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悍妻养家事 第136章

作者:简雁北 标签: 甜文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大壮:“我们有这个想法, 就是从没干过这事儿,也不知道哪儿有卖房子的。”

  二柱还没说话, 刘茵便道:“等会儿回去了,你们跟我说,想要什么样的房子或者店面, 我给你们留意着。”

  “多谢嫂子。”大壮和二柱异口同声,非常开心。

  明天二柱和大壮就要回去了,郑向东还有挺多事要交代,最重要的当然是让他们好好过年, 年后早点带着媳妇孩子过来,再来的时候一定要打电话,他们去接。来的时候在火车上也千万注意安全,孩子们一定要看好等等。

  听着郑向东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二柱和大壮只知道点头。

  刘茵笑着拉了他一下:“大壮和二柱都在外面历练大半年了,这些东西还要你交代?”

  “历练再多也得注意,近期知青返城,哪儿都乱的很,特别是城市里火车上,哪儿哪儿都是人,一个不注意,媳妇孩子可能就被挤丢了。”郑向东语重心长:“吴玉和陈勤没出过这么远的门,你们在路上一定得照看好她们。”

  “最近街上的人确实多了起来,是得注意。不过你现在和他们说有什么用?回去过个年,保准忘个干净。”

  刘茵是开店的,看到的东西最直观,而她也知道这段历史,回来的知青多了,工作却没那么多,还有得折腾呢。

  大壮连连保证:“嫂子,你放心,我一准不会忘记,二柱那儿我也会提醒他。”

  二柱:“我也会记得的。”

  郑向东:“你们来之前给我打电话,到时候我再和吴玉陈勤说一遍。”

  大壮和二柱并没有觉得郑向东这是不信任他们,反而觉得这是重视,都乐呵呵的答应了。

  明天他们要搭早上的火车,今天纯粹就是吃饭,没有喝酒。

  虎妞吃完之后就安安静静在旁边坐着听他们讲话,得知她的小伙伴们年后都要来了,她也特别开心,甚至还在想见到他们之后送什么礼物给他们。

  见吃得差不多了,刘茵出去结账,虎妞也想出去逛逛,跟屁虫似的跟在妈妈身后。

  “妈妈,下回我们在家里吃,这里好贵哦。”刚刚付钱的时候虎妞听到了。

  家里小到买菜大道做生意赚钱,都不会瞒着虎妞,加上她有自己支配的零花钱,所以对金钱还是有一定概念。

  “天天来这儿吃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一餐也不算贵。”

  “那么多钱还不贵?”

  刘茵笑着问:“你觉得这里的菜好吃吗?你今天吃的开心吗?服务员的态度周到吗?”

  虎妞点头。

  她人小,但看过的东西可多了,小时候跟着爸妈去供销社,就会有那种态度不好的人,后来她知道这是那人看不起他们来自农村。

  来了京市之后,特别是跟着明辉哥哥进进出出,对比感更加强烈。

  今天这里的人的态度都很好,她觉得很开心。

  “饭菜好吃,环境清幽,态度良好,妈妈觉得这顿饭很值。”刘茵又解释道:“你看看这间店面,租金,装潢,里面炒菜备菜的师傅,外面服务的人员,这都是人家的成本。如果来这儿吃饭跟自己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一样的价格,那人家岂不是亏死?”

  虎妞小大人似的点点头:“妈妈,我明白了。”她顿了一下:“那如果我觉得这间店菜不好吃,服务员态度也不好,是不是就能说他太贵?”

  “你花了高质量的钱,却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当然可以批评。不过,在批评之前,也得搞清楚缘由。”

  虎妞皱着小眉毛:“花钱都好麻烦哦。”

  刘茵笑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花钱不是找罪受,但也不要把自己当大爷。”

  这是个人与人的社会,虎妞以后要面对的人很多,她不可能将末世那套搬过来,毕竟这个社会还是有规则有次序的。

  “妈妈,我有一点点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还小,不要想太多。”

  刘茵一直知道后面有人,本来这是吃饭的地方,人来人往很正常,可她们都要进包厢了,这两人还在?

