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掌珠 第37章

作者:看泉听风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阿翁难道不疼我跟阿娘吗?”王珞打断了良国公的话,良国公是纵容了王夫人, 可王夫人是他妻子,大崔氏也是他的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只能无视。比起别人,良国公对她们真不差,至少王珞那笔发家的资金都是良国公替自己赚来的,王珞是感恩的人,只要那人对自己有恩,她一般只记恩不记仇。她本来就不想对王夫人如何,她只要王夫人替自己压制住林氏。

  良国公见王珞不计前嫌,不由笑了,他就知道自己没看错这孩子,她就是做大事的人,这样良国公也放心她嫁到镇国公府,就镇国公那摊子浑水,除了皇家的贵主,一般人还不敢嫁。他将一只木匣推给王珞:“阿石,这是我给你的添妆,这是外翁的心意,你收下吧。”

  王珞笑着收下外祖父给的嫁妆,“多谢阿翁。”

  良国公见她收下了,高兴的笑了,又崔氏道:“阿宝嫁人了,二娘也该出嫁了,你给她找人家了吗?”

  崔氏不解父亲为何会突然这问题,倒是王珞若有所思,良国公见女儿一脸懵懂,外孙女眉头微蹙,他心中微叹,开门见山的对王珞说:“你大表哥也没成亲,我看不如把二娘嫁给你大表哥好了。”

  崔氏闻言惊呆了,王珞也委婉道:“阿翁,大表哥是你的嫡长孙。”崔大郎好歹是国公府长房长孙,怎么能娶个庶女?

  良国公冷笑:“他那样的人娶二娘是他福气,也是二娘是庶女,不然还轮得上他?老子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才两个嫡子,他呢?都给老子生了一窝了!”他缺的是孙子吗?他缺的是聪明的孙子!

  王珞腹诽,所以您是在嫉妒崔表哥艳福比你好吗?

  崔氏也不能理解父亲的想法,多子不是多福吗?

  良国公叹气:“这孩子被他爹娘养废了,一事无成,我们能让他爹当世子,他爹却不一定能保住爵位。”

  王珞没说话,良国公和成国公打得是一样的主意,都指着郑玄能替他们维持爵位,只是相较成国公的理直气壮,外翁付出更多,都愿意让表兄娶一个庶女。

  良国公说:“我让你表兄娶二娘也是为了他好,二娘是个好孩子,就可惜在一个出身,即使她是你阿姊,又能嫁什么样的人家?嫁了你表哥,她将来就是国公夫人。”

  崔氏闻言心动了,她那会不也希望女儿能嫁崔大郎吗?她看着女儿,示意她赶紧答应,她也是为二娘着想,父亲说的没错,二娘这身份也不可能嫁什么好人家,即使嫁了寒门士子又如何?他们奋斗一辈子能赶得上良国公府几世积累吗?

  良国公见崔氏和王珞都有心动,他嘿嘿笑了两声说:“这事不急,你们回去跟指挥使商量商量。”毕竟公府的爵位要靠郑玄维持。

  王珞闻言立刻道:“好,我先去问指挥使。”她倒不是跟郑玄商量,而是跟二娘商量,看她是否乐意嫁人。

  良国公又起身对王珞说:“阿石,陪外翁出去逛逛。”

  崔氏听了连忙让下人给女儿取来斗篷,她知道父亲跟女儿有话要说,也没跟着他们,连下人都远远的跟着两人身后,良国公等到了一处空旷的凉亭,才问王珞道:“阿石,你可知镇国公府各房的底细?”这才是良国公今天来找王珞的主要目的。

  王珞说:“王贵妃跟我大概说过些。”

  良国公又问:“那你祖父跟你提过先镇国公吗?”

