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计划书 第70章

作者:艾也 标签: 宫廷侯爵 强强 清穿 穿越重生

  对于么大的孩子能干什么, 她们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作为颇受倚重的大丫鬟,和主子关系那一定是不差的,春华就直接给苏莹进言道,“主子,可以让她们学刺绣啊,泡茶啊这些。”

  苏莹笑着点点头,“可以是可以,但是这些还是要看天分的,要是有很多女孩子的话,那怎么办呢?她们不裹脚了,就相当于以后的婚嫁市场上变得很被动,那么就要让她们有自己的底气。”

  八福晋不同意了,“都不裹脚不就好了,大家都一样,可以比其他。”

  苏莹点点头,继续道,“要是都如此确实是可行的,但是中间有那么些人就会不上不下的被卡在中间,成了开创者,也成了牺牲者。”

  八福晋叹气,“是哪个遭天杀的相出的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方法的,真应该挖了他的坟,曝他的尸,让他遗臭万年!”

  苏莹看了眼瞪大双眼看着八婶骂人娘的两个孩子,很是无语的按了按额头,还好,八福晋终归是被用那套贵族方式养大的,就是骂人也是词汇量有限,骂了这么一句也就揭过不提。

  茶铺老板跑前跑后的找人,最后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加上茶铺老板的重新把脚放开的姑娘,在这附近只找到了一手之数。

  而见到那些孩子之后,苏莹和八福晋还发现,这仅剩的几个漏网之鱼之所以成了被剩下的还是因为这些孩子家里足够穷,根本负担不起缠脚的所需,甚至要是缠脚过程中出现了发烧啊什么的,都没钱请人来给看病。

  带着这些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在里长的见证下签了雇佣合同——见识到了里长对着两个夫人毕恭毕敬的态度,这些奔着钱来的父母总算放下了心,比较里长在他们眼里就是很有威信的,被他这么恭敬的总不至于骗他们这些泥腿子吧!

  给了茶铺老板赏钱,带着这五个天足的孩子回了府,苏莹深切的感受到了道艰且险。

  把几个孩子交给春华,让她看着安排,苏莹就暂且把这事放到脑后。

  接下来的几天,苏莹也不带着两个孩子出门了,弘昭小朋友被他阿玛拖着去开始认字启蒙,苏莹在众多房间之中找了个采光好,空间大的屋子充做自己的书房——既然要解决问题,就还是认认真真的把事做好好了。

  还是那句话,让一群女孩子脱离这世道给予她们的,她们本身的命运轨迹,那么就是在让她们成为与大部分人格格不入的一群人,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创者,也是一群改革者,既然如此就要给她们那样生活的底气。

  在苏莹看来,自古以来,不涉及权势的话,底气的来源大部分都是金钱,古代女人为什么没有地位本身就是因为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一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就把一切女性的命运书写的清清楚楚。

  她们连人都不是自己的,更何况其它,有一个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一个赌徒,把钱财输光了之后,开始卖东西,卖完了之后,瞄上了家里人,最先卖的一般都是女儿,其次就是妻子,儿子那是要留后的,除了万般不得已的情况不会卖,就是真要卖了,宗族一般也会出来阻拦,可见这个社会对女子的轻贱程度。

  这个时代有着一个很特殊的产物,那就是守节,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女人在丈夫去世之后不嫁为丈夫守节,来得到周围的各种赞美以及朝廷的嘉奖,真要说的话,其实这事还真不一定只符合了男子的大男子主义,毕竟有很多女人丈夫一死,娘家或者婆家罔顾她们个人的想法就给找好了下家,就怕多吃了一碗饭似的。

  而真正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无一不是有一个强力的支持她的娘家,或者手里有自己的财产,能靠自己活,独立生存的人。

  如果是一个两个的话,对苏莹来说好说的很,采用精英教育,甚至可以她们管一辈子,可是对于一个目标对象人数众多的人来说,这种模式就是绝对不可取的。

  可以对大部分人使用,让她们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苏莹第一个想到的是各家各户都有的纺织产业链。

  在这个上面,身为漠南漠北的最大羊毛收购集团的大老板,苏莹觉得她还是很有发言权的,而江南,也早已出现了小作坊,为此,苏莹还专门找了曹颙来咨询了南方小作坊的规模,答案让苏莹很满意。

  让春华送走了曹颙,苏莹看了下旁边喝茶的八福晋,“弟妹,对于那些女孩子怎么安排,我已经有腹案了,我先讲一下,你听听可行不可行!”

