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150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就这片刻的功夫,他额头也是出了一层冷汗。

  他暗暗地飞快擦了擦汗,随即盯着沈旸的背影,只见他慢慢走到了李丽华的面前,停下。

  气氛愈发凝重了,众人皆不解,又觉不安,盯着他看。

  李丽华的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皱眉不满:“摄政王这是何意?莫非宁可相信那边,也不放心我了?”

  沈旸依旧望着她,神色冷漠,恍若未闻。

  李丽华的心中忽然涌出一丝不详之感,强作镇定,冷笑道:“沈旸!你若没有我的相助,你焉能有今日,你不感恩,反而对我如此态度……”

  她说着,见他那只握着剑柄的手缓缓握紧,似要有所动作,脸色蓦然大变。

  “沈旸,你敢——”

  她突然掉头,往外奔去,口中厉声喊道:“来人!快给我杀了这个姓沈的恶贼——”

  沈旸靠不住,和自己不过是相互利用,她早心知肚明。逃到东都之后,这半年间,趁他攻打京都,她在这边早暗暗地布好了局。

  照她原本的设想,沈旸拿下京都是迟早的事,待事成之后,伺机趁他不备,将他杀死。

  一旦他死了,小皇帝便就真正受自己的控制,往后她的地位,足比当日姜氏太皇太后。

  她没有想到,后来竟杀出李玄度,致令时局大变。一切只能暂时隐忍。

  此刻见沈旸这般模样,她心中觉着不妙,这才转身奔逃,呼声未落,就听“噗”的一声,众人又见眼前剑光一动,伴着李丽华的惨叫,定睛望去,她已扑倒在地。

  一道血,跟着从她的身上飞溅而起。

  沈旸收了剑。

  剑刃之上,血慢慢地流动汇聚,最后沿着剑尖,滴滴答答地溅落在地。

  “沈旸……你……无情无义……你不得好死……”

  李丽华趴在地上,痉挛了几下,气绝身亡,双目依旧圆睁,充满了不甘和愤恨。

  那道血喷溅得老高,溅到了对面刘国舅的脸上,他大惊失色。

  不止是他,殿内所有人全都被这一幕给惊呆了,待反应过来,见沈旸神色如同嗜血,目光似从自己的脸上掠过,无不暗自心惊。

  连李丽华的人,此刻被沈旸的煞气所震,也不敢作声。

  沈旸这才转向刘国舅,冷冷道:“如此,你可满意了?”

  刘国舅恨极了李丽华,原本日夜想着如何在她弄死自己之前杀死她的。但此刻,见她竟如此猝不及防地死在了沈旸剑下,竟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定了定神,勉强奉承:“摄政王明察秋毫,为刘某做主,刘某十分感激……”

  沈旸打断他:“既感激,那就和陈祖德一道,给我死守城池!我要亲自去漠北走一趟!”

  刘国舅以为他是要去搬东狄人的救兵,深信不疑。大殿里的其余人亦松了口气。

  刘国舅迟疑了下,又道:“万一……守不住,摄政王又未归,该当如何是好?”

  “守不住……”

  沈旸两道冰冷目光扫过地上李丽华的尸体。

  “这便就是你们的下场。你们背叛京都也就罢了,还与东狄人勾结。一个一个,李玄度焉能轻饶?”

  众人被他一句话说得沉默不言,脸色灰败。

  “是,是……明白了!”

  刘国舅思索了下,咬牙道:“李玄度若敢强攻,我便杀一拨城中民众!他不是约束军队,对天下号称行军不损半株青苗吗?对着满城百姓,我看他怎么攻!摄政王放心去,但请速去速回!”