  王珞摇头:“祖父从来没跟我提过镇国公府的事。”

  良国公暗骂一声,这老小子到底在想什么?大世家为何偏爱娶世家女,就因为双方家族相互知根知底,嫁进来的媳妇不会轻犯家中忌讳,这王老头居然一点都不跟阿石说这些!他是想让阿石毫无准备的嫁到镇国公府去?都是一家之主,良国公自然知道成国公此举的深意,他无非就是想让孙女嫁到国公府吃足苦头,然后等孙女回娘家时再哄着她,让她不由自主的偏向娘家。这小子一生就喜欢算计,可他算计到了什么?良国公真心看不上这亲家,可是两家处境差不多,也只能抱团取暖了,“那你可知那位是怎么死的?”

  良国公说的隐晦,但王珞明白外祖父讲得是谁,她说:“贵妃跟我提过,说是血崩而亡。”

  良国公心中欣慰,王家好歹有个明白人,他对王珞说:“跟杜氏有私情的是大皇子,大皇子也是你未来二嫂的长兄。”

  王珞终于遇到一个肯对自己直言不讳的长辈,她立刻问出一个心存已久的疑惑:“阿翁,杜娘子为何要跟大皇子私通?”大皇子今年四十,十年前三十,当时杜娘子才多大?她又不缺父爱,怎么可能对一个三十多岁,跟她爹差不多大的人有感情?王珞很讨厌大皇子,虽然郑玄年纪也比自己大,行事又比较霸道,但在别的方面,他还是很尊重自己的。

  他跟自己私下相处时,从来没有任何逾越的举动,看自己的目光也十分清明。他现在的兴趣似乎全在当自己老师而不是夫婿上,这让王珞很满意。她估计要不是自己是萝莉身熟女心,郑玄也不会对自己有兴趣,他不像是喜欢小女孩的人。她是特例,但十年前的杜娘子却是一个真正的小女孩,一个成年男人去勾引一个以古代标准来说都是才刚可以成亲的小女孩,甚至让她未婚先孕。换在现代就是一个成年男子去引诱一个高中毕业生,这太恶心了。一个帝国的皇长子素质如此低劣,难怪大夏离亡国不久了。

  良国公犹豫了一会道:“圣人很偏爱指挥使,他是按照皇子妃的标准给指挥使择妻的,杜娘子上头有五个哥哥,她是最小的女儿,但因杜大人只有一妻,所以她是杜氏长房嫡长女。家中父母兄长娇惯,把她养得有些心高气傲。”圣人真是费尽心思给郑玄挑了一个最好的妻子,身份高贵、父母恩爱、兄长五人,家中子嗣旺盛,如果杜娘子能跟郑玄成亲,夫妻两人恩恩爱爱的过日子,上面又有圣人和杜家庇护,这对小夫妻也不知有多幸福。

  杜娘子的父亲答应这门亲事也是拳拳爱女之心,女儿虽身份高贵,当皇子妃也绰绰有余,可她是家中幼女,即使顶了一个长女名分,她不可能是长女,被爹娘和兄长娇惯的不行,这样的小女郎又怎么能嫁入皇室?就是当宗妇都不行。郑玄身份高贵,备受圣人宠爱,又不是郑家长子,他这样的身份才最适合女儿。只可惜杜娘子被家人养得太娇,被有心人撺掇了几句,就觉得自己身份高贵,嫁给郑玄太亏了,她明明应该当皇子妃的。

  “可是大皇子当年都有三十了,他还会不娶妻?”王珞问,京兆杜氏的嫡长女会蠢到宁愿当皇子妾也不嫁给郑玄当正妻吗?按理郑玄身份真不差,国公嫡幼子,又备受皇帝宠爱,当年郑玄还没有当禁龙司指挥使,这样的美少年谁不想嫁?王珞真心理解不能,难道真是自己老了,审美观跟少女不一样?