  八福晋来了兴趣,茶也不喝了,“四嫂请说。”

  苏莹理了理思绪,“我准备办一个大型的纺织厂,和蒙古的羊毛生意这些年也形成了规模了,一直还维持着家庭为单位的模式来收货,货物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既然如此,不如把这些人聚到一起,分开管理,她们不用管其它,只用把东西做成布就行,最后每月按成果拿钱,你觉得怎么样?”

  八福晋有些迷糊,“这个和裹脚有什么关系?”

  苏莹笑了笑,没有解释,而是继续道,“不仅如此,我还想让来做工的人识字识数,管吃管住,月钱呢,也只发一半,剩下的给她们留着做嫁妆,咱们的银行不是刚刚办起来了?就一起存到那里,这嫁妆咱们也只是给年纪小的存起来,到了十八岁,即使没嫁人,也是一定要发给她们的。”

  八福晋想了想,“还扣月钱?会有人愿意来吗?”

  苏莹敲了敲桌子,“穷人家会愿意的。”

  八福晋皱眉,“富人家的女孩子,咱们就不管了?”

  苏莹无奈的解释道,“就是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我都是用钱来诱导,富人家谁家缺这么点钱?你觉得怎么样?”

  八福晋思索良久,才道,“我也在庄子里呆过,知道那些人赚钱的艰辛,这样看来的话,确实是可行的,可是为什么咱们要扣下那另一半给攒嫁妆,全给她们让她们自己攒不就好了?”

  对于这个问题,苏莹直接反问道,“你怎么保证她们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回家之后不是给了父母,或者补贴家用?”

  “……”八福晋语塞,她确实不敢保证,甚至像四嫂说的就是事实。

  在这个家产最后都是男子的时代里,家里有点钱都是给男子找个好媳妇,而女子,只有小有资产的人家才会给女子置办像样的嫁妆,很多女子甚至只是买件新衣服就算是嫁妆了,这是在农庄的时候她亲眼所见的。

  微微叹口气,苏莹看向窗外,道,“留一部分钱,留一份体面的嫁妆,识字识数,只是把被裹上的脚放开,我想,这个选择题应该不是那么难。”

  八福晋也想明白了,拍了下桌子,“四嫂你想怎么做?我郭络罗氏听你的。”

  苏莹忍俊不禁,“弟妹爽快,这事吧,想要做的好,做的成功,还是需要一些准备的,嘎珞一起来吧!”

  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些手艺高超的木匠来,来做什么呢?来研究怎么把纺织机给提高一下,苏莹没想过要发展蒸汽机什么的科技产物,在华夏这种与天地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现阶段最多也就发展一下水力纺织,但是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苏莹的目标就是把纺织机做的更好用,同时规格相同。

  这些要求对这些浸淫木工一辈子的木匠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大事,以前他们并不是不能改进,只是没那个必要罢了,现在有人出银子,他们就让苏莹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看着眼前的这个操作简单,需要人数少,并且织出来的棉布非常细密,少有瑕疵的织机,苏莹严重怀疑她以前被人糊弄了,最可怕的是,这东西稍微动一下某个机关,就连苏莹让人送来的羊毛,丝绸都可以织一下,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听了她水力织机的想法,还给她演示了一下如果她想搞水力织布机了,这东西完全可以胜任!

  是谁告诉她的古人不聪明的?是谁说几百年后的工业文明才是最伟大的?真应该让他来到这里看着这个全木制机器感觉一下脸疼不疼!