  沈旸面无表情地从地上那尸首旁走过,迈步而出。

第136章

  当李承煜终于从昏迷中苏醒之后, 发现自己瘫软在地。等恢复了些力气,他缓缓睁开眼睛,看见头顶有片已许久未见的飘着白云的天空。

  他的神思, 依然有些游离于外。

  他是皇帝, 这个帝国的皇帝, 一切都是属于他的。然而,佞臣造了反, 要夺他的皇位和天下。心腹背叛他, 无视他的尊严和命令。他的周围皆为乱臣贼子, 他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纵如此, 他亦凭着他与生俱来的骄傲和血气, 毅然御驾亲征。

  他要亲手扭转乾坤, 治乱持危,然而结局, 却是再次遭到背叛, 身陷囹吾,被关在了暗无天日的囚牢之中。

  那段非人的时日,他不堪回首。深刻而无边的绝望吞噬着他, 日日夜夜,他痛苦无比,如堕地狱……

  他以为自己已是死了。

  然而此刻,这又是哪里?

  他终于坐起身, 四顾,发现自己竟然置身于一片荒原野地, 四周山脉古原,大木参天。

  他的心智依然混沌, 一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方,直到看见远处那一座座宛如小山排列的封土和建着庄严肃穆的明楼的宝城宝顶,有些眼熟,方回了神。

  这里好似皇陵,距京都数百里的位于西北方位太川深处的皇陵。

  然而,他怎会被带到了这里……

  他以为自己身处梦境,忽然看见另外有人。那人带着一队手下之人,无声无息,就立于他的身后。

  李承煜从没见过这个人。

  那人呼他陛下,自称是皇帝从前麾下的无名之人,对皇帝忠心耿耿,虽迫于形势投身敌营,但时刻不忘报效皇帝,此番终于叫他等到机会。

  他告诉皇帝,沈旸打了败仗,东都一片混乱,他和他的人趁着乱局将皇帝救出带了回来,本是要送皇帝直接回到京都,然而到了那里,才发现,京都已是变天。

  京都内外,朝廷上下,所有的人都当皇帝死去了,即便他还活着,也无人在意他了。那些人正准备拥戴李玄度登基,虽然李玄度此刻人还在攻打东都,并未回来。但这是迟早的事。所以他们不敢泄露身份,恐为皇帝召来杀身之祸。无地可去之下,他们只能将皇帝带到了这里,控制了守陵的那支军队。

  如今后步该当如何,只等皇帝定夺。

  李承煜不记得自己的手下何时有如此一位忠诚的愿以命相护的护卫,也记不起来对方到底是如何将自己从叛军手中救出的。

  他根本没有力气再去想这些了。

  而且,这些其实根本也无关紧要。

  此刻,还能抓住他注意力的最后一件事,便是他已被京都彻底地抛弃了。

  他是皇帝,坐拥一切,然而此刻,那属于他的一切,就要被他的皇叔李玄度给夺走了!

  李玄度不但夺了他念念不忘的女子,如今,真的也要夺走这属于他的皇位了!

  担忧和怀疑,全部都变成了现实。长久以来,那从他父亲一代便开始的延续到了他骨血里的恐惧和仇恨彻底地发酵,将他吞噬。

  回到皇宫,拿回属于他的东西,成为了他此刻唯一的念头。

  他怒血上涌,躁乱不安,人从地上爬了起来,叫人将守陵官带来,命去京都传送消息,叫郭朗和姚侯来此,立刻来见自己。

  皇陵一直以来驻有守卫,但人数不多,两百人而已。

  这名守陵官,是在姜氏太皇太后驾崩之后被派来这里的。

  从前京都安好之时,他并未有幸能够得见天子真颜,此刻见这蓬头散发满面污垢犹如乞丐一般的疯子竟自称皇帝,怎会相信,然而被制,无可奈何答应。

  李承煜愤怒地喘息着,盯着守陵官离去,忽又叫了回来。

  他扭过头,盯了片刻远处的奉安殿,面容渐渐抽搐。转回脸后,他一字一字地道:“命秦王妃亦来此见朕!”

