又香又辣又麻的味儿胤祐吃得不多,倒是胤禟中意得很。不过他又不大能受得了花椒的麻,今儿这鱼片里花椒明显就少了。

  “有得吃你就别挑了。”既是把老九留下来,胤祐干脆又把老五给叫了过来,到底他才是人家亲哥,自己再是好心也不能越过人家老五去。胤祐回家闭门思过之后胤祺一直想来瞧瞧,又没敢来,就怕他心情不好还得强撑着应付自己。现在主动来请,可不颠颠儿的就来了。

  “哥,我这是夸,夸还不成啊。”胤禟今儿心里不痛快,菜没吃几口,酒就已经差不多喝到位了。玉玳酿的青梅酒可不是能当饮料喝的,后劲儿大着呢。胤禟急冲冲灌了几杯下肚,这会儿舌头都有点大了。

  “行行行,成,成还不行吗。”胤祺来的路上,胤祐就让马云祥给他说了个大概,胤祺现在心里是又气又欣慰,既欣慰这弟弟总算是开窍了,也生气胤禟是个油盐不进的性子,这几年不管是自己还是额娘,说的都不听,非要自己吃了亏看清了,伤了心才学乖。

  胤祐瞧着他们哥俩一个耍赖一个惯着的样子觉着挺好笑,手里的酒杯凑在鼻尖闻着清冽的酒香,这几天不知如何疏解的焦躁总算是平复了许多。自己的差事做的如何自己心里有数,现在老九这犟驴也有数,他胤礽非要一个一个弟弟都得罪干净,那自己就得好好瞧着,瞧着他这个太子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一顿饭没吃太久,现在京城里蒙古人越来越多,胤祺已经被康熙挪到九门提督那儿去了,天天的就盯着这些城里的蒙古人。老九今儿没去理藩院,明天还多的是事儿,胤祐看着到点儿就把这个局给散了。

  “今儿怎么老九和五哥都来了,还以为你会晚点回来呢。”胤祐回东院的时候玉玳正好在盘算从南边回来的新货,都是这两天就要分到各个铺子里去的,虽说陈玄枳都分好了,但她自己还是得过过眼才行。

  “今儿早点歇息,说不定明儿就该忙起来了。”胤祐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玉玳也不多问,看他躺在床上忙不迭的招呼自己过去,干脆也合上手里的册子,躺到胤祐怀里去了。

  “今天心情这么好啊。”玉玳虽不多问他外边的事儿,但总还是知道个大概的,现如今铁定的八爷党骨干胤禟好像跟他越走越近,这里边若说胤祐半点心思没动,自己可不信。但有心思是好事,真摊上个胸无大志窝窝囊囊的,玉玳恐怕也瞧不上。

  “嗯,高兴。”到今儿为止,自己才算是把皇阿玛交给自己的差事办漂亮了。理藩院那摊子事儿不算什么,等到蒙古人一走,自己总归是要回工部的。皇阿玛最想要的,还是自己把老九从老八身边给掰扯开。

  老八不是不聪明,反而是太聪明了。都是皇阿玛的儿子,皇阿玛要用谁不用谁是一回事,但你老八若是想把弟弟们给养废了,皇阿玛怎么可能高兴。“睡吧,等我醒了酒在慢慢跟你说。”

  胤祐在府里抱着玉玳亲亲热热的睡了,这边胤祺守着不省心的弟弟恨不得拍死他。“哥,你放心,我没醉,我就是喝多了,一点都没醉。”从胤祐府里出来,胤禟死活不愿意往马车里去,胤祺又不让他骑马,金尊玉贵的两兄弟便只好腿着回家。

  胤祺走在胤禟后边跟着,一路看着他撒酒疯,说胡话,再趁着以为自己没注意的时候,把眼角的泪都给擦干净。这些皇阿哥的府邸都在内城,远也远不到哪儿去,没多久两兄弟就已经走到胤禟府门口。

  见着主子爷回来,隔着老远就有奴才来迎。“主子,十阿哥到了,在书房等了您一下午,奴才说去找您,十爷又不让。”白天胤禟走了没多久,胤就也跟着出来了,原本想好生问问他九哥今儿到底怎么回事,可理藩院说人没去,府里也说他没回来。胤是个实心眼子,既是这样他还真就不走了,就坐在胤禟书房里,非要把人等回来不可。

  胤祺听了这话就没再跟着弟弟进去,老九和自己差着年岁,从小还是和老十待在一起的时间多,他们之间的事儿,胤祺不想掺和。胤禟一听老十在等自己,一个激灵吓得酒都醒了大半,今儿自己在老八那儿明显不正常,这会儿老十肯定是来问缘由的。