第158章

  研究出来了更好用的新型纺机织机, 苏莹心中就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建工厂以及对外招人了。

  在通州建厂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里离京城近,地价不高, 水上交通方便,因为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苏莹直接大手笔的把通州到京城的路又给修了一遍,算是水陆交通双管齐下,织出了布,也不愁卖不出去, 就是真卖不出去,不是还有船队嘛!生意遍布五湖四海的苏莹就不愁手里的东西有卖不出去的。

  感谢这个时代的产能低!

  招人是从七八岁的年纪开始招, 别说什么用童工之类的,在这个你不用她, 她就得在家里裹着小脚干所有能干的活的地方,还不如试试把她们招进来, 看看能不能把这些孩子的脚先放开了。

  招工启示写好了,还要宣传, 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身居高位的好处了, 苏莹只是吩咐了苏培盛, 苏培盛三天之内就让整个通州境内都知道了有贵人招女工做工的消息。

  在知道要建的是一个纺织为主的纺织厂之后,本来还存疑的人们就一哄而散,苏莹意料之中的,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还没嫁人的少女以及带着孩子的母亲, 其中少女们为的是自己,母亲们为的是孩子,还有少部分的母亲为的是自己。

  不过这些人都被一条挡在了外面,那就是招的人必须有一双被放开的可以奔跑的脚。

  虽然让很多人失去了机会,但是,想要扭转世人的普遍认知就是要这样,给一锤子重击,反正她们也不见得真正需要这个机会,这只是对外宣扬一个认知,那就是你可能因为裹脚而失去一种可能,在这个不能大张旗鼓的反对裹脚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宣传一下了。

  这些人离开之后,每天都有人兴冲冲的来询问,然后失望而归,这让到现在都没看到人的八福晋心焦不已。

  “四嫂,咱们这不会招不到人吧?”

  苏莹正在查看工厂的建造情况,闻言看向八福晋,“嘎珞,咱们的工厂都还没建好,新型织机纺机也还没造出来,为什么要着急呢?”

  这又不是很久以后,干什么都要考虑租金问题,这工厂可是被她直接买下来了,再加上因为是郊区,还是以很低的价格买了下来,白菜价都还嫌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莹那是一点也不急的,总要给那些人一个慎重考虑的机会啊!她至多是能保证到她这里的人不会后悔。

  苏莹有时候感觉自己挺坏的,虽然是以做好事为目的的,但是这过程绝对会让很多人不情不愿还要往下跳!只希望不要被人在背后骂就好啦!

  苏莹的工厂造的很大,分生活区工作区,以及休闲区三部分,最主要的是,苏莹给自己造了个大大的办公区。

  其中各种材料用的都是最好的,就连窗户都是安的普通老百姓没见过的玻璃窗,厂房外土地上都铺上了青砖,生活区工作区休闲区都用长廊连接,修厂房的时候,买的地上的树,除了建房子的地方,一棵没砍,还又种了不少,至于剩下的空地,苏莹觉得完全可以发挥一下特色,种菜种水果,充分利用了。

  两个月的时间,把房子建成之后,让人十里八乡的宣传,组团在这工厂参观了几波,随后在这工厂大门外开始继续招工。

  在工匠们往工厂里送纺机织机的时候,总算是招到了一批合格的人选,八福晋专门拉着苏莹去看,看着一群穿着明显是大人的衣服改出来的衣服的小姑娘被各自的母亲拉着怯怯的站在那里,负责检查的丫鬟有些不敢让两位福晋看那些看着还有些扭曲的,明显是刚刚被放开没多久的双脚,这当然是拦不住的,八福晋和苏莹看到那一个个脚不成脚的小脚丫不禁都有些沉默了。

  这些孩子的脚其中有一些变型的格外严重的明显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裹脚的,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长好。