  良国公说:“那时先大皇子妃重病垂危,太医都说她熬不过半年了,大皇子妃就把自己同母的胞妹召入了大皇子府,说是想家人,想让幼妹陪着,其实大家都知道,她是在为大皇子选继妃了。”

  王珞恍然大悟:“所以杜氏以为自己是可以当大皇子妃的?”大皇子是圣人第一个长大成年的孩子,也是皇子中唯一有同母弟弟帮扶的皇子,即使圣人迟迟未立太子,大家也觉得大皇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毕竟圣人没有嫡长,无嫡立长,这是自古的规矩。当然这种规矩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就是王珞这种历史小白,都知道历史上非嫡非长的皇帝多的去了,皇家本来就是规矩的制定者。

  良国公微微颔首,“先大皇子妃是太原王家的长房嫡长女,同大皇子有三子二女,她当时病重,娘家想把她同母胞妹嫁进来继续当填房,她让胞妹在王府住了一个月,跟延平郡王看对了眼,她撑着病体把胞妹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又让大皇子纳了一个庶妹当孺人,那位王孺人现在有一子一女,跟先皇子妃留下的三子二女关系很好。杜氏跟大皇子的事,大家都说是当时的大皇子妃露出来的……”

  王珞不由道:“大皇子妃为孩子也是殚精竭虑了。”将心比心,王珞要是大皇子妃也这么干,要是让杜氏进门当了继妃,她五个孩子估计一个都保不住,让胞妹入门当继妃更是昏招,同父同母的姐妹,手心手背都是肉,将来自己孩子跟胞妹孩子抢家产爵位,娘家人会帮谁?

  即使庶妹当继妃都不行,生母或许还会顾念自己,但父兄可定是以家族利益为主。只有找个庶妹当侍妾才是最好选择,即使有孩子也压不过自己的嫡出,如果庶妹够聪明,肯定会跟自己孩子拧成一股绳,有庶妹给老公吹枕边风,她孩子也不至于被继妃压得太过。

第89章 二娘的亲事(下)

  良国公也附和道:“可惜先大皇子妃走的太早。”她当时要是身体健康, 有她看着大皇子,大皇子也不至于作出这种昏招,良国公叮嘱孙女道:“你要记得,你是嫁给指挥使,夫妻要齐心,指挥使跟长乐公主情如亲姐弟,你一定要敬着长乐公主。”

  王珞道:“阿翁放心,我会远着宜城公主的。”脚踏两条船是官场大忌, 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下场都不会太好,四处下注还能保住荣华的人家,大部分都是成国公府这种, 本来就没太大权势,也不图从龙之功, 只求一个安稳,但这样的人家往往也是圣人想要对勋贵下刀时第一清算对象。

  不然为何良国公和成国公这么战战兢兢,担心爵位不保?就是圣人觉得财政负担太大,总想着削减那些白领俸禄的勋爵。一个帝国的灭亡, 往往从帝国的经济就能看出,大夏现在看着繁花似锦, 其实内里早千疮百孔, 也是今上手段还算可以,才勉强维持住稳定,要是下任继承者不行,大夏绝对玩完。当然王珞只是站在后世, 以推衍的观点看问题,现实是现实,她会参考历史,但不会照着历史走,不然她就是真傻了。

  良国公说了郑玄的往事,又对王珞提起国公府最重要的一件事,“阿石你可知镇国公只是先国公的嫡次子?”

  王珞点头说:“我听贵妃提过一句,不是说那位兄长早早就去世了吗?”

  良国公说:“是,但他还有两个嫡子,目前依然住在国公府,两人都比世子年纪大,都快有曾孙了吧?”良国公有些不确定的说,这方面他不大清楚,要回去问问妻子。

  “什么?”王珞一怔,既然镇国公的兄长有嫡子留下,为何继承爵位是次子,不是嫡长孙?至于他们有没有曾孙倒是另说,世子今年都四十了,要不是成亲晚,也该有孙子了。他们比世子年纪大,要是成亲早,孙子结婚生子也不稀奇。

  良国公说:“先镇国公在尚临海大长公主前曾娶过妻子,他的发妻是南平郡主。”

  在王珞印象中郡主是常见的称呼,好像王爷的女儿都能称郡主,但后来经过陈司籍扫盲她才知道,在大夏只有太子之女才能称郡主,今上并无太子,王珞心里算了算年纪,试探的问:“先帝也曾过有册封为太子的兄长?”