  胤禟一路往书房走,就想了一路该怎么跟他说,可怎么说都觉得不大好,直到推开书房门的时候,心里都还是乱的。

  “哟,九爷您回来了。”老十赖在胤禟这儿吃了晚饭又吃了点心,书房的奴才们都准备给人收拾屋子歇下,正主儿才总算回来了。

  “你少给我阴阳怪气的,说吧,为什么等我这么久,有什么话直说。”两人亲近得胤都不用张嘴,胤禟就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左不过就是想知道自己怎么突然跟老八闹翻了。

  “九哥,你给我个准话,往后是不是就打算远了八哥了。”老十撸了把自己的脑袋,干脆心一横就把来来回回在心里想了一下午一晚上的话给问了出来。

  “不是要远了八哥。”兄弟几个能有这么一场情谊不容易,“只不过咱们得有自己的根,不能一直依附在八哥身上。”今儿吃晚饭的时候胤禟看得真真的,自己五哥和老七的情分也不比谁差,但平日里两人极少插手对方的事。哪怕这回胤祐被皇阿玛训斥了,他没张嘴自己哥哥就半句也不多问。

  “行,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胤其实也没太明白,但老九这模样说明了什么,他还是看得懂的。他看着胤禟一身酒气还要抓耳挠腮大着舌头跟自己解释,胤都觉得自己挺难为人的。

  “不是,那你这到底什么意思啊。”巴巴的过来问完就走,那到底怎么想的也说清楚啊。胤禟脑子里乱哄哄的,这会儿揪着人胤衣袖不放,也非要听个准信儿不可。

  “意思就是你九哥看着办,我老十反正跟着你走。”胤干脆坐到他对面开诚布公的说,“小时候我跟在你屁股后头,你就喜欢跟在八哥后边,咱们兄弟仨是这么亲近起来的没错吧。”

  这话没说错,老十额娘是贵妃,其实刚开始跟老八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有时候老十骄纵些,说不得就让老八有些吃心。但中间不还有个自己嘛,从中调停调停也就走到今儿了。

  “你九哥觉着八哥是值得依附的,我也跟着你。现在你觉着得该自己把自己这一摊子支起来,我也跟着你。”温僖贵妃死得早,这皇宫内外除了外祖家,老十就认胤禟一个人。

  这话说得差点让胤禟红了眼眶,拍了拍胤肩膀半晌没说话。说开了的兄弟俩兴致来了,又让奴才炒了几个小菜,搬了两坛子酒来,一直喝到半夜才算完。

  等到第二天宫里派人来找的时候,胤禟脑子都还懵着,这一身的酒气也没法进宫啊,只得赶紧让人烧水洗澡换衣服。“说清楚怎么回事?”

  “回九爷的话,今儿一早万岁爷就把七爷叫进宫去了,这会儿就差您了。”宫里太监机灵的在一旁搭把手伺候着,今儿万岁爷瞧着心情不错,看来这位九阿哥的好日子也快到了。

  ☆、第四十四章

  胤禟气喘吁吁几乎在宫里一路小跑到养心殿外,才敢停下脚歇口气。“九爷不着急, 先喝口茶匀匀气儿。”养心殿外李德全身边的太监领着小宫女专门等着胤禟, 这会儿还递了杯茶过去,差点没把胤禟给惊着。

  自己在老爷子跟前可没得过这份体面, 还颇有些不适应。胤禟接过茶盏囫囵喝了两口也不管烫不烫嘴,“里边怎么回事啊。”

  他问归问, 但也不指望真能打听到什么,在养心殿当差的奴才, 头一条要紧的就是不能多嘴。小太监听他这么问只当没听见, “九爷, 里面万岁爷和七爷都等着呢,您赶紧进去吧。”

  胤禟听了这话点点头往里面走, 跨过门槛的时候还不由自主的正了正没歪没斜的帽子。待进了里间胤禟也不敢抬眼瞧,老老实实跪在下边,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自从搬出宫身上又没正经差事, 胤禟除了上朝和年节里, 几乎就再没有见康熙的机会, 此刻突然被召见还真有些忐忑。屋里康熙原本正跟胤祐说中秋节理藩院那边怎么过,这二愣子低着头冲进来扑通这一跪一磕头, 生是让康熙半句话堵在嘴边,忘了要说什么。

