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穿七零 第103章

作者:大河东流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种田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她在学校门口等了一段时间,没等到人,就拦住了学校领导,在大家面前给他跪下,这个场面当时很多学生都看见了,一下子就在校内传扬开来。

  柳明月说起来很不耻:“那人还是中文系的才子!呸,道貌岸然的东西,还说自己没有结婚,你不知道,虽然他们没说明白,但是他跟一个女同学走得近,别人都说他们处对象咧,结果这孩子都两个了!这么长时间没给信,当大家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啊,不就是考上大学了,觉得出息了,不想要当初下乡插队娶的媳妇了,这学识再好,人品不行,也没用!”

  俞向安赞同:“这话说得对,枕边人都能这样,亲骨肉也能撕开不管,还能有更亲近的关系吗,这要是用不上了,是不是还得回头踩上一脚?”

  “这话说得对,闹开了也好,就该让围在大才子身边的人看看他的真面目!”柳明月气愤不改,看到柯曼芸脸色苍白的缩在一旁不说话,叫她“曼芸,曼芸,你脸色这么白,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柯曼芸这才回过神来:“啊?什么,你叫我?”

  “对,你脸色这么白,是不是不舒服?”

  柯曼芸摸上了自己胃部,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对,今早上起来就觉得这里隐隐作痛,现在更严重了。”

  “哎呀,那你怎么不早说,快去看医生。”

  她虚弱的笑笑:“不用,我这是老毛病,回去冲一碗糖水喝下去就好了。”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俞向安若有所思。

  是真的身体不舒服,在说起这件事之前没发现她哪里不对啊,如果是装的,那就有故事了。

  想到这里,她眼睛一闪:“她还是经常跟在你后边?”

  柳明月点头:“她太害羞了,跟别人说话,半天不吭声的,就算开口说话了声音也小,这样哪能交到什么朋友。”

  犹豫了下,柳明月还是没说起上回柯曼芸说的话。

  这要是说了,肯定会有些看法的。

  她在这背后说的,感觉像是在说人笑话似的。

  俞向安:“……这样,我是觉得她这样不行,现在念书,大家都是同学,大家不介意照顾她,等以后工作了怎么办?有什么事也让你来说吗?指不定以后在哪里工作,你说是吧。”

  柳明月一拍脑门:“你这话说的对,这以后工作了,她这性子肯定得要改改。”

  “好,这话你别说我说的,你也别掺和太多,提一下,她也成年了,这个年纪,如果在乡下,很多都是孩子妈了。”

  柳明月想起了自己:“我在她这个年纪,已经生了我第一个孩子了。”

  俞向安跟林川柏说起这件事,林川柏也叹了一口气:“我学校里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上学期没有,估计是过年了都没回去,也没口信,就一下子爆出来了,还有很多人,没有爆出来,不是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只是被抛弃的人没有资本、没有勇气来找人。”要是远的,路费就要几十块。

  一般的农户家里哪有这么多存款,就算有,那也是省吃俭用留着给孩子嫁娶、生老病死用的。

  平时吃红薯吃野菜,不愿意多吃一个鸡蛋,却要花几十块去要一个已经猜出来的答案,太奢侈了。

  俞向安默然。

  看她心情不太好,林川柏说起一件事,想让她开心开心,“今天我老师找到我,说要我给他当助理,没有工资,但是有粮票补贴,要是实验室出成果了,我也能分到钱,这没工资没什么,粮票也还好,主要是我也能用用实验室的器材了。”

  俞向安先是一笑,然后想起实验室那些器材的价格,突然就笑不出来了。

  她以为自己已经很富裕了,是个小富婆,但是器材五位数起步的价格、掏空存款只能买个器材配件的现实让她认清了自己。

  她是个穷人,还是别想那么多别人的事了,先搞定自己吧。

  为什么想要买?

  换位思考,厨具她想要,这是她的助手,林川柏就不想要他的助手了吗?

  只要有能力,自然是想要配备的。

  还是要努力!

  林川柏:……

  为什么感觉媳妇突然更不开心了?

第六十八章

  林川柏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俞向安突然有些低沉, 不过哄就对了,他现在还没有想自己买器材,他是知道那些器材有多难得的, 这还是国家出面买的,就这, 一些东西拿着钱都没地方买去, 他现在能够借着一点机会私底下用一用, 已经是走了大运了,说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

  他想要一套自己的实验器材吗?

  当然想,就没有哪个不想的, 但是他也知道难。

  俞向安低沉了一下子, 就鼓起了干劲,琢磨着她之后要走什么路子才行,她现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干别的, 因为她要学习。

  大家都很拼命想要拿出一个好成绩,她是副班长, 她也不想成绩太差, 她也有自尊心,想要在一群努力学习的人当中保持现在的名次, 那肯定就要多下功夫。

  她的这些同学有多用功呢,天还没有亮就起来看书, 晚上太晚了不好打扰在宿舍里睡觉的其他同学,就去路灯下面, 借着路灯的灯光看书, 图书馆里面的位置是要靠抢的,去的晚了就没有位置,想要查询什么资料, 也要看运气,因为书籍有限,很可能已经被借走了。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她想要维持自己的成绩,那不能来虚的,虚的她的成绩保持不住。

  而且她还想以后自己创业,现在多学点,没坏处。

  不过烦躁是难免的,有的时候上课上的心情憋屈了,她就会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出来解压,对她来说,做菜是一种放松,是一种享受。