  良国公很满意王珞的敏锐,“先帝在皇子中排行第八,嫡长的昭懿太子英年早逝,几位年长皇子为夺嫡几败俱伤才有先帝登基。南平郡主是昭懿太子唯一的孩子,她素来体弱多病,生下一子后便难产而亡,先镇国公才再尚临海大长公主。先帝登基后善待昭懿太子一脉,将南平郡主之子册封为镇国公世子,但是没想到这位世子也英年早逝。”

  后来的事情也就简单了,一个是亲妹妹孩子、一个是侄女留下的孙子,先帝不偏向妹妹的孩子,难道还让侄女的孙子继承爵位?所以镇国公也理所当然的越过侄子继承了爵位。良国公提醒王珞说:“镇国公府长房虽说在外名声不显,但镇国公向来善待侄子,对长房一脉照顾有加,你嫁到了郑家,对长房也要恭恭敬敬的。你那未来的夫婿就曾因跟长房的孩子打架,被镇国公狠揍一顿,发烧差点夭折,郑皇后才把他接到宫里抚养的。”

  王珞:“……”这真是亲爹?在现代他都够判刑了。

  良国公叹气说:“我以前也觉得他心狠,可现在看看你那几个舅舅、表兄,在看看郑家的孩子,我就是心太软了!”良国公恨铁不成钢。

  王珞不以为然:“可是您看大舅、表兄多孝顺,父慈子孝、大家拧成一股绳,家族才有后劲。”崔家大舅、表兄虽然没啥本事,但对外公是真孝顺,比她大伯二伯和亲爹好多了,就郑家那环境,难怪郑玄不乐意回家住。王珞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坚决抵制所有暴力,不管是冷暴力还是热暴力。

  良国公被王珞哄得眉开眼笑,他轻拍王珞的小脑袋:“阿石,你是聪明的孩子,阿翁也没什么好教你的,你就记住一点,要把丈夫当兄长那般敬爱。”

  王珞笑了,外公真是妙人,除了因好色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外,别的地方还真是个可爱的老头。让她把夫婿当兄长敬爱,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把郑玄当丈夫嘛。妹妹会管兄长纳妾宠妾吗?她只会担心兄长子嗣是否丰盛。而兄长对妹妹的要求跟对妻子的要求也不同,如果古代夫妻都跟兄妹那样相处,或许会减少很多矛盾。

  良国公被孙女哄了一番,心满意足的走了,王珞看了看天色,也不让二娘、四娘过来,她去洗了一个热水澡,让乳母把王小四抱来,陪他玩了一会,又读了一个小故事,姐弟两人就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二娘、四娘欢天喜地的抱着小猫小狗过来请安,都是十来岁的小姑娘,哪里抵抗得住这种小萌物的魅力?

  王小四已经乐颠颠的拉着三郎去玩小白羊了,王珞跟二娘说起了良国公的提亲,二娘和四娘震惊的面面相觑,半晌后四娘惊喜的说:“阿姊,这是好亲事啊!”这样的亲事对她们这样的庶女来说,是顶级的好亲事了,要不是三姐跟指挥使订婚,良国公怎么会让嫡长孙娶个庶女?

