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装傻套路我 第64章

作者:珍珠海盐棒棒糖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穿越重生

  老妇人连陷进泥土里的一粒米,也不愿意放弃,要用指甲将那最后一粒米挖出来,吹一吹灰,又放进口袋里扎好。

  “谢谢,谢谢。”老妇人双手捧着手心的米,满脸堆着淳朴的笑,发自内心的感谢着他们。

  “不用谢。”

  老妇人将手心的米,宛如珍宝一般放进米袋子里,用绳子牢牢的扎好。然后扶着把手,用力推动车子。

  康王道,“老人家,我来帮你把米推回去。”

  月婵扶着老妇人的胳膊,“老人家,我也来帮你。”

  康王摇头,“不用你来,我一个人就够了。”

  老妇人站稳了身子,“那多麻烦你们了,年轻人。”

  月婵牵住马,马儿乖巧的跟在他们身后,“不麻烦,我弟弟力气大。”

  康王一边推着车,一边道,“老人家,你们家有几个人,一年能收成多少米啊?”

  老妇人道,“我们家四口人,我和我家老头子,还有儿子和儿媳妇,每年这样的袋子能收十袋米。”

  康王道,“够吃吗?”

  “哎,”老妇人叹气道,“反正吃也吃不饱,饿也饿不死。”

  月婵眨眨眼,“十袋也不够吃吗?”看弟弟推的这一袋米,还是挺重的,虽然没有其他菜,但是大米还是够四个人吃的吧?

  老妇人道,“这十袋还得给地主交租金,给朝廷交皇粮,给官老爷上贡呢。”

  月婵道,“总共要交多少?”

  老妇人道,“八袋米!”

  “啊?”月婵咋舌道,“那岂不是八成都得交出去?自己只能留两袋!!!”本来古代的粮食收成就不太好,种出来的粮食八成都得交出去?辛苦劳作大半年,吃都吃不饱!

  康王目光哀痛,“老人家,粮食吃完了你们吃什么呢?”

  老妇人道,“平时省着点,草根树皮野菜,挖起来和米一起煮粥吃,只希望能够年年风调雨顺,凑合着不被饿死就行了。”

  康王长吸一口气,说不出话来。

  老妇人伸出手指指向路边的一个小房子,“我到了。小伙子,小姑娘,谢谢你们了。”

  康王将老妇人送到门口,帮着她把米扛了进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一粒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一粒种出来的,就这样的,还要被人剥削。

  世道多艰啊。

  老妇人热情道,“小伙子,小姑娘,留下一起吃个饭吧。”

  这怎么能行,他们自己都吃不饱,月婵连忙推拒道,“老人家,我们不饿。”

  老妇人急于证明自己,打开锅盖,里面是一锅绿的发黑的草饼,“你们别嫌弃,我家还有几个草饼呢,都是最嫩最嫩的鲜草做的,特别香。”

  康王微微笑道,“老人家,真不用,我们吃的很饱才出的们,家里人都在等我们回去吃晚饭呢。”

  老妇人点点头,从锅里拿出两个饼,“既然你们的家人在等你,那你们一人一个拿一个饼子,边走边吃,垫垫肚子,千万别嫌弃。”

  月婵推拒道,“不不……”

  康王道,“拿着吧。”

  月婵眨眨眼,收了老人家的两个饼子,“谢谢老人家。”

  老妇人将康王和月婵送出了门,向老人家挥了挥手,“老人家您别送了,进屋吧。”

  “诶。”

  ……

  两人告别了老妇人,牵着马,行走在漫漫黄土路上。

  他们沿着黄土路走着走着,走到了一个小山坡上。

  山坡下,是农人们的田地,有人在田间地头辛苦的操劳,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他们的腰,有人的草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有小孩子在田埂上捉着泥鳅……

  远处一轮咸蛋黄般的太阳,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他们的脸上似乎镀上了一层暖晕。

  康王望着山下农人归家的景象,拿出一个草饼,咬下去,咽下去一口,“小仙女,别担心他们没吃的,我在他们家灶头上放了几块银子。”

  月婵点点头,也咬了一口草饼,草饼苦涩粗糙,嚼的嗓子疼,“这也太硬了吧,难以想象他们每天吃的都是这样的饼。”

  康王没说话,细细的将他手中的饼一口一口的咽了下去,仿佛将这块饼视作一块珍宝。

  康王咽下了最后一块饼,望着远处的夕阳,他瘦了些许,整个人看上去更加有精神,好像一夜之间褪去了作为傻王爷时的青涩,变得更帅气,更睿智,也更加成熟。

  “小仙女,这一路走来,我有太多的话,太多的感慨,你愿意听一听吗?”

  月婵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望着他的侧脸,“我在。”

  康王的话很长很长。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问母妃,母妃你为什么永远不开心?母妃只是叹着气,摸摸我的头。”

  “直到母妃去世前才告诉我,她说被身份地位束缚的人儿永远不开心,只有田间地头闻着自由芬芳的人才最开心,以后你要带着妹妹离开皇宫,离开京城,只有有了自由才能变得开心。”

  “后来母妃去世了,妹妹被人抱走了,身边的仆人被遣的七七八八。殿内阴暗,死气沉沉,我发着烧在榻上躺着,望着窗外碧蓝的天,苍鹰傲然振翅飞过,我想起了母妃说的话,只有离开京城,有了自由才会变得开心。”

  “于是,为了开心,我努力长大,努力伪装,努力策划,终于离了京,可一路走来,我看遍了宫里宫外,朝野田间,我渐渐明白,母妃说的不完全对。”