  钻研出了什么菜式和配方,她就仔细的记录下来,留着以后备用,从七零年到现在,她记录下来的方子已经有厚厚一本。

  她跟林川柏商量,等到了他们毕业之后,用什么来积累原始资本。

  不能到了那时候才开始打算。

  她想要用火锅来打开局面,她先把锅底给调出来,再把调料做出来,这样子就算她之后人不在,只要她能提供这两样东西、提供稳定的货源,这摊子就能支下去。

  卖卤味也可以,这重点就在于那一锅卤汁,同样是配方的问题。

  至于地点,就在大学附近,他们现在这房子到时候改一改就好了,这个地方够大,甚至到时候可以把这里全拆了,然后盖成双层的楼房,里面再隔出二三十平的店铺,出租给别人打造一个美食城。

  到时候就可以坐着收钱了,不过这需要把名气给打上去,一开始是不能这么做的,要等后面。

  她一边说,林川柏一边点头:“你想做就去做吧,要是有什么不趁手的跟我说。”

  他想了一下自己能干什么,“想要名正言顺的拿出一些钱出来,我也能帮忙,我试着能不能延长保质期,到时候就做一些简单的彩妆,也挺挣钱的。”

  在八十年代,或许是之前压抑的狠了,大家迅速的接受着各种丰富的色彩,想要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喇叭裤墨镜等等就是典型代表。

  他的彩妆做出来,价格亲民一些,不愁没有生意做。

  俞向安:“行,我们一起加油,到时候存下足够的钱,我们自己起一个实验室。”

  林川柏:“!!!”

  疯狂心动!

  突然之间想要把一整套的彩妆全部研究出来!

  因为想着要靠火锅和卤味这两样来打开局面,俞向安接下来重点攻略这两个,不停的变换配方调制,林川柏和双胞胎就有口福了,不管是哪一种,都好吃,好多好多好吃的,吃的他们三个都胖了。

  当发现自己的裤子有点紧的时候,林川柏不得不一早上起来领着两个孩子在周围跑步转圈,他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发福有啤酒肚,要是现在这么快身体就走样的话,以后想要保持那就更难了。

  两个小的也不能太胖,小孩子圆一点是可爱,但是一直往横向发展,那叫小胖墩,对身体也不好。

  春天过去,炎热的夏季到来,第二次高考就这么在不知道多少人的期待下到来了,在参加高考的这几天,俞向安路过,看到了考场外面的盛况,在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百态。

  考得好的欣喜若狂,考的差的愁眉苦脸,还有的嚎啕大哭,众生百态在这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后世大学生不值钱,但是现在这大学生就代表着公务员,一条通向铁饭碗的通天大道,是他们挣脱土地唯一的一条途径。

  俞向安给在白石县的俞满屋加油。

  现在老家就他一个高考生。

  幸运的是,俞满屋考上了。

  现在是医生和老师紧缺,他报了老师,被录取了,收到这封报喜的电报的时候,俞向安心情很复杂,现在这样看来,他和阮晨曦还有可能。

  但是最后两个人能不能走到一起,谁也不能给个确定的话。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件喜事,大伯和大伯母肯定很开心。

  考上了大学,就是出息的城里人了,这以后当老师那也是体面的,俞满屋的努力他们是看在眼里的,这一年他没怎么下地干农活,但是他瘦了十多斤,瘦的他们几次想要劝他放弃。

  付出得来了回报,以后不管他怎么样,都有一份工作兜底了。

  有人考上就有人落榜。

  俞向安他们往前五百米左右那里回来了一家四口。

  是他们下乡当知青的二儿子拖家带口的回来了。

  原本是老两口带着大儿子一家四口六个人挤在二十来平的房子里,现在回来了四口人。

  就是说十口人挤在这二十来平的房子里。

  这挤呀挤的,勉强能挤下,把住的问题给解决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口粮,他们两口子高考没考上,户口还在插队的乡下,这口粮就着急了。

  但是他们再不想回去乡下继续种地,参加了几次招工,几十几百个人竞争一两个岗位,考不上,只能琢磨起了别的路子。

  这回来的二儿子脑子比较活,骑着他爸的那辆旧自行车在乡下倒腾东西。

  他倒腾的成本不高,是乡下收来的鸡蛋、农民自己种的青菜。

  这比起去副食品店买来的要新鲜,还不要票,能自己挑挑拣拣,很多人乐意跟他买。

  就算不说照顾邻居,这对他们自己也是有好处的,他还会做人,经常买什么,送一把青菜一把葱之类的,很多回头客。

  包括俞向安。

  她的农场里面不能种植主粮和青菜,她想要吃大米,想要吃白面,都需要花钱买,这样的话从钟建强手里买,很方便。

  在他的手里,俞向安买了不少的东西,由于新鲜又齐全,为什么说齐全呢?

  因为可以订货。

  比如俞向安想要买一只炖汤的老母鸡的话,她就给2毛钱的定金,他隔几天就会把鸡送上门。

  他就靠着赚点差价维持生活。

  他是老知青了,下乡十多年,他是弟弟,但是他现在的样子,和他哥站在一块,大家都会以为他才是哥哥。

  街道办的人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滞留在这里的知青越来越多了,但是现在哪里有那么多的岗位安置他们,上面的人也正在吵,还没有定下该怎么处理,他们小打小闹的,养活自己做的一些事,他们就当做看不见了。

  要说起来,他们也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之前的政策那是没办法,现在上面还在争论,他们就不管太多了。

  他们小两口都是勤勉的,他媳妇跟着他一起忙里忙外,两个孩子年纪都还不大,平时就在家附近玩,也不去别的地方,不给大人添麻烦,看着就很懂事,因为年纪相近,从托儿班回来后,双胞胎会跟他们玩到一起,俞向安对他们顺带着有了更多的了解。

  知道钟建强插队到了北边,条件艰苦,他找到机会回来了,还把媳妇孩子都带了回来。

  他媳妇也是知青,不过是外地的,娘家那边是顾不上的,日子过得艰难。

  就冲他回来把家小都带回来了,俞向安就觉得这人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