  王珞跟二娘分析利弊,“我们大表哥性情温柔,是个怜香惜玉的,你嫁给他,他肯定不会因为你庶女身份看不上你,说不定还会对你多有怜惜,但他会怜惜你也会怜惜别人。”王珞顿了顿说:“但是王夫人和大舅母就不好说了,大舅母连王琼都看不上,肯定也看不上你。而王夫人一心想让王琼嫁给表哥,你这么嫁进来,她说不定会觉得你鸠占鹊巢。”王珞说的都最坏的情况,她不会说好话安慰二娘。

  二娘没有考虑多久就说:“阿石,我愿意。”她一个庶女能找到什么样的好人家?她是想找有才华的寒门子,但这样的人多得女郎想嫁,人家凭什么非要娶自己。如今良国公亲自来提亲,她为何不嫁?祖母、阿家不喜欢她,她就熬,等熬到自己孩子长大,她也能熬出头了。

  王珞提醒二娘说:“但大表兄不一定能当国公。”她对着外翁不好拒绝,对二娘是明说的,她不能保证大表兄肯定继承爵位。郑玄又不是机器猫,他想有求必应,王珞也不会答应。

  二娘说:“就算没有爵位,崔家百年积累的根底也够我们度用了,我再好好培养孩子,总比嫁给寒门士子好,我儿女将来也能娶嫁更好。”

  王珞点点头:“阿姊放心,我一定让你风光出嫁。”她相信王贵妃也会乐意抬举这侄女的。她又望向替二娘开心的四娘,她迟疑一下,还是跟四娘明说:“四娘,阿姊这是赶巧,你——”她想说自己不能保证四娘也嫁给世家嫡长孙。

  四娘笑着说:“三姐放心,各人又各人的缘法,好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掉下来的,且你跟二姐在,我日子过得不会差的。”自己生母早亡,没有二姐、三姐,她说不定早死了。

  王珞欣慰的笑了,她这些年心血没白费,她对二娘说:“你去了崔家好好过日子,争取等以后把阿姨接过去跟你一起住。”王珞给二娘定了个目标,这样她就有动力在崔家奋斗了。

  二娘听到这话眼睛都亮了,她用力点头:“我一定!”就是熬,她也要把苦日子熬成好日子!

  既然得了二娘的同意,王珞派人跟郑玄说了一声,得了他许可后,她便开始跟良国公府联系,想让他们上门提亲,这时他们也不得不回去了,王小四这几天已经跟三哥玩得很好了,三郎离开时他搂着三哥的脖子哇哇大哭,三郎眼眶也红了。王珞上前摸摸三郎的小脑袋:“等过段时间,阿姊就把你接回来。”

  三郎自幼早慧,哪能听不出王珞的意思?三姐是想等她成亲后,把自己接回来,三郎摇头说:“我在学院过得很好,阿姊不要为我操心。”家里所有人都靠着三姐,没人会想三姐其实年纪也不大,她又没跟指挥使成亲,只是定亲而已,家里人就处处找指挥使要好处,将来三姐嫁到郑家,郑家人又怎么看她?三郎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用功,将来成为三姐的依靠。

  王珞叮嘱他说:“在学院也要注意身体,不能整天用功,记得多练些骑射拳法,不用担心钱,三姐养你还是养得起的。”

  三郎连连点头,他又给二娘、四娘行礼后,登上兽车离去。二娘、四娘依依不舍的望着三郎,她们三姐妹真正贴心的也就三郎和四郎这两个弟弟了。虽说现代总有女人被喷扶弟魔,王珞以前也不理解为什么姐姐会这么疼弟弟,可等真有贴心可爱的弟弟了,她也心甘情愿当半个扶弟魔,希望两个弟弟长大后,也要这么可爱。

  王珞回了成国公府,良国公府就派人来提亲了,让王珞没想到的是,王夫人居然极力赞同二娘和崔大郎的婚事,看二娘也是和颜悦色、慈祥无比。王珞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王夫人的想法,她这么做还是为了王琼,她担心自己走后,国公府就再也没人管王琼。二娘怎么说也是王琼的妹妹,她阿姨又是大崔氏的丫鬟,为了名声她也不会弃王琼不顾。王珞不禁感慨,王琼何德何能,有这么多人为她殚精竭虑的盘算。

