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153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他提着一口那不愿就此散去的气,咬牙:“我对你多次留情,你为何,如此恨我?”

  骆保和近旁的护卫皆是来不及反应,待回过神,正要冲上去将她救回,菩珠已是定住心神,想了想,摆手,命众人全都出去。

  骆保起先不肯,待对上她投来的目光,无可奈何,只好下令。

  武士皆退出大殿。骆保自己不走,就停在殿口,戒备地望着。

  菩珠低头,和他那双赤红的血目对望,说道:“你不知道,但我知道。便是在这里,我曾死过一次。你不顾我的意愿,令我死在你的手中。我不欠你,如今两清。”

  “李玄度曾对我说,权力是柄太阿剑,握在手,能杀人,也会被反噬。”

  “人须有敬畏之心。你有能力,甚至不逊李玄度,但你永远也赢不了他。”

  “因一人之欲,引天下战乱。德不配位。打败你的,是你自己那无边的野心和失去克制的权欲。”

  流失的血,将生气从他的身体里迅速带走。

  冰冷的箭簇,令他那颗原本强壮如同狮心的心,亦慢慢地放缓了跳动。

  沈旸知道自己就要死了。

  她的话飘入了他的耳中,他的意识渐渐迷离,但攥着她脚踝的手,却依然死死不愿松开。

  一副似曾亲历的画面,突然扑进了他的脑海里。

  他仿佛看见她华服丽妆,正置身宫宴,应对着暗中投向东狄的不怀好意的西域国的使者。

  年轻的皇后,不但貌美无双,更是机敏巧思,化解了使者欲令李朝君臣出丑的诡计。

  他觉得自己被那女子给吸引住了,从此,再无法将她的倩影从脑海里抹去。

  那画面忽又一转。

  他杀了她的皇帝丈夫,权倾天下,而她成了废后,不从自己,自请去往皇陵,居于万寿观中。他数次寻去,想要让她回心转意,她却始终不为所动,惹出了他的怒气,待要强迫,她以死相逼,全然不惧。

  他终于还是不舍她死。后来,他被派去服侍她的人告知,她常去秦王李玄度少年时居住过的那间屋中枯坐,从早到晚,有时一坐便是一天,一句话也无。

  那个时候,他对她的此种举动无法理解,亦未多想。

  再后来,尚未等到他培植起足够的可用之人,李玄度便领兵,从河西打了过来。那个朝廷,四分五裂,他再铁血手腕,终也无法挽救败局。他撤离京都,想要凭借皇陵后的地势,死守一段时日,带着她同行之时,她奋力挣扎,他一时失手,她竟从马背上跌落,香消玉殒,死在了他的面前……

  心口忽然传来一阵剧痛,这痛楚将他从梦幻中拉了回来。

  是一场梦,然而,他却又清清楚楚地感觉,这是真实的经历,是他的过去,一起都曾真正地发生过。只不过,从前他不知道而已。

  他的心中,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原来,那么早,在那个时候,她就已是喜欢李玄度了。

  原来,他最后也还是输给了他,和如今一模一样。

  那愤怒和不甘,从他的身体里消失了。

  他目底的赤红,亦渐渐褪去。

  他定定地望着她。

  这一回,他其实并非如她所想的那般,是想要以她来威胁李玄度,在战事中反败为胜。

  他的战,已败给他了,再无机会反胜。他心中十分清楚。

  困兽之斗,在他看来,亦是毫无意义。

  与其苟活,不如烈死。

  但他的心底,尚有一丝不甘。

  他想要和李玄度决斗一场。

  他手中的剑,生平不知染过多少人血。

  就让它最后再染一次。

  或者,是李玄度的血。

  或者,是他自己的血。

  然而,她不给他这个机会了。

  如此也好。

  死在了她的手下,他确实无怨。

  如她所言,那是他欠她的……

  他眼中的神光,渐渐散去,那只抓着她脚踝的手,五指却依然如钩,固执地不肯松开。

  “你也并非真正爱我。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你之所以放不下,是你未曾得到过我。”

  “如此而已。”

  她凝视着他的眼睛,用平静的语气,说完了最后一句话,伸出手,一个手指,一个手指,掰开了他那只紧紧攥着自己脚踝的手。

  分开自己和他之后,她坐了片刻,想从地上起身,手脚却是发软,竟连起来的力气都没了。

  骆保奔了过来,将她从地上扶起。

  她终于入眠,长长的一觉。醒来之时,发现日已黄昏,她竟足足睡了一个白天。

  她走出去,站在万寿观前的阶上,望着前方那片沐浴在夕阳里的古原。

  也是这个黄昏时分,李玄度到了皇陵。

  他这一路遭遇了几次拦截,显然有人想要阻挡他的行程。

  他心急如焚,当此刻终于赶到皇陵的大门之外,看见一队守卫,上前便就问她的情况。

  那卫队长认得他,急忙带着手下人向他行礼,告诉他说,王妃安然无恙。随后照着自己所知,将这几日皇陵中发生的事大概说了一遍。

  李玄度得知她一切安好,那高高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了些。

  他顿了一顿,转身便朝里快步走去,到了万寿观,却被告知王妃出去了,看她方才去的方向,好似是去那片原坡。

  李玄度奔到原坡下,遇到了守在那里的骆保。骆保见他突然现身,又惊又喜,奔来拜见,唤了声殿下,说王妃此刻就在上头。

  他想起这些天王妃的经历,眼圈忍不住泛红,不待李玄度问,又把这些日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详细地复述了一遍。

