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成了权臣掌中珠 第60章

作者:归去闲人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魏鸾眸色稍黯,听见脚步声,忙迅速收回目光。循声望过去,就见盛煜倚靠在门框朝她招手,而后朝仆妇递个出去关门的眼色。

  仆妇恭敬退下,魏鸾走过去,被他牵入内间。

  门窗紧掩,周遭寂静。

  盛煜牵住她手,神色是少有的肃然,“今日寿宴,章氏姑侄虽不是冲你,往后未必不会。宫里宫外,都得谨慎提防。这枚铜哨你收好——”他说着,自袖中倒出枚形如鸽首的铜哨,外加鸽卵大的青铜令牌,轻轻放在她掌心里,“遇险时吃这哨子,会有人来救。”

  “令牌呢?”

  “若被困宫中性命攸关,持此令牌,他们会为你办任何事。”

  盛煜凑到她耳边,轻轻说三个名字。

  这三个人魏鸾全都认识,却从不知盛煜与他们竟有瓜葛。

  她满心惊愕,未料盛煜会给她如此重要的东西,亦未料盛煜在宫里的埋伏竟藏得那样深。心神震动之下,不由捏紧令牌,“性命攸关……今日这种算不算?”

  “不算!”盛煜答得直截了当,一副久经风浪、运筹帷幄的姿态,“这种罪名,安上几百遍都无妨,真把你扔进内廷司,也多的是办法捞出来,无需冒进惹人察觉。性命攸关是说事出突然,毫无转圜余地时,譬如章皇后发失心疯,要在蓬莱殿杀你。”

  “皇后失心疯?”魏鸾失笑,觉得这不可能。

  但她也明白了盛煜的意思。

  这令牌是最后关头保命用的,她这身份少不得要常被拘进宫里,若有朝一日情势骤紧,宫里来一场刀兵相见硬碰硬的变故,她无力自保,这三人身在要职,却能有办法。而至于寻常争执,看盛煜这态度,除了明晃晃的刺杀外,章氏姑侄的心机他并不畏惧。

  她有盛煜罩着,也无需过分担忧。

  这样看来,她还是经历不足,太胆小谨慎,不及他处变不惊,稳如泰山。

  魏鸾握着令牌,眼底浮起温软甜笑。

  “有夫君撑腰,往后就不怕了。”

  黛眉下双眼弯弯,像是盛了春泉秋水,清澈含波。

  盛煜忍不住俯身在她眉心亲了亲。

  “今日虚惊一场,晚上我陪你睡,免得做噩梦。”他说得一本正经。

  魏鸾有点懵,“可夫君的伤还没好。”

  “我又不是禽兽。”盛煜眼底静如沉渊,摆着玄镜司统领的身份坐姿岿然,却被她这反应逗得唇角微勾,伸手捏她柔软的脸蛋,拿教导般的口吻道:“才多大年纪,天天想这个。”

  “……!”

  魏鸾瞪大了眼睛,委屈地瞪他。

  分明是他先前蓄意撩拨,予她种种隐晦暗示,才令她心存担忧,怕他把持不住扯裂伤口。怎么这会儿倒打一耙,说得好像她想法多不纯似的?

  ……

  盛煜果真说到做到。

  当天晚上,沐浴后夫妻同榻,盛煜果真捧了卷兵书对灯翻看,并未如先前似的故意逗她。

  魏鸾在香汤里泡得浑身舒泰,在北苑时的种种情绪消散殆尽,静下心想了想今日的事。末了,仍不好笃定是章氏姑侄蓄意谋划,栽赃给梁王夫妇,还是沈嘉言瞧着盛煜遭灾势弱,跟上回似的鲁莽行事,趁机报仇。

  琢磨着像是前者,后者却未尝不可能。

  睡前闲谈,遂跟盛煜说了疑惑。

  盛煜身在事外,倒是笃定,“梁王承了淑妃的性子,行事谨慎,不会纵容沈嘉言在寿宴上做手脚。等着看,淑妃不会任人栽赃踩踏,沈廷翰也不会任由欺凌。”