  自二娘跟良国公府崔大郎订亲后,前来问王二郎亲事的人也多了,很多人都有意向嫁女,其中有不少都是世家长房庶女,如果换在平时,这样的好亲事王朗肯定答应,但一想到阿宝,王朗又狠心拒绝了,还是依照之前的想法,给二郎定了寒门女为妻。

  他明面上的理由很站得住脚,大郎娶的是寒门女,做弟弟的又怎么能娶高门贵女?万一将来妯娌不和,影响兄弟感情怎么办?可这理由就是连崔氏都骗不过,她对女儿嗤笑道:“他不让二郎娶高门贵女,还不是怕将来二郎不帮扶王琼?”高门贵女谁会耐烦应付私奔的小姑子?也只有门第低婆家一头的寒门女才不敢得罪小姑。

  王珞轻笑一声:“这样不错。”如果二郎娶了高门女,他跟大郎感情必然不和,但现在有王琼拉拢火力,大郎、二郎兄弟感情恐怕更深了,两人对王琼肯定也越反感。王朗真当所有人都要围着自己和王琼转不成?

  随着家里成年孩子陆续定亲,崔氏也没时间再去别院度假了,她要忙着孩子们的亲事。先是大郎、二郎娶妻,然后再是二娘出嫁、四娘定亲寒门才子……要不是王珞拦着,崔氏差点把三郎的亲事都定下了。王珞对三郎是存了指望的,所以也不急着给他定亲,他二十岁成亲都不晚,这么早定亲做什么?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过去了两年,王珞也从一个豆蔻少女长成及笄之年的大姑娘。

第90章 琐事(一)

  都说杏花烟雨江南, 北地的三月也别有一番风味,三月初的京城梨花绽放,尤其是雨霁之后,京城的楼台宫阙掩映在新绿之中,淡淡的花香漂浮在空中,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

  “哒哒哒——”清脆的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官道两旁行人闻言连忙避让,众人就见一行身着绫罗绸缎、头戴羃离的华服女郎嬉笑着骑马而过, 沿途留下阵阵香风,以及女子的呖呖莺声。这些女郎骑马速度并不快,路过行人时还特意放缓了速度, 不让尘土过分飞扬,这举动让停下的路人不由自主露出微笑, 真是活泼小贵女啊。

  长乐公主骑着马一路驰入郊外别院,她摘下羃离,回首对跟在自己身后的少女笑道:“阿石想不到你骑术这么好。”

  一直紧随长乐其后的少女也摘下了羃离,少女的容貌精致绝伦, 身上每一处都仿佛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她对着长乐公主微微一笑:“是阿姊教的好。”

  王珞这一笑, 即便长乐已见惯了她的容色, 都有瞬间的失神,长乐不由暗暗感慨,真是女大十八变,以前只觉得这小姑娘长得好, 可随着她逐渐长大,长乐只觉她越来越美,王家出美人,可王贵妃再美,也没有王珞这种一举一动都仿佛从画里走出来的一般,从容优雅恬静。也是王珞行事低调,这些年除了偶尔去良国公府外从不走亲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不然这样的美人,即使已经定亲,也会成为全长安城浪荡子的追求夸耀的对象。

  长乐笑盈盈的对王珞说:“阿石越大越漂亮,等子渊回来,保管被你迷住。”

  王珞倒是觉得郑玄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自己功课……郑玄跟自己订婚后三个月后益州爆发瘟疫,圣人当即就让人运了赈灾粮过去,但在半年后,却有大量益州流民逃亡来京,圣人大惊之下被人问询,却被告知这些灾民根本没有得到过任何赈灾粮,圣人惊怒之下先派了几个天使去益州查探,但传来的结果都是暧昧不清,圣人在朝堂上雷霆震怒,派了郑玄前去查探。

