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装傻套路我 第32章

作者:珍珠海盐棒棒糖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穿越重生

  像其他的赌徒一样,唐氏的胃口已被养大,每一把输赢都很大,她输了几回,反而越发痴狂,连着加大赌注,要把钱全都赢回来,结果一输再输,直到桌面半分筹码都不剩。

  唐氏大手一挥,“再来!”

  牌友凌夫人瘪嘴道,“还来啊?”

  “我说再来!都不许走,接着打!”唐氏已红了眼。

  牌友张夫人道,“可唐大娘子,你一点筹码都没有了。”

  唐氏皱着眉,“怕什么?你以为我会不给你钱?”

  凌夫人道,“唉,还是算了吧,你们家老爷现在也……也告病,咱们就别打了,等你家老爷身体好了,再来吧。”

  唐氏被这话激怒,当场便从牌桌上站了起来,“我们家老爷是生了病,拿不到饷银,在家歇着呢,你们就当真以为我输了这么些银子就把家产给输光了?”

  凌夫人拉了拉她的袖子,“我不是这个意思,唐大娘子,你别激动。”

  唐氏越发生气,火气冲上头顶,一把甩开袖子,“就算我们家没钱了,我那侄女做了王妃,她也有钱的紧。”

  张夫人悠悠道,“康王妃是康王妃,你是你,你输了钱,还能让康王妃给你还啊?前几天准许你赊账都是看在康王妃的面子上,再说,康王妃以后要随着康王去封地,你还真以为能当你一辈子的靠山?回回把康王妃抬出来,满京城里都得允许你赊账啊?”

  唐氏怒火攻心,口不择言,“我告诉你们,我侄女还真能做我一辈子的靠山。别人不知道,我这个当伯母的能不知道吗?康王到了年龄,皇上也不派他去封地,就是因为想养在身边。我朝除了太子,都不能留在封地,康王享受这般的独宠,永居京城,我侄女堂堂康王妃还能没钱?你们还怕我没钱跟你们打牌,要跑路?她就是能做我一辈子的靠山。”

  凌夫人和张夫人皆被这一番话,惊了神色,看唐氏理直气壮,且近日财大气粗的模样,难道皇帝真是要把康王一辈子留在京城,享受太子的待遇?

  于是,流言就这样传出去了。

  ……

  京兆尹迅速的查出了流言的出处,当场便把唐氏收押。

  第二日,朝堂之上,京兆尹将此事来龙去脉禀告于圣上。

  “陛下,微臣已经彻查了京城流言一事,发现其起于康王妃的大伯母唐氏在牌桌子上,与人赌钱,别人见其筹码空空,不愿与她相赌,她便脱口而出,说是康王享受陛下独宠,将会永居京城,康王妃能做她一辈子的靠山,让牌桌之上的人不要怕她没钱打牌,会跑路。”

  皇帝蹙眉道,“一介妇人,妄议朝政!”

  低着头的淳于行大为吃惊,这事竟是大嫂传出来的?还说出如此之话,把婵儿也拉了进来,话里话外,竟有靠着婵儿作威作福的姿态,她会给婵儿,给淳于家招灾啊!

  皇帝长唤一声,“淳于爱卿。”

  淳于行站出队列,“陛下。”

  皇帝坐直了身体,“你是康王妃的父亲,流言是康王妃的大伯母传出来的,算是你的家人,你可知她为何传出这等流言?”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按说这种事,应该直接问唐氏的丈夫淳于宗,但淳于宗只领了个虚职,要上朝还不够格,皇帝也不记得此人是谁,只好来问淳于行。

  淳于行见皇帝有兴师问罪之嫌,连忙跪下,“陛下,微臣实在不知。微臣已经数月未见过大嫂,更不曾与她说话,也不知她为何传出此等流言。小女月婵一直严于律己,勤俭节约,自嫁于康王殿下,更是战战兢兢,唯恐行差一步,让康王蒙羞,让皇室蒙羞,她是断不会做出给别人当保护伞,纵容他人作威作福的事情。”

