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交笔友 第142章

作者:沙舟踏翠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灼灼》第一期出去不到三天,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璀璨之斋那边,却迎来了一大波订单。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祝圆每天两此追问进度, 逼得庄子的管事们将相关匠人拆分出来, 一部分研究玻璃墙面柜面, 一部分研究玻璃餐具茶具, 还有一部分研究花瓶等摆件。

  加上原来便有基础,只是差在纯度上。有祝圆给的方向和丰厚奖金,几天功夫,几款成品便迅速出炉。

  终于赶在小年夜这天全部铺上。

  纯度不那么透亮的大面玻璃嵌入木框,拿水泥浇筑在墙面上,纯度透亮些的装在柜子里。

  柜子里摆着或晶莹剔透、或流光溢彩的餐具茶具。晶莹剔透的线条简单大方,看着就大气疏朗。流光溢彩的则雕琢成各种花卉造型,精巧璀璨得夺人眼球。

  还有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瓶摆件……

  “璀璨之斋”的掌柜说了,店里所有的东西都卖,连墙上的玻璃墙、柜子的玻璃面,全都可以接受预定。

  杯碗盘盏更是如此。

  关键是,不贵。

  那些个玻璃碗,一套下来,也就一根细金簪子的事儿。

  正逢过年呢,不说家里要迎亲接客,年前年后不都得送礼吗?哪家当主母的每年不都得愁着这事吗?故而,听说“璀璨之斋”只接受预定,所有人都疯了似的涌上去。

  几天功夫,祝圆便收到六千两订单——这还只是年前的。

  单子太多,年前是绝对做不过来,管事不敢擅专,赶紧报给她,让她定夺。

  祝圆看着满满一匣子的银票,笑得合不拢嘴,大手一挥,给庄子铺子所有参与的匠人管事全都发了双粮,然后冷酷无情地让掌柜去贴上通知,接下来的订单,全都只能排在年后。

  即便如此,订单依然源源不断。

  祝圆没法子,只好跟安清等人商量,让璀璨之斋、庄子里的匠人们春节不要休息,炉窖十二时辰不停,所有匠人两班倒,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璀璨之斋的生意火爆,将所有人的目光都拉了过去,无人、或者说,少有人关注到,灼灼书屋那边开始多了许多人。

  有投稿的,有加购首刊的,有预定下期的,还有应聘的。

  两边生意都有了起色,祝圆是忙并快乐着。

  也不知道张静姝怎么跟祝府之人说的,祝圆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跟着张静姝开始为除夕宴忙碌。

  在书院的祝庭舟等人已经回来,一大早便由祝修远领着进入祠堂开始祭拜。

  身为县令的祝修齐还在章口守着,只等下晌事儿了了,才会快马回来吃团圆饭。

  除夕团圆饭,正月初一穿新衣拜新年,吃过午饭,祝圆还不忘跑去灼灼书屋,给住在那边的安清几名太监、以及四美等人发红包,祝他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不说安清等人有多错愕,连四美也红了眼眶——她们打小进宫,天天起早摸黑的练习、干活,哪里还记得什么节日。往年新年,也就是碗里多块肉,或者多吃两块点心之事,收红包,那是她们想都不敢想的。

  祝圆看着几名丫头哭哭啼啼的,又心酸又无奈,索性假装威胁道:“你们再这样,红包我要收回来了啊。”

  执画几人犹自抹眼泪。

  “好了,我过来就是为了给你们发个红包,你们该干嘛干嘛去。这几日放假,好好玩儿,出门的话记得带上人,也别往那僻静地方去。”祝圆想了想,忙又补充,“记得初四就得上班了。可别忘了正月刊的稿子还没定呢。”

  执琴登时破涕为笑,嗔怪道:“知道了,都已经操练过一回,第二回 还出错,那真是愧对姑娘栽培了。”

  执棋一抹眼泪:“奴婢可没工夫歇着。正月刊的封面图,聊斋那边还磨磨唧唧得不肯给,又说难雕又说难刷……不行,奴婢得赶紧想个备用草案,让他们两版一块儿雕出来,万一砸了还有个替换的!”

  说完她福了福,“姑娘先歇着,奴婢先去聊斋那边看看。”

  聊斋毕竟是书铺,春节生意更旺,关门是不可能关门的,甚至还得加班加点的干活。故而她有此一说。

  祝圆还没说话呢,执棋已提着裙摆风风火火地跑了。

  祝圆:……

  她转头看向四美老大的执琴:“大过年的,她也不歇着吗?”

  执琴不以为然:“姑娘让她忙呗,咱们这样的人,过年也无处可去,还不如干活心里踏实些。”然后抱怨道,“聊斋都不休假呢,奴婢几个哪里需要休假的,要是休假了,聊斋的人不干事,咱们可不得哭死了!”

  祝圆:……休假还怪她?

  “还有,咱们铺子现在已经招来好几名妇人,接下来是不是得考虑开放铺子?这人手如何布置?场地内容如何布置?奴婢几个昨日讨论后,出了个方案,本想过两日给您,恰好您今日过来,给,您瞧瞧。”执琴不知从何处摸出几张簿册,恭敬地递给祝圆。

  祝圆:……等下,今天是大年初一啊!她只是来发红包的!