  郑玄这一去就去了两年,将益州官场上下都清洗了一遍,前段时间他派人将抄家得来的财物源源不断的运入京城,满仓满箱的金银珠宝,几乎晃花了所有人的眼,圣人乐得嘴都何不拢,一面下令郑玄安抚灾民,一面把这些财物都收拢国库,皇帝也穷,这么大一个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这两年郑玄应该是忙得热火朝天,可即使忙成这样,他都不忘给自己布置功课,还把自己写给他的信寄回来,上面全是他一个字一个字的批注,王珞每次看到他在自己信件上的认真的点评,都有一种他被圣人耽搁了,他不应该去当禁龙司指挥使,他应该去国子监,说不定后世还能出个同样醉心教学的郑圣人……

  长乐喜孜孜的对王珞说:“阿耶都说了,等子渊回来,就给他封爵,届时你们小夫妻也有私宅,可以时不时去住一段时间了。”父母在不分家,就是尚公了长乐、宜城的两位驸马都还住在镇国公府,郑玄就更不能分家了,但小夫妻有个私宅,偶尔去住段时间还是可以的。

  王珞抿嘴一笑,装作害羞的低下头。

  长乐将缰绳递给王珞:“阿石,我们在这里住几天再回去,你让人把小四接过来吧。”

  王珞和长乐住在郑玄送给王珞的温泉别庄里,两年多时间,不仅让王珞翻修了郑玄在镇国公府的院落,还让王珞翻修了这间别院。地暖、凉亭一应俱全,又有温泉水可以随时随地洗漱,这里不仅让王珞、崔氏乐不思蜀,连长乐公主都爱来这里。

  她常常一待就是好几天,每次都要等世子沉着脸过来接她,她才依依不舍的回去。世子见长乐喜欢这里,也将长乐的别院改成跟王珞这边差不多的,可长乐还是喜欢来王珞这边玩。长乐身份尊贵,什么样的享受没受用过?她只是觉得王珞这里好玩,还不是因为这里舒服。她出行多则带千人、少则数百,别说是在贵族别院,就是在田间地头也不可能不舒服。

  王珞歉然道:“可是我二姐明天孩子洗三,我要陪阿娘去良国公府。”就算没有洗三礼,王珞也不想让长乐住在这里,她真是不想再看到世子冷眼了,她觉得世子看她的目光跟看小三差不多……

  长乐说:“哦?你二姐才出嫁一年吧?已经生孩子了?男孩还是女孩?”

  王珞脸上带了笑意:“男孩。”二娘入门就得胎,得胎之后,王珞就让她什么也不要管,安安心心养胎,二娘的生母、崔氏都替她去庙里求过生子符,王珞也暗暗祈祷二娘能一举得男。不是王珞重男轻女,而是二娘这情况,如果生了女儿,母女两人生活都会很辛苦。

  长乐又想起一事:“我记得你长姐也生了一个男娃?”

  王珞补充说:“是两个儿子。”她两个姐姐行动力都很迅速,基本都是成亲后不久就怀孕,然后一举得男,王琼比二娘还厉害些,她以一年一个速度在生娃,王珞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她就不觉得累吗?

  长乐暗想姐姐都如此,妹妹应该也能如此,等子渊成亲后她也能马上抱侄儿了!长乐思及此就笑眯眯的对王珞说:“你先回去吧,等见了你二姐,就问她要件小孩子的衣服。”

  王珞闻言哭笑不得,这长乐公主还真是长姐如母,她都还没跟郑玄成亲,她就开始急着要两人生娃了。王珞跟长乐公主告别后,又骑马回了京城,还没进府,就见崔氏笑盈盈的站在门口跟孟继宗说话,王珞一怔,孟继宗怎么来了?

  “阿石你回来了?”崔氏这些年过得顺心,又有王珞盯着她吃饭睡觉训练,她稍稍丰腴的身材也彻底回落,变得窈窕玲珑,她现在浑身散发着少妇成熟迷人的魅力。

  “阿娘。”王珞先喊了一声崔氏,又给孟继宗行礼:“大姊夫。”

  孟继宗还了半礼,“三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