  柏泽也上前一步,跪下道,“陛下,微臣可以作证,淳于大人家风严谨,此事定与康王妃和淳于大人无关。况且传流言之人乃是康王妃的大伯母,据微臣所知,淳于大人与其大哥淳于宗早已分家多年,唐氏又素有刁钻的名声,其在牌桌之上的胡言不可信啊。”

  皇帝道,“好了,好了,你们一个二个的,朕还没说什么呢,就跪上了。都起来吧。”

  “谢陛下。”淳于行松了一口气,陛下语气间并无责怪之意,想来不会迁怒于婵儿。

  皇帝继续道,“康王妃是个好孩子,朕相信流言与她无关。但唐氏实在可恶,不配为康王妃伯母。京兆尹,这件事,你负责处理了。”

  “是,微臣领命。”

  京兆尹听了这话已有了思量,不配为康王妃伯母?陛下这是要康王妃的伯父休妻了。

  太子才不在意这些,他向京兆尹使了使眼色,京兆尹会意,“陛下,康王殿下已大婚三月有余,按照先祖爷立下的规矩,我朝皇子大婚后均需前往封地,微臣斗胆请陛下遵从先祖遗训,为康王择一封地,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康王……”皇帝捏了捏眉心,“康王心智年幼,身体不好,朕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面,他的事先不急。”

  “可是陛下,这是先祖立下的规矩。”

  “好啦,”皇帝一拂袖子,“朕累了,朕自有打算,退朝。”

  ……

  小雨纷纷。

  陛下心烦意乱的回到后宫,他没像往常一样,径直去贵妃的殿里,只和随身伺候的太监来御花园里散散心。

  他的心情从早上到现在就一直很不好,因为今天是大皇子的忌日。

  皇帝50岁了,从十八岁成亲到现在,这些年一共有10个孩子,只有5个活到了现在。

  19岁得了第一个孩子大皇子景元,为人正直聪颖,是逝去的先皇后之子,刚过弱冠之年不久便薨逝了。

  三皇子景辞,比大皇子小两岁,现在是太子。

  四皇子是贵妃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还没正式取名,便夭折了。

  七皇子景平,就是现在的傻康王。

  二公主、五公主已经出嫁,六子、八子、九子均没活过三岁,剩下个十公主景乐,是天降的灾星,去了安国寺。

  他望着御花园的小池塘,当年,康王就是在这里失足落水,醒来高烧不止,成为一个傻子的。

  想当年,景平幼年时,人十分聪慧敏捷,甚至长得还有几分像高祖。唉,可惜了。

  那个时候许妃早已失宠,许妃为人有些懦弱,见到皇帝总是害怕多于敬重,郁郁寡欢,皇帝也懒得看她,连带着也极少见许飞的儿子,可见过的几次,都让他觉得这孩子聪慧可教。

  后来许妃得了伤风病殁,皇帝忙于政务,除了叫贵妃负责六宫事物,自始至终没见过她一面。

  不久后大皇子景元剿匪时,被匪患所伤,骤然薨逝,皇帝心中本就十分不畅快,再加上各地天灾人祸频发,他更是忙得头晕脑胀,夜晚又见流星坠落,钦天监算了一卦,灾星便附在景乐身上。

  皇帝很相信上天示警,不顾康王的哀求,强行将景乐送去了安国寺,过了没多久,康王就落水,高烧不止,成了傻子。

  皇帝因为他成了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子,厌恶不止。

  十年前,他还自认为正当壮年,死了一个,虽然伤心,傻了一个,虽然厌恶,但总想着以后还有更多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养活。

  哪知十年过去了,孩子一个也没多,他以前并不着急,可是到了今年,他明显的感觉身子骨比以前差了很多,常常宣召太医,但却什么也看不出来,难道人老了,就是这样吗?

  五十而知天命,皇帝再审视自己的儿子,突然多了几丝怜悯之心。

  太子孝顺,才华能力虽不如当年的大皇子突出,江山交给他,也算稳妥,再说也并无其他选择。

  康王傻头傻脑的,就做个闲散王爷吧,虽然这样有违祖制,但是他若去了封地,人生地不熟的,他又不能保护自己,难免会被人欺负。要是这个儿子能够稍微聪明点就好了,既不让他烦恼于违背祖制,又可以卫国安民。

  皇帝走着走着,突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乖巧的七、八岁小太监,小脑袋上顶着一个大缸,正在微雨下罚跪。

  皇帝手一挥,对身边的太监道,“去把那个小孩子给朕带过来。”

  太监回答了一个“是”,走到小小太监身边,说了皇帝的指令,小小太监闻声放下缸,很快被带了过来,皇帝见他生的乖巧,弯下腰,摸了摸他的脑袋,“你为什么被罚?”