  而永穆帝既已对章家动手,更不会如从前纵容退让。

  章氏这是自投罗网。

  镜台寺和云顶寺的账还没清,章氏却如此肆无忌惮,看来明日他得写封奏折送入宫中。

  魏鸾自然没他这般见识,只觉盛煜言之有理,遂安心睡觉。

  半夜梦回,果然又滚到了盛煜怀里。

  魏鸾怕触到他伤口,极警醒地调整睡姿,朦胧睡意也就此清醒。

  霜白月光自朱窗穿入,被重重纱帘隔得温柔,极远处隐隐有梆子声传来,耳畔却是男人匀长的呼吸。她轻轻抬头,目光落在他冷硬的脸庞,自英挺的眉骨、修长紧阖的眼,到高挺鼻梁、薄冷双唇,月光下格外清隽。

  这个怀抱,是她贪恋而依赖的。

  尤其是南朱阁里的那枚令牌,更令她觉得心安。

  魏鸾真的没想到,盛煜竟会给她如此机密的东西,当时只觉惊喜,过后却渐生愧疚。

  他交代机密,自是出于信任爱护。

  而她呢?

  魏鸾当然很关心盛煜,会为他的安危担忧难眠,为他的伤势提心吊胆,尽心竭力地照顾。

  在窥得他性情后,亦渐渐心动眷恋。

  但兴许是周令渊言行相悖的作为令她觉得男人所谓的喜欢不过如此,兴许是对玄镜司统领城府极深、冷厉狠辣的印象太深,抑或是潜意识中对将来入主宫廷的帝王有所忌惮,甚至仗着比他年幼十岁而恃宠生骄,她嫁给盛煜后,行事始终有所保留。

  起初是不知对方底细,所以尽量谨慎周全。

  后来步步靠近,也不敢轻易深信。

  往往是盛煜流露出真心爱护,她才敢踏出半步,内心里却仍害怕盛煜对她不过是喜欢,会如周令渊般,视感情不及朝政,关键时候另有取舍。所以偶尔会试探,怕她在他心里的分量不够。更从未像周骊音对盛明修那样,喜欢便能热烈追逐,毫无保留。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却不知在盛煜心里她竟那样重要。

  这让她觉得感动,又很愧疚。

  魏鸾看着他,目光渐渐温柔,最后轻轻探头过去,吻在他衣领半敞的胸膛。

  虽然心里仍介意藏在书房的女子画像。

  但能嫁给眼前这个男人,她确实觉得欢喜,亦庆幸当初决然地奉旨嫁给他。

  魏鸾勾起唇角,在他怀里蹭了蹭。

  ……

  数日之后,盛煜的猜测被证实。

  淑妃虽未在寿宴上跟章氏姑侄硬碰硬,却绝非任人揉搓的性子,当时永穆帝丢下彻查的旨意后怫然而去,沈嘉言的罪名便未落定,只是背着嫌疑受了场大屈辱。当晚,淑妃便派亲信出宫,去了梁王府。

  宫内,令梁王受责的目的既已达成,章太后暂未催着内廷司定案。

  毕竟最关键的人证彩鹊已死,沈嘉言拼死否认,沈相与淑妃又连连求情,永穆帝久在帝位目光老辣,不至于退让到轻易给梁王妃定罪的地步。

  章氏乐见此事成为悬案,往后梁王府背着不光彩的嫌疑行走,有益无害。

  数日间,这事仿佛被人遗忘。

  淑妃与梁王却没坐以待毙。

  事情既由彩鹊而起,梁王夫妇便将这数月间彩鹊的行踪挨个查明,而后顺蔓摸瓜,找出被人收买后蛊惑威胁彩鹊的仆妇,揪出仆妇背后的主使,层层深究下去,最后绕弯子查到了东宫太子妃的头上。

  但这种事摆到明面,很难对章念桐定罪。

  且当日章太后重惩梁王夫妇,是因沈嘉言行刺魏鸾、梁王包庇纵容,淑妃纵大张旗鼓地洗清沈嘉言栽赃厌胜的嫌疑,也难挽回梁王夫妇受责的事实。且死缠不放,皇家阴私丑事连连公之于众,累及永穆帝的颜面,对她并无益处。