  招好了人,接下来就是简单的培训,苏莹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给这些孩子进行简单的识字识数教育,而老师就是最开始收的那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被春华接收之后,就去老老实实的开始学习,学的很简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已,但这也够了,被扔到工厂里和一群小姑娘一起学纺织。

  作为小老师和小姑娘们一起,她们也不觉得烦———和一群同龄人在一起可比和一群大人在一起好多了。

  为了方便管理,工厂要求这些小姑娘住宿统一管理,一个月有两天的休息时间,不过,在工厂里的吃住都是不用她们父母操心,这让奔着赚银子而来的父母们可高兴坏了,能学到东西,还管吃住,他们还不用付出什么,这不就是让人帮着养孩子嘛!

  唯一的要求是不给孩子裹脚,对于饭都吃不饱的他们来说,裹脚本来就是为了增加婚嫁市场的受欢迎度,他们当然知道只要有银子就可以把姑娘嫁出去,反正这工厂里的女孩子这么多,大不了他们内部消化得了!

  在这里学东西,就是学汉字和数学,数学要求不高,会加减乘除就够了,这些孩子都是七八岁往上的年龄,说成熟不成熟的,但是都是苦日子过惯了的,到了这以前只在外面路过的地方,为了不被退回去,自然是让干什么干什么,没想到还有机会学这些只有富人家男孩子学的东西,自然是倍加珍惜,成果最后也很不错的。

  在这个时代,家里有纺机和织机的人家都是属于普通人家的中等水平,能来到这里做女工的,家里都是没这东西的,自然也无从谈起会纺线织布,让她们学这个在她们眼里的金贵东西她们个个都是认真的很。

  对这一群孩子,苏莹最担心的是她们坐不住,识字识数要求不高,对于这些七八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不难,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是教的人还是被教的人都还挺认真,还专门抽出时间挤在一起在地上写写画画,把没被要求的写字也练到不缺胳膊少腿的程度。

  等她们初步学会了认字,纺织技术也学的不错了,大批量的羊毛、棉花也运到了,工厂终于开始开工,一群小萝卜头站在大大的纺机织机前一脸认真的样子还真是挺让人心酸的。

  这个以生产布匹为主的厂名叫莲华布厂,之所以叫莲华,是因为人们喜欢把裹出来的脚叫三寸金莲,既然如此,这群眼见着脚丫子会超过三寸的,干脆就叫盛开的莲花好了,取其谐音莲华,很应景。

  这个布厂以每个人纺出织出的布匹来计数给月钱,布匹的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相对的,做坏了,也是要扣钱的,八福晋曾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在面对着那些刚开始成堆的被织坏的无法处理的布匹的时候,她只能沉默。

  虽然这东西是她和苏莹出的银子,但是坏的太多了,超出预支,就达不到让这些孩子自己养活自己的目的了,这样看来,提高质量势在必行。

  不管如何,这个布厂终究是慢慢的步入了正轨了,当这些孩子拿着条子从银行里得到了自己的一半月钱,签好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那种无以言表的兴奋,让她们恨不能跑回家好好炫耀一番,可能不多,但是确实是她们挣出来的第一笔钱啊!

  本来只是对能让里长帮着宣传的人有信心对那气派的厂房有信心的家长们,看到自家姑娘真的带了银子回来,所有的人第一件事就是出去显摆去,狠狠的出了一口被人嘲笑要有个大脚姑娘的气。

  哼——大脚姑娘怎么了?大脚姑娘能赚银子回来,赚的银子不比一个壮年男子差,这就够了,他们姑娘要是这么下去,他们都要舍不得把姑娘家出去了!普通人来求娶,他们还看不上呢!