  小小太监垂下头,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声,“回陛下,奴才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碗。”

  皇帝道,“不就是一个瓷碗,算什么?朕免了你的罚。”

  小小太监欣喜的仰起头,“谢陛下。”

  就在此时,小小太监的肚子咕噜一声,响的甚为尴尬,皇帝嘴角浮出一丝笑意,“想吃什么?”

  小小太监舔了舔嘴,不敢说话。

  皇帝鼓励道,“想吃什么?尽管说,朕都给你。”

  小小太监眼睛都亮了,“陛下,奴才真的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当然,君无戏言。”

  小小太监咧开嘴,露出嚯风的门牙,“奴才一直很想吃糖葫芦。”

  “陛下,”贵妃寻了过来,“您在这里做什么?”

  小小太监立刻再次垂下眼,毕恭毕敬。

  皇帝道,“见这小太监可爱,多说两句话。”

  宫人为陛下打着伞,贵妃挽过皇帝的手,“陛下外面风大,咱们回去吧。”

  “也好。”皇帝向身旁伺候的太监使个眼色,“传令下去,赏他一百串糖葫芦。为了避免他吃坏肚子,一天只准给他一串,不得苛责。”

  “是。”

  “谢陛下。”

  贵妃瞥了一眼小太监,心里叹了一口气。

  ……

  贵妃搀扶着皇帝在御花园里一路慢行,将皇帝引到了雨花阁,“今日是大皇子的忌日。臣妾特意为大皇子请了安国寺的得道高僧前来诵经祭祀。”

  皇帝拍拍贵妃的手,“贵妃有心了。”

  贵妃静静的陪着皇帝看着高僧们礼佛超度,过了不久,皇帝的贴身太监通报道,“陛下,康王殿下来给您请安了。”

  贵妃打发道,“没个眼力见,没看陛下现在心情不好,不想见人吗?去叫康王走。”

  “诶,不必。”皇帝道,“把康王叫来,让他给他的大皇兄上柱香。”

  “奴才遵旨。”

  没过一会儿,康王被人领了过来。

  “父皇,这是小乐院子前的桂花酿制而成的桂花酒。”康王傻傻的抱着个大坛子,像是个年画娃娃,“给您抱、抱一坛来。”

  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也没有人在他耳边提过,若不是今天大皇子忌辰,他心中哀痛,都不会去回想自己的孩子,“小乐?”

  康王抱着个坛子,点头如小鸡啄米。

  皇帝努力回想了一下,他甚至想不起来十年前小乐的模样,只大概有个扎双髻的小女孩的模样影像,“小乐多高了?”

  康王笨手笨脚的将坛子放在桌子上,伸出手,在自己的胸前比了比,“嗯,嗯,这么高。”

  皇帝看了一眼酒坛子,“朕记得小乐是在你大皇兄走的那一年,去的安国寺,现在也快十年了。现在多大了?”

  康王伸出三根手指头,“十三,马上十四了。”

  皇帝点点头,“十四,是一个大姑娘了。难为你和小乐还有这片孝心。”皇帝拍了拍康王的肩,“去给你的大皇兄上柱香,把桂花酒敬一杯给他吧。”

  “嗯。”康王乖乖的去上了香,青烟腾腾上升,康王在心里暗暗道,“皇兄,今日是你的忌日,弟弟无论如何都会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以前你在世的时候,虽然从未在意过我这个弟弟,但我们毕竟是兄弟,弟弟今日为您添一炷香,十年过去了,不知是否已轮到你转世,愿你来生不再生在帝王家。”

  康王敬了酒,回到皇帝身边,张了张嘴,还想多说几句,“父——”

  贵妃打发道,“康王,你父皇缅怀你大皇兄,心情不好,你就别在这里影响他了,快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