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164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总之,不到两年时间,主编经历了无数次过坐车一般的折腾。

  而原因总是惊人的相似,杨桂为了省钱,决定如何如何。因为这个决定,导致销量出问题,导致印刷质量出问题,导致要用更多的钱,才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之后,有可能连最初都回不去。

  左盈永远扮演小白兔,没有任何主见,杨桂永远一副肉痛的表情,员工多喝一杯水,都要投以关切的目光。

  两位校长永远是,出版社是大家的心血,我们要共渡难关。亏钱的时候员工没工资,但赚钱的时候,也没看他把盈利分给员工啊。

  至于路英时期,工资从不拖欠,奖金按最高额度发放,时不时还要分水果分猪肉的日子,遥远的仿佛是上辈子发生的事。

  路英看看时间,打电话上去,叫儿子和舒雨一块吃饭。

  “老太太的事解决了吧,我说我去,路路非不让。”这一带办公的人多,开了不少餐厅,三个人就在这里吃了一顿工作餐。

  “我外公也说,不好劳动您的。再说,您是大杀器,不到最后怎么能轻易使用呢。”舒雨调皮的吐吐舌头。

  引得路英哈哈大笑。

  不过她也是说说而已,舒雨娘家有人的情况下,这种事肯定是不希望未来婆家出面的,这里头的情绪也是十分微妙,所以路英才没有坚持。当然,真要是大家都搞不定了,她肯定也会出手。

  “你外公也不留下来吃个饭再走。”

  “电器城有人来接,外公就跟着一起走了,大概是打算去电器城转转,晚上跟舅舅一块回家。”

  “嗯,老人家是要经常出来走动,不过你外公外婆也太能干了,我现在天天吃的蔬菜,都是现成的,完全不用买。”

  这回轮到舒雨哈哈大笑了,“没法子,种了一辈子地,哪里停得下来。幸好认识的人多,不然真吃不完。”

  金明天弄了个司机,每天去别墅装菜,再给认识的人送去,油钱都不知道花了多少。不过没人计较这个,只要老人家高兴就好。

  三个人聊的很开心,期间路英接到一个电话,是许警官的爱人李宝媛打来的,现在路英的包里也揣着一个大哥大,现在大哥大已经成了做生意的标配,有人是为了联络方便,有人是为了充场面。不管为了什么,大哥大的销量是越来越好。

  路晁几次说给舒雨买一个,她都给坚决的拒绝掉了。经历过智能机年代的人,让她带个大哥大出门,抱歉,没那个兴趣。

  “嗯嗯,嗯,知道了。”

  路英挂了电话,嘴一撇,“那边的出版社倒闭了。”

  老同学都以为路英出了一口恶气,肯定是极高兴的。

  其实路英并没有别人想像中那么高兴,“我有什么可高兴的,他们从来都不在我的眼里。我还以为他们能撑个三年五年的呢,毕竟照着葫芦画瓢,也不至于倒的这么快。结果照着样子都做不来,搞一辈子关系的人去搞业务,能搞得好才怪了。”

  做公司即要务虚,也要务实,或者说在务实的基础上务虚,如果只能选一样那就务实。但这两个校长,路英有什么不了解的,务惯了虚的,做报告能仨小时不带重样的,可放在公司里,有什么用?

  一个杨佳一个左盈,哪一个是管理公司的料,有今天简直是命中注定。

  再回头说两个年轻记者一脑门汗回到报社,他们只是这家小报的实习生,回去之后跟带他们的师傅说起今天的事,一脸冤枉跑一趟的后悔样子。

  他们的师傅是报社里的正式记者,听完“哈”的一声,“为什么不报道,报啊。”

  两个实习生“哈”一下子傻了。

  “怎么报道啊?”其中一个实习生弱弱的问道。

  记者眼珠子一转,“你们别管了,我来操刀。”

  九十年代,甚至更早一点的八十年代就有地摊文学,经常坐火车的朋友接触的最多,这天下就没有他们不敢排编的。

  而现在一些小报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前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是可以办报的,而且是有刊号的正规报纸。随着这些年的一些改革变动,有的厂子没了,也有的单位不再负担办报的费用。

  大部分就此封刊,但也有少部分能人,干脆挑起这一摊,当成买卖来做。反正都是为了职工的饭碗,擦边写点老百姓爱看的鸡零狗碎,家长里短,只要不特意去挑战有政治敏感度的内容,根本不会有人管你。