  至于被扣下的据说以后他们姑娘出嫁的时候做嫁妆的那些钱,他们不是不眼红,不过,自古以来,民都是怕官的,让他们去和能开的起那么大一个工厂的贵人去理论,他们是没那个胆子的。

  在这些孩子回家之前,苏莹专门让春华传下话去,让她们开个会统一一下思想,在把银钱给父母之后,重新要回来至少三分之一做私房,不管用的是什么方法,如果要回来了,那以后就照着现在的比例发月钱,要不过来,以后就再扣下三分之一做嫁妆。

  这些孩子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大部分回去之后也就是完完整整的转述而已,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心里再恨,嘴上骂的再厉害,手上再舍不得,最后的结果,整整齐齐的全都给了三分之一做私房,就是私下嘱咐姑娘多给家里买些东西。

  面对着八福晋不解的目光,苏莹笑了笑,总不能说,她就是想让这些孩子不要有完全奉献精神吧!她们想的本来就是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她们背后的家庭本来并不在计划之内,改变了也好,但是不代表着她能眼看着这些孩子把本来没什么太大要求的父母给养大了胃口,人这种生物本来就是拥有的越少,需求越少,拥有的越多,需求的越多的生物。

  当然,让这么些孩子手里有太多的钱确实不太好,所以,苏莹直接通过曹颙在江南找了些刺绣、印染、织布等等各方面的人才来,给她们高薪,让她们在这个厂子里做师父,教导各种技能,她们手中的钱就用来做她们师父的一部分月钱好了。

  甚至为了避免这些人有藏私,苏莹甚至还每样都聘请了几位,然后拼徒弟,给奖金!

  结果如何,也只有几年后再看了!

第159章

  对于裹脚的问题, 苏莹撒下一把种子, 能催生出什么样的植物,能不能开花结果,她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 有些事,确实是值得尝试的。

  苏莹在通州呆了足足五年,这五年不仅仅是苏莹让很多女孩子避免了裹小脚命运的五年, 也是胤禛努力发展银行的五年。

  在这个时间观念很慢的时代里, 五年时间,胤禛把银行沿着通州发展到了杭州,开办了数十家的银行,可以说, 让银行的业务遍及在大运河上谋生的方方面面, 采取的业务方式和后世基本相同,存银子给利息, 分定期、不定期, 以及借贷业务, 不过就是一个给人利息, 就足以吊打这个时代存钱要收保存费用这一点。

  有朝廷背景的通和银行也是需要一点一点的建立公信力的, 只是为了让百姓们相信存钱真的多给钱, 胤禛和曹颙就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而为了让银行有多余的资金发展业务,胤禛算是沿着运河来来回回走访多次, 把这条运河的商业运行情况摸得比跑运河的还要清楚。

  除了对农耕的情况了解的更为深入,还有对隶属商业税的坐税和关税进行了各种摸底考察,得出的结论是,需要整顿,为此还专门写了个折子给康熙皇帝。

  在不是面对陪着他奋斗的人的时候,康熙皇帝的脑子还是相当清楚的,他在仔细了解了情况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统一整个大清的税收,为了这个事,考量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把做方案的工作依然交给了太子胤禛。

  如果不是这事,京城的王公贵族们几乎都忘记了他们还有个太子爷这回事,唉,这也怨不得他们,实在是这太子爷太没有存在感了。

  统一税收这种事其实无非就是平衡好地方和京城的各项利益分配,想要做得好,首先要解决的其实不是官员的贪腐,而是那些不在朝廷正式发工资的公务员们。

  有科举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呢?是不过科举,你就没有做官的权利,在这个时代,除了官还有为数众多的吏存在,一个一个的官吏团体就组成了一个个的遍布各个地方的网络,最后成就一个国家。

  这些吏除了官员自带的师爷之外,都是一些在本地根深蒂固的人占据着的,给他们发工资的是一地的县官,而真正掌握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的是这些人,可以说,除了田赋他们不敢伸手太过,其它的方面还真是他们一手遮天。

  所以啊,不要小看一个地方的吏。

  想要做一个吏,条件当然也是相当的高的,首先要是获得一定功名的读书人,其次要是本地人,更为重要的是除了那些大户之外,想要成为一个吏,你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这样的好处是,不管怎么折腾,这个地方的权利还是在读书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