  若是半个月前四美还是妖妖娆娆的妾侍预备营,那现在,她们就是那精明干练的灼灼书屋管事。

  尤其是上月赶稿那最后两天,哪个还有原来温柔小意的模样,走起路来一个赛一个的大步流星,跑去聊斋印刷部追赶进度的嗓门一个赛一个的大……

  于是,大年初一跑到院子发红包的祝圆便被几人拉着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

  好不容易核对完事情,回到府里已是申时初了。

  大年初一呢,张静姝怕是还在长福院陪老夫人说话,祝圆看到院里无人,大大松了口气,赶紧偷溜回屋。

  闲下来也是无事,祝圆这段日子看稿、看方案看得头疼,实在不想费脑子,索性扒拉出纸张开始练字。

  刚练了不到盏茶功夫,谢峥便冒出来了。

  【圆圆】

  看到好几天不见踪影的墨字,祝圆开心不已:【哟,好久不见啊,新年好~~~】说实在的,她还挺担心这家伙水土不服死在异乡的。

  谢峥顿了顿:【新年好】

  祝圆打听:【你最近很忙?好多天没见你了】

  【嗯,在学习地方语言】每天都得出去跟当地人打交道。

  祝圆惊叹:【你还去学方言?】她真心道,【你真是我见过的最不像皇子的皇子了】

  谢峥挑眉:【你见过几名】

  【好吧,实际就见过一个】不过,电视里的,她还是见过好多的。只是这话不能言说而已。

  谢峥这才作罢。

  【不过,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大衍的教育不行。连官话都没法普及,朝廷政策如何普及?民心如何聚拢?怪不得地方政务会被当地势力把持呢,谁都不认识朝廷,谁管不是一样管。】

  这问题已然困扰谢峥多日,故而他顺着话题便与之详聊。

  俩人就着教育普及、语言统一等问题聊了个酣畅淋漓,直至太阳开始西斜,祝圆估摸着该差不多去正院了,便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

  谢峥这才想起一事:【慢着】

  【?】祝圆画了个问号便开始揉纸团,一个一个扔进炭炉里,注意力大半还是留在纸上。

  只见谢峥慢慢写道:【那些猪,也是你让人送来的?】

  祝圆眨眨眼,噗嗤一声笑了。没错,她不光让安清采购了许多老姜、黄豆送过去,还让人赶了十数头家猪一气送过去了。

  【这不是想着年关了嘛,给你们加加菜。】祝圆乐不可支。谢峥带的人想必是隐在暗处,连老姜都不敢大动干戈地采购,肉怕是也缺漏。

  至于盐之类的生活调料,想必是早早就准备好了,自然无需她操心。

  谢峥无奈:【南边气候好,冬日野物也不少,他们平日操练时抓几只也够了】没得大动干戈送猪过来。

  祝圆连忙警告他:【这些野物少吃为妙啊,别水土不服还未搞定,你们自己就先被畜生病传染,那可真的是药石无医的】

  谢峥不以为然:【熟食无虞】

  【处理过程呢?安知其皮肤毛发上无病毒?】祝圆没好气,【你们现在脆弱得很,这吃野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谢峥拧眉想了想,点头:【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祝圆这才放过他,随手写道:【杀猪后记得让人给你留份猪脑花】

  谢峥:……

  他觉得必然没好话,还是忍不住发问:【为何?】

  祝圆暗笑,手里却正儿八经写道:【你年纪大,学方言费脑子,得补补】

  ……拿猪脑子补脑?

  谢峥:……

  谢了不必了。

第125章

  朝廷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 老百姓们不定能知道,但若说起京城最近流行什么,他们张口便能来一句“有人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

  《笑傲江湖》连载至今,已经有了许多忠实读者。

  不光那些明文识字的读书人,连那走街串巷的货郎、城门口扛货的苦力、走南闯北的武夫……都愿意花上几个茶钱,去茶楼饭馆听说书先生讲那《笑傲江湖》的后续。

  没错, 《笑傲江湖》虽未完结,却已经是京城说书先生每日必讲的经典。

  每月到了《大衍月报》出刊之时, 那些茶座皆是高朋满座,识字不识字的,都愿意凑到一起,听说书先生讲那波橘云诡的江湖事,再与相识、不相识的各路朋友一起讨论里头的各种角色。

  不光市井百姓,连那许多热血年轻人也被其中豪情万丈吸引。

  当然, 话本只是话本。

  《笑傲江湖》只是祝圆依旧记忆仿写。虽然她对金庸小说熟知于心,但文字造诣确实不如金庸, 只能尽力还原。即便如此,金庸的小说, 对于当下文人而言, 仍然是大白话居多。

  故而,《笑傲江湖》在文人圈子里,倒是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反倒是闲着无聊的妇人家会月月追更。

  听起来似乎不多。

  可这年头, 读书人还是少数。积攒了大批百姓读者的金庸先生,在街头小巷、在深闺妇人乃至许多少年学子心里, 已是俨然大家。

  当其时, 春节刚过, 元宵未至,却不知从何处刮起一股流言——所谓的金庸先生,其实只是一名未及笄的小丫头。

  那丫头,就是这些日子捣鼓出《灼灼》、“璀璨之斋”的祝家三姑娘。

  众人哗然。

  倘若这是真的……那《笑傲江湖》里的人物有多潇洒不羁,这小姑娘便有多离经叛道了。

  再看她这俩月,一小姑娘家家的,天天抛头露脸,早出晚归,还整日跟各种男人打交道……可不是离经叛道。

  当下留言喧嚣而上。

  一时间,祝圆的名字在好些人家眼里都成了那不守规矩的代名词。

  这些不过是大伙私下流传之话,祝家人起初是毫不知情。

  可王玉欣最近正跟太常寺少卿家议亲,加上春节,正是走亲访友之时,这流言刚起,便有那嘴碎的跟王玉欣告状,说他们家的姑娘可得好好管管,别坏了玥儿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