  “起来吧起来吧。”人是自己叫来的,又是自己亲生的,康熙看着这傻儿子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吐槽,宜妃除了心眼儿小一些, 那是多聪明通透一人儿,怎么这儿子除了脸一点都没像他额娘呢。

  胤禟起身老实便站着,他没这么被老爷子召见过半点经验没有,这会儿应该干什么也不知道啊。好在人康熙没打算为难儿子,手指了指胤祐身边,自然就有太监奴才搬了凳子过来,伺候他坐下。

  胤禟迷瞪着脑袋坐下,心里还抽空想了下原来这就是老爷子单独召见的待遇啊,怪不得八哥一门心思就想着要更进一步,这滋味是他娘的不一样啊。

  “今儿叫你们过来,是想问问理藩院的事儿。”胤祐到得早,已经把前些天该回禀的都梳理这说了一遍,这会儿康熙问的就是胤禟。“你七哥说最近都是你管着理藩院,说说吧,这几天有什么事儿。”

  康熙张嘴一问,胤禟额头汗都沁出来了。好在老七回家闭门思过之后,他留下来那些规矩胤禟都没改,虽说有时候也嫌繁琐,但还是天天下午能抽出小半个时辰来,跟工部几个大人进行每日复盘。

  复盘这个词儿还是胤禟到了理藩院,才头一次从老七那儿听来的。第一天下午自己都要回家了,居然被老七揪着不让走,把人又拉回屋里,和工部几个大人对坐一起,要把当天的事儿都说一遍。

  这种搞法胤禟从没听过,但工部的人显然已经很习惯了。几人从容的拿出不大不小的纸条,对着纸条写的一个个都把今儿大概办了什么事粗略过了一遍。屋里还有个罗衍,坐在一旁专当文书,该记下的那边说着这边就都记下了。

  这个过程里一屋子人都认真听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当时没发现的,复盘的时候也能给揪出来。若是一天下来风平浪静屁事没有那就更好,瞧瞧今儿有什么能借鉴的,往后办事就更轻松。

  所以此刻康熙问起来,胤禟虽然紧张,但该怎么说怎么答,他心里都是有数的。康熙听着胤禟有条不紊的回话,从他进来就板着的脸上,总算有了点笑模样。“说说吧,这法子是从哪个先生那儿学来的。”这话问的是胤祐,他这个新招数用在衙门里效果不错,康熙早就听说了。

  “回皇阿玛的话,哪有什么先生啊,儿子是从纳喇氏那儿瞧来的。”玉玳这习惯是上辈子带过来的,到了这地界也不用上班不用当社畜,可不就把这技能用到管家上边来了。她领着府上管事的婆子太监对账复盘,胤祐看过几次就学会了,没想到用到衙门口也挺好。

  “纳喇氏有句话儿子觉得说得挺对,不复盘不回头看,那一天过了也就过了,只当是白过的。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知道自己哪儿做得不够,哪儿做得好,后边的路才能越走越顺当。”这话放在玉玳管家诸事上合适,放在胤祐办差上也合适。甭管是什么天潢贵胄,真要办事的时候,就得先把事办好,要不然空有个名儿照样屁用没有。

  胤祐的话说得康熙和胤禟都觉得意外,两人都以为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也应该是老七底下门客属人给他想的办法,可谁能想到这还是个妇道人家用来管着后院的法子呢。

  “行,朕知道你这福晋是个好的,往后你那性子别那么左儿,好生过日子吧。”康熙心中感慨这都是命啊,原本给胤祐挑了纳喇法喀家的闺女,只想着法喀手里头有实权,只要他老老实实的,自己总能保这个儿子一生富贵。

  可没想到竟是挑了这么个妙人给胤祐,怪不得儿子整个人都被抓得服服帖帖的。纳喇氏若不是个女子,说不得也能成一番事业,收拾自己一个傻儿子而已,真是浪费了。若是当初能给胤礽也找这么个太子妃,说不得也能让自己少操心些。

  不过这话好悬没让玉玳知道,要不然真得给康熙爷磕一个。自家爷们当不成皇帝事小,这还没当上皇帝就自己把自己作了个半疯才是事大。

  “皇阿玛说得是,儿子领训。”能让康熙说这样的话,胤祐心里也高兴。他就怕这回自己闹一场,让皇阿玛觉得是玉玳蒙了自己的心,才让自己这般行事。

  “行了没几天就中秋了,既然你们俩都在,说说理藩院那边你们怎么看。”康熙没忘了正事,朝拜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在这之前康熙也不想三三两两的见蒙古来的那些人。可到底是中秋节,总不能把人扔在理藩院就不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