  李玄度闭了闭目,长长吁了口气,睁开眼,眺望一眼前方的原坡,大步登行而上。

  这一刻,他的心情,骄傲,欣慰,又后怕。为她自己竟如此化解了一场危局而感到骄傲和欣慰,也为她又陷入这般的险地而感到后怕。

  他步伐迈得越来越大,山原道上,如履平地。很快,他便登上了靠近原顶的地方。

  当他抬头望去之时,看见夕阳从晚霞里漫射而出,道道金光,满天昏鸦,而她,面向夕阳,静静地靠坐在原顶的那块巨石之畔。

  风过原顶,她衣袂翻涌,长发狂卷,似便就要随风飘然而去。

  记得那一年,也是如此的黄昏,乌金西沉,宿鸟噪鸦,还是少年的他,怀着一颗忧郁而懑乱的心,独登高原,仰卧在这石顶,沉沉入睡,直至天明。

  此刻,眼前的这一幕,于他而言,是如此熟悉,但又全然不同。

  天地之间,原顶之上,不止有那夕光和昏鸦,还有她安静,又似怀着无限情思的一抹背影。

  就在这一刻,他的心灵如被一种看不见的东西重重敲击,几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他无法前行,停下脚步,定定地望着她的背影,神思恍惚,想着少年时的往事。但又不止这些,远远不止。

  在耳畔那一片不绝的昏鸦声中,仿佛有什么水流一般的记忆碎片,一鳞半爪,经过了他的脑海。

  他想要抓住,转眼却又变成虚空。

  他心跳加快,倍感折磨之时,原顶上的她似是觉察到了身后,迟疑了下,慢慢转头,回眸而望。

  当她的眸光落在他的脸上之时,这一刻,天地仿佛凝固,时光不再流逝。

  李玄度便就如此,和她四目相望。

  片刻之后,她忽微笑,抬手,慢慢伸向了他,轻声说:“你来了?”

  就在这一刻,突然,一扇门好似被推开了。

  光怪陆离的记忆,如潮水一般,全部都向他涌了过来。

第138章

  原来, 在他和她河西初遇之前,在那另一段似梦却又如真的人生里,他们便已曾相遇过了。

  在那段人生里, 他第一次和她的缘, 始于祖母大寿。

  那一年, 他从西海被召回京都。

  十六岁囚无忧宫,守陵三年, 牧边两年, 当他再次踏入京都, 物是人非,他早不是昔日章台走马的秦王四皇子。他变得沉静而寡默, 且虽早已成年, 但因他的过往经历, 婚姻之事,自然也被蹉跎耽搁了下来。

  他的皇兄, 当时的孝昌皇帝关爱幼弟, 便趁太皇太后大寿与太子择妃的喜庆之机,张罗起替他立妃之事。

  那日宗正寻他,带来了七八位适龄的京都贵女小像。

  他心知肚明, 贵女和她们身后的家族,没有谁愿意与自己沾惹上关系。

  皇帝的这一番做派,也只是为了做给蓬莱宫里的皇祖母看的。

  人人都戴面具,形同戏子, 包括面前这位看似恭敬的宗正,他又怎会去戳破兄友弟恭、敦睦祥和的谎言。

  他唇边噙了一缕微笑, 漫不经心地看着宗正将绘有小像的卷轴一一打开,向自己介绍画中之人, 并未真正留意,直到宗正展到最后一幅小像。

  当那卷轴缓缓打开之时,他的目光亦是随意扫了一下,视线却随之微微一顿,停了一停。

  小像中的少女,蛾眉螓首,杏眸琼鼻,如姣花照影,呼之欲出,不止美丽,眉眼之间那种娇憨的神韵,一下便抓住了他的目光。

  其余女子,宗正方才说得很是简单,待轮到这少女时,却显得格外殷勤,道这位菩氏,乃菩猷之的孙女,从前虽因祖父蒙冤发边多年,但如今菩家得到平反,皇帝对小淑女极是恩宠,往后菩家荣华指日可待。

  他感到有些意外,想起当年自己去菩家为菩猷之贺寿之时偶遇的那个小女娃,记得好似只有七八岁大,没想到一眨眼,如今竟也到了出嫁之年。

  想到菩猷之与菩左中郎将的旧事,他便又看了一眼少女的小像。

  宗正觉察到了他对菩家孙女的特殊反应,立刻游说,说她容貌极好,小像远不及她真人容貌,和秦王殿下乃天造地设,珠联璧合。

  他听出了宗正话中的怂恿之意,笑了笑,心中十分清楚。必是其余几家担心自己万一选中他们的女儿,暗中在宗正面前早有过提点。独这菩家孙女,方从河西入京,孤身无依,懵懵懂懂,便被推了出来,成了宗正极力想要自己选中的人。

  他看破,不道破。

  他被猜忌,无心成家,免日后殃及无辜,怎会胡乱圈点,害人一生?

  当时合上卷轴,寻了一个借口,推脱掉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