  “田间地头的人,他们其实并未向母亲所认为的那样开心,他们看似比深宫的人自由,这自由的表面下却被缚住了道道枷锁,苛杂的税务压的他们直不起腰,生活的艰苦压的他们抬不起头。”

  “而被身份束缚的人未必就不开心,岳父大人,官居礼部侍郎,正三品朝臣,身份高,责任重,他却甘之如饴,繁重的公务是他的精神食粮,百姓的盈盈期盼是他赖以生存的泥土,哪怕得不到奖赏,也不懊悔,不推诿。”

  “我是要做一个表面自由还是精神自由的人呢?这一路走来,我终于有了答案。”

  “我要做一个能带着所有人走向自由的人。我想让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人得到自由,不再被苛捐杂税、贪官污吏压弯腰。我想让庙堂之上的人得到自由,做了好事得到奖赏,做了坏事得到惩罚。”

  “我还想让我心爱的人得到自由,没有束缚,没有悲伤,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

  “人人自由,人人开心。”

  “你愿意和我一起奔往自由的路吗?”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的很长,月婵并肩握住他的手,只一眼便望进了他眼中的锦绣山河,温柔而又坚定,“我愿意。”

  ……

  他们在天黑以前赶回了茅草屋,草药熬了满满两锅,公主和柳儿各自喝了药,发了一头的汗,已经睡着了。

  夜深了,一轮月亮挂在天上,孤零零,冷冰冰,白晃晃。

  康王和李将军两个人独自立于后院。

  “李将军,我今日进村,知道了一个消息,嘉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朝京城方向进攻了。”

  李将军沉默不语。

  康王神色肃然,恭敬的向李将军行了一个礼,“李将军,你还愿意完成你当年未完成的功勋,还百姓一个太平吗?”

  李将军面露无奈的哀痛之色,“这里没有什么将军李随,只有猎户李二壮。李随早就在十年前死了。”

  康王撩开衣角,跪了下去,“如今外有南诏进犯我朝,内有太子谋夺皇位,再有嘉王起兵,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景平一路走来,看到无数百姓流离,被贪官污吏压迫,受兵乱之苦,实在是不忍心。李将军雄韬伟略,用兵如神。放眼我朝,只有您百战不殆,有这个治军的能力,能平定战乱,景平代天下百姓恳求您。”

  李将军挽住康王的胳膊,“殿下,请起。”

  “将军,您答应我了?”

  实际上,李随也被他的这番话说的眼泪汪汪,十年了,他一直避世而居,做一个猎户,每当深夜梦回之时,总是想起驰骋疆场的快乐,他是一个生来就属于战场的人,生来就该去击退敌人的人,若不是为了替孙理尽孝心,他断不会隐姓埋名,苟活至此。

  “殿下,打战不是靠我们俩个人就能完成的。没有兵,没有军费,如何能够外攘南诏,内平内乱?”

  “李将军,悦州城是父皇赐给我的封地,虽然有奸细混入其中,但作为父皇钦点的镇守封地的王爷,只要出示圣旨,悦州城的守军可听我的号令。”

  李随问,“悦州城有多少守军?”

  康王虽然知道李随用兵如神,在与南诏对抗时,多次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事迹,但也知道有一句话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兵马越多对大将而言才是更强的后盾实力。

  康王有些遗憾,悦州城的兵力不算强,比起嘉王叔在徐州的几十万守军,实在是差的太远,“大约三万左右。”

  李随却目光坚定,短短两字,“够了。”

  李随又问,“你说的奸细是谁?”

  康王道,“实不相瞒,我和王妃还有公主,之所以落入此境地,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此奸细——柏泽。”

  李随气极了,咬牙切齿,缓缓吐出两个字,“是他?”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康王颔首,“对。”

  李随咬着牙,“他在悦州城?”

  康王道,“前几日还在,不知道最近的去向。但我知道他在建州城藏匿了兵器,建州城定是他的一个大本营。”

  李随杀气腾腾,“我一定要取了这卖国狗贼的命。”

  李随道,“殿下,你放心,这三万守军对我而言,足够了。咱们占据悦州,西可去建州,东可取孟州,我不信,建州孟州均有守军,柏泽一个卖国求荣的奸细,或可占据一时之利,以金钱诱惑当地官员,但无法永远蒙蔽百姓士兵的双眼,咱们攻下建州孟州,守军又可编入麾下,兵马规模可进一步扩大。这时候,北可攻入京城,还位陛下,南可攻向南诏,平定边疆。殿下,您——”

  李随是想问他的选择。

  他是想先向北攻入京城,平定太子吗?

  往长远些看,皇上就两个儿子,太子逼退了皇帝,自己称帝,皇帝一旦有了机会复位,是不可能再让这个逼退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那么皇位就会落入康王,或者说不那么正统的继承人——皇帝的弟弟嘉王手中。

  如果康王的目的是自己当皇帝,悦州距离京城的距离比徐州潍州近,他可以快嘉王一步进京,在陛下面前刷个脸,这皇位以后稳稳当当就是他的了。

  还是说,康王是想往南……

  康王毫不犹豫,“李将军,我想先攘南诏,平定边疆。”

  李随微微一笑,“殿下心系天下,实乃百姓之福。”

  康王若是选择了先攻入京城,那么势必会放弃延误驱逐南诏军队的时机。

  嘉王的封地徐州离南诏,比起悦州城可近多了,不管嘉王是出自什么原因,真是为了清君侧,还是为了自己当皇帝,他现在带兵回京城,定会给南诏大军留下空档,南诏攻入大历会减少了许多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