  后世的人总以为这个时候的人保守,古板,守旧,其实还真不是,这时候的人真先锋起来后头的都是弟弟。

  就拿电视剧来说,人家正经拍的,在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甚至都基于剧情需要露过后世绝对不允许露的位置。

  久为流传的酒池肉林中大跳双人舞的桥段,至少后世没人敢拍,拍了也给你咔咔掉。

  言归正传,这位记者同志,点燃一根香烟,抓起一支笔就开始写。

  标题就叫大学生拒绝赡养亲祖母,报警无果洒泪离京。大学生,赡养,报警,都是老百姓爱看的话题。而且标题一看就让觉得,肯定是亲祖母养大了大学生,然后大学生拒绝赡养,最后是祖母报警,警察也无能无力,只能离京。

  这一下子,老人孤独无助的背影一下子就被勾勒出来,联想到的内容更是让人愤怒又心酸。

  记者非常鸡贼的,没有将场景放在两个实习生采访的当天,而是放在了头一天。通篇引用了老太太的话,当然,他肯定得润色一通,让人一看就觉得老太太通情达理,大学生狠毒又绝情。

  不断的引导加引导,最后加了一个问句,“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古人尚且讲究取贤要取德,意思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必须要看重品德。怎么到了现代,变成了惟分是举,上大学只看分数,这分明就是文明的倒退。”

  这段话有没有道理,逻辑通不通不重要,读者在看完了上头的内容后,正一肚子火气,看到这段话,谁还会去思考,只会顺理成章的照单全收。

  记者写完,弹了弹稿纸,非常愉快的递上去,他有把握,这一篇肯定能登。

第170章 记仇

  不管是舒雨也好, 路晁也好,都没有想到, 两个实习记者回去, 还有后续。 一直等到小报登出来,才知道。

  这种报纸的销量几乎都在本地, 上头充斥着大量的道听途说,各种稀奇古怪的臆测猜想。但问题是,标题惊悚, 内容猎奇,又不需要带脑子思考,这种简单的娱乐对于普通人来说,吸引力巨大。

  而且善良的老百姓根本不会想到,报纸上登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一看到标题,再一看内容,气得个个骂娘。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祖父母更是应该的事情,你要是没钱还能扯一扯, 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没钱。

  也就是现在没有网络,不然舒雨早被人扒了个底朝天。

  路英是最早知道消息的, 毕竟她手下有一间杂志社,媒体方面的消息比较灵通。而下头的人也多少知道老板儿媳妇身上发生的事,对着报道一看, 就知道在说谁。

  “这简直是公开的造谣,还有没有王法了。”路英看完报道,气得火冒三丈。拍着桌子一连说了好几句,“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不行,他们必须得道歉。”路英狠狠说道。

  杂志社的主编抽抽眉角,他也极欣赏舒雨这姑娘,防骗指南二也好,小雨辣评也好,一直都是杂志社深受欢迎的栏目。

  偶尔因为工作关系没法抽出时间,取消一期辣评,就有读者来信问为什么没有。主编只好将辣评办成固定栏目,舒雨写的就叫小雨辣评,要是别人写的就换个某某辣评。

  于是杂志社里的写稿编辑轮着写,可读者来信又说了,还是小雨辣评最好看,你们为什么不给小雨转正。主编心想,我倒是想给她转正,问题是我请不起啊。

  不过这会儿,他的主要任务是劝老板消气,“这报道里用的是化名,我们去问,他们也不会承认。再说,外人谁知道这是说谁呢?”

  主编的意见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主流想法,本来没啥人知道,过了就过了。非要闹大,反而知道的人多了,问题人家都是看热闹来的,谁管你怎么回事?说不得最后,事情没澄清,反而惹得一身骚。

  “就好比是狗咬人一口,人还能咬狗一口。”

  “人不能咬狗一口,但可以让狗主子赔。”路英已经从最初的愤怒中平静下来,但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们主编是谁,我会一会。”路英想的是,自己出面让他们出一个致歉声明。

  杂志社主编也觉得这比较可行,“我来约。”

  想了想又问道:“您要不要问问许警官有没有空。”

  路英摆摆手,“千万不要,他又升了一级,现在是树大招风。不是天大的事,不要随便惊动他。”

  “那要不要……”主编的意思,用他来吓唬吓唬人也行啊。

  “不要,我们正经做生意的人,动不动打人的旗号算是怎么回事。”路英再次摇头,真遇着纨绔子弟,摆明车马各退一步,起个威慑的作用。但不能什么事都打着人家的旗号,特别是不能让公司的人,以为这是想当然的事。