  她回头,看到一对斯文的夫妻:“请问,你们有事吗?”

  其中妻子笑吟吟的看了眼虎妞:“你别误会,我们没有恶意,就是觉得你和小姑娘的谈话很有意思,并非有意偷听。”

  “这里是公共场合,我们说话没避着人,不存在偷听。”刘茵瞄了眼那个丈夫:“我们要进去了。”

  “真是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

  颔首后,刘茵就带着虎妞进了包厢。

  妻子直到她们的背影被门完全掩住后,这才感叹了一句:“这对母女真有意思。”

  见丈夫没回话,她侧头看去,瞄见丈夫心不在焉,她拍了他一下:“想什么这么出神?”

  他‘嗯?’了一声,笑道:“没什么,工作上还有个问题没解决,刚刚突然想起解决办法了。”

  “出来吃饭还想这么多,等会儿和孩子们一起,你可不能走神。”

  “不会。”他笑道:“你刚才要跟着人家,现在人家也进门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去吃饭了?免得他们等的着急。”

  “他们一年到头也不着家,让他们等一会儿又怎么了?”

  “好,那咱们在外面继续逛逛?”

  “不了,小小他们该饿了。”

  刘茵进入包厢后一直注意着外面的动静,见他们离开,话语中也并无异常,便不再关心。

  二柱和大壮回去之前,刘茵已经将要寄回去的东西全都寄了,大队长和刘祖那儿一人一个包裹。

  郑向东和刘茵还特意给他们一人挑了一块手表,比起供销社,他们让带回去的手表自然要便宜许多,还不要票,质量绝对不比供销社卖的差。

  送走他们两个之后,刘茵依然每天开店,不同以往,郑向东每天都在店里陪着她。有空的时候,刘茵也会出去转转,看看哪里有人有意向卖房子。

  三十那天,他们一家三口连同家里的金玉满堂,以及糖糖生的五只小团子一起吃了团圆饭。

  照相机也在这天派上用场,来京市过的第一个年很有纪念价值。

  虎妞也看到她没出声时候的一些照片,还有妈妈怀着她的时候,里面还有旺家,满满小的时候,谢爷爷宋爷爷顾爷爷,最让她惊喜的就是明辉哥哥小时候的照片。

  她小时候也看到过这些照片,但停留在记忆里的印象不深。

  虎妞看爸爸妈妈拿着照片在说着过去有趣的事情,都是她不知道,便也认真听着,每翻到一张照片,她总是会有很多问题。

  郑向东面对女儿的问题,每每都会细致的回答。

  而二柱和大壮回乡之后也引起了轰动。

  之前郑向东和刘茵寄回去的那两个大包裹,村民们知道里头是什么东西后,可羡慕坏了。

  特别是胡春花,里头没多少她的东西,可不妨碍她嘚瑟啊。

  为此刘祖和她争吵了很多次,最后还是刘庆把胡春花给摁下来了。

  大队长家里更是没想到郑向东上大学发达了之后还念着他们,家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份礼物,或衣服或吃的,总之很多。

  最让大队长宝贝的就是让二柱带回来的那块手表,起先他是不愿意收的,只觉得这玩意儿太贵了。

  后来二柱解释,他们现在做生意,买这些都很便宜,又是从发货地拿的,当中少了很多运输成本,就更便宜了。

  尽管如此,大队长还是觉得贵,没办法,二柱只能追忆过去,说大队长帮了他东哥多少多少,这块表要是不收下,东哥上学都不安心。

  村里好不容易出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大队长自然希望郑向东能好好上学,将手表收下了。

  手表收下之后,家里谁都不准碰,摸一下他就得发脾气,弄得家里人差点没笑死。

  刘祖那儿也有两块手表,指名是给刘祖和他媳妇儿的,刘祖看到手表的时候倒没有像大队长那么抗拒,就是担心:“二柱哥,这么贵的东西姐姐咋还买了两块,姐夫现在上学,哪儿哪儿都要花钱。你帮我把手表带回去,好歹能卖点钱。”