  淑妃斟酌过后,很快有了决断。

  这些年她稳居后宫屹立不倒,最牢靠的靠山便是圣心,这一点,章氏绝难与她匹敌。

  而淑妃所求的,恰恰也是圣心。

  她将口供和证据尽数备齐,请永穆帝来用膳,夜间入睡之前,趁着永穆帝被伺候得心绪不错,便娓娓将彻查此事的经过说给永穆帝听。

  末了,跪地柔声道:“臣妾自知此事已过,再追究对谁都无益,总归沈氏从前行事有失,该当受惩,往后才能记着教训。只是寿宴栽赃行厌胜之术,并非沈氏所为,臣妾做这些,只是想查明原委。一码归一码,这件事情臣妾不会再提,只是恳求皇上,别冤了两个孩子。”

  她说得委婉,是多年来委曲求全的姿态。

  永穆帝的脸色却已沉黑。

  

第63章 翻脸

  对于寿宴上珠冠的事, 永穆帝本就觉得蹊跷。

  毕竟在寿礼中暗藏厌胜人偶, 还被章太后当场察觉这种事,可能性微乎其微。永穆帝知道魏鸾的性情,并不信魏鸾会做那等愚蠢的事,只是那等场合众目睽睽,他不能偏私,唯有深查。只在安排人手时, 命御前的宫人去盯着, 名为监看魏鸾, 实则暗里留意。

  若内廷司被章氏授意,对魏鸾不利, 自会有人照应。

  好在魏鸾很快洗清了嫌疑。

  这般结果, 也是永穆帝所期盼的, 遂很快命魏鸾起身。

  而后脏水便泼到了梁王妃的头上。

  永穆帝久在朝堂,目光老辣,辨看各自神色,心里多少有数。在彩鹊自尽断绝深查的线索,章太后将梁王妃的罪责牵连到梁王头上后,心中几乎洞明。只是当时情势逼人, 厌胜之事本就闹得人心惶惶,沈嘉言的恶行被抖出来,更令他颜面尽失。

  那等情境,再往下彻查撕扯,不过徒令臣工看笑话而已。

  后宫强势干政, 为阻挠政敌不惜在寿宴上兴风作浪,而梁王夫妇行事不周,于永穆帝而言,亦是有失颜面的事。

  他当时怒极,便下了那道口谕。

  而今淑妃查明实情,并不避讳梁王夫妇之过失,亦未声张章念桐肆无忌惮的行径,于永穆帝而言,更显得体贴聪慧。相较之下,他的亲生母亲、结发妻子、儿媳乃至太子,皆不顾他的处境,只为谋章家利益而费尽心机!

  永穆帝瞧着弯绕曲折的口供,半晌,才沉目咬牙。

  “欺君罔上,罪无可恕!”

  不过区区太子妃而已,竟也如此目中无人,肆意妄为,当这朝堂已姓章不成!当日镜台寺刺杀的原委,盛煜虽退居曲园,却也查得明明白白,刺客出自章家,背后主使便是太子妃章念桐。而当日云顶寺里,魏鸾险些遇刺,也是太子妃的手笔。

  永穆帝不用猜都知道章念桐的心思。

  无非是怕盛煜倒后,周令渊执意求娶魏鸾,危及她的地位。

  亦如同当年章皇后的所作所为。

  永穆帝瞧着年岁渐长的淑妃,依稀想起深藏在心底的那个女人。若她还活着,应比淑妃年长,抚育膝下儿女,能时时伴他左右。年少时相爱相知的人,哪怕容颜不再,亦有笃厚深浓的感情,绝非旁人能比。

  可惜她早已辞世,地下孤单。

  彼时国库还不算充盈,兵力亦未强盛,失地未复,边塞不稳,还不能与章家撕破脸。他纵愤怒痛恨,与先帝商议后,也只能强忍痛恨,被那对姑侄的伎俩蒙混过去。今时今日,章家早已是秋后蚂蚱,她们却还想指鹿为马,故技重施?

  这章念桐于朝廷未有寸功,却将章太后姑侄的恶毒心计学得齐全!

  是该好好开个刀刃了!

  永穆帝脸色沉得如有黑云压城,再没心思留宿温存,将口供尽数收起,回了麟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