  主编明白了,出去打电话摇人,他很知道老板的性格,今天能办的事,绝对不会等到明天。

  路英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也就导致舒雨根本不知道,因为这种小报,本来也不是公司会订阅的报刊。

  “舒总。”夏明从深城到京城,继续当舒雨的秘书。

  “有事。”舒雨抬头。

  “我刚才出去吃午饭,看到前二天来过的那个记者了,他跟这栋办公楼里,一家公司的职员是同学。”夏明说道。

  舒雨点头,示意他继续。夏明肯定不会这么无聊,告诉她这个记者跑来跟同学吃饭的事。

  “我本来觉得没什么,就冲他点了个头。没想到,他吓得都不敢看我,饭都没吃完,拉着他同学走了。”

  舒雨眉头微蹙,这个反应不对啊。他们可没为难那两个记者,可是好好的将人送走的呢。

  夏明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报纸,“我觉得有问题,就回来翻到他们当时留下的单位名称,再下楼买了这份报纸。”

  说完双手递给舒雨,“舒总,我先出去了,您有事叫我。”

  舒雨点头的同时,接过报纸,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不过再有准备,等看完内容后,也是怒极攻心。真是好一支颠倒黑白的笔,好一手移花接木的剧情。

  这篇文章恶心的就像黏在鞋底的口香糖,膈应人又甩不掉,去撕吧,这得忍着多大的恶心。关键是,还脏手啊。

  按住眉心,狠狠揉了几下,舒雨忍不住咒骂道:“我不想惹事的,但是你们为什么总要来惹我。”

  怕被家里人看出情绪,舒雨住回胡同,路晁过来接她下班,“晚上咱们去外头吃吧,我妈有应酬。”

  “都是工作一天,我们都累得不想动弹,你说阿姨是怎么能坚持给你做饭呢。”舒雨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路晁感觉有点危险的样子,总觉得这个问题要是回答不好,可能,可能……

  他摸摸后颈,有点发凉。

  “因为她是当妈的,再累也得给儿子做饭。”舒雨纯粹是一时想到,有感而发,根本没有别的意思。

  “要不然我们回去自己做,我来做饭。”路晁小心翼翼道。

  舒雨“噗嗤”一笑,瞧他求生欲满满的样子,心里什么气都消了,什么憋屈都没了。为什么家是港湾,因为无论外头多大的暴风雨,家人的关心,都能让你平静下来。

  最后,他们是肩挨着肩,一块钻到厨房里做的饭。

  “我妈说这几天找个空,搬到别墅去住。”胡同的地段好,但是老问题,下水管网不改造,肯定越来越住不惯。

  一直得到九十年代后半段这个工程才开始,一直持续到很久以后。

  其实提一个八卦大家肯定知道。某著名歌手去香江发展,贵为天后,回大陆住男朋友家,就是这种老胡同里的房子,被香江的狗仔拍到,一大早去公共厕所倒夜壶。

  这个八卦新闻,当时很是轰动一时,别说香江人扼腕叹息,感动得鼻涕泡直流,估计很多内地人看到一样是又感动又奇怪,特别是不了解胡同的人。

  那个年代,商品房已经很盛行了,可以说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只要是住在城市里的,就没几个人需要跑公共厕所。

  不过胡同是例外,因为各种原因,工程和审批手续都比别处更加复杂,所以公共厕所就一直用着。

  现在才九一年呢,迟迟等不到下水管网改造的路英,也有点不耐烦了,加上家里人人都有车,住在哪儿都行,干脆搬去别墅。

  “等能改造的时候,咱们把两个院子打通,统一规划一下,重新盖一套仿古的房子,你说好不好。”路晁问道。

  舒雨一听,很有兴趣,不过还是得先问清楚,“你跟路阿姨商量过没有。”

  这可是路英家里的老宅,没准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不好动的。

  “商量过的,她说随便我们折腾,高兴就好。而且不花一分钱,出卖/身体就能把祖宅扩大一倍,祖宗们也得夸我能干。”

  舒雨笑的打跌,头蹭到路晁的胳膊上,就怕自己笑得眼泪鼻涕全往菜里去了。

  路晁则是一脸生无可恋,没法子,谁叫那是他妈呢。

  吃过饭,舒雨已经将小报的事完全放下了,从包里把报纸拿出来,“本来我特别生气,不过现在想想,报道上也没写我的名字,再说这种人,越搭理他越显得这事伤着我了。所以我想算了吧,你也不许生气。”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