  二柱:“……”

  他带个东西也是心累。

  “刘祖,嫂子给你的东西收下就成,别的话甭多说。”二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这上头有个电话号码,你打过去嫂子就能收到,嫂子说让你有空给她打电话,她有话跟你说。最好的早上早点打,白天嫂子得工作。”

  “行。”刘祖接过纸条,宝贝似的放在口袋里:“二柱哥,我姐和姐夫为啥不回来过年啊?”

  “他们回来金玉和满满没人照顾,而且回来也是在关在家里过年,还不如留在京市那边。”

  刘祖稍微沉默了会儿:“挺好,姐姐和姐夫过得好就成。”

  二柱瞄了他一眼:“他们过得挺好的,你把你自己照顾好,别让嫂子操心,有啥困难也别憋着不说,我不在家你就去找我爹。”

  他看不上东哥的爹娘,也看不上嫂子的娘,但嫂子的这个弟弟还成,他不介意帮一帮。

  “谢谢二柱哥。”

  有了电话之后,刘祖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公社,借了电话给刘茵打过去。

  刘茵知道他用的是公社的电话后,让他挂断,自己再打过去。这样两人说的时间长了,也不会让公社的人嫌弃。

  在电话里,刘茵问了他的近况,又跟他说了京市的情况,让他做好准备,养猪或者去县城做点小生意啥的。

  刘祖家里人口少,劳力少,幸而前些年刘茵帮扶,他们存了点钱,但送孩子去上学之后,现下的存款就不够做生意了。

  除了郑向东和虎妞之外,刘祖是刘茵认定的亲人,或许是看着他一点点成熟稳重,刘茵更希望他能过得更好。

  当下就提出,年后给他们弄些货回去,在县里试试水。如果他们两口子有做生意的能力,她那边可以供货。

  第一批货当然是赊给他们,等他们卖了再付钱。

  换别人,刘茵那边肯定不行,刘祖这边,只要他能把东西卖出去,就不怕他会跑路。

  刘祖很信任姐姐,从姐姐寄回来的东西就能看出,她在那边的生意做的很红火。

  姐姐一提,刘祖就同意了。

  让刘茵没想到的是,她今天这一个举动,成了他们打开外省市场的第一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刘祖回家之后就将这事儿和他媳妇儿商量了,他媳妇儿一百个同意。

  现在孩子们大了,都去上学,她羡慕大姑姐那种魄力,现在又一个机遇摆在他们面前,没道理不去。

  而且大姑姐是真的好,知道他们现在没多少钱,主动说赊一批货给他们,他们不要就是傻子了。

  这事儿刘祖也偷偷跟刘庆说,刘庆担心投机倒把被抓,刘祖直接拿二柱和大壮说事儿,他们还是在京市那种地方做生意都没被抓,他们这里肯定更加不会。

  刘庆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平时万事不管,但也希望儿子有出息,闺女那边他不指望,但现在闺女肯拉弟弟一把,他犹豫犹豫便同意了。

  这事儿谁都没跟胡春花说,就怕她那张嘴胡乱咧咧给说出去了,又或者是怕她不同意给闹起来。

  村里最难堪的要数郑大业家里,儿子儿媳发达了,可亲缘已断,想挽回都不可能。

  年轻一点的可能记不得啥,但老一辈的都知道郑大业家是遭报应了。

  喜欢的儿子孙子五毒俱全,不喜欢的断亲的赶走的日子都好过起来。

  除了郑向东之外,郑向东的三哥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然而留在老宅里的几兄弟,争吵摩擦不断,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远在京市的郑向东和刘茵根本无暇管这些,他们初一这天带了很多好吃的去了军犬队。

  有同样没有回去过年的士兵,有狗狗们,他们并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