  “她胆敢抗命,朕便将这奉安殿一把火给烧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脸容扭曲,咬牙切齿。

  奉安殿内如今依然供着姜氏太皇太后的三重棺椁,等待落葬。

  守陵官大惊失色,怕这不知何处突然冒出来的疯子当真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不敢再有片刻耽搁,慌忙下山,骑马狂奔去往京都传送消息。

  菩珠收到这个消息之时,人还在河西的郡城之中。

  李玄度入关转眼过去半年了。

  便在数日之前,她刚收到来自李玄度的一封信,说他已打到东都。

  照这形式看,只要拿下东都,这场延续一年多的叛乱,应当很快就能平定了。

  端王最近曾派来使者,透露了朝廷官员希望能将她先行接入京都的意思。

  菩珠婉拒了这个提议。

  随着平叛战局一日日地明朗,叛军败局已定,京都那边,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其实正暗流涌动。

  端王等人希望她早日入京。

  但姚家显然另有期望。

  就在端王使者到来之前,便已有人以姚后之名携厚礼来探望过她了,说皇帝以身捐国,姚后忍悲,如今正在宫中安胎,朝廷上下更是翘首等待她的生产。还说什么到时她若当真有幸能为天下诞育龙子,日后还望秦王与王妃以长辈身份多加扶持,不胜感激云云。

  姚家此为何意,菩珠心知肚明。

  现在李玄度还在平叛,这种时候,不是她该主动掺和京都事的时机。她也不想掺和。

  李玄度走的时候,鸾儿方满月。如今他已半岁,小胳膊小腿上全是肉,胖嘟嘟的,不但能爬会坐,也能认身边亲近的人了,一逗弄他,便就咯咯地笑,可爱极了。

  儿子在一天天地长大。她盼着李玄度也能早日归来,免得鸾儿连父亲都不认识。

  她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京都那边竟会出这样的大事。

  关于李承煜,她早听闻他御驾亲征却被手下背叛做了俘虏的事。

  她以为李承煜已被沈旸杀了,当时心情有些复杂。想起前世之事,淡淡伤感之余,亦是怜其不幸,怒其不争,当时还叫人去寺院给他做了一场法事。却没有想到,他竟还活着,不但活着,竟这般冒了出来,以奉安殿为胁要她去过去。

  遭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绝望之下,他这个人,恐怕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安有皇祖母棺椁的奉安殿若真的被他付之一炬,这一辈子,她都将无法原谅自己。

  她不敢有片刻的耽误,把鸾儿交给阿姆和一直陪着自己的李慧儿后,带着骆保和护卫上路,弃车骑马,不辞辛劳,戴月披星地赶路,不到十日便回了京都,赶至皇陵。

  她到的这一日,距离李承煜现身皇陵已有半个多月了,陵门和各条通道口外布满禁军,戒备森严。

  端王领着相关官员,日夜守在这里,不敢有半分的松懈。

  他出来迎菩珠,带她入内。不待菩珠发问,路上告诉她说,情况很是不妙。李承煜看着日渐疯魔。刚开始要回皇宫,但等他答应了,却又不肯出来,怀疑是想将他骗出去给杀了。现在无论如何劝,都不肯出来半步。他将殿内和附近明堂之中原本用来燃点长明灯的数口巨缸里的清油全部倾泼在了奉安殿内,手拿火折,守在殿口,不许人靠近一步。

  一旦点火,奉安殿怕是顷刻就要变成火海,救也来不及救。

  “他和谁一起的?难道一个人来了此地?”

  菩珠掀开覆面幂篱,一边疾步入内,一边发问。

  “据守陵官回报,当日他和一队人马不知是从何处突然现身的,他们未曾防备,以致皇陵被夺。随后禁军入山,那队人马或是自知不敌,不见了人,只剩陛下一人。”

  菩珠知一种说法,皇陵当年选址修筑于此,除了风水的考虑,亦相中了地形。用作陵寝之外,另一个目的,其实是为防备日后京都万一遭到敌人攻打,可作拱卫之用。故此地道路复杂,可进可退。李承煜的人,或许便是借了地形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